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3的文章

【魔是磨真道,真道才有魔】因為人在沒有修道時,是個窮人,魔等於土匪一樣,土匪不會去搶窮人,因為知道他根本沒有東西可搶。你一修道,就等於人發財一樣,土匪就來搶你的財寶,所以修道就有魔

【為什麼不想修行還沒事,一想修行,魔就上來了】 現講一講魔的境界,你如不修道,魔不來找你,你一修道,魔障就會來找你,為什麼呢? 因為人在沒有修道時,是個窮人,魔等於土匪一樣,土匪不會去搶窮人,因為知道他根本沒有東西可搶。 你一修道,就等於人發財一樣,土匪就來搶你的財寶,所以修道就有魔, 所謂 「魔是磨真道, 真道才有魔, 越磨越光亮, 光亮更要磨, 磨得如秋月, 空中照群魔, 群魔照退了, 現出本來佛」。 你修道有點誠心了,魔就來磨你,也就是考試你,因為你用功用真了,有多少真了,魔就要來考試你 。 你越受磨,就現出你的光明。 你光亮時,更要磨多一點,魔考試你,考得你猶如空中月亮那麼明亮。 在虛空里照群魔,這言其你有真正的智慧,就會照群魔,把一切魔都認識了。 群魔照退,表示你的智慧光明把魔照得無隙可乘,把魔都照跑了,這時就現出本來的佛。 修道有所成就時, 就會遇到魔障。 以守戒來講,本來不想犯戒,但卻犯了戒。本來不想殺生,無形中就殺了生。本來不想偷盜,不知不覺就犯了戒。 本來不想邪淫,也不知不覺就犯了,不知不覺就胡塗了,那時無明就現前,然後什麼都忘了,忘了已受*持齋,結果又開齋又破戒。 本來不想打妄語, 無明發現了, 就打妄語。 本來不想飲酒,無明一來,又飲酒了,這就是無明把智慧遮蓋住,沒有智慧,所以就犯戒了。 又如打坐,有了一點定力,生出一點智慧,就想斷淫*心,當你不想斷淫*心還沒事,你一想斷淫*心時,淫魔就上來了。 或許在你睡覺時,他就變化成種種美女,你歡喜什麼樣子,他就現出那個樣子,來引誘你 ; 對女人,他就現出種種美貌男子來誘惑,也是在夢中考驗你。 在這時,你沒有把握,在夢里就犯了戒,沒有定力,也沒有智慧。 或者不是在夢中,在平時,如你沒有定力,沒有智慧時,魔不現前; 你想發心修行時, 魔障的境界就發現了。 或許會遇到你舊有的異性朋友,不知不覺就犯戒了,犯戒就沒有定力,沒有定力就愚痴,沒有慧力,這就是無明來遮蓋你的智慧,讓你破戒。 還有打坐參禪時,也會發生魔障的,或者看見種種境界;或者覺得自己有*通了; 或者覺得自己身體和虛空一樣,有虛空那麼大,楞嚴經里的五十陰魔,種種境界都現前了,這都是魔的境界。 以前有位老修行,在參禪打坐,他將要入定時,就看見一個境界,什麼境界? 他看見在他頭上,吊著一塊幾噸重的大石頭,繩子上有只老鼠在咬繩子,繩子一斷,大石頭就會把他砸死

【佛典故事】昔日,佛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一日,佛告訴比丘們:「我將以水為喻,為你們說明七種人,你們當用心諦聽,善加思惟。」比丘們恭敬回答:「如是,世尊!」

圖片
【佛典故事】 昔日,佛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一日,佛告訴比丘們: 「我將以水為喻, 為你們說明七種人, 你們當用心諦聽, 善加思惟。」 比丘們恭敬回答: 「如是,世尊!」 佛陀接著開示道: 「第一種人恆常沒溺於水中。什麼樣的人會如此? 行種種不善、惡法纏身之人,將來罪業果熟,便要墮入地獄中受苦,無可救拔;這就是恆常沉溺水中之人。 第二種人從水中冒出頭後,又會再度沉沒。這是什麼樣的人呢? 能夠相信善法,有慚愧心,唯信心薄弱,僅修少許善法。 這樣的人只能短暫從水中冒出頭來,之後又會再度沉溺水中。 第三種人能夠浮出水面,環顧四方。這是什麼樣的人呢? 能夠相信善法,有慚愧心、勇猛心,對於所造諸不善法,皆知慚知愧而不敢復造。 這樣的賢者,就能從水中冒出頭,而不再沉沒。 第四種人能夠完全出離水面。這是什麼樣的人呢? 能深信善法,有慚愧心,慚愧諸多善法自己未能實踐,而精進修道,斷除身見、戒禁取見、疑等三種煩惱,證初果須陀洹,不會再退轉墮入惡道,於天上人間往返七次受生後,當證阿羅漢果。這就是能真正離開水面,不會再沉溺之人。 第五種人已出離水面,將要到達解脫的彼岸。這是什麼樣的人呢? 深信善法,有慚愧心,慚愧諸多善法自己未能實踐,而精進勇猛,不僅斷除身見、戒禁取見、疑等三種煩惱,而且貪欲、瞋恚、愚癡煩惱淡薄,證二果斯陀含,於天上人間往返一次受生後,即證阿羅漢果而得解脫。這就是已出水面、正在通往解脫彼岸之人。 第六種人已經到達解脫的彼岸。這是什麼樣的人呢? 深信善法,有慚愧心,慚愧諸多善法自己未能實踐,而精進勇猛,斷除貪欲、瞋恚、身見、戒禁取見、疑等五種煩惱,成就三果阿那含,壽終後將生色界、無色界,於彼漏盡煩惱、證阿羅漢果而般涅槃,不會再來欲界受生。這就是已從水中出離、到達解脫彼岸之人。 第七種人已經登上解脫的彼岸,且能於岸上清淨安立。這是什麼樣的人呢? 深信善法,有慚愧心,慚愧諸多善法自己未能實踐,而精進勇猛,漏盡煩惱,得成無漏聖道,成就心解脫、慧解脫──此心離於貪愛繫縛、以智慧斷除無明惑業而得解脫,且成就禪定、證得神通,徹底斷除生死的根本,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會再來受生。這樣的聖者,就是已登上解脫彼岸、且能於彼岸安立之人。 比丘們!我以水為喻來說明七種人,這是諸佛如來以大慈悲心為聲聞弟子所說,希望弟子們都能獲得安隱,度生死海。 你們應閑居靜處,或在樹下、或在空處,靜心禪坐,勿

