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2的文章

【嗔是失佛法之根本、墜惡道之因緣】嗔恚是地獄道之業因,貪愛是餓鬼道之業因,愚痴是畜生道之業因。佛法是什麼?佛是覺的意思。法是一切萬法,對一切萬法覺而不迷就是佛法。嗔恚心一起來就迷了,覺性就喪失了,故稱失佛法之根本。

弘一大師:說經悟佛丨嗔恚 嗔是失佛法之根本、墜惡道之因緣。——智者大師 佛在《楞嚴經》上講到世間現象比其他經典講的詳細,其他經只講六道,而《楞嚴》講七趣,多一個仙道。 七趣經文很長,講地獄道幾乎佔了一半,特別詳細,叫我們小心謹慎,不要墮地獄。 嗔恚是地獄道之業因, 貪愛是餓鬼道之業因, 愚痴是畜生道之業因。 佛法是什麼? 佛是覺的意思。 法是一切萬法, 對一切萬法覺而不迷就是佛法。 嗔恚心一起來就迷了, 覺性就喪失了, 故稱失佛法之根本。 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戒殺放生,吃素念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433521185/posts/pfbid0N7eVn9sxDixYTF5YH5Me7HRRf7pHweJ7itp6oPiRUQJimUqvpRvtgCoRMeoDNEAel/

證果有什麼樣的驗證?證果的人沒有貪心,證果的人也沒有瞋心,證果的人更沒有癡心。三毒之心,他都息滅了。證果的人在任何時候,任何逆難、譏毀、稱譽、榮貴之中,總是神色安祥自在,絲毫不受境界的影響,如如不動,自自然然的生活在清淨梵行裡。

圖片
宣公上人: —(古佛觀音再來) 過去佛—正法明如來 —————————————— 問:為什麼佛法沒落了? 就是因為我們不修行。 不真正嚴守戒律, 沒有真心做到身心清淨。 法是個無形無相無體的東西,是因人的行為,才能表現它的善惡美醜 。 眾生的心行趣向於善,大家都守五戒十善, 世界就呈現出一片祥和氣象, 這就是正法的精神。 眾生都趣向於惡行,貪瞋癡的氣氛瀰漫虛空法界,把正法掩蔽在黑暗裡,那還有何法可言? 並不是法的本身有始末,而是人為的正邪,使其成為始末。 這豈是僅生慚愧心就可以挽救得了的?就可以起衰振危的呢? 我們無論是出家或在家,既然身為佛弟子,就應該以身作則、事事不後人、發憤挽救在狂瀾中的佛教。 大家同心協力,使佛教光大興隆,竭力喚醒全世界的人類明白佛教、信仰佛教、崇敬佛教! 諸位善信!見到世尊當年受天人的崇敬供養,我們真是汗顏。 如今一般在家人以及在家居士,他們看不起出家人,見了出家人,都如見鬼神而遠之,這還是一般的現象。 至於那些比較有志之士的社會人士,或者是學者博士們,更加看不起出家人。 他們覺得出家人根本不懂佛法真理,沒有真正的智慧,就這麼在佛教裡空口說白話,形同騙子,混一天算一天。 現在我們既然有此警覺, 就要發大願心,立大志氣, 潛心精研教理,嚴守戒律, 勤奮修行, 把末法時代改為正法時代。 祇要我們腳踏實地認真的修行辦道,哪怕我們不證果! 你若證了果,到處都能建大法幢、吹大法螺、擊大法鼓,就是在沒有佛法的地方,也能令佛教發揚光大,能令一般人對佛教生起信心,所以我們一定要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達到證悟佛果的目的。 證果有什麼樣的驗證? 證果的人沒有貪心,證果的人也沒有瞋心,證果的人更沒有癡心。三毒之心,他都息滅了 。 證果的人在任何時候,任何逆難、譏毀、稱譽、榮貴之中,總是神色安祥自在,絲毫不受境界的影響,如如不動,自自然然的生活在清淨梵行裡。 一切的戒律,對他已生不起作用了,因為他的行為已融化在淨戒之中。 證果的人有真正的定力, 名聞利養、挑撥離間, 甚至打罵,都撼不動他的心, 激不出他一句惡言, 更不要想看到他有凶惡的聲色, 因為已沒有三毒蛇作怪了。 證果的人已得到真正的智慧,無論什麼事情,他一聽就明白; 任何問題到他手中, 無不迎刃而解; 任何人他一見面,就能知道他的根性,你再會作偽,也逃不過他的明眼。 一個開悟證果的修行人,他就像晴

【常想睡覺就是業障】睡覺是越睡越愚痴,越愚痴越想睡,總覺得睡不夠,這個是修行的一大障礙,這叫業障。所以我們修道的人、信佛的人,應該早一點想法子令自己離苦得樂,令自己了生死,這叫早求自度。不要盡貪睡眠,生死也不能了,無常就來了,那時候你想修行,也沒時間修行。所以說你不要睡眠,你要求自度。

圖片
睡覺是越睡越愚痴、越愚痴越想睡,這個是修行的一大障礙 宣化上人 為什麼好睡眠呢? 就因為飲食不調。或者是吃得很多,就生出一種食困,吃完東西就想要睡覺。 你若是把飲食調得恰到好處,吃東西也不太過,也無不及,也就是不太飽也不餓,在中道上,睡眠就會少一點。 古人說: 「節飲食,驅遣鬼使。」 人身體裡邊有三屍神,所以說:「你若吃得太多了,這三屍神的力量就大了,就會教你睡覺,教你睜不開眼睛。」 節飲食,節就是節約,吃得稍微少一點,這時候睡魔就跑了,就沒有那麼多的睡眠。 所以說:「節飲食,驅遣鬼使」,驅遣這睡魔。 懈怠心、睡眠,這是一種苦,為什麼呢?因為什麼事情也不能做。天天就睡覺,把光陰都空過了,對世界上一點利益也沒有,對自己本身也沒有什麼利益。 所以你若想對治睡眠和懶惰,就要精勤,要勇猛精進,不停止地來修行。 生死事大,人死時有個無常鬼來請你到陰間去。 這無常鬼一來的時候,一點人情也不講,一定要帶著你去見閻羅王。 無常之火也就是這種,像火似的。它把世間所有的功德都給燒了。 所以我們修道的人、信佛的人,應該早一點想法子令自己離苦得樂,令自己了生死,這叫早求自度。 不要盡貪睡眠,生死也不能了,無常就來了,那時候你想修行,也沒時間修行。 所以說你不要睡眠,你要求自度。 睡覺就好像毒蛇似的。你若是願意修行,就不要睡那麼多覺;多拜佛、多念經、多持咒,這是修行。 睡覺是越睡越愚痴,越愚痴越想睡,總覺得睡不夠,這個是修行的一大障礙,這叫業障,常想睡覺就是業障。 問:為什麼好睡眠呢? 上人答:就因為飲食不調。你若是把飲食調得恰到好處,吃東西也不太過,也無不及,也就是不太飽也不餓,在中道上,睡眠就會少一點。 問:如何克服好吃又好睡的習性? 上人答:不吃飯!不吃飯就不睡覺了。你少吃就少睡;吃得多就睡得多。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22jy9qgmEFYsuEcdGRrDLTCZoEqC4Up2DP2ZYq1xXZRXEkruDSDJJJQ25bQh9zaaLl&id=100006253509198

【布施如播種】所謂 「一本萬利在人間」,我們把福利施與他人,把快樂遍布各處,好比把種子播散四方,長出無數的果實,而這些果實乃是由佈施者所播種的。

圖片
阿彌陀佛🙏 分享: 譬喻 性瀅法師 著 布施如播種 佛陀有一次乞化到一戶人家,一位婦女高興的把飯盛滿在鉢中,頂禮奉上,佛陀接受了以後說: 「種一生十,種十生百,種千生萬,種萬生億,這一鉢飲食的布施供養,當獲無量功德。」 佛陀說完,正想離開,那婦人的丈夫聽了很懷疑,笑向佛陀問道: 「您怎麼可以這樣說呢?布施了僅僅一鉢飯,怎麼能獲得無量的功德?」  佛陀用簡單的比喻教示了這對夫妻: 「不,不要笑,你看過尼拘陀樹否?一樹茂盛到四五里路,每年落下萬斛的果實,那不是一粒果核的收穫嗎?」 布施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正如佛陀的開示,種一生十……種萬生億。  所謂 「 一本萬利在人間 」, 我們把福利施與他人,把快樂遍布各處,好比把種子播散四方,長出無數的果實,而這些果實乃是由佈施者所播種的。  布施,在學佛利他的德行上,是最顯着的表現,把自己的財物施給人,或獻出自己的生命力量去成就他人。   由於財物的施捨,而使人能得到安穩快樂的生活,由於精神知識的布施,使他人得到技藝或學問,如此一十相施,就可萬利永存人間。 慳貪的人,應該修學布施,布施是培植福德的最好辦法,不分多寡,只要行者盡己心力耕耘福田,不問收穫,這就是做佛弟子應有的行為。 所謂布施,並不一定富人才能做到,即使窮無立錐之地的人也可以奉行佛陀的布施,如對人微笑、注目、點頭、讚美,或別人布施時,你心生歡喜,其功德都旻一樣的。 布施,必須心生歡喜,不望報答,才是真正布施。   否則,意義不真切,就如同把種子撒在不純的草地上,收穫自然有限。   我們行布施,要切切實實做到以歡喜、犧牲、利他的精神。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5263901434/posts/pfbid02GTEfzH6xoKqJpAuQh1jeDPradTRwx4A5BuGdXjBsr175NcGQcRpJeEEtUUnA59iGl/

【佛教其實主要就是結緣】你看我們「六度」裡頭,第一度就是「布施」;而「四攝法」裡頭,第一還是「布施」;這個布施就是結緣;當然要結緣所結的都是好緣,而不是惡緣,希望眾生都喜歡皆大歡喜。

我們佛教,其實主要就是「結緣」,我們今天拜佛、普佛,就是和藥師佛、十方諸佛:現在佛、過去佛、未來佛都結了緣。 你看我們「六度」裡頭,第一度就是「布施」;而「四攝法」裡頭,第一還是「布施」; 這個布施就是結緣;當然要結緣所結的都是好緣,而不是惡緣,希望眾生都喜歡皆大歡喜。 佛教以「法」結緣的方式,就好像超級市場貨品的陳列一樣,琳琅滿目,應有盡有,顧客們可以自由選擇,購買與否完全看不同的人、不同的需要。 那麼,我們法師用什麼結緣啊? 就是用佛法的開示來結緣,我們都知道,佛教的布施分為三種:財施、法施、無畏施;講經說法即屬於法施;還有,我們亦可以用音聲來結緣,像有些法師他們的梵呗唱得非常之好,非常的動聽,讓人聽了生歡喜心,這就是很好的結緣;不過大家可能不知道,佛教的梵音其實有很多種,如梵腔、道腔、書腔等等。 這個梵腔原本是唱給誰聽的,是給佛菩薩聽的,那道腔是唱給誰聽的,是給天人聽的,而書腔又是唱給誰聽的,是給六道的苦難眾生聽。 據《無量壽經鈔》所說,往生極樂之人,聞七寶樹林之音聲,而得三種忍: 一 音響忍 , 由音響而悟解真理。 二 柔順忍 , 慧心柔軟,能隨順真理 三 無生法忍 , 證無生之實性而離諸相,是悟道的至極也。其中的「音響忍」,即是由音響之啟發而悟道。 佛教修行的根本精神, 實離不開 苦、集、滅、度四聖諦, 正如《諸法無行經》卷一所說:「若行者能見一切法即是無生性,是名見苦。 若能見一切法 不集不起,是名斷集。 若能見一切法 畢竟滅相,是名證滅。 若能見一切法 無所有性,是名修道。 若行者能如是見四聖谛。 是人不作如是分別。 是法善是法不善。 (中略)於法無所取無所捨,於三界中心無所礙,見一切三界畢竟不生,見一切善不善法虛诳不實,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焰。」 世界一切的有為法,其本性都是「虛诳不實」的,都是空的,所謂「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焰」。 所以,一切都是「幻化、幻化、幻化」,可是愚迷眾生卻執以為實,顛倒夢想,難以捨離。 因此,佛菩薩就用種種的善巧方便, 「未度者令度, 未解者令解, 未安者令安, 未涅盤者令得涅盤」; 也就是說用種種的方法來接引眾生、化度眾生、幫助眾生。 這就是諸佛菩薩真正的本懷,因為諸佛菩薩志在什麼呢?   志在敷化,如何敷化呢? 因為眾生的根性不一,所以諸佛菩薩就施設各種不同的法門; 我們就是學習他們這種精神,譬如說:

