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顯示具有 buddha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buddha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慧果居士(劉德華) 與師父妙蓮老和尚的絕問妙答

 
靈巖叢書中劉德華居士與師父妙蓮老和尚絕問妙答,解除你一生的疑惑,閱後如飲甘露妙藥,清涼自在。

劉德華與妙蓮老和尚的精彩對話 - YouTube
2021年3月5日
https://youtu.be/C1MNbPJ4ihY

 
1、你知道脩大福報不一定要花錢嗎?

只要用你的善口說一句好話助人,看到人家做善事,發個隨喜心、讚歎心,令對方成就,都是脩大福報;乃至勸導別人發心種福田,自己也同樣得福報。

2、你知道貧窮可以賣掉嗎?

想賣貧窮就是要布施,因為會窮就是前世慳貪不捨

布施就是在播種,
沒播種怎能有收穫?
布施功德以供養三寶為第一,
因三寶是世間最大的福田,能普利群生。

3、你想要消業障增福慧嗎?

代他人辦事受苦,就是消自己的業障,

好事予他人,就是增自己的福慧。

4、如何避免一家人生離死別?

佛法最有人情,要你們一家老少都念佛,將來同生西方永在一起,就不受生離死別之苦,永久在一處修行直到成佛道。

5、你會利用時間修行嗎?

你把看電視、上下班、坐車、走路的時間拿來念佛,把看閒書的時間拿來看佛經,這樣修行就夠了,誰說無閒時?

6、如何真正的孝順父母、慈悲兒女?

把兒女送到一個安樂處,讓他永遠脫離輪迴之苦,才是慈悲兒女。

陪伴父母好好念佛求生西方,得究竟安樂,才是真正孝順父母。世間凡夫怎麼知道這種孝道啊!

7、丈夫有外遇時要如何自處?

夫妻感情太甜蜜,往往妨礙學佛

要是沒情感,如仇人相對,那個家根本不像家,正可體會人生苦,好好念佛求究竟離苦。

而且到處聽經聞法,丈夫也不會管,多安靜自由!

所以丈夫有了外遇,你就當對方的她,是你的'替死鬼'嘛!

8、你為兒孫做牛做馬值得嗎?

你以為他們孝順你就值得嗎?
靠不住吧!

說不定你為了他們而造惡業,將來還要受惡報,那太冤枉了!

還是好好念佛修行,以功德迴向他們,才真正利益自己又利益兒孫。

9、如何才能得富貴?

想富要隨力布施,今生富是前世修來,想保持富有,就要繼續布施。

想貴就要保持品格尊敬他人,你想貴卻把別人看得那樣賤,你心裡沒有貴的種子,怎能貴得起來?你尊敬人,人不就尊敬你了嗎?

10、如何使婆媳之間和睦相處?

媳婦要想:丈夫是婆婆辛苦培養大的,現在將兒子交給我,我應該感謝她才對;要將婆婆當成親生母親來孝敬。

做婆婆的也要想:人家也是辛苦把女兒栽培成人,嫁到我家來,幫我照應兒子,我也要感謝媳婦才是;要愛媳婦像愛女兒一樣。大家要互相感恩。

11、想要相貌端正莊嚴嗎?

想使相貌好,要修忍辱波羅蜜(不妒不嗔);

見人就微笑,看人做善事能歡喜讚歎;

乃至供養佛菩薩的像及鮮花供佛,也都是修相好端正的因。

但不能有急性子,相隨心轉,要寬宏大量相才會好。

12、命運可以改變嗎?

佛法講命是不定、可改變的。

你雖好命,但做件缺德事,好命沒了

你雖壞命,但做件功德事,壞命就能轉好。

所以要隨時修好因、培好命,

切忌修惡因轉成壞運

13、錢應該留給兒女嗎?

俗語說:'養兒勝過父,要錢做什麼?養兒不如父,要錢做什麼? '

你的兒子比你有能力,錢給他是多餘的;

兒子像扶不起的阿斗,不會用錢,甚至拿錢造罪業,那留錢給他反而害了他。

14、如何留錢財給兒女?

替兒女做功德——供養三寶、做善事,這才是真正留錢給兒女。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嘛!子子代代都好,所以不可忘了積善。

15、為什麼你會生個討債鬼?

誰叫你前世要騙他的錢、欠他的債,所以才生個不順心的敗家子

你前生如果多布施,就會生個還債發財、報恩興家的好兒女。

16、怎樣做到大智若愚?

有人誹謗你、罵你,甚至打你,都能不作辯解、不和人打罵,這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這個大智有無量的福報、功德。

不要在蝸牛角上爭天地、與愚蠢人辯是非,否則自己都愚蠢

17、你相信連乞丐也能布施嗎?

乞丐只要有心也可行布施,比如將洗碗水或飯後漱口水遍灑,就可布施大地的蟲蟻。

野地取一枝花以恭敬心供佛,福報最大;

以大悲心布施蟲蟻,福報也不小;因佛是已成之佛,蟲蟻是未成之佛。

18、如何有福有慧?

一個人怎麼會無福無慧?

因慳貪故。好事與他人

惡事向自己,就是修福。

知無不言,歡喜教人,就是修慧。

19、要怎樣才會有人緣?
出錢出力、濟世利民、供養三寶就能廣結善緣。

你能修忍辱波羅蜜——處處吃虧,同人家和合,得到人家讚歎欽佩,更是結人緣最好的方法。

20、你知道不用花錢就可以消災免難嗎?

念一句佛號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有業障,你就阿彌陀佛拼命念下去就對了;

你有苦難,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你一心稱念就好了。

21、你想死得灑脫自在嗎?

平時要念佛,還要有看'諸法皆空'的智慧,才不為名位、財富、夫妻親情等所迷所障,到臨終的時候就能灑脫自在。

22、你會打如意算盤嗎?

你會打做生意賺大錢的如意算盤,學佛人是打修福慧、利益眾生、做功德、了生死的算盤。

這才是真正的如意算盤,令你永久安樂自在。你為何不打這個如意算盤?

23、你心想安靜嗎?

多念佛號,將世間那些七情六欲的風息下來,心水就澄靜了;

靜極光通達,福慧同時具有了。

24、你想得到最長最長的高壽嗎?

你只要多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生到西方就能同阿彌陀佛一樣無量壽。

我們要求法身無量壽,不要希望這個臭皮囊也無量壽,那苦死了!

25、你處世會用人倫感情嗎?

對情感較薄的人要寬厚,對情感太超過的人要方正;

好比水太熱要加點冷水,水冷了要加點熱水。

人既不能離群獨居,處世就要中道,冷冰冰或過份熱情都不好。

26為什麼有才能卻仍一生潦倒?

這就是有慧沒有福。福從那裡來呢?