【人一降生就有俱生神與你同生,一位記善,一位記惡】男性的就主善,女性的主惡。一個主惡的專記你的惡事,善事他不管;同樣那個主善的就專記你的善事。同生的呢,在人的右肩上書寫你的惡事;同名的呢,就在你左肩上書寫你的善事。

人一降生就有俱生神與你同生,一位記善,一位記惡 夢參老和尚 在人間有時法律制裁不了你,你也不危及法律,但是有神明的記載,良心的譴責,到來生就變化了,所以才有貧窮、下賤、乞丐、孤獨、聾盲。 那瞎子呀,聾子呀,啞巴呀,為什麼愚痴,你怎麼教他,都教不會他? 長得生的相,誰都不願意看,那很醜惡的,乃至癲狂,精神失常,所有這些個都是過去做惡的。 還有很富貴的,還有很聰明的,很多聰明的「宿世」的慈孝。 過去啊,有慈悲心,對眾生啊很慈悲,很「孝」當「順」字講啊,對別人都不違逆,這就是他修善積德所召感來的。 有情的動物,不論它哪一類,因為他這個作惡的心,同是作惡的心,而這種類是不相等的,所以他受報呢,有種種不相等的。 所以呢,還是也做人了,比那個蜎飛蠕動要好的多,但這個聾子、瞎子這做的人也活得沒有什麼多大趣味。這個善與惡呀,都是因為心的出發點。 那個三論宗的祖師,叫嘉祥吉藏大師,他是隋朝時候的人,他有一個神明紀實疏,疏解這個神明紀實。 神明就是神,陽世人在下生登記的時候,先造一個明確的疏記,就是咱們所說的身府部,並且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一個路神,他一生下來就有個路神。 他形容這個路神呢,你有一點善惡就給你打上印記了,把你這個善惡分辨得非常清楚,他跟你同時生,你一降生他跟你同生。 一個主惡的,一個主善的,每個人都有兩個,稱為俱生神。 男性的就主善,女性的主惡。 一個主惡的專記你的惡事,善事他不管; 同樣那個主善的就專記你的善事。 同生的呢, 在人的右肩上書寫你的惡事; 同名的呢, 就在你左肩上書寫你的善事。 為什麼我們地藏經上講六齋日,十齋日呢。 四天王的天王啊,是專管這事的,他就每月有六次來到人間,就把你這事都給你登記起來。 登錄你的名字,記你的時間。 四天王派的是善神,登記你的善事兒,地獄十王派的惡神,地獄十王登記你的惡事的。 日期是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來登記。 每年的正月,五月、九月都來校對一下,一共校對的八次,立春啊,春分啊,立夏啊,夏至啊,立秋啊,秋分啊,立冬啊,冬至,以免差錯。 因此你所犯的罪惡絕不赦免。 因此在人世間上,你為善、為惡,自己還不知道呢,實際上有神明給你記載了。 因此到了這個審問的時候,你不承認、狡辯,說必須得證據確鑿,那個不管你承認不承認,早給你記載好了,因果歷來不少的。 https://www.facebook.com/1000592394

【能來到寺院,說明都是有緣的】 “有緣”這兩個字是具有我們傳統文化的含義和佛教色彩的。…有心的、懷著信仰來寺院的,叫“信徒”;只是到寺院敬香的,叫“香客”;只是到寺院來看看文化層面,而對信仰、宗教層面沒有興趣的,叫“遊客”。這是有區分的。