紹雲長老:【開了悟什麼境界,這個答案你想不到】

圖片
紹雲長老:【開了悟什麼境界,這個答案你想不到】 紹雲長老,禪宗溈仰宗第九代傳人,虛雲老和尚關門弟子,法名宣德,字紹雲。  著有《虛雲老和尚在雲居山》、《雲居儀規》、《紹雲法師開示錄》等。⠀ ⠀ 又有人問: 開了悟究竟是什麼境界呢?  這個問題我們在雲居山虛老在世時,也親自問過老和尚: “老和尚啊! 您老人家當時開悟以後,那個境界究竟是怎樣的呢?”⠀ 【悟後正是起修時】 他老人家嘆了一口氣,語意深長地說:“不開悟時還算好,開了悟事更多。”⠀ ⠀ 我們感到很詫異啊,怎麼開了悟還有那麼多事呢?  他老人家給我們說了一個比喻,他說: “好比一個人離開老家三十年了,而他老家還有三間蓋得很好的房子,三十年來那個門一直都是鎖著的。 今天他回家了,把門鎖打開,到屋子裡一看,三十年不住的房子,你看那灰塵垃圾很多呀,你不清除洗滌的話,你能住嗎? ”⠀ ⠀ 這是說開悟以後,這眼打開了,你能見到自己無始以來累計的習氣毛病在哪裡。  他就能依著他所悟的道理,慢慢來清除自己的習氣流識。  猶如三十年不住的房子, 必須要清除一番,才能在住一樣。  所以開了悟的人,多數都要到深山去住茅蓬,所謂“水邊林下,長養聖胎”。  直至把自己的習氣流識滌蕩清淨,然後才出來弘法利生。⠀ ⠀ 【不破本參,不入山】 但是現在有些人,自己道眼都還沒開,工夫也不是真正地得力,就想獨自一人在深山住茅蓬。  古人說: 不破本參,不入山;不過重關,不閉關。  就是說開了悟以後,你才有住山的本錢;你才能不被一切習氣、邪知邪見所迷惑。  你到那個時候,道眼已經打開了,你就能分辨邪正,你一個人住茅蓬才會有成就,才不會被魔障所魔。  如果你沒有破本參,沒有真實工夫,一個人到深山住茅蓬,遇到境界時就很難排除。⠀ ⠀ 【起心動念鬼神皆知】 老和尚曾把他的一次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當年他在終南山住茅蓬,有一天他動了一個念頭,想吃麵條。  到了下午,就有一個女子拿了一桶麵條,來送給老和尚,並催促他趕快吃。  老和尚說:“我好久沒有吃過面了,今天雖然過了午,但我還是要先供佛後才吃啊! ”在供佛中,當念至變食真言時,那個女子就跑掉 了。  老和尚出去施過食後,回來想吃麵條時,一看那個桶子裡面哪裡是麵條呢,根本完全是毛蟲。  老和尚嘆說: “唉呀! 今天險些兒便遭害了!”⠀ ⠀ 所以,住茅蓬並不容易啊!你動啥念頭,它就有什麼魔子到了。  又有山精妖怪

【無上】就是最高,宇宙一切能夠圓徹,明察事實,宇宙的真理能夠圓徹,所以才叫做無上。因為三覺圓滿就是萬德具,没有其他更超越其上的,不只是宇宙人生萬徹,他對人生問題,教化,種種,有三覺圓滿,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所以才能夠到“無上”。

圖片
阿彌陀佛!🙏禪修愉快🙏 “無上”... 三覺圓滿,萬德具備,沒有能過其上者..其自證方面,則智慧圓滿無上,其利他方面則功德..“福”..圓滿無上。 此為揀別菩薩之分證。 菩薩雖真俗等觀,能夠自覺、覺他,唯其自證的智慧未圓,尚有微細無明未破,利他的功德未滿,還有上位佛果可求。 因此..僅可稱為..正等正覺,不夠稱為無上。 唯佛一人福慧兩足,究竟圓滿,才夠得上..無上正等正覺..之稱..“正覺即自覺,正等即覺他,無上即覺滿”。 此阿耨等九字,何故不直譯為無上正等正覺而仍存梵音呢? 因為..它是佛陀..三覺圓滿之德號,為了表示尊重,所以..不翻。 此為四例翻經的翻字不翻音,及五不翻中的尊重不翻。 💞💞💞💞💞💞💞💞💞💞💞💞💞 第39講 31:03 【CD-52B】03:03 💞💞💞💞💞💞💞💞💞💞💞💞💞 “無上”.. 因為..無上.. 就是最高,宇宙一切能夠圓徹,明察事實,宇宙的真理能夠圓徹,所以才叫做無上。因為三覺圓滿就是萬德具,没有其他更超越其上的,不只是宇宙人生萬徹,他對人生問題,教化,種種,有三覺圓滿,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所以才能夠到“無上”。 “自證的方面”..是智慧圓滿,無上,這是自證... 為什麼? 他自證到宇宙人生一切圓徹,圓滿,才可以說無上,這是自利的解釋。 利他呢? “利他的功德”..就是福圓滿,無上,所以..福慧圓滿..無上,就是自利與利他圓滿,就是福慧圓滿,這就是揀別於菩薩的分證。 “菩薩”..只有分證,也是在度他,雖然菩薩以真俗二諦,能夠觀察甚深的一切理論,不過..没到..自覺覺他圓滿的境界,因為..覺他未圓,不能稱為..無上,所以..智慧..雖然具足,但還有微細的無明未破,就是說微細,過去這些無明的塵沙未盡,就是利他的功德仍未滿,這樣就不能說上到無上的境界。 所以..還有..佛果..可求,因此..雖說未圓,未到正等正覺,不過菩薩漸行漸進,如果來到等覺菩薩,再受佛來授記,再來一生補處,再來當人,來成佛,來教化眾生,自覺覺他,再覺行圓滿,這樣也就是福慧兩足,究竟圓滿,這樣謂之佛。 所以..究竟圓滿..才說是到..“無上”..能夠稱呼為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有到一切圓滿,對人生問題,對解脫眾生的理論,說法圓滿,就是覺他圓滿,所以..無上”就是宇宙人生萬徹,而且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才可稱為無上正等正覺。

【無住】並不是什麼都不要。「住」是指攀緣、想念、執著。想到過去,這念心就住於過去;想到未來,這念心就住於未來。於六塵境界中,住塵而生心,於人我是非中,分別而計度,稱為妄心。

圖片
百不見百不聞, 是非心不起, 是念即不生。 感恩諸上善人週日晨安吉祥 【無住】 並不是什麼都不要。 「住」是指攀緣、想念、執著。 想到過去, 這念心就住於過去; 想到未來, 這念心就住於未來。 於六塵境界中, 住塵而生心, 於人我是非中, 分別而計度, 稱為妄心。 有所住著,就有生滅, 生滅即是夢幻泡影。 而無住心,就是心無所住,這念心不攀緣、不執著,如如不動,此即是定。♡ 所謂 「青山本不動,白雲任去來」, 任是萬境 生生滅滅、紛紛擾擾, 任是念頭 來來去去、起起落落, 始終保持能知的這一念心,不起分別,不隨境轉,清楚明白,這便是慧。♡ 定慧不二這念心, 即是「無住生心」♡ 🌼🌸🌼🌸🌼🌸🌼🌸🌼🌸 ㊗️隨心滿願 念佛吉祥       南無阿彌陀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7453668002/posts/pfbid0VFXZ4vJeXh3NL2CHs8tvanwpcXJNFdJQB12utTL29JMiVDb5FV2xwRv6S6UcDKSCl/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若是著相修行,猶如煮砂欲成飯,終究不可得

圖片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若是 著相修行, 猶如 煮砂欲成飯, 終究 不可得。 塵勞,煩惱之別名, 為攀縁取着六塵境界 而令心勞動不堪。 若心不隨塵而勞動, 則自心自息矣, 心息則妄想不生, 妄想不生則正智現前。 正智現前, 則得照見自心的心相與心性。 照見自心即返本。 感謝:文及圖製作者 https://www.facebook.com/100013348274725/posts/pfbid02SHjpSuCzmeyRtR8gd9uXnRKZcWPrQWq29c4ZG3d75Y1z53kgVWjPvudAR7QGhkeCl/

【無處不是寧靜】無德禪師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脈博跳動就是鐘鼓,身體便是廟宇,兩耳就是菩提,無處不是寧靜,又何必等機會到寺院中生活呢?”

【無處不是寧靜】 有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每天都從自家的花園裡,採擷鮮花到寺院供佛,一天,當他正送花到佛殿時,碰巧遇到無德禪師從法堂出來, 無德禪師非常欣喜的說道: “ 你每天都這麼虔誠的來以香花供佛,依經典的記載,常以香花供佛者,來世當得莊嚴相貌的福報 。” 信徒非常歡喜回答道: “這是應該的,我每天來寺禮佛時,自覺心靈就像洗滌過似的清涼,但回到家中,心就煩亂了,我們一個家庭主婦,如何在煩囂的城市中保持一顆清淨純潔的心呢?” 無德禪師反問道: “你以鮮花獻佛,相信你對花草總有一些常識, 我現在問你, 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鮮呢?” 信徒答道: “ 保持花朵新鮮的方法,莫過於每天換水,並且於換水時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裡容易腐爛,腐爛之後水份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謝 !” 無德禪師道: “ 保持一顆清淨純潔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樣,我們生活環境像瓶裡的水,我們就是花,唯有不停淨化我們的身心,變化我們的氣質,並且不斷的懺悔、檢討、改進陋習、缺點,才能不斷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糧 。” 信徒聽後,歡喜作禮感謝說道: “謝謝禪師的開示,希望以後有機會親近禪師,過一段寺院中禪者的生活,享受晨鐘暮鼓,菩提梵唱的寧靜。” 無德禪師道: “你的呼吸便是梵唱, 脈博跳動就是鐘鼓, 身體便是廟宇, 兩耳就是菩提, 無處不是寧靜 , 又何必等機會到寺院中生活呢?”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3788084164/posts/pfbid04BwPKzwktndTi5TKxrzpZmDZJnjNXfJz8k24CEmCFPPGx8NouUKW1g8Jzcfdwj62l/

【佛前供燈 招感重見光明】科技進步、時代日新月異,現代人普遍用眼過度,越來越多人得到青光眼等眼部病變的不可逆疾病,被醫生宣判無藥可治,只待接受即將失明的事實。然而,以佛法如法來行持,對治往昔所造的罪障過失,來積功累德,是可以轉變的。