從德行而來。

你能行財施、法施、無畏施,救濟人家的逆境、解除人家的痛苦,這都是培福。

有福、慧就自在了。

27、為什麼事事都不如意?

事事不如意,那都是因為往昔之中,嫉妒障礙別人的業報所感

要多生慚愧,多多念佛、拜佛以消業障,進一步要廣修福報成就人。

這樣就能處處自在、處處快樂,那不就事事如意、件件稱心了嗎?

28、為什麼做事會處處困難?

一是你沒有福,
二是你沒有慧;

換上有福慧的人做,一點也不難。

你說做事難,但不能怕難就不做;

不做怎麼培福慧?
無福慧的人好苦!

29、為什麼會身不由己的做惡事?

明知道惡不能做,卻偏偏要做,這是惡果業力!

那就要多念觀世音菩薩,求菩薩消除我們的愚癡無明,使我們開智慧;開了智慧就能修善,不會再造惡業了。

30、為什麼你求什麼沒什麼?

因為你不知要修好因,光是想求好果,怎能求得到?

你只要修好因,到時就有甜蜜的碩果,不求也有。

31、苦海巨風浪滔滔,你想找避風港嗎?

財色名食睡就像十級的大風,吹起的浪是排山倒海、不能行船的;

聞到佛法,你不趕快奉行,難道不怕被淹沒?

靈巖山寺是避風港,快發心到山上修行,就能躲避世間的風浪,免死於苦海中!

32、你知道有一所無病不治的大醫院嗎?

靈巖山寺就是一所無病不治的大醫院,專門醫眾生貪、嗔、痴的病。

靈巖山寺也是造佛的功德廠,因為來山念佛,念佛就能成佛。靈巖山寺也是苦海中的大慈航,因為來山念佛,念佛就能生西方。

33、想佔盡天下最便宜的事嗎?

只要你發心到靈巖山寺來,就能時時眼見莊嚴佛像、耳聽萬德聖號,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獲得無量無邊的功德利益,天底下竟有如此好的最便宜事都讓你佔盡了,這是你的福報!

34、得了中西醫都醫不好的病怎麼辦?

醫生都醫不好的病叫'業障病',得了業障病就要生大慚愧,多多拜佛、念佛;

大丈夫要有打脫牙和血吞的氣概,不能拜也要拜,不能念也要念。

就像要想大膿瘡好起來,就要咬緊牙根擠出膿血。

35、你知道你身染重病必須馬上治療了嗎?

業障習氣就是無始劫來的重病,這不是兩、三帖藥能治好的

藥要下得重、吃得多——多念佛、多拜佛、勤修萬行,病才能痊癒,罪業才能清淨。

36、你想前途無量嗎?

依佛戒斷惡修善,你的前途福慧就無限量,終有一日決定會成佛。

這真是前途無量,沒​​有再高的了。

37、怎樣才能真正救濟貧賤之苦?

眾生的苦惱處——無福無慧,這是真正的貧賤

只要你好好念佛,福慧莊嚴了,就能遠離貧賤;

能勸導人念佛,那是真正救濟人貧賤的大善事。

這利己利人的事若不做,好可憐做一世的人啊!

38、生病時你會怕死嗎?

念佛人有病時要歡喜:'我往生西方見彌陀慈父的時間快到了!

 '不要擔憂:'我快要死了,家裡有這麼多錢財,又有兒女···'

沒一個捨得的,那阿彌陀佛來接,你也不會去。

念佛人還這麼怕死,難道在世間還沒有苦夠嗎?

39、怕死怎麼辦?

娑婆世界有生必有死,如果你怕死,那就好好念佛求生西方;生到西方,永離六道輪迴,不受生死之苦,那才是究竟安樂。

生死未了,你的一切都在閻王手裡,你快樂什麼?你的本事在那裡?就算富貴又怎樣?閻王還怕你嗎?那個富貴人能逃離閻王老子的手?

40、為什麼容易修的法你卻做不到?

不管那一法能不能做到,完全看你的發心如何。你發心,雖難也能做到;

不發心,易也做不到。所以諸佛菩薩都叫人發心,怎麼發心?

 ‘常思地獄苦,恆發菩提心’ 。

修行之苦怎能比地獄苦的萬分之一?

能常思地獄苦,什麼法修不起來?

41、你想快樂的工作嗎?

不管人家分配你什麼事,你都歡喜接受:?

'哇!我分到這事好光榮,人家看得起我。 '就會很快樂;

如果你老是想:'為什麼派這事給我,怎麼不叫別人做? '

那你一天到晚苦悶,常為工作煩死!不是工作把你累死!

42、與其免不了痛苦做事,何不給自己歡喜工作呢?

以歡喜心做事情,就能做得好,而且身心快樂;

做事心不甘、情不願,不但做不好自己也苦惱,何必如此自尋苦惱?

既然一定要做,那何不用個歡喜心做呢?大家都開心不好嗎?

43、消除煩惱有什麼好方法?

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學忍辱,心量要大,遇到事情往好的地方想、多替對方設想、順從人意;

讚歎人家好的,不好的不要說也不存於心。

這樣不但沒煩惱,別人看到你還歡喜呢!

這是消除煩惱的好良方。

44、你知道自己是個傀儡嗎?

不能忍辱的人,人家說你兩句,你就笑;說你不好就拉長臉不高興

這樣人家叫你哭,你就哭;叫你笑,你就笑,你這不是被人玩的傀儡是什麼?

你若真的是強漢,就不會被人家牽著鼻子跑!

名利場中的人啊!你知道嗎?

45、你可不要自找苦吃喔!

遇到不好的事情,有智慧的人會往快樂的地方想;

業障重的人就愈想愈氣,於是大起煩惱,那不是自找苦吃嗎?

為何不找樂趣,設法解決?

46、誰是你最大的敵人?如何解脫?

無事煩惱是你最大的敵人,你若同敵人生煩惱,當然沒力量解脫煩惱,要想辦法和解,怎樣和解?

退一步海闊天空,量大福大,那有解不了的事情?

只要多替對方設想,就不會有煩惱。

47、你知道吞不下那口氣的後果嗎?

大家都知道'小不忍則亂大謀',

但是境界一現前,為了逞一時之快,就要同人家拼個死活,馬上下地獄都無所謂的。

最後墮落三塗,就是因吞不下那口氣啊!

48、你知道生氣有多傻嗎?

冤家最喜歡你生氣了,你若生氣就中他計;

氣出病來沒人替你吃苦藥,最後也'氣'得一事無成,倒楣的是你自己啊!

49、有必要對逍遙法外的惡人憤恨不平嗎?

沒必要憤恨不平。

雖然人間的法律他能逃,但閻羅王那邊的判案,他是絕對逃不了的

所謂: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因果是一絲一毫不爽的。

50、什麼才是最尊貴的事呢?