能來到寺院,說明都是有緣的。 “有緣”這兩個字是具有我們傳統文化的含義和佛教色彩的。 有些年輕人聽不懂: “啥叫有緣啊?” 因為來到寺院覺得很特別,它既不是滿足購物慾的商場,也不是觀光的景點。 寺院有很鮮明的自身色彩,它是宗教活動場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平台,是跟文化、信仰有關的。 有心的、懷著信仰來寺院的,叫“信徒”;只是到寺院敬香的,叫“香客”;只是到寺院來看看文化層面,而對信仰、宗教層面沒有興趣的,叫“遊客”。這是有區分的。 一個人在心靈裡搜索什麼,這搜索反過來對自我是一個定位。  所以同樣一起來的,就有了不同的名字:有的是信徒,有的是香客,有的是遊客,有的純粹就是被動的,不知道為什麼在這裡,心裡也並不想來寺廟。  來到這裡, 為什麼用了“有緣”這兩個字?  有的哪怕是被動的,還是需要有緣,才能來這裡。有的則是主動的選擇。  我們剛才聽到孔雀的叫聲,“有孔雀”是我們寺院的一個特色。  這孔雀不用我們養,是野生的。  它去外面原始森林般的大山里覓食,吃飽了晚上回來。  所以在廟裡看到孔雀的身影,不是我們用網把它罩著、圈養在這裡的,是它選擇在這裡。  大山那麼大,它可以去山上,可以去樹林裡、竹林裡,為什麼在這裡?  它覺得這裡有安全感。  以此來類比,我們每個人來到這裡,心態不同,緣又有不同的。  心中有一個願望,想去寺院,那就叫信徒;聽說那是座廟,就隨著大家去,但他對這廟不了解,雖然好像有信仰,但是對佛教了解不是很深,那就是叫香客。  哪怕是被動的狀態,也可以說“我不去,我今天有事”,是不是?  有的因為身體不適,有的因為其他的事情,臨時決定“我不去了啊,你們去”。  還有的緣分好,本來沒計劃的,結果臨時就決定來了,這就不僅有緣分,還有福報。  沒福報的人,本來在計劃中的,結果也沒來;有福報的人,沒有計劃,結果聽到別人說要去,他說“我也去”。  端心正意 隨緣觀照,   為什麼要把這個話題講這麼久?  因為我們做人平時混混沌沌的,既不去反省自己的行為,也不會想我們的目標、心念。   “是的嘛,就是這樣子的嘛”,這就叫佛光。  佛光就著這個事件來跟你分析,實際上佛光就照進你的生命了。  佛教具有非常縝密的邏輯,包括低級世界的邏輯排列、高維世界的時空、超越時空的層面等,涵納了各個層面。  由於我們學佛時間有長短,太高層面就不用談了,我在講這個話題、在分析的時候,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跟三寶有關係呢?為什麼我們要禮拜諸佛?要稱贊如來?要廣修供養?因為,你必須跟三寶結緣,你未來生當中,你才能跟三寶的生命有所交集,而得到三寶的救拔。

【淨界法師:楞嚴經修學法要91】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跟三寶有關係呢? 第二段勸請諸佛--- 請佛住世,請善知識住世,來轉法輪, 這個是修智慧的善根。 菩薩因為這樣,以愛敬三寶之心, 他有一種真誠的心, 使令大乘的善根,輾轉的增長, 乃至能夠志求無上之道。 菩薩在前進的動力當中, 除了隨順真如、無住以外, 還得不斷的培養福德、智慧兩種的善念, 來推動自己進步,這個是因地。 這樣子有什麼好處呢? 又因佛法僧力所護故。 菩薩不斷的在三寶中, 禮敬諸佛、稱贊如來、隨喜功德, 一方面消菩薩的業障, 一方面使令善根不退轉, 以隨順法性離痴障故--- 法性本來就是沒有愚痴。 這地方值得我們注意: 我們看那些比較高級的經典, 比方說《法華經》、《華嚴經》, 這種入圓教的思想,你會發覺: 圓教思想的所緣境, 跟方等時的所緣境,是截然不同的。 《地藏經》方等時,所面對是無量苦惱的眾生起大悲,但是你看《法華》、《華嚴》,只要入圓教思想的,入一佛乘思想的,它的所觀境肯定是三寶。 《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 前面九個除了恆順眾生以外, 全部所緣境都是三寶的境界。 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 為什麼我們要禮拜諸佛?要稱贊如來?要廣修供養?因為,你必須跟三寶結緣,你未來生當中,你才能跟三寶的生命有所交集,而得到三寶的救拔。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跟三寶有關係呢? 你看外道修慈善事業, 佛教也修慈善事業,有什麼差別呢? 譬如基督教、一貫道修慈善事業, 他這個善業到天上去,受完以後就沒有了。 #我們今天的善業的所緣境, #我們所緣善業是三寶, #所以我們到天上去受完以後來到人世間, #我們又遇到佛陀的住世,#遇到法的住世, #遇到善知識僧寶的住世, #我們就有因緣再聽聞佛法, #再去增長我們的善根。 凡位的菩薩你生長在一個沒有三寶的地方, 這是非常不吉祥的事情,你不能夠增上嘛! 雖然我們內心當中有真如佛性, 但是你沒有一種增上緣來刺激。 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說, #廣修供養的所觀境以三寶為主。 為什麼呢? #因為使令我們大乘的善根不退轉, 你能夠遇到三寶的救拔,這是很重要的思想。 前面的安住力是強調無念的正念, 這裡是強調斷惡修善的善念, #從正念而引生善念。 南無阿彌陀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287109674/posts/pfbid03J1oTgtENCYKs4

【八風吹不動】何謂八風?就是稱、譏、苦、樂、利、衰、毀、譽。如果被八種風一吹,心就動搖了,那是你的地基沒有打好。什麼叫地基?就是德行。人的德行不夠,脾氣就很大,無明就很重。

宣化上人: 《修行要注重德行》 人的德行不夠, 脾氣就很大,無明就很重。 萬佛城是聖人修道之處,所以魔王要來擾亂修道人的清淨心。 魔王想戰勝聖人,獨霸一方,所以處處找麻煩,令聖人投降,俯首稱臣。 各位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絕不能豎白旗,一定要奮鬥到底,最後的勝利終是屬於我們的。 所謂 “要成佛必受魔,要學好冤孽找。”人不夠德行,隨風飄蕩,就墮落了; 有足夠德行,則不會被魔王所搖動。為什麼? 因為生生世世所修的根基深厚,什麼魔來也不怕。 我們所犯的毛病,是歡喜人家讚歎,愛戴高帽子。 如果有人讚嘆一句,就感覺飄飄忽忽,迷迷糊糊,怎樣成佛? 自己也不知道, 也搞不清楚。 若能持戒修定,有了智慧,便能毀譽不動心。 誰毀謗你,心中也沒有一個不高興; 有人讚嘆你,心中也沒有一個歡喜。 其實讚歎或毀謗是世間一種風, 所謂 “八風吹不動”, 何謂八風? 就是稱、譏、苦、樂、利、衰、毀、譽。 如果被八種風一吹,心就動搖了,那是你的地基沒有打好。 什麼叫地基? 就是德行。 人的德行不夠, 脾氣就很大, 無明就很重。 若有德行,脾氣也沒有了,無明也化了,化成智慧。 所以我們修行就要培植德行。 學佛的人,要注重德行,不可做缺德的事,這就是修行的真諦。 想要消除業障,必須要供養。 供養可以培福培慧,要修道修德,不然的話,六度都沒有用處。 六度是專為修道德而設的,修行若是不注重道德,就是造業! 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戒殺放生,吃素念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187196584/posts/pfbid0zMD5HVaYxyevCkRhqNGGKcsy8ctsQw9bEU9u8EUQykiyu4zemi6rtXc941T1AK5Nl/?mibextid=Nif5oz 標籤: 宣化上人, 八風, 修行要注重德行