圖片
🔥佛前供燈 招感重見光明 科技進步、時代日新月異,現代人普遍用眼過度,越來越多人得到青光眼等眼部病變的不可逆疾病,被醫生宣判無藥可治,只待接受即將失明的事實。 然而,以佛法如法來行持,對治往昔所造的罪障過失,來積功累德,是可以轉變的 。 曾經有一位女眾,罹患先天性青光眼,在少年時期因為無藥可治而失明,只剩下左眼可以正常視物, 後來有幸到觀音山道場來學佛修行,每日勤於修學佛法、積資淨障、點燈供佛,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本失明的右眼,開始隱約能模糊見光,不再是漆黑一片, 由於感受到佛法不可思議的加持,便加倍精勤於修行,現在已經完全恢復光明,能正常視物 。 ——《#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The great vow of Amitabha /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 在佛前供燈, 功德實在是非常殊勝! 《佛說施燈功德經》言: 「彼施燈者,所得福聚無量無邊,不可算數,唯有如來乃能了知。」 無論是什麼樣的動機點燈,為誰點燈,只要在佛前點燈,點燈之人還是被祈福迴向的對象,都會得到佛前供燈的殊勝功德 。 ▍ 觀音山 2023年限量新春光明燈組—圓滿燈 ▷ https://bit.ly/301WHRB 凡登記圓滿燈,將為點燈對象於6 場殊勝開燈法會之壇城前恭立「除障祿位」、「超薦蓮位」祈福加持,且與您免費結緣限量珍貴加持會員專屬禮: ❶ 觀音山 2022中秋月來月慈悲──藥師七佛息災祛病火供大法會,慈悲 龍德上師限量殊勝珍貴加持物──「消災延壽藥師佛金剛結」乙個。 此金剛結經浸泡傳承法藥後如法製作,供於百年蓮師密壇前,經過數場閉關與本尊除障招財法會修法加持,且於「觀音山 2022中秋月來月慈悲──藥師七佛息災祛病火供大法會」經過僧團密法儀軌修持,再恭請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龍德上師)主法加持。 聚集藥師七佛本尊及清淨傳承之加持,隨身佩戴,平安吉祥。 ❷ 「富貴吉祥專屬禮:限量加持LED財神咒燈」乙個。 恭請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加持。點亮LED財神咒燈,放置於家中、財庫、保險櫃、辦公桌等,招財納福、開運光明一整年。 限量珍貴加持會員專屬禮二擇一,數量有限!結緣完為止。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

【廣欽老和尚的傳奇】高僧大德經典故事

末學一生受廣欽老師父的沐浴法語而入佛門 並在其嫡傳弟子下皈依,虔誠頂禮跟分享 老和尚的傳奇 廣欽老和尚4歲時,因為家窮,他被父母賣給別人當養子;10歲,養父母去世,他深感世事無常,來到寺院。出家後,他吃人所不吃,做人所不做! 找到一處山洞,靜坐念佛十幾年。        猛虎,來到洞口,皈依了他;猴子摘下果子,供養他;在洞中入定4個月,他不吃不動、沒有脈搏和心跳,人們以為他往生了,差點火化他,幸虧弘一大師知道他是入定狀態,阻止了這個事情!        他大半輩子,只吃水果,不食五穀;到了晚上,跏跌而坐,從不躺下睡覺;他曾走進一個鬧鬼的寺院,愣是憑借一己之力,超度了3個日本鬼子;       95歲時,他知道自己要往生了,猛力出聲念佛,直至最後一刻!他就是人稱「佛教界的國寶」的廣欽老和尚!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傳奇人生。 01 4歲被賣 10歲進寺院 吃人所不吃 做人所不做        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他出生於福建省惠安縣的尋常百姓家,家裡太窮了,他4歲的時候,因為家裡沒有錢給哥哥娶老婆,父母就把他賣給一戶人家做養子。         他從小體弱多病,養母就經常帶著他拜佛、吃素,希望他能健康成長!10歲時,養父母相繼去世,他悲痛欲絕!        就在這時,家裡的親戚打起了他家田地的主意,他深感世事無常!於是,把田地送給了親戚後,他毅然走進泉州承天寺。        廣欽老和尚年輕時來到寺院後,他每天的任務就是乾活,種菜除草,非常辛苦。        一天中午他乾完活後,回到寺里正好趕上吃飯,他跟著大家走向齋堂,可住持卻叫住他,讓他把乾活的工具都放好再吃飯,他正餓的頭昏眼花,卻還要繼續乾活,一會吃剩飯,越想越生氣!一怒之下,他扔下工具,走出了寺門,心想「我不乾了!」        可沒走多久,他又想:「我是為了了脫生死才來的,這才吃了一點苦就受不了了,實在不該。」        於是,他又默默的走回寺院,收拾好工具。這一切,住持都看在眼裡,對他說了一句話:「吃人所不吃,做人所不做!以後你就知道了」。        從那以後,除了種菜除草,他還主動攬下齋堂的活,每天為大家盛飯,等大家吃飽了,他開始吃殘羹剩飯,甚至連桌子上掉的米粒都撿起來吃掉,毫無怨言。 02 犯了大錯 晚上再不躺下睡覺        廣欽老和尚默默地修苦行

【並不是你懂了就做得到】佛告訴我們不說假話、要誠懇,咱們做得到嗎?這個很簡單?你認為很簡單,其實很難——隨便說話都是妄語,就是這麼一戒都很難持。

【你看經看不懂,就念這個咒,能讓你開智慧】 夢參老和尚: 修智慧法門無其它的方法,你念經,跟佛求,就會告訴你開智慧的方法。 念文殊師利菩薩,你到五臺山知道文殊師利菩薩專門給眾生開智慧的——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智慧,他教我們開智慧,念"嗡阿惹巴扎那諦"就開智慧了。 我最初去西藏的時候,我的師父讓我任何都不要學,停下來,就念文殊心咒。  這個咒叫文殊心咒,就念"嗡阿惹巴扎那諦",你念上它無量遍,開智慧了。  西藏話不會說,也會說了。 如果你看經看不懂,停下來不看了,你沒法進入怎麼辦? 念"嗡阿惹巴扎那諦",你自己就開智慧了,你不懂的也能懂了。 懂了再深入吧! 並不是你懂了就做得到。 佛告訴我們不說假話、要誠懇,咱們做得到嗎?這個很簡單? 你認為很簡單,其實很難——隨便說話都是妄語,就是這麼一戒都很難持。 譬如說盜戒,我們認為盜戒僅我不偷人家東西我就不犯偷盜了,這個是簡單的,是社會上的。  佛教的盜戒、菩薩的盜戒,那可深了。 但是你不學你怎麼知道?  你要想斷煩惱、證菩提,先得學戒。  佛教你不做的事,你絕對不能做。  如果教你不做,你要做,你智慧怎麼開?你生死怎麼了?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8192837384/posts/pfbid08D6Uew4yXiacg1qhaUisYGt8JXys1fhXhoAztYoMrvjS69qtMiDUvPcfkhjt6xccl/

【佛祖牌蔬菜 老農歡喜種24年】他說「愈做,愈歡喜;愈歡喜,做愈多。我的蔬菜 也有品牌,叫 佛祖牌」#苗栗九華山 #佛寺

圖片
【佛祖牌蔬菜 老農歡喜種24年】 現年六十四歲老農許居明日前駕駛著五噸大的貨車,載著滿滿的蔬菜,一路歡喜地開往苗栗九華山; 二十四年來他利用稻田冬季休耕期種了二公頃多的各種蔬菜,全數送給中部各佛寺, 他說「愈做,愈歡喜; 愈歡喜,做愈多。 我的蔬菜也有品牌, 叫佛祖牌」。 「有一年,長年菜(芥菜)市場很缺,有菜販看到我種了二分多面積的長年菜,表明要二十多萬元包下。」 許居明笑說,他毫不考慮地拒絕,表明這些是佛祖的,不是他的,他無權賣給別人。 許居明是彰化縣埤頭鄉人,育有六名子女,目前內、外孫有十五個,他在大村鄉經營孵蛋場已四十多年,平時忙於管理孵蛋場,把埤頭鄉崙腳村老家、大村鄉平和村共二公頃多農地,租給他人種稻。 他與對方約定,每年十月二期稻作收割後,他要在田裡種菜送給佛祖,因一心禮佛,感動附近多名農民主動提供稻田讓他一併種菜,他才說「愈歡喜,做愈多」。 收成當天,大村鄉平和、黃厝、美港、福興等四個社區,共一百多名民眾主動當義工,冒著細雨在許居明的農田採收長年菜、大小白菜、高麗菜、青江菜、橄欖菜……,用包巾包成一袋袋; 許居明的大兒子許世昌也忙著堆疊到貨車上。 許世昌說,用包巾包菜很透氣又能重複使用,很環保不浪費; 許居明的太太和一些社區婦女則忙著做菜包,讓採收蔬菜的義工享用,大家都忙得很歡喜。 許居明說,二十四年前他利用休耕期裡作油菜,準備耕鋤當綠肥時,九華山朝山的蓮友來問他,表明佛寺缺菜,能不能送給佛寺? 他立刻答應,那一年來了一百八十二名義工幫他採收,他不用花時間耕鋤,佛寺也有菜了,大家都歡喜; 從此,他每年都幫佛祖種菜,中部幾個縣市的大佛寺都來採收蔬菜,他愈做愈歡喜。 許世昌說,他們一家人跟著父親為佛祖服務,做得非常快樂。 為了種菜,許居明每年要花十多萬元買菜籽或菜苗,他開心地說,住在桃園市念小學四年級的孫子知道阿公每年都種菜給佛祖,去年十月初包一萬元紅包表明要跟阿公一起為佛祖歡喜做。 「 我問他怎麼有錢? 他說是獎學金存下來的; 很高興為佛祖種菜後,全家大大小大都平安,大人要做個好榜樣給子孫看。」 許居明滿是得意與欣慰如是說。 https://m.facebook.com/groups/201751370013980/permalink/779921155530329/

真實了生死的修行人少,打知名度的多。(夢參老和尚)

真實了生死的修行人少,打知名度的多。(夢參老和尚) 佛法進入末法的時候——現在我們已經快三千年了,進入末法已經有兩千年了,將近兩千年了。這個時候已經惡法很盛行,善法、做善業的減少,如果善惡兩個對比起來,善少惡增,惡法增加了。 這個從我們諸社會現象我們大家都能理解到了,煩惱很重的,不論哪一個國家都很不吉祥。因為是亂、不安、水災、火災、風災、地震,就是這個地球上災害不斷地生起。這個現象我不詳細講了,大家都看到的。 「我諸弟子失其善念」,我們三寶弟子善念容易消失,惡念容易增長。增長的是貪、瞋、痴、嫉妒、障礙。也有行像法的,像似行善法,就說我們行善法的時候裡頭夾雜,夾雜很多非善。 為什麼?都是求世間的名聞利養,以名聞利養為主,專心修出世法的減少了。這個現象,我想我們諸位道友都看見了,這個我不詳細講了。因為這個社會現象上,已經告訴我們了,就是這個現象。 堅淨信菩薩向佛請求的時候,說在這個世界上,現在慳貪嫉妒,人人都懷疑,乃至自己的親人,父子、夫婦之間都懷疑,人對人之間互相不信任,在這個時候修行非常困難。我們在這個時間,我們行修行的人的心,怎麼樣跟一切的大眾聯繫起來。因為在這個時候善惡交雜,但是古來說「凡聖交參」,在我們這個時候聖者已經沒有了,還沒有聖人跟我們交參。 同時在這個時間的思想非常混亂,信念呢?什麼都信,不是真信,失掉正信。每一個人他心裡頭,貪、瞋、痴、嫉妒、障礙、我慢,生出來的心不是利於人,盡想多吃多佔。這個世界上物質現在有限,你佔多了,別人自然就減少了,這種情況很多了。 每個眾生的業障,性情很不安定,就是脾氣很暴躁,動輒發火,乃至於伸手打人、打架。為什麼有這種現象?內裡頭修養、內德的修養不夠,內里無德。乃至於虔誠供養三寶的、禮拜的不多,求鬼神的不少。這是現實的現象,打知名度的多,真實了生死的少。 因此這部《善惡業報經》,就告訴我們分析如何認識善、真善,如何認識惡。但是你眼前的你能知道,這是對待自己的,不是向外對別人的。你能知道你過去的善惡業嗎? 簡單說,我過去的善重,善業很重,今生你的災難很少,你所遇到的幸福生活很多,很平靜、很安靜,常時得到三寶加持,這個人人都可以看得到的。如果你惡業重、善業少,事事你都不順心。 同時你心裡頭經常懷著恐怖感,患得患失,恐怕把自己現在所有的失掉——事實上也容易失掉,因此我們的心非常的不淨,所以那就勸我們大家發菩提心,行菩薩道。這我常