為大眾服務,頭頂著無量眾生,在萬人腳下行,這是最尊貴的事;

將來的果報你就是獨占鰲頭!

天上天下唯‘你’獨尊!

51、怎樣使自己被惱害時不氣對方?

對方有貪、嗔、痴的煩惱才會惱害你,你就當他癲了、瘋了,他很可憐,你要原諒他。

其實我們自己亦時常犯錯對不起人,你這樣認識,氣就消了,就是快樂的人了。

52、如何化敵為友呢?

你的冤家就是沒智慧才惱害你嘛!

你只要以虔誠心、慈悲心與他和合,有什麼人不能感化呢?

你能化度冤家如化度親人一樣,這表示你凡夫心已去除,完全是佛心了。佛無敵人,佛魔一如嘛!

53你究竟應該爭什麼呢?

大家要安住世間,與世無爭,一切是人家的好、人家的對,唯我慚愧。但在佛法上就要爭,對成佛這事要當仁不讓、見義勇為,要力爭上游。

54、吃虧真的很傻嗎?

做事吃虧,好像你很傻,其實是賺了福德。

你退一步,眼前是輸了;

但最後的勝利、最後的安樂就是你這位傻人,所謂'傻人有福'啊!

55、為什麼你做生意會常失敗?

你沒福報嘛!

沒福報就算有智慧也賺不到錢;

就算讓你發了財,生活也不會安樂自在。

要多修善修福,即會發財安樂。

56、你會看不起人、會恨人嗎?

把你那看不起人的心,轉來看不起自己無福無慧;

把你那嗔恨別人的心,轉來嗔恨自己太沒有道德。

這樣就有智慧了,能做一切利人的事情,那誰不把你當佛一樣來恭敬?

57、你想贏得尊敬嗎?

只要時時保持好心情,不急躁,多協助人,在做事方面多吃虧,多為人解苦、給人方便,人家自然會尊敬你。

58、為什麼利益人還要感謝人呢?

因為利益人就是利益自己,所以不但不要人家答謝,還要感謝他!

如果沒有這位可憐人受你利益,你就沒有對象修福、修慧,苦死了!

你要想快樂,請多做苦難中難做之事。佛理太偉大,不學太可惜!

59、你真的會愛護自己嗎?

你能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利益一切眾生,令自他都安樂,佛道也自然能成就,這才是真正地愛護自己。

但大多數人不知佛法好,所做的多半是苦了自己害了他人,不得解脫。

60、為什麼眾生難度仍要度?

度眾生確實不容易,每個眾生有無量無邊的業障,你令他吃得好、睡得好,他還不滿意喔!

菜燒得辛辛苦苦,他不理會你辛苦,還嫌這不好、那也不好呢!

但佛法說:
一切眾生都曾互為父母兄弟姊妹,為了大家不要再受苦,還是要難忍能忍、難行能行以結好果,還是要不捨眾生,因為每一位都是過去、未來互為利益的人。

61、錢被騙了怎麼辦?

人家騙你錢,你就當布施好了,能如此反觀不就是菩薩布施?得來世福不好嗎?

有錢被人騙,即是他向你借來生債,下一世你仍有錢財用哩.

62、要如何學習佛陀的偉大福慧呢?

佛陀慈悲一切眾生,寧願自己受苦難,也要眾生得安樂;

並感謝眾生受度,讓他有修福修慧的好機會。

這樣想才能轉凡情為聖智,圓滿佛陀之福報。

63菩薩度人的心腸,你要學習啊!

有菩薩心腸的人,面對他無法化度的惡人不僅不厭惡,而且深感慚愧:

'他造惡將來會受惡報,好可憐!我慚愧福慧不夠,度不了他! ’

64、你懂得說話的藝術嗎?

會說話的人聲聲令人歡喜,句句令人利益,更能成就別人的法身慧命;

不以善心說話的人出口就造惡業,退人菩提道,將來變啞巴,可憐啊!

65、凡心如何變成佛心?

精進念佛,凡心歇下就是佛心;

就像擦去玻璃上的灰塵,光明就顯了。

最怕你捨不了凡欲,不喜念佛,那你永遠是凡心,何能成佛?

66、小心別折自己的福報喔!

見別人行善,你不但不歡喜讚歎,甚至還嫉妒、障礙,這就是折自己的福報。

試問:你嫉妒人,到底予你有什麼好處?

67、為什麼會胡思亂想?

那就是心裡慾望多,把慾望除掉,還有什麼好想的?不想邪,最安詳。其實若能想好的、做好的,正思惟、正行為,不就沒有胡思亂想了嗎?

68、如何不用花錢就可以天天放生?

你能發心吃長素,等於不用花一毛錢,就放了百千萬條的生命;

你若做不到,就休想長壽健康。

69、你知道你常常比老虎、毒蛇更狠、更毒嗎?

你今天吃條魚,明天吃只蝦,累積下來,這一生不知吃了多少生命!

說來不知比老虎、毒蛇毒多少倍?

希望大家不要做人中毒蛇、毒虎,否則不但會短命,將來還要墮地獄受刀山火海的苦報!

70、你知道你餐餐都在造殺業嗎?

如果你餐餐都吃葷——吃眾生肉,那就是每一頓飯都在欠債造惡業,那能不受惡報?

請免眾生苦,你自己才安樂。

71、你知道你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嗎​​?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毛孔,孔孔都能呼吸新鮮空氣也能吸收污濁空氣,所以每個人都能影響社會的壞形象與好風氣,你看你多麼重要!所以凡為一個人,就必要學好啊!

做個乖兒女,父母都有光!

72、你以為你的智慧、勇敢永遠比得上出家人嗎?

你在世間再強又怎樣?

還不是在蝸牛角上爭天地,在愚人面前逞智慧,在弱者面前逞勇敢?

怎比得上有悲心、有智慧的出家人,做苦海慈航的舵手,救一切眾生離此苦難、到達彼岸?

73、怎樣為自己爭口氣呢?

你行為好,人家自然敬重你;

你行為不好,人家就不把你看在眼裡。

好壞全在於你自己,人生做任何事情都要求上進、發揮自己的才華,這樣才能福慧雙修,受他人尊敬。

74、苦樂到底是誰給的呢?

一切苦樂都是自招的。你能喜看別人的好處,心裡多快樂啊!

你若專看這個不好、那個也不對,不單心裡苦又到處無人緣

75、你想知道轉凡成聖的關鍵處嗎?

凡夫的本事就是造罪業很起勁,修善業呢? 

‘我不行!我沒空! '

你若不想做個凡夫,那就不能懈怠懶惰,要斷惡修善、持戒念佛。

76、有錢就快樂嗎?

不見得!
很多人因財而招橫禍呢!

要用錢來修福修慧,有了德行才是快樂。

切忌‘為富不仁’!

77、你以為偷做壞事沒人知嗎?

那裡不知?