【沒領過一張畢業證書 星雲大師獲一等教育獎】教育部頒贈國家最高教育榮譽「一等教育專業獎章」給星雲大師,並推崇大師是「最佳教育家的典範」

圖片
沒領過一張畢業證書 星雲大師獲一等教育獎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一生弘揚「人間佛教」、重視文化教育及人才的培養,對社會貢獻卓著。 教育部長潘文忠今天(19日)代表頒贈國家最高教育榮譽「一等教育專業獎章」給星雲大師,並推崇大師是「最佳教育家的典範」,由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代表領獎。 點我看全文→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831131 https://www.facebook.com/142350605777908/posts/pfbid02WxRCU9sp6L27Xgkxi38khBjUEydkPwFZJT6PacDbkgrXUW2d43Vqg7htn8aYvdxYl/ 留言: 南無阿彌陀佛 星空燦爛 雲聚蒼穹 法雨大地 師德永存💌🍵🙏 隨喜大師功徳圓滿!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實至名歸的人間佛教博士導師, 台灣之光。 大師在的時候不給,現在才在給。大師做成這樣遠超過許多政治人物早該給不是嗎? 感恩大師多年來堅持辦教育,以教育培育人才。 準時看完全程,除了感動還是感動🥲,感謝大師創造人間佛教、ㄧ生奉獻,猶如莫言老師所說,大師暫時休息吧⋯⋯ 大師一生無怨無悔的終身付出,該得的! 遲來的榮譽,大師如果在的時候會更加無限歡喜.!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最感遗憾的是~~~ 为何教育部不在星云大师还在的时候颁奖 ?  若让大师自己领奖,其意义&敬意远胜于去世后才来肯定其贡献 ;此遗憾是人为的思事不够贴心所造成,颁奖当局该认真考虑纠正,以后别再重蹈覆辙 “遗憾事” ! 表扬人间美事 ~~~ 当及时 ! 莫将 “美事” 拖成 “憾事” ! 感恩大師用心在教育上培育人才是學生們的福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隨喜師父 讚嘆師父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韋馱菩薩顯靈,從日本人刀下救人的傳奇故事】文章出自台灣作家林清玄,這個故事是星雲法師所說。

圖片
75年前,韋馱菩薩顯靈,從日本人刀下救人的傳奇故事! 文章出自台灣作家林清玄,這個故事是星雲法師所說。 星雲大師說: 「我向來不喜歡講神通, 但我相信神跡是有的。 佛光在海外的道場都有感人的故事,我來講 ‘荷蘭佛光山’ 的故事吧!」 一九四五年,抗戰已近尾聲了,身為國軍情報員的羅輔聞,奉命到浙江拍攝錢塘江的鐵橋,不幸被日軍發現,被以高射炮擊中機尾,羅輔聞在緊急中與機上的同僚跳傘逃生。 在奔逃的途中, 另一位同事被機槍打死。 羅則沒命地奔跑,看見路邊有一座破廟,跑進去躲藏。 他看見旁邊有一尊菩薩,立刻跑到菩薩背後躲起來。 羅輔聞一躲好,就聽見一隊日軍的皮靴聲,自認必死無疑,連大氣也不敢喘,日軍的皮鞭聲在寺內巡了幾次,竟然沒找到他,走了! 等日軍走遠了,羅輔聞從菩薩身後鑽出來,累得在破廟中隨便找個角落睡著了。 第二天早上,他跑到自己躲藏的菩薩前,原本想感謝一下菩薩,卻赫然發現那尊菩薩是嵌在石壁上,菩薩身後根本沒有容人的空間,怪不得日軍怎麼找也找不到,原來是菩薩顯靈,自己躲到石壁里了。 當下,羅輔聞感激得涕淚交流,不知如何才能報答菩薩,突然想起舊戲里的戲文,雙手合十,虔誠地說: 「今日蒙菩薩搭救, 將來一定重修廟宇, 再塑金身。」 不久之後, 羅輔聞隨軍到了台灣。 有一個朋友王海濤送給他一本《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護身,他便身懷這本《普門品》出國,後來,輾轉被派到荷蘭當武官,在荷蘭退休,開了一家中國飯店。 (大概是不殺鮮活生命這種吧) 飯店裡最醒目的就是一尊韋馱菩薩,正是被日軍追捕時搭救他的菩薩金身。 他每天虔誠禮拜,生意非常興隆,他開的飯店是阿姆斯特丹最好的中國飯店之一 。 後來,羅輔聞生病了,飯店不得不頂給別人,但簽約的條件,就是「必須繼續供奉韋馱菩薩」。 沒想到他病情日益加重,醫生紅筆一划,發出病危通知。 羅太太傷心欲絕,突然靈機一動,想到韋馱菩薩曾經顯靈塔救過先生,為什麼不再去求一次菩薩呢? 於是帶著兒女 一起祈求菩薩再次顯靈。 說也奇怪, 羅輔聞竟奇跡般地痊癒了。 為了感謝菩薩, 他們又把飯店買了回來。 有一天,來了一個陌生的中國人找羅先生,羅輔聞問他有什麼事? 他說:「想請羅先生到我家,為我媽媽念一堂經!」 羅輔聞說: 「為什麼找我念經呢?」 那人說:「我媽媽死在荷蘭,臨終前最遺憾的就是客死異鄉,竟沒有人為她念經送終,她死不瞑目。 我聽說羅先生隨身帶著一本佛經,