身逾九旬心如赤子 ---夢參老和尚專訪。

圖片
身逾九旬心如赤子 ---夢參老和尚專訪。   十六歲時對佛教一無所知卻只因為一個夢就毅然出家;身在佛門八十年,曾先後親近過慈舟法師、倓虛法師、弘一法師、虛雲老和尚等近代高僧;曾在獄中度過漫長的三十三年,出獄後披上袈裟走上佛學院講壇;年過九旬依然兩岸三地到處弘法,出版了多部經文講記的書籍和有聲讀物……相對於現代人蒼白的人生而言,夢參老和尚是怎樣的一種傳奇人生!   2009年12月20日,筆者第一次見到老和尚時,他在沈香閣作開示,在侍者的幫助下慢慢盤腿而坐,然而一開口,聲音卻非常響亮,說話爽快利落。在開示的過程中,老和尚不時展開笑容,露出潔白的牙齒,純淨與慈祥並存,心中馬上對老和尚生起親近之心。法由人弘,同樣的道理,不同人講來是不同的效果。老和尚用拉家常的語調跟我們講如何善用其心,道理很直白,也很生動,從老和尚嘴裡講出,透出一股信心和誠意,這就是老和尚與眾不同的攝受力。   再次見到老和尚,是王雷泉教授帶著禪學會同仁專程去採訪老和尚。老和尚耳力不佳,戴著助聽器,所以就按照事前擬定的採訪提綱回答問題。整整2個小時,老和尚都在跟我們分享他的人生經歷,他身邊的弟子非常擔心他過累,不時遞上潤喉糖,並讓他休息,但是老和尚非常豪氣地一揮手:「就講會話,有什麼累!」   夢里參人生   我們平日也都做夢,但醒來時,並不會把夢里的事當真,更加不會根據夢中情形來做現實生活中的決定。但夢參老和尚出家是緣於一個夢,而之後在他的人生中很多重要時刻,都是從夢中獲得啓發,做出了決策,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因緣。   1915年6月,夢老出生於中國黑龍江省開通縣。1931年,他16歲,做了一個夢,從此奠定他一生要從事的事業。   老和尚說:「那時正碰上東北‘九一八事變’,我當時正在東北的佳木斯,然後撤退到北京。我到北京的一個騎兵部隊上,是獨立騎兵第五師,直屬張學良指揮。有一次我跟張處長沿著北京到石家莊這條防線去視察,到了一家煤場休息。晚上就在那裡做了一個夢:我夢見自己掉到了海裡,在危難時,有一個老年婦女用一個小船把我救上來,送到海邊。她說:你順著海邊走,走到北京一個像宮殿一樣的地方,那就是你未來的歸宿。夢醒之後,我跟煤炭場老闆說起這個夢。他說這附近只有上房山兜率寺的下院才有像宮殿一樣的建築。我之前從沒去過廟里,也不知道廟的樣子,所以我很好奇,就帶了一個勤務兵騎馬到了廟里。一看那個廟,跟夢里非常像。廟里

末法時代是魔強法弱的時候,魔王的勢力一天比一天擴大,佛的勢力一天比一天縮小。佛本來不講勢力,而是說威德。當眾生福報大時,是法強魔弱;當眾生福報小時,就魔強法弱。

圖片
280、末法時代是魔強法弱的時候,魔王的勢力一天比一天擴大,佛的勢力一天比一天縮小。 佛本來不講勢力,而是說威德。 當眾生福報大時,是法強魔弱; 當眾生福報小時,就魔強法弱。 https://www.facebook.com/1847983087/posts/pfbid027FVyFG47ocYB3eArbzXrk6jKqmuYewaVy8rdVzF3Y1vTQQvbjs9wCrAUJr9DdMPgl/

修行的第一關,是少講話。話多了,就有是非,心就容易散亂。一個人的心力是有限的。喜歡講話的人,就不怎麼會做事,比如我。能做事的人,一般講話都很少的。在師父身邊,我發現一點,少講話是一種功德。多聽別人的話,然後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圖片
管好嘴巴,是修行的第一關 以前認識一位老居士,在寺院義工很發心,人也超級好,嘴巴不好,經常講東講西,也許是女人的習慣。 但她可能有些過分了,嘴巴有些歪。 後來她也很慚愧後悔,說自己在寺院這麼努力的做功德,但是都給嘴巴損掉了。 再後來,有一次,給車撞了,在醫院一個月,後來再次看到她,不太愛講東講西了。慢慢的,嘴巴有些正了。 關於這個老居士,對我也很好。 也許她就是菩薩的示現,告訴我不要講太多無關緊要的話 。 修行的第一關,是少講話。話多了,就有是非,心就容易散亂。一個人的心力是有限的。喜歡講話的人,就不怎麼會做事,比如我。能做事的人,一般講話都很少的。在師父身邊,我發現一點,少講話是一種功德。多聽別人的話,然後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人的嘴巴應該用來贊歎別人,用來贊歎佛。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這個華嚴經的偈。 嘴巴用來贊歎佛的功德,來念佛,慢慢的,你的聲音就會好聽,很渾厚,聲音好聽是一個人的福報啊。 好像佛以一音說法,但是九法界的眾生聽了,都很歡喜,也都能聽的懂。這是佛陀柔軟言語的功德。 去過叢林寺院,或者像五台山,你會發現,修行人講話是很少的,時刻都在定中,也沒有那些客套話。 最高層次的溝通,是心靈的溝通,彼此一看就心照不宣。講太多話了,正說明內心的貧乏 。 “不聽是非,不講是非,不傳是非,不打妄語。” 古人說,來講是非者,定是是非人。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是非。 喜歡卷入是非中,那哪有時間來修行呢。 佛弟子應該常常觀照內心,少講話,觀照自己起心動念,好好修行。

【有播種才會有收成】

有播種,才會有收成 星雲大師 記得一九五一年,我在新竹「台灣佛教講習會」教書時,有一次在路上,一位正在掃地的沙彌來問我:「我常看到有人送面給您吃,為什麼別人都喜歡煮給你吃,卻不煮給我吃呢?」他問得天真,但我一時卻不知要怎麼說,看他在掃地,即刻回答他:「只要你好好掃地掃個十年,自然就會有人煮面給你吃了。因為『有播種,才會有收成啊』!」 「有播種,才會有收成」,這雖是一句老生常談,但是真正透悟其中道理而去實踐者幾希。發明之王愛迪生曾說:成功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就靠著勤勞服務,得到大眾的支持,使得他的企業蒸蒸日上。 凡此都說明了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但就有許多人不想付出努力,只想投機取巧,坐享其成,結果即使得到了想要的名利富貴,轉眼也會成空,因為這和因果業報的自然法則是相違背的。像社會上一些人雖然年富力強,但不想憑勞力賺錢,只有用偷搶詐騙的方式來巧取豪奪,結果鎯鐺入獄,讓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在牢房裡度過,豈不可惜!提婆達多為了爭奪教團的領導權,而譭謗佛陀,破壞僧團的和合,結果墮入地獄,受無量劫苦。沒有「播種」而強求「收成」,就好比緣木求魚,無有是處。 其實,看到別人「播種」,自己也跟著隨喜讚歎,享有「收成」就好了,為什麼要打擊掠奪呢?一九九六年,悉尼南天寺落成時,澳洲總理基亭特頒賀辭,讚美南天寺是澳洲重要的宗教據點,也是南半球第一大寺;新南斯威爾省省長卜卡前來參加,稱道南天寺是新南斯威爾省最重要的建築,也是南半球的天堂。布里斯本政府對於中天寺在當地社會的貢獻不但支持獎勵,而且給予我們居留上的便利。前幾年,洛根市市長羅德葛利還親自蒞臨中天寺,以佛教儀式,為兩位住眾舉行宣誓入籍典禮。我在心中不禁禮讚:「偉大的澳洲!」目前澳洲處處呈現和樂景象,追根究底,不正因為澳洲人「播下」寬容隨喜的「種子」,所以才有如此豐美的「收成」嗎? 「有播種,才會有收成」是千古不易的真理,即使是證悟宇宙真理的佛陀,雖然進出皇宮,化導貴族,深入市井,度眾萬千,但有一次在毗蘭邑托缽時,卻空缽而返,以馬麥充飢達九十天之久,但是佛陀的弟子目犍連尊者無論到那裡托缽,都能滿載而歸。眾人怪而問之,佛陀自述這是由於在因地時,見比婆葉如來為病比丘托缽請食,曾經說過:「髡頭沙門應食馬麥,不應食甘饌。」以是惡語,故有如斯報應;而目犍連則在過去世曾和當地居民結過深

《六祖壇經》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此話怎講?​師:不識本心,修來修去就是有相的修行 ; 有相的修行叫做生滅法,不管修得多努力、多辛苦,最多只得到生滅的三昧。​然而這樣的修行,畢竟與解脫是風馬牛不相干的。​

《六祖壇經》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此話怎講?​ 師:不識本心,修來修去就是有相的修行 ; 有相的修行叫做生滅法,不管修得多努力、多辛苦,最多只得到生滅的三昧。 ​然而這樣的修行,畢竟與解脫是風馬牛不相干的。​ 學佛與修行​ ○「修」就是修明白,明白之後,以理貫徹到宇宙一切事物、這就是「行」。 稍有一者不通不慎、就是輪迴的種子,因迷惑而為眾生。 正覺的種子遍滿了,就能完全明白。​ ○學道要明白「心」,才能除去習氣。​ ○明白佛法的人,不會去改變一切的緣。因為好緣、壞緣都像過路客。修道人對好、壞緣都不取也不捨,所以能夠平等。 ​ ○佛法沒有三世,現下就是宇宙、就是三世。過去是我、未來是我、現在也是我。而真正的「我」是無相的,所以當下即是。​ 👉許多禪修教導中,會以行禪的形式,透過放慢行走的動作,以覺察行走的每一個細節。 作為我們平常攝心的方法,讓心沒有機會到處攀緣​ https://edu.ljm.org.tw/education/show.aspx?ID=1306​ 文:《 般若 ─ 菩薩活在人間 ​ 釋心道 著 》​ 圖:資料中心提供、教育院編繹室編製​ #佛​ #禪​ #心道​ #靈鷲山 https://www.facebook.com/120527968028422/posts/pfbid0pbBvk16V8YSEyzPTdxUhK2Pf337kDEZz16eGudoeAWCSYp3C1aWV1Ecrtu3rAmVzl/

看人家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你永遠成就不了,在你的思想意識中,盡是壞東西,還清淨得了嗎?你的心就污染了,同時要遭果報,沒有舌頭,說不出話。現在口裡總長瘡,舌頭總是爛的,有時是火大,知道了自己要注意一下。