凡心即佛心,一念妄動諸佛皆知。佛以太空為身,所以盡太空是佛身、是佛眼;

即使你躲在黑暗室、地下洞做壞事,都未離佛身,逃不過佛眼!

78、你想開智慧嗎?

放下我是人非,聽從善人教導、耐心學習奉行,則你不單有智慧,還有大福報呢!

不能從善如流的人,則你的智福都必有限!

79、生命的意義為何?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不惱害人,更要積極利益人,生命才有意義。

80、如何做佛法的心靈環保?

現代人講環保,那是世間上的環保,還沒講到心靈的環保;

佛陀三千年前就教導我們要斷惡修善,心地要寬大、慈悲,這才是真正的心靈環保。

81、如何看破世事提起道心?

要修無常觀。

人總不能活一千歲,終歸是要死的;

既然都會死,現在何不為死後的歸宿好好作準備?

無常觀若生不起來,到加護病房看看,甚至到太平間看看!

那不只在'說'法,而是在'演'法——演無常法給你看。

你總不會一點警覺心都沒有吧!

82、怎樣使心境灑脫自在?

'有人罵老拙,老拙自說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他也省力氣,我也沒煩惱。

 ’聖者的心境就是這麼灑脫!

你不想做凡夫,那受人家打罵要說好,心境也要這樣想:

'我業障重、不爭氣,別人不打罵教誨,就沒辦法改進。 ’

83、人最折福之處是什麼?

就是嫉妒障礙!

看人家做好事總是眼紅、心裡不是滋味,不但不隨喜讚歎還潑冷水。

有此小心眼,一切善功德皆不能成就,這就是眾生最折福的苦惱處。把嫉妒改掉,讚歎人家好,你就有福了。

84、好人難做嗎?

其實好人最容易做!有善神、諸佛菩薩加被嘛!

85、為什麼聰明卻無福?

因為做事情總是讓人家吃虧,只顧自己佔便宜;

這樣聰明是聰明,卻很折福,一點福報也沒有。

有智慧的人,好事予他人,吃虧是自己。如此才能培福。

86、如何惜福修福?

諸惡莫作就是惜福,眾善奉行就是修福。

如此惜福、修福,自然身心清淨、福慧廣大。

87、你知道什麼才是無價之寶嗎?

具足萬德的彌陀聖號就是無價之寶。

你一天賺一萬、百萬、百千萬,不夠抵你念一分鐘佛的功德。一是世財,一是出世功德,如何能比?

88、你知道世界上最補的補品王是什麼嗎?

念佛就是最高的補品,因為一句'阿彌陀佛'具足萬德。

念阿彌陀佛:有罪障消罪障,無罪障增福慧;有生死了生死,無生死得解脫;

念阿彌陀佛,使你成佛道。這才是最高的補品王啊!

89、你知道世界上最圓滿的一句話是什麼嗎?

南無阿彌陀佛。

90、閻羅王最怕誰?

閻羅王最怕念阿彌陀佛的人。你只要念阿彌陀佛,閻羅王就會說:'恭喜你去西方極樂世界,不要到我這邊來。其實我也想去西方。 ’

91、什麼樣的人福報最大?

念佛的人福報最大,因為念佛可以成佛嘛!你要信受奉行。

92、為什麼念了十幾年的佛,還得不到佛法的好處?

修行要與生活相融合,

你日常行為不檢點,老習氣還是不改,習氣多,障礙也就會多

那樣念佛都不夠消罪,那還能增福慧?

要洗心革面,把人格完成了,那隨時修隨時得利益。

雖說你未明顯得好處,但淨業種子已深植,等待花開見佛。

93、不做壞事就是好人嗎?

不做壞事,只代表你不是壞人,並不表示你是個好人。

怎樣才是好人?

要做好事才是好人

雖有好心不做好事,那有好報?

94、誰是世界上最苦惱的人呢?

你在名利上不擇手段地爭奪,什麼富貴名位都做過了,卻未曾修過道、成過佛啊!

所以你仍是一位世界上最苦惱的人。趕快醒覺吧!

95、你知道佛陀正在為你流淚嗎?

佛陀有大悲心,你不解脫,在六道裡受苦,無量諸佛都在為你掛心。

就像兒女生病或以身試法,做父母的怎會不流淚?

96、你知道你再不逃難就來不及了嗎?

修行就好像是逃難,在業障敵人、果報未抓到你之前就要趕快逃跑,逃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求阿彌陀佛,否則就來不及,又要見閻羅王了!

97、老了就沒用嗎?

不要以為老了就沒有用,老年人念佛最有用了!

因為歲月無多,可以看破放下世間的一切,念佛求生西方,這就是最大的用。

98、你知道你走的好運正是倒楣的預兆嗎?

凡夫遇財、色、名、食、睡好歡迎:

'這是我的福報,我走好運了! 

'這個好運把你送到三塗(地獄、餓鬼、畜生道)去了!

因為享此五欲造了罪業,就種了地獄根。切忌被它引誘!

99、你知道自己正在下一盤輸定的棋嗎?

萬年江山一局棋’啊!

天一有不測,你生命都保不住,事業創得再輝煌又怎樣?

萬法無常,隨時在幻滅,這局棋你是輸定了。

100、你可知道你睜著眼也在作夢嗎?

你雖不知睜眼也在作夢,但要仰信佛言——萬法皆空、人生如夢。

在夢中還有什麼名利好爭?還有什麼捨不掉的?

備註:本文出自《解惑叮嚀語》節選

標籤:
劉德華和尚, 慧果居士劉德華, 妙蓮老和尚劉德華, 劉德華妙蓮, 開示, buddha,

連佛陀都做不到的四件事情?佛有三能三不能?


佛度有緣人, 佛陀有三不能, 佛三不能, 佛三能三不能, 佛有三不渡,

連佛陀都做不到的四件事情

佛子 問 佛陀 :
您既神通又慈悲 ,為何還有人受苦?