【一般人都誤解了菩薩的感應】

🪷一般人都誤解了菩薩的感應! 如果你不修行,你拜拜佛沒有問題,可你真地想修行時,也聽大德的開示,但就會出現問題。比如感應的問題。現在許多人在談感應,許多書也記載感應,觀音,地藏的比較多。 求子,求事業,求病苦消除,很多。但你真的自己遇到問題時,你會發現,有時候你感應不了,這是什麽問題❓ 你去看感應錄,尤其是古代的人寫文章,都是精辟簡短,比如求子,他告訴你一些相,放生,念經,建寺來求子。但沒有告訴你內在的運作規律,求子人的心境,以及他的福德是如何,你就不知道了。對不對,你掌握不了內在規律,你就求不到。 一些人無法滿願,我看只有一個原因,就是貪便宜的心態出現了。 比如求子來講,有些人求不到孩子,或者身體生病,都是因為他錢財太偏了。不求發財,但他一直發財,想要求子,卻求不到。 這時,他就應該去廣行供養,把錢財的能量轉化為孩子。如果你這一步沒有完全,你想要求菩薩滿願,我看很困難。 一般人都誤解了菩薩的有求必應,好像你求什麽都給你,然後叫慈悲。大家要明白,宇宙有一個能量守恆定律。你付出多少,得到多少,一定是守恆的。 你求菩薩保佑你發財也沒用,求什麽財神都沒用,因為你沒有付出。菩薩可以給你指點迷津,但沒有辦法消滅你的業力。 在許多感應錄中,都有許願和還願的問題。印光大師在普陀山時,許多人找他幫忙求子,求到了,他們都去做功德,把普陀山多寶佛塔和牌坊維修了。這就是先佈施,後得回報。或者先發願佈施,得回報後就還願。這就是能量守恆。 這時一個問題就產生了,既然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沒有捨一得萬報,幹嘛要求觀音菩薩,菩薩的靈感在哪裡?既然能量是守恆的,求菩薩就等於沒有求了。也不會賺到一分便宜,對不對。只是做多少,得多少。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說到業力。 我們先要端正一個問題,一個人受的苦,不會因為你學佛後,苦就減少了。你該受多少苦,還是得受。 許多人有誤解,以為我學佛了,苦就少了。現在苦還這麽多,那我學什麽佛。因為他不明白,苦的能量守恆,就會產生邪見。就是你的業力的能量,不能憑空消失,但可以轉移。 你受的苦,都是這麽多。但你學佛後,你努力為三寶付出,在佛門受苦。那就轉移了。本來要受早死的苦,現在化作一場大病,了了這個因果了。 學佛就有這個好處,就是轉移。好比一杯鹽水你喝下去,肯定生病,但你轉移了,每天喝一點點,或者加入大水缸中,鹽成分不會少,但你每天喝,就不會中毒。 沒有佛菩薩保佑的人,受

【凡心兩扇門,善惡一念間】煩惱與菩提,由心而定,在一念之間。解脫和墮落的路,亦是一念而生!

圖片
【凡心兩扇門,善惡一念間】 小小補充: 解脫和墮落的路,亦是一念而生! 令「妄想症」生起,行者忽發尋伺計度心,對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作種種「懷疑」及「比較」,總覺得自已被佛菩薩、空行、護法、師父、上師、師兄師姐們⋯等等的善知識所棄⋯ 行者心中生起無數「退轉」和放棄不學正法的理由及原因,並深信之,退回往昔的無明、迷信,只追求事相之路! 便是【終斷魔】最常用的手法! 亦是「五毒」中最被行者所忽視的【疑】毒,其毒能直接枯毀行者多生所積的善根種子呢! 這是學習『正法』的弟子們必然會遇上,我一年也有幾次呢! 故必須必須小心小心!🙏🏻😊🍀 煩惱與菩提,由心而定,在一念之間。 https://www.facebook.com/1225868840/posts/pfbid02UkK5GFNfvKwaaJqmzSJqvhqQitZtYxEhV7RqfnZfeDJUhcELWLUHy9dHQ5BKJPqWl/