圖片
如何修隨喜? 夢參老和尚 眾生讚歎隨喜的業不大成熟,人家一說誰好,他總要挑點毛病,就連出家人也一樣。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中的第五大願“隨喜功德”,乃至於做一點小事。 看見什麼都隨喜一下,這個世界雖然說怎麼壞,我看好事還是很多。 你一天當中所收進來的隨喜功德不可思議,功德無量。 乃至一點小事,法會也好,做佛事也好,幫助人也好,隨便一點,要隨喜人家功德,說: “我很高興!我讚歎隨喜!” 這功德不可思議,都成了你自己的,把所有一切功德都成了你自己的, 你不是缺功德嗎? 他做即我做, 但是要毀謗,他非即我非。 看人家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你永遠成就不了,在你的思想意識中,盡是壞東西,還清淨得了嗎?你的心就污染了,同時要遭果報,沒有舌頭,說不出話。現在口裡總長瘡,舌頭總是爛的,有時是火大,知道了自己要注意一下。 隨喜功德佔的便宜最大,特別是隨喜十方法界,一切諸佛菩薩時,都在度眾生,你用不著看見,你發願就好了,隨喜功德,照著《普賢菩薩行願品》,觀想現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正在說法,你怎麼不隨喜一下。 彌勒菩薩在兜率天說法,你常隨喜一下,十方法界一切諸佛都在說法, 為什麼不隨喜,反而一天到晚睜著眼睛看眾生的過惡? 所以要注意,不要毀謗別人,要稱揚別人,一個人能生存必定有他的好處,你就隨順他這一點,他有一點好就可以,你就會積福了。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7KxZxjqJqdhazDDhEfU8Q8vfXyjYKeiNmVe9quKmWRYP4YaXa4R6kvSNeSEbiKevl&id=100009462945992 隨喜功德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華嚴經》

淨旭法師丨中秋吉祥!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 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 《華嚴經》 菩薩就像天上的月亮, 常遊於虛空之中。 眾生要如何與菩薩感應道交呢? 只要眾生的心海清淨,沒有塵垢, 菩提月光真如佛性 就會映現在我們的心上。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8499453056/posts/pfbid02FMr9Y6dhq9AryiM6jLGfUuVComyUne34iif4Xd1rabyGuENHFWwLgExE16E3c8WNl/

【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過煩惱苦海之意,而「忍辱度」的確也有忍氣吞聲的意思。

忍氣吞聲就是修忍辱嗎 【聖嚴法師】         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過煩惱苦海之意,而「忍辱度」的確也有忍氣吞聲的意思。 比如《遺教經》說:「能行忍者,乃可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七也說: 「雲何忍辱? 謂由三種行相應知: ①不忿怒, ②不抱怨, ③不懷惡。」 另《大智度論》卷六亦雲: 「眾生種種加惡,心不嗔恚;種種恭敬供養,心不歡喜。……是為眾生中忍。 」 同書卷十五也有: 「忍諸恭敬供養眾生,及諸嗔惱淫欲之人,是名生忍。忍其供養恭敬法,及嗔惱欲法,是為法忍。」 在《優婆塞戒經》卷七也另示如下:忍有兩種: 第一是世間忍, 就是能忍飢、渴、寒、熱、苦、樂; 第二是出世間忍, 即能忍信、戒、施、聞、智慧、正見無謬,忍佛、法、僧,忍罵詈、撾打、惡口、惡事、貪、嗔、疑等,能忍難忍,能施難施。   從以上所引經論內容看來,忍辱二字的涵義甚廣,有拒受諸樂而接受諸苦之意。 無理的侮辱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拒絕美女的投懷送抱,也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得到的;而信受佛法中的種種法門,更不是一般人所能夠辦得到的。 一般而言,若與自己無關的事,大致能夠忍受;若與切身的名利、眷屬、男女等相關諸事,那就不容易忍了。 佛法不僅為個人忍,也要為眾生忍。到達無諍的程度時,就成了八風吹不動,即對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的八種現象,無一不能忍的境界。 所以,解脫的菩薩稱為已得無生法忍。 對於內六情的眼、耳、鼻、舌、身、意等不著,於外六塵的色、聲、香、味、觸、法能不受,即稱為法忍。 如能遇迫害而不嗔,受供養而不喜,既無能受的我,也無使我接受的他,能達如此,則稱生忍。 此不僅是聖位菩薩的境界,也是修行佛法的目的。 能忍就能安己安人、和眾共濟,所以忍辱是建立和樂人間的最佳准則 。   根據這樣的標準,好像忍辱就是忍氣吞聲,一切的冤枉、侮辱、毀謗、打擊,都應該全部接受,沒有反抗的餘地似的。 然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必須注意,如果不是出於智慧的忍辱,很可能造成更大的災難,因此透過智慧的觀照,應當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說,風雨水火的襲擊,是無法控制的;但是仍可以未雨綢繆,設法避免,來減少傷害、損失。 業報是要正面接受它,但也可以經過努力,來改變業報的程度和方式 。   所以,若對雙方無損並且有益的事物,那是必須接受的;如果對他有益,於己無益

【其實你不受戒,你犯的戒更嚴重】一個人他不受戒,那麼他的「業」是不斷地在增長,就像《駝鳥心態》。駝鳥看到獵人要打它,它不是跑,是把這個頭鑽到土裡面去,獵人照樣把它打死。

圖片
其實你不受戒,你犯的戒更嚴重 淨界 法師 《五戒修學述要》 有些人說我不敢受戒,我受了戒以後 我會犯戒的。 其實你不受戒, 你犯的戒更嚴重,為什麼? 你不知道懺悔!  受了戒,你還知道怕,你會反省。 所以,受戒,理論上來說,你受了戒比不受戒要來得好。 因為你受了戒你才知道反省嘛,開始有目標了,開始知道修正自己,把自己的過錯至誠地悔改,那麼這個懺悔就會折損業力。 一個人他不受戒,那麼他的「業」是不斷地在增長,就像《駝鳥心態》。 駝鳥看到獵人要打它,它不是跑,是把這個頭鑽到土裡面去,獵人照樣把它打死。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要知道, 偷盜它本身會輾轉增勝的。

㊙️你知道經書的困難嗎?「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焉知前者難?路遠碧天唯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殫,後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輕易看。」

尊重珍惜前人用血為我們留下的經本 夢參老和尚: 你知道經書的困難嗎? 這個可以跟大家說一說。 過去時候,在唐朝的時代,咱們國家經書不多,印度師父帶來的。 所以那個時候有高僧大德到印度取法去,像玄奘法師、義淨三藏法師,法顯法師,這是我們一般知道的,他們成功了。 成功了就是他們回來,帶回很多經書、翻譯很多經書。 還有去的人死到半路上了,乃至到那,回來沒有什麼成就,沒學到什麼經的,這樣的很多很多。去一百個人,回來十個人也沒有,那時候取經多困難。 那你從長安,經過好幾年才走到印度,現在我們坐飛機兩三個鐘頭就到了,但你到了是到了,經書沒有了。 你現在到印度找經書不如到中國來找,印度沒有了,已經斷了。 那時候取經有多大困難呢? 簡單跟大家介紹,義淨三藏法師有首詩,他就專門說這個取經的困難,他說: 「 晉宋齊梁唐代間 」 從晉朝開始一直到唐代,這個時間很多大德,感覺我們國內沒有經書,想學沒有,到印度去取。 「 高僧求法離長安 」 很多發心到印度取經, 「 去人成百歸無十 」 去一百個人十個也回不來,乃至於回來十個人能翻嗎?翻的是不是滿眾生願呢? 所以義淨三藏法師才嘆息,說在 「晉宋齊梁唐代間, 高僧求法離長安, 去人成百歸無十, 後者焉知前者難」 後來這些賢人,信佛弟子拿起佛經來,他知道這個經怎麼來的嗎?他知道前頭這個大德們取經的困難嗎? 在取經的時候 「 路遠碧天唯冷結 」, 時而天頭,就像經過那個沙漠地帶,在中午像咱們夏天一樣,在早晨晚上比冬天還冷, 所以說 「 路遠碧天唯冷結 」, 你走到那個地區,那時候風沙非常之大,那個沙子,風吹起沙子,把太陽都遮到了, 「 沙河遮日力疲殫 」, 身體一點力量都沒有了,就是精力耗盡了,像這樣死到半路上很多。 「後者焉知前者難」 後來得道友你不知道先賢怎麼樣取經的?經過多少困難? 「 往往將經輕易看 」 拿著經書隨隨便便的不重視,你不知道這個經怎麼來的。 我再把這個詩念一遍,這個義淨三藏法師的詩,希望大家常時觀想時: 「晉宋齊梁唐代間, 高僧求法離長安, 去人成百歸無十, 後者焉知前者難? 路遠碧天唯冷結, 沙河遮日力疲殫, 後賢如未諳斯旨, 往往將經輕易看。」 這個道理後來的道友不明白,他拿起經本來輕輕易易就放過了,就看了。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焉知前者難」? 「路遠碧天唯冷結,沙河

【不可隨便顯神通】修行人,不可自誇其德,自說是開悟的人,自說是祖師或菩薩。這是打大妄語,將來要墮拔舌地獄的,這話絕不是戲論。唯獨無知無識的人,才有這種自滿的行為。

【不可隨便顯神通】 宣化上人: 修行人,不可自誇其德,自說是開悟的人,自說是祖師或菩薩。這是打大妄語,將來要墮拔舌地獄的,這話絕不是戲論。唯獨無知無識的人,才有這種自滿的行為。 真正有財富的人,絕對不會對人說:「你們知道嗎 ?我有多少鑽石,多少珠寶。全世界所有的財寶,也不如我的多。」 這樣一宣傳,就被土匪視為目標,一定打你的主意,設法來搶奪這批珠寶。 修道也是這樣的情形,不可對人說:「我有神通,可以聽到佛菩薩講話,可以看見佛菩薩現前。」 假設這樣,就給魔王造機會,乘虛而入,和你合作,來指揮你的行動,而做為他的眷屬。 修行人,無論遇到什麽境界,要認清境界,不要被境界所轉,要用定力來轉境界。不可胡言亂語,信口雌黃,說證得什麼神通,見到什麼境界。 要曉得這是魔來作崇,令你失去道心而發狂。 這正是「走火入魔 」的現象,不是真實的境界。 在《楞嚴經》五十種陰魔中,說得清清楚楚,希望大家要徹底研究一番,免上其當。否則,後悔莫及。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修行人,無論遇到什麽境界,要認清境界,不要被境界所轉,要用定力來轉境界」。 「不可胡言亂語,信口雌黃,說證得什麼神通,見到什麼境界」。 「要曉得這是魔來作崇,令你失去道心而發狂」。 「這正是“走火入魔”的現象,不是真實的境界」。 https://www.facebook.com/1826620208/posts/pfbid022x9jgLjQgGzBjDMvr37PfWAFFHwSRAtU82A3toxENqHytcjwjbgTU4MxLLAcqgnRl/ 標籤: 宣化上人,神通,走火入魔

順治皇帝出家緣的前世今生⋯

順治皇帝出家緣的前世今生⋯        明末有位老僧,在峨眉山高峰結茅庵隱居。老僧終年不下山,不吃飯,不喝水,閉目打坐。有一個小和尚跟著他,不時下山買米做飯自己吃。就這樣老僧打坐了十多年,徒弟跟隨了十多年。   一天,老僧忽然睜開眼睛,對徒弟說:“我要走了,你好好呆在這兒,不要下山”。徒弟聞此言牽著老僧的衣服大哭,不希望師父離去。老僧勸慰說:“不要悲傷,我們師徒還有見面的一天。”遂從袖中取出一幅畫軸,上面畫著老僧的形像,肖像上眼睛、耳朵、嘴巴、鼻子都有,就是沒有眉毛。老僧要徒弟珍藏師父肖像,說:“我走後,經過十二年,你就下山找我,看見人就拿出畫給他看。如果有人幫你為肖像畫上眉毛,那人就是我。”交代完,老僧就飄然而去。   不久張獻忠流竄入四川,使川民血流成河。老僧的徒弟恪遵師父吩咐,沒有下山,所以性命得以保全。十二年的期限到了時,徒弟才下山,此時清兵入關後,愛新覺羅·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稱大清世祖章皇帝,年號順治。   小和尚輾轉雲游了十多年,走遍天下尋找師父,卻一直沒有找到。後來徒弟討飯討到北京,恰逢順治帝到郊外狩獵。小和尚不知這是皇家隊伍,只牢記師父的囑咐,於是竟上前冒犯御駕,請求順治帝看畫。侍衛大驚,想逮捕老僧徒弟,順治帝卻制止了,要小和尚不妨打開畫軸來過目。小和尚打開畫卷後,順治帝一看,詫異的說:“這肖像怎麼沒畫眉毛呢?”命令左右取硯台、毛筆來,順治帝親手為肖像添上了眉毛。   老僧徒弟此時早已淚雨滂沱,跪倒在地上大喊“師父,我可找到你了!……”。眾人面面相觑,順治帝也吃驚不小。於是小和尚把老僧的囑咐原原本本說了一遍。順治帝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前世是峨嵋山老僧啊!怪不得總有出家的念頭冒出來。   1638年3月15日出生的順治帝,馬上要過23歲生日時,於1661年2月5日,黃歷正月初七子刻,拋棄帝位出走,與徒弟遁跡於普陀山深巖之中。世祖離位後,皇三子玄烨於順治十八年繼承皇位,史稱康熙帝。康熙帝六下江南,目地之一就是探訪順治帝蹤跡,但未如願。   順治皇帝出家偈   天下叢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   黃金白玉非為貴,惟有袈裟披最難!   朕為大地山河主,憂國憂民事轉煩。   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   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蒙眬又是誰?   不如不來亦不去,也無歡喜也無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凡是知識分子,應該有這樣的志向和抱負。出世修道,也同樣是「為天地立心」。因為維持文化精神的人,雖寂寞窮苦,但是他們是「為天地立心」;而那些延續人類文化於不墜的人,就是「為生民立命」,在佛學上講,就是延續「慧命」。