佛陀答曰:
我雖有宇宙最大的神通力,但依然有四件事情是做不到的:

第一,因果不可改:
自因自果,別人是代替不了的;

第二,智慧不可賜:
任何人要開 #智慧 ,離不開自身的磨練;

第三,真法不可說:
宇宙真相用語言講不明白,只能靠實證;

第四,無緣不能度:
無緣之人,他是聽不進你的話的。

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

佛法無邊,難度無緣之人。

佛有三能三不能

一.佛能空一切相,成萬法智而不能即滅定業。

不能即減定業者,謂佛能空一切相,

斷一切眾生之惡,而無法為眾生除免定業 。

佛能空一切相,成萬法智

(謂佛可以洞察勘破一切虛幻事物的本質

成就所有法力法界的智慧)

(定業者,決定之業,即木槍馬麥等報是也)

二.佛能知群有性,窮億劫事而不能化導無緣。

不能度無緣者,

(謂佛可以知悉任何生命的感覺與存在

通曉各維空間任何大小事)

(佛能化導一切眾生,而不能度無緣之人也)

三.佛能度無量有情而不能盡生界。

不能盡生界者

謂佛能度世間一切眾生,而不能令眾生界盡也

佛渡有緣之人

與佛無緣,
佛要渡你都沒有辦法
所以佛有三不渡

佛之三不渡

一無緣者不渡

二無信者不渡

三無願者不渡


不是仙佛不慈悲,而是你無法渡,仙佛沒有辦法渡你

人的通病,凡事喜歡多問問、多聽聽,再做決定

可是......心若是不夠穩定

問多了,容易心亂如麻,混淆不清

聽多了,容易三心二意,難以決定

適當的請益,可以解決問題並安撫人心

萬萬不可人云亦云、過度迷信

忠言雖逆耳,但卻順於行

而且,術有專攻,學有專精

要針對問題,莫只是挑美言才聽

我們求佛悟道,為的是修持自我內心

要虛心接受並自我反省

經由磨練、考驗,讓自己更善、更加精進

莫信旁門左道,頑固不寧

否則,那就可惜了佛菩薩的一番用心

佛為我們講經,也只是一個藥引

慈悲為善,要從己身真正落實奉行

元圭禅師說佛有三不能:

一不能即滅定業;
二不能化導無緣;
三不能盡眾生界。

不能除去眾生既定的業報,據《大智度論》記載,即使是佛陀自己,由於過去世所造之業障,成道後仍要受木槍麥馬等9種果報。

不能度無緣之人,度無緣之人猶如潤無根之草,是徒勞無功也是不起作用的。

不能度盡所有的眾生,盡管佛陀有眾生無邊誓願度的誓言,總有不信之人,佛陀拿他沒有辦法。

元圭禅師是唐朝的僧人,生於公元644年,寂於公元716年,河南洛陽人,俗性李,幼歲出家,在慧安國師處頓悟佛陀玄旨,後卜居嵩岳龍塢,苦心向道,數十年如一日。相傳他曾點化山神,役其將北嶺之樹移植東嶺,當晚暴風吼雷,奔雲掣電,棟宇搖蕩,宿鳥聲喧,第二天“北巖松栝盡移東嶺,森然行植。”

佛陀的三不能,佛教多有演繹。

南懷謹說是

一不能轉定業。
二不能度無緣之人。
三不能度不信之人。

我看過洛桑圖丹瓊排活佛在《愛心中爆發的智慧》一書中所引的話最為感動:

我(佛陀)不能用聖水洗淨人的罪業,也不能用手去掉人的身心之苦,我的悟心也無法直接移植給別人,只能用真理進行教化,使人們自脫。

佛不是萬能的,知道以後讓人倏然一驚,似乎有點失望,其實,禅師的開示有很深的意義。

世界萬能是不存在的,一切的萬能都只可能存在於戒中,在每個當下,回歸善念的起點,回歸身心一如,時刻准備著承受應該承受的一切,時刻警惕著不造惡的業報。

六度萬行 six paramitas


何謂六度萬行,六度波羅蜜,六度萬行故事,菩薩六度萬行,行六度波羅蜜,六度萬行法英文,六度萬行法,六度萬行法的由來,六度萬行慈濟,六度萬行專案,

布施度慳貪(佈施波羅蜜)
持戒度邪淫(持戒波羅蜜)
忍辱度瞋恚(忍辱波羅蜜)
精進度懈怠(精進波羅蜜)
襌定度散亂(禪定波羅蜜)
智慧度愚癡(智慧波羅蜜)

轉貼自:佛學常識課本 李炳南老居士著述

五乘佛法,人天二乘止是世法,不了生死;聲緣二乘,雖為出世間法,卻惟自了,未能度眾,仍非究竟;真能上弘下化,廣度群生,悲智雙運,福慧齊修,圓滿佛果的,就是菩薩乘——修「六度萬行」之法,這也才是佛陀說法之真正本義。

六度,即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種法門。度,梵語波羅蜜,新譯為到彼岸,謂行此六法,能令眾生,度生死流,到涅槃岸。本來,行菩薩道,就是志在利益眾生,圓滿佛果,固當統修一切上求下化之法;若略則約為「六度」,廣則總攝「萬行」。分別解說如下:

甲、六度

一、布施度 梵語檀那,此云布施,謂布己所有,施與眾生。所謂未成佛道,先結法緣;是故,菩薩利益眾生,檀那為先。

略分三種:(一)財物布施,指以飲食衣服、田宅珍寶、乃至妻子身命,一切所有內外之財,能施與所需的眾生,稱為財物布施。譬如釋尊往昔投身飼虎、代鴿餵鷹。這可以資助眾生的身命。(二)諸法布施,將自己從經論中,及善知識處,所學世出世法,以清淨心,為人演說,是為諸法布施。譬如孔子講學,釋尊說法。這可以資助眾生的慧命。法華經云: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故金剛經說: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所得福德,不如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三)無畏布施,指對遭遇災難危苦心生恐怖者,能為解除,使得無畏,是為無畏布施。譬如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故世號為施無畏者。這可以資助眾生的心安。

約功德言,能行布施,即可除怨,蓋行施就是廣結善緣,故自然無怨;否則,一家飽暖千家怨,財聚則民散,不免橫結惡緣。且行施者,並不致因而缺乏;老子云: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四十二章經云:譬如一炬之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約對治煩惱言,則可去除貪慳之障。貪是求其所無,慳是吝己所有,此是煩惱障之根本;行布施法,能破除之。昔釋尊說法,有持華供佛者,佛令放下,其人既置華已,佛仍令放下,其人不解,佛言:放下汝之煩惱。世間之人,屢貪著五欲六塵,故纏縛三界;果然看破放下,自可自在解脫。

凡學佛者,人人皆可隨分隨力而行布施,有錢者固可出錢,無錢者亦可出力,無力者但見他行善,出口讚歎,乃至念念發心隨喜功德,豈不也是方便布施?