你一定知道星雲大師,但你不一定知道他為什麼叫星雲? 文/拾遺

你一定知道星雲大師,但你不一定知道他為什麼叫星雲?  文/拾遺 星雲大師90壽誕之際,接受了記者專訪。 「如果還有50年能繼續弘法,您最想做什麼?」 「做國民黨黨主席,讓國民黨重生,親民愛民,不要官僚,不要老大。」 此話一出,不少人責罵星雲大師是「政治和尚」。 罵他的人,是不瞭解星雲大師。星雲大師學佛80年,創建了近300個道場、16所佛學院、23間美術館、26個圖書館、5所大學、100多所希望學校,為的是什麼? 為的就是用「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星雲大師說:「我的人生觀一點都不政治,我只是佛教里一個關心社會的和尚。」 1   1927年8月19日,在北伐軍槍炮聲中, 一個叫李國深的孩子降臨揚州江都小鎮。 李國深出生時,半邊臉紅,半邊臉白。 母親認為生了個妖怪,幾乎不敢撫養他。 怕嚇著鄰居,她常用繩子把兒子拴起來。 直到兩歲多,李國深的臉色才恢復正常。 李國深幼年時,特別喜歡小動物, 大姐素華說:「他老乾一些傻事。 螞蟻遇到水坑了,他就去搭橋, 蜻蜓大雨受傷了,他就去包扎……」 畫家李自健畫過一幅孩與狗的畫: 薄暮時分,庭院一角, 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端著一碗飯, 正你一口我一口地與小狗分享。 這幅畫就是以星雲大師童年故事為藍本而作的。 那時很窮,鄉下人養狗,都只餵一餐。 但李國深常悄悄踱到院裡,與狗兒同享飯菜。 「人都沒得吃了,還要給狗吃?」 此舉時常被父親發現,遭受一番責備。 1937年,李國深父親去南京謀生。 後遭遇南京大屠殺,從此杳無音信。 1939年,始終放不下心的母親, 決定帶李國深去南京打聽丈夫下落。 路途中,恰巧碰上了正在集合操練的偽軍。 李國深覺得好玩,便跑過去看稀奇。 一過去,就碰見了棲霞寺的知客僧。 知客僧見李國深方面大耳,很有慧根, 隨口問道:「你是否願意做和尚?」 李國深隨口應了一聲:「願意!」 半小時後,一個大和尚走了過來, 「聽說你要出家,就拜我做師父好嗎?」 李國深信口就說:「好啊!」 大和尚便走過去找到李國深母親, 一開始,母親怎麼也不同意, 當聽到「可以讀書識字,我會好好栽培他」之類的話, 母親動心了,嘆一口氣:「好吧!」 1939年2月,12歲的李國深, 就這樣懵懵懂懂地在棲霞寺出了家。 「師父賜我法名‘悟徹’,號‘今覺’。」 出家後,今覺才知道師父叫志開上人,是棲霞山寺的監院。 2  

【星雲大師的四句話】我現在用四本佛教的經典,裡面四句話貢獻給各位:①不忘初心②不請之友③不念舊惡④不變隨緣

緬懷星雲大師 |🍁 星雲大師的四句話 我現在用四本佛教的經典,裡面四句話貢獻給各位。 【第一句是「不忘初心」】。是佛教《華嚴經》里的一句很偉大的經文。不忘初心,就是說不要忘記我們最初、當初的一個志願,當初一個什麼想法,這樣就把當初的那個意念不要忘記,後述很多事都好辦。 比方夫妻結婚,不要忘記當初你儂我儂談戀愛的那個最初的感情,當然白頭偕老沒有問題。生兒育女是做父母的多少的希望,當然教養兒女也很辛苦,但只要不忘記當初希望生兒育女的那一點心,所以就要心甘情願地把兒女養育成人。 當初你們立志奮鬥,希望創造財富,當現在已經達到這種志願,你也不要忘記你最初那時候想要創造財富做(為了)什麼,你要記住這個最初的意念,我要創造財富想要為國家奉獻、為社會和諧、為苦難的人救苦救難,但是到了現在要靠你有智慧,怎麼樣為國家、為民眾、為這個社會去做一些奉獻。所以我要跟各位貢獻一句,人只要不忘記最初的發心,他就能增加力量。 在佛法裡面有一個字,忍耐的忍,對我可以說是影響最大的。這個忍,不是說我們大家平時在社會里說人家罵我兩句,我要忍耐,人家打我一下,我不計較,忍耐,這個不是忍。這個忍有階段性,有生忍、法忍、無生法忍。我們有生命,我們要生活,我們要生存,那我們給予我們的生命、生存、生活,最大的資源是什麼?是這個忍。忍是一直以來,它主要的是智慧、是力量,比方說這個人我們先要認識這個世間的萬象、世間的前因後果,要認識它。 認識了以後,要有力量接受、要能擔當、要能夠化解很多問題,可以支配生活環境,這個社會變了,對我們,它的語言或者告訴我們動作(對我們所做的)好或不好、勝與不勝,我要認識,認識了以後,我要有力量接受,接受了以後,我要能負責、擔當,我要能化解,這個大概就是說心甘情願、不忘初心,擁有智慧、力量,才能處理一切事物。 在生活裡面一些忍耐是重復的,其實叫法忍,法忍就是這個世間人情世道好壞,種種的環境,就是在佛教里這一切法好或不好,為了能認識、為了能接受、為了能擔當、為了能處理,我要有智慧、要有力量來處理世間的事。你擁有生忍、法忍,當然一個最根本的無生法忍,就是世間你要能自在解脫,就是你要能看破、放下,一切做法不是不美,很多的事情我們只要自己進取,也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第二句話就是《維摩詰經》,是一個在家居士,叫維摩詰居士的經文,它裡邊有一句經文叫「不請之友」】。 我們交什麼朋友,

【求福的人】若能從心念上徹底地懺悔,禮敬賢人、奉養長者,並且斷惡修善,端正自己的品德,以仁慈為崇,自能獲得四種福德,生生世世無憂無惱,四種福德分別為何?一者顏色端正,二者氣力豐強,三者安隱無病,四者壽命增益,且終生不遭橫難