圖片
☀️張載(橫渠)有四句話: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凡是知識分子,應該有這樣的志向和抱負。出世修道,也同樣是「為天地立心」。因為維持文化精神的人,雖寂寞窮苦,但是他們是「為天地立心」;而那些延續人類文化於不墜的人,就是「為生民立命」,在佛學上講,就是延續「慧命」。 「為往聖繼絕學」,就是今日我們所說的孔孟之道,這是我們中國的文化。說來非常可悲,已經是命如懸絲了。這一民族文化的命運,如千鈞的重量,只有一根絲在吊住,連我們這些不成器的人,也被稱作學人。而我們自己反省,並沒有把文化工作做好,而且白髮蒼蒼,垂垂老矣。再往後看,還未曾發現挑起「為往聖繼絕學」責任的人,所以青年人要立志承先啟後,而且能繼往才能開來。 與這四句話有同樣精神的,是佛家《六祖壇經》中的:「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二者雖儒佛不同,但意義相同,不要有門戶之見。 孟子在這裡,為中國文化思想哲學,立下一個千古不移的原則。他說,「仁言」不如「仁聲」那樣能夠深入人心,產生較大的作用。也就是說一切言語文字的教化,比不上聲望的影響。「善政,不如善教」,好的政治,不如良好教育對人的影響,因為受教者是終身穫益的。「善政,民畏之」,一個好的政治方案,好的法令,可以應付現實的問題,但其利益、效果,到底有時間、空間上的限度;時過境遷,則當別論,不能對永恆的未來,有所改善。教化則不然。「善教,民愛之」,如孔孟之道,千秋萬代,永遠有益人類,太陽沒有毀滅以前,他的價值永遠存在。所以「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這句話對於低吟「命薄不如趁早死,家貧無奈作先生」的教師們,是一種鼓勵,可以寫來貼在案頭,自我安慰一番了,因為教育家負擔的是善教之責。 孟子申述,良善的政治,固然得人民的愛戴,「善政,得民財」,一個方案下來,可以立即得到利益。但施政必依法令,法令對人總有所限制,老百姓遵行法令,多出於怕犯法的心理。「善教,得民心」,對於善的教化,老百姓就以歡喜的心情,愛好的心情而接受。所以善政就得民財,善教就得民心。 中國上古的政治哲學,是「作之君、作之師、作之親」三者並重的,也是相互兼施的。為政者是作之君,是領導人;同時也是作之師,兼負了教化的責任;也是作之親,像大家長一樣,養育百姓。後來,君道與師道分途,兩者始終不能合一,這是人文歷史的演變。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孟子盡心篇》上篇╱ p. 80 #南懷瑾

【看不到修道人功德,是你的業障】現在眾生的業障相特別重。你看社會上各種奇怪的現象人們不足為怪,倒是佛門中就常被誣蔑。一說到三寶就不信。你不要以為,好像修道人少了。其實修道人不少,是你業障多了。

《看不到修道人功德,是你的業障⋯》 真修道人,是念念放在道上。道就是自利利他。利益他人,也成就自己。 所以無論是建寺,造佛像等,這些都是心要道上。不要迷失了。 所以修道人對于信眾供養,要講兩點 , 第一不攀緣, 第二要有慚愧。    修道人先要安貧,受的了苦,享的了清福。一般居士去供養,甚至供養多了,很容易就起慢心。認為我供養的多,廟是我建的,師父是我供養的。就起慢心,這是很損福報的。要知道,順治皇帝都說,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修道人不是要搞享受,他為眾生建道場,去續佛慧命。不是自己搞享受。    對于信眾供養,修道人都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去攀緣,去感謝。你供養三寶,是幹嘛的。是為了得到師父對你的好感嗎?這是錯誤的。你供養三寶,是希望獲取三寶給你的福田功德。那修道人就安心修行,成就道業,就是對檀越最好的報答,不是搞個禮品,紀念品送給檀越,這已經是偏離了。    修道人要有一股自尊。你好好修道,自然龍天護持。不要去攀緣,攀來的反而是業障。 修道是要了生脫死嗎。哪怕你要建廟,也是應眾生之請而建,眾生需要,你就做。是度眾生之用。要報答檀越,最好的以修道的功德。    一個地方有修道人,整個地區都收到恩澤。這是不可思議。古人講,山中無道人,朝中無宰相。那些濟世經邦的人才,都是一流的修道人去當的。而且在國家危難時,出來救苦的,都是以修道人為多。你去看歷史,每個更新換代時,都是修道人在幫忙。道家的,佛家的都有。    但修道人也不是清高,也要有慚愧心。吃飯都要心存五觀。 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 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 所以也要很謹慎。在歷史中很多公案,做牛做馬來還的很多。這也要謹慎。     有些人說,現在寺院太物質化了,他寧願在家里誦經,也不願意去廟里。這就是有偏差了。物質化的現象固然有。你作為三寶弟子,自然要護持三寶。現在三寶的存在,畢竟還是以寺院,經文,僧人這三種形象出現的。一個寺院能興旺,都是歷代修道人和龍天護法的護法。作為佛弟子,你不護持寺院,你要護持什麼?    歷代祖師都注重修廟。你看世間的房子,娛樂場所和氣多,相比之下,寺院又有幾個。像基督教,天主教的國家,幾乎每個村落都有教堂。方便信仰。人要有信仰嘛。 你現在能讀到經典,看到經書,都是祖師和三寶的加持才有的。沒有三寶加持,你怎麼遇到經書 。    世間人花錢去享受,沒有意義。不如花錢去供養三寶,

佛教四大菩薩、五大菩薩?

圖片
菩薩六度萬行,五大菩薩, 彌勒,地藏,觀音,文殊,普賢, 菩薩示現,代表,慈願悲智行, 知足,孝敬,慈悲,理智,落實, 我們要學地藏的孝敬,要學觀音的慈悲,要學文殊的智慧,我們現在講理智,要學普賢菩薩的落實,這不是一個身具足了四大菩薩。四大菩薩再要細分,就是無量無邊一切菩薩,這叫法門無量誓願學。 https://amtb-hztv.blogspot.com/2022/08/blog-post_965.html 【彌勒菩薩的兩個表法】人為什麼這麼苦?不知足,知足就離苦得樂。這個表法,這個示現,意思很深很廣,我們要懂。看到彌勒菩薩,不但要懂得他的慈悲,大慈大悲看一切眾生,要看他的知足,彌勒菩薩表這兩種法。 https://amtb-hztv.blogspot.com/2022/06/blog-post_97.html 地藏菩薩【三德秘藏】第一個「法身」是真身,宗門裡面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法身,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第二個「般若」,般若是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是我們自性裡本來具足,不是從外得來的。無量無邊的智慧,此界、他方,過去、未來無所不知,這是「所知」。還有一個秘藏,「解脫」,就是大自在,就是《華嚴》裡面講「事事無礙」,都是自性裡面本有的、本來具足的。 https://amtb-hztv.blogspot.com/2022/08/blog-post_604.html 【地藏菩薩表什麼法?】代表是孝親尊師,換句話說,他代表淨業三福第一福。沒有佛住世,只要把這四句做到了,在這個世間也能過到幸福美滿的生活。「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地藏菩薩代表這個。 https://amtb-hztv.blogspot.com/2022/08/blog-post_37.html *恭迎 觀音菩薩 出家紀念日!開顯自性大慈悲 出離生死輪迴家|淨空老和尚開示:一、悲智雙運立德名。二、返聞自性成佛道。三、法相莊嚴難思議。四、急難恐怖作依怙。五、楞嚴歸宿在凈土。 https://amtb-hztv.blogspot.com/2021/10/blog-post_94.html 悟後起修,悟了之後,起修是什麼?你雖然是悟了,你過去那些煩惱習氣知見還在,必須把這個東西統統除掉,你才能證果。這兩位菩薩,要是我們用簡單的話來說,文殊菩薩教你看破,普賢菩薩教你放下,就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意思是到達這種不可思議,沒有法子想像的解脫境界,本來解脫是沒有境界的,有境界便不是解脫,那為何又說解脫境界呢?這個境界是個譬喻。根本是沒有一個境界,因到了解脫時,便什麼都沒有的。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罽賓國是唐朝一個國名。 三藏是經藏、律藏,和論藏。    「經」是所有的一切經典。 「律」是戒律, 「論」是論議。 法師可以說「以法為師」,以佛法為師父,也可以說「以法施人」,以佛法來布施於人,旨稱為法師,這位三藏法師是誰呢? 他就是「般若」。 「般若」是梵語,譯成智慧。 為何不宜譯成中文,而仍保留其梵音,因它是五不翻之一,尊重不翻,奉詔,謂是奉皇帝之命今而翻譯這部經典,由印度文譯成中文。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意思是到達這種不可思議,沒有法子想像的解脫境界,本來解脫是沒有境界的,有境界便不是解脫, 那為何又說解脫境界呢? 這個境界是個譬喻。根本是沒有一個境界,因到了解脫時,便什麼都沒有的。 普賢行願品,何謂「普」? 「道遍宇宙」曰「普」, 意謂他的道遍滿宇宙; 「德鄰極聖」曰「賢」, 意謂他的德性與聖人一樣。 行願品的「行」是修行的大行, 「願」是指他所發的願是最大的, 所以叫大行普賢菩薩。 佛教裡有四大菩薩: 文殊菩薩在菩薩中智慧第一, 地藏菩薩是願力第一, 觀音菩薩是慈悲第一, 普賢菩薩是行門第一。 佛說法時是先由弟子請法。 華嚴經是普賢菩薩為請法主, 妙法蓮華經是舍利弗尊者請法, 楞嚴經是阿難尊者請法的。 https://www.facebook.com/100080989924055/posts/pfbid02xbyk6LURZmWtXaKWCXgcKadpXTDMYKnut4R1xSzuKBgkUkQqR7s49uaPRf7sJ7BRl/

菩薩的標準是什麼?但為「利他」,不為自利。眾生做好事先要顧慮名譽,或是標榜一下,菩薩不會的。做任何事,從來沒考慮過“我該從中得到什麼”,經常幫助別人,一點沒有想到自己,這就是菩薩。