二、持戒度 梵語尸羅,此翻為戒。持是持守不犯,戒有三聚淨戒。戒乃正順解脫之本,遺教經云:於佛滅後,當尊重波羅提木叉。菩薩之人,既已布施一切,捨欲出家,當受菩薩戒法,故列在次。

三聚戒者:(一)攝律儀戒,律是律法,儀是儀則;所制律法,以防遏過非,因而立身之儀則,稱為律儀。此包括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一切之戒律,重在止惡防非。(二)攝善法戒,指以修一切善法為戒者,重在修習善法。(三)饒益有情戒,指以饒益一切眾生為戒者,重在化度眾生。

約功德言,能持戒者,當下即得清涼(尸羅又翻清涼),將來必獲解脫(波羅提木叉即翻解脫) 。世間凡夫,三業多惡,所以身心熱惱,生死疲勞;菩薩持戒,三業清淨,故得清涼,斷煩惱惑,故獲解脫。

約對治言,則可去除惡業之障。經云: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無非是業。 而戒正以防止為義,能防惡律儀無作之非,能止身口意三業之惡。

佛言:佛在世間,以佛為師。佛不在時,以戒為師。是故,學佛之人,應當尊重嚴持戒律。昔釋迦尊為須陀摩王時,為持不妄語戒,乃親身赴死,故得圓滿六度之行。而波羅脂國之二比丘中,其一比丘亦為持不飲蟲水戒,寧願渴死,因此得生忉利天上,天身具足,先到佛所,而得法眼淨。是故經云:佛子離吾數千里,憶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雖常見吾,不順吾戒,終不得道。聞此,寧毋勉哉!

三、忍辱度 梵語羼提,此云忍辱;忍是能忍之心,辱是所辱之境,謂內心能以安忍外所辱境。學佛之人,為護戒法,縱有罵打,亦當默受而不報,故第三修忍辱度。

亦分三種:(一)耐怨害忍,指對於眾生之瞋罵打害,種種逆境,能忍而不生瞋惱;乃至對於眾生之恭敬供養,種種順境,能忍而不生驕逸。此是觀人而忍。(二)安受苦忍,指對於世間之寒熱、風雨、饑渴、衰老、病死諸苦,能忍而不退修行。此是觀法而忍。(三)諦察法忍,指對於佛法之無生深理,諦觀諸法,緣生性空,能以安住不動。此是觀空而忍。

約功德言,以能忍故,護戒清淨,則無過失;又以忍故,所修善法,通能成就。約去障言,可以對治瞋恚之病;瞋為三毒之一,經云: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又云: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這是修行大障,修忍辱度,即可去之。

諺云:萬事成於忍。書經亦云:必有忍,其乃有濟。如韓信能忍胯下之辱,故立大漢勳功;而蘇秦能忍錐刺之苦,終掛六國相印。求諸世法尚然,何況修出世法?故我釋尊,昔為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絲毫不瞋不動,乃能成就大道。

四、精進度 梵語毗離耶,此翻為精進。精言精純,指心無惡雜;進是昇進,謂身不懈怠。本來菩提路遠,若是一味忍辱,則嫌消極,故須抖擻精神,勤行修斷,使晝夜無虧,速還家鄉。

可分三種:(一)披甲精進:菩薩發心,不怕困苦,勇往直前;譬如戰士,而披鎧甲,自然有恃無恐。此重在自行。(二)攝善精進:佛事門中,不捨一法,俗云:不以善小而不為。大小諸善,勤行不倦,是謂攝善。此兼重兩利。(三)利樂精進:自己未度,先求度人,這是菩薩本願;故能利益勸化,不疲不厭,是為利樂。此則專重化他。華嚴經載普賢菩薩廣修行願 ,一一皆作是言:「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行願(禮敬乃至回向)乃盡;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行願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此可謂真精進矣!

約所得功德言:能行精進,自然善法日增,速得成就;故釋迦尊以精進故,超越九劫,在彌勒前,先成佛道。又可得不退轉,退轉為學佛通病,故經上說:初發心菩薩,魚子菴羅華,三事因中多,及其結果少。昔舍利弗,即以乞眼因緣,一念退心,遂使五百世不聞大乘佛法。若行精進,則得不退。

約對治煩惱言,則可去除懈怠之障。懈是身行懈廢,怠是心行怠惰。八大人覺經云: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古來祖師大德,成就皆由精進。例如迦葉尊者,頭陀苦行,雖年老而不捨;乃至佛憫之,勸稍自逸,而尊者苦行如故,佛乃歎曰:汝可為一切眾生依止,如我住世無異。又脅尊者八十出家,人譏其衰老,遂發誓曰:若不通三藏,不得三昧,終不以脅著席;乃晝習教理,夜修禪定,果三年有成。若如近代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則一住普陀,曆三十年,從不下山,故能閱藏三遍,念佛功深。夫世間俗人為求功名學問,尚有囊螢映雪,掛角負薪等勤行, 況乎為佛弟子欲尋出要,寧不精進?黃昏偈曰: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吾人誦此,豈無省思?

五、禪定度 梵語禪那,翻為靜慮。靜指心體寂靜,慮是審察思慮:若能心止一境思維研修,則得三昧 (三昧即是正定),故曰禪定。菩薩講究福慧莊嚴,前四度偏修福。後二度偏修慧;而入定乃發慧前導,故列第五。

概分三種:(一)世間禪,謂色界無色界之四禪八定,此為凡夫所行禪。(二)出世間禪,如六妙門、十六特勝,觀練熏修等,為超出三界之大小乘禪定。(三)出世間上上禪,如自性等九種大禪,此為佛之大定。若如淨土念佛法門,經上稱為「無上深妙禪」。

約功德言:精修禪定,始則引發靜慮,終則開悟見性。既入禪定,自可靜止不動,不為妄境所牽;亦可觀照分明,不起虛妄分別。昔釋迦尊,以入深定,故能不為波旬魔兵所害,魔女所嬈,終得悟道。是故經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約對治言:能去散亂之障。凡夫之心,攀緣五欲六塵,如上樹猿,似脫韁馬,到處流蕩,刹那不住,是故修行難成;苟入三昧,自然不亂。

學佛之人,縱然未能現證三昧,平時歷境鍊心,亦當須具定力。所謂八風吹不動,或利衰、或毀譽、或稱譏、或苦樂等境現前,還是要一句彌陀,一直念下去。

六、般若度 梵語般若,或翻智慧。謂通達諸法之智,及斷惑證理之慧。但以智慧輕薄,不能稱合般若深重,故通常不翻,此名生善不翻。這是修行最終目的,故列在後。

分為三種:(一)實相般若,實相即眾生本具真如,離一切虛妄相,為般若之實性。這是所證理體。(二)觀照般若,指觀察照見實相理體之般若。這是能證實智。(三)方便般若,指分別諸法之一切言教,這是化用權智。

約功德言:因修般若,以觀照而證實智,則得大覺悟,究竟成佛;而以實智施用權智,則能出善巧,廣度眾生。

約對治言:則去愚癡之障。愚癡無明,為一切煩惱根本;而智慧之斷愚癡,則如光明能破黑暗。

初學佛者,固然未能即斷無明,而待人接物,亦當時用理智,不可感情衝動;二六時中,辦一切事,也要念念在道,毋忘菩提。

乙、萬行

萬行是概稱菩薩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一切善行,細說不勝其繁,統收不離四大綱要。

(一)度無邊眾生:眾生者,狹義限指六道凡夫,廣義兼括三乘聖人(聲聞、緣覺、菩薩)。(二)斷無盡煩惱:煩惱包括見思惑、塵沙惑,以及根本無明惑。(三)學無量法門:法門有三十七道品,乃至八萬四千法門。(四)成無上佛道:佛道且分藏、通、別、圓四類,無上佛道,是指斷盡四十二品無明之圓教佛,尚非別教佛,何況藏通佛果?