【求福的人】 「我總是這麼不如意!為何沒一件事能順我的心,滿我的願?」 羅閱祇國中,有一個人常常如是抱怨著,無論是在家,抑或是在外辦事,常遭遇阻隔、橫難,終難圓滿成就心中的理想,因此心中常充滿怨懟與苦惱。 「曾經聽聞祭拜火神可以獲得保佑,我也許可以試試看。」於是求福之人一到黃昏,即聚起柴堆,燃起熊熊烈火,並對著柴火不斷膜拜,直至半夜,大火滅盡方才停歇,如此持續三年,依然未能化解生活中的不如意。 「火神真是不靈!改求日月之神好了!」於是求福者從日出之時,即向太陽朝拜,直至日沒,月出之後,又朝著月亮膜拜不停,如此日以繼夜,須在天將明、月隱沒之時,方有喘息的時候,就這樣又過了三年,生活仍處處不順心。 求福者心想:「怎麼都不靈驗呢?難道是我不夠誠心嗎?」於是,他準備許多美味的佳餚、酒釀,更宰殺豬、牛、羊等牲口以祭天,沒想到最後散盡家財,貧困潦倒,仍不見天神降福護佑,身體也因不分晝夜的禮拜而不堪負荷,疾病纏身。 求福者心有不甘,聽說捨衛國有一位佛陀,為諸天、眾人所敬仰,於是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前往,期盼能獲得福佑,除去災難、病惱,他來到捨衛國的祇園精捨,向里望去,正好看到佛陀在為大眾說法,其身光明,面容莊嚴,一見佛的慈容相好,求福者滿心歡喜,不由分說即頂禮佛陀,並且慚愧地表示:「有生以來,我竟如此地愚痴,不知世上有佛法僧三寶,而虛擲時間、錢財去祭祀火神、日月等諸天鬼神,在過去的九年當中,我雖然精勤不懈,卻未能獲得一絲一毫的福佑,不但散盡家財,身體也孱弱不堪,徬佛死期將至,今日我至誠頂禮佛陀,希望您能為弟子賜福消災!」 佛陀慈悲地說道:「你從前所供奉的都是妖教或鬼神,即使所祭祀的物品累積如山,所造的罪過亦如大海般地深廣,殺生和獲福是背道而馳的兩件事,就算你百千劫不斷地殺豬、殺牛,殘害生靈以祭祀天地,你所獲得的也僅是如須彌山般高大、不見邊際的罪業,毫無福報可言,如此徒費氣力、虛耗錢財,卻妄想獲得福佑,這豈不是件令人疑惑的作為?」 「弟子明白殺生祭祀是錯誤的行為了,若不再犯,是不是就可從此消災得福呢?」 「你還要再反省、檢討自己是否孝順父母、敬重尊長?對於賢善之人,是否常懷輕蔑之心?驕傲、貢高、我慢這些種種不正的心念,將使貪、瞋、痴三毒如大火般熾盛,燒盡所有功德,如此不順正道,罪障自是日日加深,又有何因緣可以得福?」 「弟子知道錯了,請世尊再慈悲教示弟子。」 「從今以後,你若能從心念上

星雲大師:我一生中最受用的「十句話」

星雲大師:我一生中最受用的「十句話」 一、不做焦芽敗種: 出家人如果不發心普度眾生、廣利人天,就如同焦敗的種子。 不做佛教的焦芽敗種,激勵我一定要做個有用的人,對佛門要發揚光大,對社會要有所貢獻。 才能非上天所賜,未來成就與前途,要靠自己去成就,發揮自己的光與熱。 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人生之所以能有成就,來自於父母、師長、親朋的助緣很多,靠我們自己成就的很有限。   二、你可以沒有學問, 但不能不會做人: 人不僅要知道讀書,更要學以致用,尤其是做人。 人難做、做人難,有些學者專家很有學問、很會發明,但是在人情世故上則一竅不通,青年人之所以不會成功,乃在於話不會講,或不知要講好話。 在現今的社會,人要有表情、音聲、笑容,才會有人情味。 除了讀書學習外, 努力做很重要。   三、懂得感恩者,才會富貴: 一點頭、一微笑、主動助人,都是無限恩典。 父母、師長、國家、親朋的滴水之恩,要湧泉以報,接受的人生是貧窮的,感恩的人生才富貴。   四、不要向別人要求什麼,要問自己能給別人什麼: 要想做個有用的人,要如太陽一樣,每天散發光與熱給大家。 與人相處要能包容忍耐,我們的存在都是外在因緣的聚集,因此人要懂得回饋感恩。   五、皆大歡喜: 與人相處做事,要皆大歡喜,寧可自己吃虧受委屈,不要凡事只想到自己。   六、心甘情願: 凡事尤其是弘法利生,都要本著心甘情願去做事,不計較名利好處。 因此做事要有原則,即使別人多麼榮華富貴,也要忠於職守,心甘情願淡泊過一生,不為外界所動。   七、凡事不要生氣,但要爭氣: 對自己的理想要堅持,不要受外界言語的影響而喪志,只要有心,終有一天會完成所願。   八、你可以不信佛祖, 但不能不信因果: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因果是很現實的, 人都活在現實中, 怎麼可以沒有因果觀念?   九、你什麼都可以失去,但不能失去慈悲: 一個人在挫折、磨難、灰心、困惑之時,如果保有一顆慈悲的心,將來一定會有辦法。   十、我可以什麼都沒有,但不能沒有信仰: 信仰是人生的目標、軌道,有了信仰人們可以找到自己,明自自己,發覺自己 。 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戒殺放生,吃素念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433521185/po

【嫉妒造業,隨喜有功德】惡念,就是從貪、瞋、癡所生出的,我們帶著貪、瞋、癡、慢、疑的習氣生活,看到周圍的環境,就容易生起慳貪,人的慳貪分秒不離心,這顆種子好像常在心中