圖片
菩薩的標準是什麼? 但為「利他」,不為自利。 眾生做好事先要顧慮名譽, 或是標榜一下,菩薩不會的。 做任何事,從來沒考慮過 “我該從中得到什麼”, 經常幫助別人, 一點沒有想到自己, 這就是菩薩。 ~夢參老和尚法語 《菩薩六度萬行》 ▶️閱讀完整內容 http://bit.ly/buddha-six-paramitas 「布施」度慳貪(佈施波羅蜜)  「持戒」度邪淫(持戒波羅蜜)  「忍辱」度瞋恚(忍辱波羅蜜)  「精進」度懈怠(精進波羅蜜)  「襌定」度散亂(禪定波羅蜜)  「智慧」度愚癡(智慧波羅蜜)  玄一:決定一生的關鍵字(標籤) #玄一學佛修行 #菩薩六度萬行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般若 #玄一 #學佛 #修行 #佛 #菩薩 #正能量 #人生 #哲學 #愛 #智慧 #經典 #語錄 #貼圖 https://www.facebook.com/242637349243258/posts/pfbid09bLB5YuUPu95Ly3KbHCg3RePWwDZ4HZnuTXB6X8w2oAt2Ww96zfenwXcejfgCW8Xl/

《無我之道》生活在娑婆世界,有色、受、想、行、識這烏雲般的「五取蘊」,這五取蘊就如同五個大蓋子似的,把靈性的光明給蓋住了。我們執著於苦,以為是真實有的,以為這苦的現象是存在的,忘記自己有一個沒有苦、不會生、不會死的自性。

圖片
#拜水陸找到自性的光 靈鷲山教育院院長了意法師在《擺渡─讓心與水陸相應》一書中提到: 除了虔心觀想,還有一個最珍貴的寶,叫做「自性」如意寶。 也就是我們能知、能覺的靈性,它會帶你去煩惱,也會帶你得到快樂解脫。 要善用這個知覺,它的本質是無形無相,是一種光明,所以只要清凈下來,你的心就會放光, 它並不是天使、上帝或佛菩薩所專有,每個菩薩大德內心都有一份真實存在的光,你們要把這個自性的光呈現,它就可以沒有時間、空間的障礙,讓大家能夠心開意解、能夠清淨光明,這就是學佛最大的寶貝。 #掀開五取蘊的大蓋障 可是,生活在娑婆世界,有色、受、想、行、識這烏雲般的「五取蘊」,這五取蘊就如同五個大蓋子似的,把靈性的光明給蓋住了。 我們執著於苦,以為是真實有的,以為這苦的現象是存在的,忘記自己有一個沒有苦、不會生、不會死的自性。 拜水陸,就是要請求諸佛菩薩,跟我們相應這種覺悟的 「光」。 要把這個蓋障放開來、鬆開來,輕輕安安、清清淨淨,沒有任何執著地供養,用自性光跟菩薩相應。 在可以聽得到、看得到、感覺得到的地方,都是佛菩薩。 從現在開始到生生世世,都要用自性光來供養。 #徹底認識五取蘊的真實面目是什麼?! 靈鷲山四期教育阿含期進階課程《無我之道》帶您一起探索真正的解答! 了解五取蘊為何變成生命的重擔,佛陀教導我們如何以「無我」的智慧來捨離重擔。 立馬掀開「五取蘊」的大蓋障 : 《無我之道》線上課程報名 https://reurl.cc/M0EOR3 #靈鷲山成佛藍圖四期教育更多課程請看 https://edu.ljm.org.tw/edm/2022ljmclass_allist_edm.html https://www.facebook.com/396003157176612/posts/pfbid026q1McAaTEr3nR6su6HCgJAXBUhtikVy2gxr6n1e5RciAGBBx3Sdz2NWyX5hjvx3ul/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華嚴經》

圖片
「心是身主」 「身是心用」 「佛由心成」 「道由心學」 「德由心積」 「業由心鴦」 「業隨心轉」 「命由己造」 「相由心生」 「境隨心轉」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華嚴經》   南無阿彌陀佛🙏🙏🙏.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37JXWc1sVkjj2pqvjinZZxjtM62CGV22278bq9miA1vE54fjmiwPNje5sbMJcNKWwl&id=100029649068584

【修十善業】是人天的善法,得人天福報。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貪,不瞋,不癡

圖片
「 修十善業 」 是人天的善法,得人天福報。 十善可分為身業的三條, 口業的四條和意業的三條, 它的內容實際上就是五戒, 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十善沒有不飲酒,而五戒的前三戒即身業的三條。 口業的四個項目,不妄言,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合起來即五戒的不妄語。 另外因為強調犯戒的內在動機,再加上意業的不貪,不瞋,不癡,一共十善業。 我們心裡要隨時隨地警戒,注意貪念、瞋心和愚癡心的生起。 我們修學佛法的人,如果身業不防護,口業沒遮攔,意業沒有約束,雖然還是可以往生西方淨土,不過是帶業往生。 如果我們活著時沒有先消業,業太重,就算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也見不到佛,就是下品下生。 所以,為了不要再造更多的惡業,要修十善業。 人生苦短,要儘快修行, 無常迅速,輪迴路險。 南無阿彌陀佛🙏. 網路-圖/文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2Fh4NU87d5GotoP48Ui1Du8n2K4LRPh4eyADXtZdPrchh2WLb1Z2sVt2TP9YStEA2l&id=100029649068584

【信心如禾苗】什麼是我們心田裏信心禾苗的助緣呢?諸如親近善知識、聽聞佛法、讀誦經典、禮佛懺悔等,這些都是令我們信心增長的方法。要成就佛道,唯有善護信心之苗,藉助外緣的滋潤培養,一天天增長乃至發願生行,最後得到累累豐碩的菩提大果。

圖片
信心如禾苗 有一次,佛陀行化到恆河附近,向岸邊的人講説佛法,可是那些人似乎不能完全信受佛陀所說的道理,還存有懷疑。  正在這個時候,有一個人從恆河的另一岸浮游過來,他上岸以後,佛陀向他招手並且問道: 「你從水中走了過來,請問!此河深有多少?」 那個人回答說:「我聽那邊岸上的人告訴我,河深只到肚臍,所以我敢從水中遊行到這邊來。」 實際上,這條恆河之深差不多一、二個人的高度。    佛陀回頭很慈祥的向那些人說道:「你們看到了嗎? 這個人聽到彼岸的人告訢他,河水只及肚臍,他相信了,於是安然的游到這邊岸上來。 你們若相信了佛法的慈航,必定也能從生死的此岸渡過苦海,到達究竟安樂的彼岸 。 信心是一切事成就的根本力量,有了信心,就能產生一股勇往直前的動力。   何况佛法精深廣大, 沒有信心,很難能夠得其門而入, 所以龍樹菩薩說, 「佛法如大海,唯信能入。」 信心愈堅固,道心自然隨着堅固。 信心好比一棵禾苗,播種在我們的心田。 禾苗需要水份、日光、肥料等等的助緣,才能長大,生出稻穗; 信心也必須有外力的助緣,才能日益增長。   什麼是我們心田裏信心禾苗的助緣呢? 諸如親近善知識、聽聞佛法、讀誦經典、禮佛懺悔等,這些都是令我們信心增長的方法。 要成就佛道,唯有善護信心之苗,藉助外緣的滋潤培養,一天天增長乃至發願生行,最後得到累累豐碩的菩提大果。 阿彌陀佛🙏 分享: 譬喻  性瀅法師  著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5263901434/posts/pfbid024mkRarQZTYdvSMDbqn7RwxcnGRFb7qHcxuGMJ2rzRLhNrFBNuaNU6AokFc6ofbJTl/

什麼叫具足?一條都不能犯,一條都不能少。這就是你該怎麼個做人的,你是比丘就得要盡到比丘的這樣的一個本分,你是在家優婆塞就要盡在家優婆塞的本分,優婆夷也盡優婆夷的本分。本分是什麼?就是戒。

戒是無上菩提本 所以《華嚴經》上講,「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 什麼叫具足? 一條都不能犯,一條都不能少。這就是你該怎麼個做人的,你是比丘就得要盡到比丘的這樣的一個本分,你是在家優婆塞就要盡在家優婆塞的本分,優婆夷也盡優婆夷的本分。本分是什麼?就是戒。 所以我們師父就在最近講《科註》二百九十集裡面有談到,他說不僅出家人要持戒要學戒,在家人也要學戒,各學各的戒,你持什麼戒就得學什麼戒。 不是說我去受了個戒,完成了形式,戒本就束之高閣,再也不去研究了,這就是犯罪了。 在家也有菩薩戒,有的受六重二十八輕戒,比較簡單,在家菩薩。 有的受《梵網菩薩戒》,十重四十八輕戒,這個就更殊勝,跟出家的這戒是同樣的,在家人一樣能受。 不僅在家人受,戒本上講,一切有心者皆當受佛戒,你只要有心,你只要是個有情眾生,你是天也好,龍也好,鬼也好,畜生也好,地獄道眾生,都可以受《梵網菩薩戒》,都能夠作菩薩,發菩提心作菩薩。 我們出家了也要受這個,做菩薩比丘,這叫具足持淨戒。 我原來就有一個不太正確的知見,到了精舍之後自己就反省懺悔。 什麼知見? 我原來就想到,因為我看蕅益大師講南宋以後中國沒有比丘了,去受戒也得不到比丘戒體。 所以我就知道我自己沒有得比丘戒體,我就不能叫比丘,甚至不是個沙彌。 沙彌也是需要至少兩位比丘給你傳,一個比丘都沒有你哪裡能夠得沙彌戒? 所以弘一大師自稱出家多分優婆塞,他還不是滿分,多分。 因為五戒,優婆塞就是五戒,優婆夷也是五戒,這五戒可以滿分受,也可以多分受,也可以少分受,甚至一條受也可以。 你就專受個不殺生戒也可以,其他四條先不受,可以,受一條做一條。 所以弘一大師說自己是多分,我自己覺得我只是少分,那我就少分出家優婆塞,我就以這個身分來念佛求生淨土、弘法利生就行了,我這麼個想法。 這種想法其實不是謙虛,人家弘一大師說自己是多分出家優婆塞是謙虛的說法,人家你看那比丘戒持得多好,人家真在學習。 我自己以此為借口不學了,反正我不是比丘我就不學比丘戒了,就沒碰比丘戒本。 你看這就是不同了,人家弘一大師那是真在學、真在持而自己謙虛說自己沒做到,所以退而說自己是出家優婆塞,我們這個不一樣。 所以到了正覺精舍才發現自己這個觀念錯了,然後讀了菩薩戒本才知道菩薩要持三聚淨戒,三聚這個聚是指類,三類淨戒。哪三類? 第一律儀戒,第二攝善法戒,第三饒益有情戒,這叫三聚淨戒。都要持得

【懺悔如除垢】為什麼我們需要懺悔?懺悔可以除去我們心裏的罪惡塵垢。衣服髒了,用肥皂和水就可以洗乾淨,任何東西髒了也是一樣。但是,當我們心中有了污濁的時候,並不是用物質可以去除的,唯有依靠懺悔的法門才能得到清淨。

懺悔如除垢 懺是梵語懺摩的簡略, 含有表陳發露已犯過錯的意思, 悔是改過去修未來, 所以懺悔是梵華雙舉,各取一音。 為什麼我們需要懺悔? 懺悔可以除去我們心裏的罪惡塵垢。 衣服髒了,用肥皂和水就可以洗乾淨,任何東西髒了也是一樣。 但是,當我們心中有了污濁的時候,並不是用物質可以去除的,唯有依靠懺悔的法門才能得到清淨。   在佛門內,不論授受什麼戒法,在正授之前最重要的就是懺摩,其原因在於使求受戒法的人,能夠以清淨無垢的心來接受崇高戒法,心地不淨朗就好比一隻骯髒的碗,縱使盛了許多美味的菜餚,也是人見生畏不敢吃它; 我們的心地沒有清淨,任何崇高的善法,都不能根生柢固的在心田裏長出善苗。 宋朝的曇宗大師,常常為當朝的宋武帝行菩薩悔法,有一次武帝問師:「朕有何罪而為懺悔?」 曇宗大師以虞舜與湯武等賢明帝王歸咎自身的例子,說明我們在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沒有過錯,但是,現在過去是相通的,懺悔不一定完全為了目前的錯,也為過去與未來,懺悔不一定為自己,同時也為一切的眾生而懺悔。 佛法萬千法門,我們無論修學那一法門,都當以無垢的心田去接受,因此,懺悔是必要修行的。   經上說到滅苦之要莫過懺悔,懺悔的方法,先要潔其心、淨其意、端其形、整其貌、恭其身、肅其容; 總之是要求我們在身、口、意三業的清淨,在懺悔功德之下,增長善根,淨潔自心。 阿彌陀佛🙏 分享: 譬喻   性瀅法師  著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5263901434/posts/pfbid03UW5ghbe1G979CjE8n38Qb4CCjuH8KEEJMqYn7bdKQKc3nbRY6iqW13FG4Kt2ms4l/