此四大綱要,即名四弘誓願。弘指大心普遍,誓指自制其心,願則志求滿足。這是一切菩薩想要圓滿佛道,必發的通願。

如上所說,菩薩既發廣大心,又能普修六度萬行,以行山而填願海,漸漸福德日增,智慧日長,經三大阿僧衹劫,最後福慧兩足,圓滿成佛,這就是菩薩乘的辦法。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玄奘法師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注音:
般若:ㄅㄛ ㄖㄜˇ
菩提薩埵:ㄆㄨˊ ㄊㄧˊ ㄙㄚˋ ㄉㄨㄛˇ
罣:ㄍㄨㄚˋ
涅槃:ㄋㄧㄝˋ ㄆㄢˊ
阿耨:ㄚ ㄋㄡˋ
密咒之梵音:
ㄍㄚ ㄉㄝ ㄍㄚ ㄉㄝ
ㄅㄚ ㄌㄚ ㄍㄚ ㄉㄝ
ㄅㄚ ㄌㄚ ㄙㄢ ㄍㄚ ㄉㄝ
ㄅㄛ ㄉㄧ ㄙㄈㄚ ㄏㄚ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梵文: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हृदयसूत्र Prajñāpāramitā Hṛdayasūtra)是闡述大乘佛教的空和般若思想的經典,又稱《佛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心經》。本經是大品般若及小品般若的實相教理,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加以濃縮後成為二百餘字的極精簡經典,因此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

概論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般若經》的重點都在裡面,其中「般若波羅蜜多」(梵文:Prajñāpāramitā)直譯為以佛法的智慧到達生死解脫的彼岸,代表由文字聞修而親證般若智慧,超越生死苦海,到達不生不滅的究竟解脫境界。

心(梵文:Hṛdaya),原義為心臟,與意識心(巴利文:Citta)不同,在此是心要或心髓之意。日本學者福井文雅,考證「心」(梵文:Hṛdaya)有密咒、真言、陀羅尼的含意,因此可譯為心陀羅尼、心咒。支謙譯本稱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咒》。梵文本中,又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心陀羅尼》,藏文本稱《薄伽梵母說般若波羅蜜多心要》,皆不稱為經(sūtra)。主要是因為此經為觀自在菩薩教導如何修習般若的總持陀羅尼,因其不是由釋迦牟尼佛所說,故不稱為經。但是漢譯本中,因漢地習慣,重要經典皆被稱為經,故被冠上「經」字。

《心經》經文結構之來源,大部分出於《大般若經》第二會觀照品第三之二,即《大品般若》習應品第三)。「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一段,出於《大般若經》第二會功德品第三十二,即《大品般若》勸持品第三十四。咒文則出於《佛說陀羅尼集經》第三卷,般若大心陀羅尼第十六。故《心經》是出自《般若經》的精髓,附加密咒真言,同時奉請觀自在菩薩為其說法主,才完成現今《心經》組織的型態。

《心經》是所有佛經中翻譯次數最多,譯成文種最豐富,並最常被念誦的經典。有廣本及略本兩種本子。廣本具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略本只有正宗分,鳩摩羅什與玄奘譯本皆是略本。漢傳佛教中《心經》常見的版本為玄奘譯本,共260個字,其經文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直明「第一義諦」,集中展現了般若學的精髓,是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之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句即出自該部經文,闡明五陰(色受想行識)乃至十八界萬法,與諸法空相(沒有獨立、常存不變的自性)實乃不一不異之中道。

起源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宣說四聖諦,以「苦集滅道」之教義教導眾生,修解脫道。滅諦就是涅槃。解脫道的「涅槃」,指苦的滅盡,包括煩惱的滅盡(有餘涅槃)與五蘊的滅盡(無餘涅槃)。第二轉般若無分別智法輪,藉由對空性的認知,說明煩惱是可以斷除的,從色法到一切遍智空,一切法皆無自性。第三轉善分別法輪的唯識諸經《解深密經》、《如來藏經》、慈氏菩薩的《相續本母經》,詳細說明真心如來藏的體性是常住不滅、離六塵之見聞覺知,惟明惟知,唯證乃知,具有原始本地之風光,謂智慧之德相。

《般若經》及諸部般若,為佛陀在二轉般若無分別智法輪時所宣說,乃大乘佛法中之深法。佛陀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系列中常提到般若的重要,更譬喻「般若」為佛母,能生一切佛法。

《般若經》的內涵以空性為主,大乘菩薩透過對空性的了解能斷除煩惱障而可證得但不入小乘的無餘涅槃,即聲聞及緣覺的菩提果位;大乘菩薩也能夠透過對空性的認識,具足圓滿修證一切種智,再加上福德資糧的圓滿,能徹底斷除所知障而獲得大乘的佛地無住處涅槃,即無上的菩提果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即是《大般若經》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義皆設於此經[6],故名為《心經》。

佛說《心經》的緣起,是在靈鷲山中部,為諸菩薩聲聞弟子所圍繞,當時觀自在菩薩正在觀修般若波羅蜜多、專注思惟觀修而照見五蘊皆自性空。心經主要內涵是舍利子與觀自在菩薩有關諸法空相的問答。佛出定後,認可菩薩所說,歡喜讚嘆。

心經內涵可分兩種,顯義與隱義。顯義為觀空正見,為龍樹菩薩的《中論》所闡釋。隱義則為現觀道次第,間接顯示性空所依的有法,為彌勒菩薩所造的《現觀莊嚴論》所詮釋。

《大般若經》中所開示之般若法門是專為已發菩提心之眾菩薩們所宣說的。其最重要的觀念,在於以般若空智慧來覺悟諸法皆是空相之實相,不會因已體證空性、可進入卻不入涅槃而自願生生世世輪迴生死救度眾生,其行為看似有違一般所認知的脫離輪迴觀念,而實際上這才是《大般若經》開悟菩薩的主旨所在。因為以慈悲喜捨之心平等救護一切眾生才是真菩薩行,而自己逃離生死輪迴卻棄眾生於不顧則有違菩薩自度度他之初衷誓願。

在《大般若經》中數度出現「菩薩摩訶薩普為利樂諸有情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與「觀諸法皆空,不捨一切有情」字句。此即表示若離開對眾生的慈悲濟度,則一切修行的意義則大打折扣,不能最終成就無上菩提正果。

版本
《心經》是所有佛經中翻譯次數最多,譯成文種最豐富,並最常被念誦的經典。有廣本及略本兩種本子。廣本具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略本只有正宗分,鳩摩羅什與玄奘譯本皆是略本。至今仍不斷有新的譯本出現,下面列出部分重要版本。

引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你把《心經》傳發一次,等於抄經一萬次的功德!