【嫉妒造業,隨喜有功德】   惡念,就是從貪、瞋、癡所生出的,我們帶著貪、瞋、癡、慢、疑的習氣生活,看到周圍的環境,就容易生起慳貪,人的慳貪分秒不離心,這顆種子好像常在心中, 譬如,原本的好朋友,忽然間脫穎而出,憑著自己的努力、用功,改善了生活,提升了地位,受到人人的肯定、讚歎,看到這樣,我們的心理就非常不平衡,這叫做嫉妒,嫉妒別人優秀、嫉妒別人成功,嫉能妒賢的心,就是凡夫心地。 「自讚毀他」失德 佛陀教我們要「隨喜功德」,不只不嫉妒別人,看到別人優秀,看到別人成功、被尊重、受人讚嘆,應該要起歡喜心,同時也要讚歎別人,這是一種好習慣、好習氣, 看到別人成功,或聽到別人受讚歎,自己感受一下自己的心態,是不平衡、嫉妒別人或者是很歡喜? 這就是一念惡,一念善,不歡喜別人成功,是「惡念」,除了惡念之外,又現行造業,這叫做「嫉妒」,這是內心惡的種子浮現,將來也會結成果,因緣果海,只在於一念心,嫉妒的心態現行, 到底是什麼形態呢? 就是自讚毀他,因為你的心不歡喜,不歡喜對方被讚歎,不歡喜對方成功,所以那一念心、忍不下這一口氣,很自然的就會現行出來和他比較:「我不比他差! 記得以前他和我也差不多,他什麼都不懂都是我教他的……」 把別人種種品德、才能,都說得比自己差,並且展現出自己的才華比對方還好,這叫做「自讚毀他」, 大家可以捫心自問,看到別人成功時,到底我們的心態是什麼? 說不定大家都很平靜,認為別人的成功和我有什麼關係? 這樣對不對? 還差一點。 「嫉妒造業,隨喜有功德」 如果可以再升等,發出讚歎:「真的這麼好,很難得!他的成功,其實就是大家的光榮!」 這就是隨喜功德,嫉妒對我們無益,而且絕對有害! 因為自讚的人會自大、膨脹自己,會貢高我慢、迷失自己,這樣的人格反而讓人輕視,所以嫉妒心真是要不得! 若除了自讚外,還譭謗他人,將造成很重的口業,和十善業相對的十惡業,指的就是身體所造的 「三惡業」── 殺、盜、淫, 心所造的三惡業── 貪、瞋、癡,口所造的 「四惡業」── 妄語、兩舌、惡口、綺語, 因此譭謗他人的業很重! 現在的社會,只要打開電視、報紙,所看到的無不是自讚毀他,這種毛病,叫做「嫉妒」。 學佛就是要學習怎麼注意自心,對人必定要抱持平常心和度化心,別人不好,我們設法來度化、感化,只要別人有一點好處,就鼓勵他,若別人做一點好事,就讚歎他,那麼他願意改的機會就比較多。

佛陀曾告訴我們:「財富是五家所共有。」哪「五家」呢?①國家②盜賊③不肖子④水災⑤火災

【學佛‧學活|佛學故事選集|心地法門—「恭喜發財」】 「恭喜發財」是新年大家見面最常說的一句吉祥話。 發財是大家所希望的,但是財可分為「世間財」和「出世間財」兩種。 世間財是指有形的、有限的、不可靠的財產,是暫時借我們使用的,我們並沒有永久的所有權。 佛陀曾告訴我們:「財富是五家所共有。」哪「五家」呢? 第一、國家: 亦即國家需要時,可以用法律強制大家捐獻;第 二、盜賊: 錢財一多,引人注意,一不小心,被盜賊用強力所奪取; 第三、不肖子: 即不肖子孫,不務正業,終日吃、喝、嫖、賭,結果花光祖產; 第四、水災: 亦即水災來了,財富也跟著「泡湯」了; 第五、火災: 即被火災所燒毁,一夕之間,所有的錢財化為烏有。 前三者是為人所共取(屬人禍),後二者是為水、火災所奪取(屬天災),這五種因緣的任何一項,都可能讓我們財富一夜之間盡失,所以「世間財」是無常的,不能永遠屬於我們所有啊! 至於「出世間財」卻可莊嚴我們的身心,讓心靈富足、充實,稱之為「出世間功德法財」。 依佛所說,可包括七種,即七寶,亦稱之為「七法財」。如下所述: 1. 「信」財: 謂信能決定受持正法,如相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以為成佛之種。 就世間法而言,誠信正直的人,值得信賴,能成就自己的事業,而且仰無愧於天,俯不愧於人,這是一個人立身處世最大的資產。 2. 「進」財: 謂能一心精進,求出世道,以為成佛之資。 吾人若能精進,充實自己的學問,使專業永續; 並且謙虛學習宇宙人生的智慧,便能提升自己靈性的境界。 3. 「戒」財: 謂戒為解脫之本,能防身、口、意業之惡,以為成佛之資。 吾人若能守法,斷惡修善,便是世間的正人君子。 4. 「定慧」財: 定慧即止觀也(止即放下,觀是看破)。 「定」即攝心不散,止諸妄念; 「慧」即觀照諸法,破諸邪見,以為成佛之資。 吾人若能學習看破、放下,便能自在、隨緣,開啟人生的智慧。 5. 「聞」財: 聞為三慧(聞、思、修)之首,聞後能思,思後能修。 吾人若能聞佛正法,則開發妙解,如說而行,在工作或生活方面,防止吾人身、口、意錯誤的行為,時時保持自己的清淨心與歡喜心,這是心靈最大的財富。 6. 「捨」財: 捨即施捨,若能學習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僧惡人,不染世樂,慈悲一切,必能成就佛道; 吾人若能學習「財布施」,必能廣結善緣,處處受到大眾的歡迎。如老子所說: 「既以為人己愈有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連佛陀都做不到的四件事情?佛有三能三不能?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六度萬行故事 - 學佛感應

科學證實咒語祈禱確有治病功效

六度萬行 six paramitas

小故事大啟示

[轉載] 我讀《地藏經》超度奶奶的神奇經歷 - 念地藏經感應

慧果居士(劉德華) 與師父妙蓮老和尚的絕問妙答

猶若有人身中毒箭?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