你有善,左右身邊就有護法善神。你受了三歸五戒,每一戒有五個護法善神,你破一戒,五個沒有了,五戒都破了,二十五個護法善神就都沒有了,所以要持戒,持清淨戒。每一戒都有五個護法善神,只要你一破戒,就沒有了。你也不可見相,要是破了戒,你感覺得懊惱,感覺得不舒服,那就是善神離開了,惡神就要來了。

護法善神離開了是什麼感受? 恭錄自《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講記》 夢參法師 我們經常說護法善神, 護法善神有好多呢? 那也是不可思議的數字。 你有善,左右身邊就有護法善神。 你受了三歸五戒, 每一戒有五個護法善神, 你破一戒,五個沒有了,五戒都破了,二十五個護法善神就都沒有了,所以要持戒,持清淨戒。 每一戒都有五個護法善神,只要你一破戒,就沒有了。 你也不可見相,要是破了戒,你感覺得懊惱,感覺得不舒服,那就是善神離開了,惡神就要來了。 在佛經、戒經裡面講,佛在印度那時候聽許比丘吃肉,但是大蒜、茖蔥、慈蔥、蘭蔥、興渠等五葷是不能吃的。 因為吃了以後,晚上睡覺時那個鬼王、惡神就到你這邊來吃你,不是吃你的人,而是由你口裡出氣,他就吸那個氣,他就飽了,跟他相投的。 所以佛不聽許比丘,乃至於他的弟子吃五葷,那個才叫五葷。我們往往把吃肉叫五葷,不是,這叫腥。 腥不叫葷,蔥蒜才叫葷。

(淨空老法師)老人家晚年說「人生學的再多,終究還是要念佛,什麼都是假的只有念佛是真的,什麼都帶不走只有念佛成佛」!

圖片
人生如戲,戲演完了;就得換地方再演! 看到手機裡的照片,過去幾年的回憶浮現在腦海中不免感概萬千! 人....再好!再壞!時間到都得離去,只是離去前我們做了什麼? 看了這三張照片都躺在同一張按摩床上,卻是不同心情,也相當震憾!老人家常說「沒有生死」! 雖然境界上我無法體會,但看他在在生與往生躺著是一樣的放下與柔和,讓我敬配不已也震憾我心! 一位萬緣放下的大修行者,不管生與死;整個身體都貼的很沉、很穩又柔和! 老人家以前在調理保健時;我們會扶他躺下我們放手後是什麼姿勢,到保健結束就是什麼姿勢,甚至晚上睡覺也是如此,那種身心安定到了極處的磁場,讓人在旁感受到一生難忘。 我初次幫老人調理是在英國漢學院,我把腿整個抬起來要做經絡精油按摩,當一抬起腳;我很驚訝! 當下悟出了原來這個感覺就是放下、這就是無分別心、無防備心、我感受到了什麼是心柔則身軟的境界。 老人家對初次見面的人也完全沒有戒心,完全相信我把整個身體交給我,那種完全沒有一點點反抗的輕柔感是我二十年來沒遇過的,皮膚像嬰兒般細緻柔軟有彈性,臉上幾乎沒老人斑,不像九十多歲的老人,身體躺在床上貼實到好像是有東西壓平的感覺,完全貼的實實的,這種感覺讓我體會到老人家的心是老老實實,看破放下才會有這種完全把身體放開貼沉於床的外相,所謂「相由心生」。 人生如戲終究要過去,只是過去演苦戲還是極樂戲但看我們自己的心地;一切為心造!老人家初次見面對我的開示「機會來了要好好把握」! 這幾年總體會不出老人的玄機秘意,直到現在圓寂看到這幾張照片才悟出不是說人世間的名聞利養機會,而是「人生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待何生渡此身」。 過去;總是在調理後笑笑的跟我說「謝謝、很輕鬆,你很辛苦」! 下床後身輕如燕的說「我去淨房」,九十多歲的老人還能忍住等我調完才上淨房也是很不容易啊!因為; 老人處處都為別人著想,總是說「我方便別人就不方便」這些功夫我們聽是聽了,總得花上幾十年來學習都未必能學會。 (淨空老法師)老人家晚年說「人生學的再多,終究還是要念佛,什麼都是假的只有念佛是真的,什麼都帶不走只有念佛成佛」! 人生如戲,戲唱完了,主角配角都得分道揚鑣各走各的路,即使來世遇到了也認不出彼此。現在彼此歡歡喜喜,過沒多久又惡言相向,甚至結上怨仇。老人家過去總告戒我們世間什麼都是假的!真的一口氣不來全沒了,有什麼好爭的呢? 老人

你可以用做夢的體驗,看你是不是心裡頭還有佛法僧三寶,只要你有一念,念出來,夢馬上就醒了,大家有沒有試驗過?或者念大悲咒也是的,隨便你念什麼,夢就醒了。可惜當你焦急的時候,就把佛法全忘了。那時候該念地藏菩薩!可是就是念不成。那時候沒有念,醒的時候才想起來。

圖片
【念地藏菩薩就是念你自己】 ■夢參老和尚 地藏菩薩在地獄現的身很多,連那些有情受罪的身,祂也示現。這個時候去示現,給那些受苦難的人說法,他會聽受的。在監獄裡頭,還是有顯靈說法的。 我們在這裡是講地藏菩薩,念觀世音菩薩也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你的至心。念觀音菩薩可以,念地藏菩薩也如是,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文殊、普賢菩薩,隨便念哪尊菩薩,只要哪時能念都可以,好多人到了那個時候就是不能念,特別在我們臨命終的時候,隨便你念哪一尊菩薩,哪尊佛的名號,乃至於念大乘經典的一句偈誦。 《感應錄》裡頭有這麼一段記載:有一個人到了地獄門口,他只念了半句: 「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 地獄就沒有了,他也得救了。 很多人臨命終時,墮地獄的時候,或者墮餓鬼、墮畜生道,很可惜佛法全忘了! 你可以用做夢的體驗,看你是不是心裡頭還有佛法僧三寶,只要你有一念,念出來,夢馬上就醒了,大家有沒有試驗過? 或者念大悲咒也是的,隨便你念什麼,夢就醒了。可惜當你焦急的時候,就把佛法全忘了。那時候該念地藏菩薩!可是就是念不成。那時候沒有念,醒的時候才想起來。 你平日不用功, 到時候怎麼行呢? 所以說,地藏菩薩要度眾生的時候,會隨祂所應的聞法,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也現獄卒身,也現閻王爺身,甚至於現那些受罪的眾生,下油鍋上刀山。或者示現的時候,祂會念地藏菩薩,地藏菩薩也會念地藏菩薩,或者地藏菩薩會拜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還要拜地藏菩薩? 我說個故事。 蘇東坡跟佛印禪師兩個人到了大廟,蘇東坡看著觀世音菩薩像手中拿了一串念珠。 他就問佛印禪師:「觀世音菩薩這尊佛像有串念珠,作什麼用呀?祂要念什麼?」 佛印禪師說:「祂怎麼不要念?」 蘇東坡問:「祂念誰呀?」 「祂念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還要念觀世音菩薩?」 佛印禪師說。「是啊!觀世音菩薩念觀世音菩薩」。 蘇東坡又問:「那拜不拜佛?」 他說:「拜啊!」 「拜誰?」 佛印禪師說:「拜觀世音菩薩。」 大家想一想這是什麼意思?蘇東坡於是開悟了,有沒有大開悟? 悟一點,求人不如求己。 所以我一再跟大家講,你念地藏菩薩,就是念你自己。你的心就是地藏心,地藏心就是你的心。你忘了自己,沒有把自己擺進去,只念地藏菩薩,加持力相當的小。 地藏菩薩的般若智能照你,你的般若智能就跟地藏菩薩的般若智能結合在一起,你的自性,就叫自性地藏。 念念從心起,念念還歸心。 所以求人不如求己

【供僧的功德不可思議】

【供僧的功德不可思議】 釋迦牟尼佛有一次在靜坐時,看見一對七世都是貧窮,名叫"須達的夫婦"。他們這一世更貧窮,住的是黑洞洞的茅棚,每天在垃圾堆裡尋找果皮或其他腐爛的食物,以維持生命。          "須達夫婦"有一天在垃圾堆裡,意外地撿到一塊牛頭旃檀。牛頭旃檀是一種非常名貴的香木,它所燃燒的香氣在十五里外仍然清香可聞,世間上任何的香氣都無法跟它媲美。 夫婦倆撿到這塊珍貴的寶貝,非常的高興,就用牛頭旃檀,換來了三碗白米飯,因為他們這一生當中還不曾吃過米飯。   時近中午,夫婦倆就決定把第一碗米下鍋,一嚐米飯的滋味。就在這個時候,佛對《舍利弗》說:"須達夫婦"已貧窮了七世,現在因緣成熟了,要《舍利弗》去度化他們,改變他們貧窮的命運。於是《舍利弗》就到"須達"家化緣去了。         "須達夫婦"見到舍利弗尊者來化緣,非常的興奮,夫婦倆也自知過去未曾修福德,所以今日才落得如此窮困不堪,今天佛的大弟子來化緣,正是供養種福德的大好機會,千萬不可錯失,就將第一碗米煮成的飯恭敬地供養《舍利弗尊者》。 供養了舍利弗後,夫婦倆又將第二碗米下鍋,二人正準備要食用時,佛又叫《迦葉尊者》前去化緣。夫婦倆見是佛的首座弟子來化緣,又很恭敬地將第二碗米飯供養了《迦葉尊者》。 "須達夫婦"供養了兩位尊者後,心裡既歡喜又舒坦地將第三碗米下鍋,準備好好享受生平第一次的美味佳餚。飯剛煮熟,佛陀已出現在"須達"家,夫婦倆見佛親自來化緣,這種曠劫難逢ˊ的機會,即使要挨餓一整天也值得,於是真誠恭敬地將第三碗米飯供養了佛陀。 佛見"須達夫婦"一片真誠,看著"須達夫婦"說:“一切罪滅盡,百寶從地生。”剎時須達所住的茅棚充滿了金銀財寶。     此時,"須達夫婦"也心開意解,得了淨法眼藏。夫婦倆看了看滿屋子的金銀財寶:心想:縱是華廈千間,夜眠還是八尺,如果失眠的話,恐怕連八尺都無法受用呢!唯有修行才是究竟。於是央求佛陀收他們為弟子。 佛就為他們說四諦法門,須達夫婦因而悟道、證果。供養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議! 《三界慈愛唯有父母,三世福田不過眾僧!!》 摘錄自“最勝佛頂陀羅尼淨除業障經” https://m.face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連佛陀都做不到的四件事情?佛有三能三不能?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六度萬行故事 - 學佛感應

科學證實咒語祈禱確有治病功效

六度萬行 six paramitas

小故事大啟示

[轉載] 我讀《地藏經》超度奶奶的神奇經歷 - 念地藏經感應

慧果居士(劉德華) 與師父妙蓮老和尚的絕問妙答

猶若有人身中毒箭?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