科學證實咒語祈禱確有治病功效


Keyword:咒語科學, 觀音治病咒, 治病咒語, 治病神咒, 大悲咒治病,
六字大明咒治病, 唵嘛呢叭咪吽(梵文:oṃ maṇi padme hūṃ)

[圖庫] 咒語-大悲咒-buddha-mantra-logos3721-2015-11-12-01
(289KB 高解析度,觀音像襯托,更顯莊嚴華貴。)

咒語與祈禱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可以說從原始民族的宗教起就早已出現。而在佛教初期,釋迦佛陀最早雖反對過使用咒語,但當他看到很多人患有消化不良等疾病很痛苦時,最終還是出於悲憫之心,將「消除宿食陀羅尼」等諸多祛病咒語傳授給了弟子。在當今佛教中,密宗比顯教更加重視咒語與祈禱的應用。難道說,咒語與祈禱真的有那樣神奇的作用嗎?近年來通過大量的科學研究證明:咒語與祈禱確實有一定的道理,特別是在醫治某些疾病方面更會顯示出它的神奇功效。

據《大正藏》卷五十中記載:唐人神智(819年—886年),從12歲起就開始不斷持誦《大悲咒》。20歲出家為僧後,遍游西南等地區並以大悲水為人治療各種疾病,為民眾廣稱之謂「大悲和尚」。另一個故事中講到:門下員外郎吳宏之妻吳氏虔信觀音,她在一間清靜的小室中備有幾隻裝大悲水的瓶子,許多生病的人喝了這些加持過的水後很快就會痊癒。更神奇的是這些大悲水可以保持很久不壞,冬天甚至不會結冰,人們因此都稱她謂「觀音院君」。

歷史上除用《大悲咒》為人治病以外,在佛教中還有許多消病咒語。如:呼、魯、西、里、嗡、資、哇、資、那、轟、啪、拖。在持咒之前,要先焚香並三拜觀音菩薩。然後誦祈禱文:「唯願觀音大士慈悲,賜我大悲神水,用以治療我(或某某人)的(某某)疾病,以期日後修習佛法早日開智慧救度眾生。」隨後跪在地下用雙手托杯並念咒語49遍,而每念一遍需向杯內水吹一口氣。滿49遍後將杯舉至頭頂,重複念一遍祈禱文後三拜觀音菩薩稱謝,此後即可將水服下。

《藥師經》曰:「若見男子、女人有病苦者,應當一心,為彼病人,常清靜澡漱,或食、或葯,或無蟲水、咒一百零八遍,與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滅。若有所求,至心念誦,皆得如是無病延年。」

1932年印光大師在蘇州報國寺閉關期間,家住西華橋巷的吳恆蓀之母突然病危,但不巧的是此時吳恆蓀又去了北京。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吳妻只好令家人到報國寺求印光大師救助。大師得知此事後二話不說,立即對一杯水持咒三遍後讓家人帶走命患者速服,很快吳恆蓀之母就轉危為安並在不久疾病痊癒。那麼咒語的力量真有那麼大嗎?確實如此,而且在當前已被科學家所證實。

我們知道,人體患病的原因很多都是因外界的病毒、病菌侵入人體造成。然而在幾年前,中國健康飲用水專業委員會主任李復興則提出一種新的理論,即:人體患病及衰老還與水的污染與退化有關。科學研究發現,水分子是由六角、五角、四角等形態的眾多分子團緊密連在一起構成。但只有六角形的水分子,才是自然界中最清潔、最美麗的原始「生命活水」。

六角形是由六個水分子組成,其本身結構非常穩定,一般也不會與其它分子粘合,所以它的分子團非常細小、活潑、有很好的溶解力、滲透力、代謝力和擴散力,它能輕易穿透生物體的細胞外膜,將氧氣、養分、礦物質等微量元素帶進細胞。它同時還有易和人體垃圾附着的特性,從而可使生物體內的廢物順利排出體外。而其它形式的水分子因很容易和周圍的物質結合故體積較大,因此不易進入細胞有效發揮其滋養人體的作用。

科學研究還證實:水在人體中不僅參與所有營養物質的代謝,而且參與遺傳物質的重組;水不但是物質代謝的媒體,而且還是信息傳遞的載體。但如果我們體內的垃圾不能及時排除,如果我們體內的細胞得不到充足的養分,那麼就會使人體加速衰老甚至患病。而對一個健康的人體來說,「生命活水」的總量應保持在一半以上,初生嬰兒體內的水幾乎都是美麗的六角形。但隨着年齡的增長,體內的「生命活水」也會逐漸減少,這也就是人體為什麼會衰老及患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然而在自然界中,由於人為污染及不良信息的干擾等原因,目前只有在地球的兩極與人煙稀少的高山峻岭,才能找到具有六角形圖案的「生命活水」。而由李復興教授率先提出的「水退化」理論,在如今已引起聯合國衛生組織的高度重視。

那麼,我們有什麼辦法才能得到六角形的「生命活水」呢?首先應該肯定的一點是,目前用物理和化學手段是不好做到的。如用過濾及加化學的方法雖可去掉工業廢水中的有害成份但卻無法將被污染的水恢復到先天純水應有的六角形結構。因為被污染過的水,會導致其分子結構從有序狀態變為無序狀態,儘管凈化後污染不存在了,但由污染帶給水的有害信息卻仍留在水中。所以說我們只要給水注入如「大悲咒」、「南無阿彌陀佛」一類的良性信息,就可很容易地改變水的分子結構。而這種難以理解的神秘方式,在當前已被科學證明確實有效。

美國生物學家賴特曾經說過:「精神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但存在於生物及它們的細胞中,而且也存在於原子、分子和基本粒子中。」早在上個世紀的1994年,日本INM研究所的醫學博士江本勝通過攝影機觀察放大了的水結晶體時發現:當我們給水以感謝、神聖、關愛一類讚揚的美好語言、文字等信息時,水的結晶體是既美麗又規整的六角形狀。但當我們給水加以咒罵、痛恨及悲哀的信息時,水就會變成十分散亂、難看的結晶體。

更奇怪的是當科學家不用語言和文字而只用意念給水試驗時,水依然能夠感覺到給它的好壞信息。科學家們又將水的樣本拿到寺院或教堂,結果發現經過誦經的水晶體形狀最為美麗。科學家們還將一鍋米飯煮熟後分別裝在兩個玻璃瓶中試驗,結果過了一段時間後發現:貼有感謝、友好字樣的瓶子米飯變成了微黃色,吃起來味道也要比以前好得多。但貼有憤怒、辱罵標籤瓶子的米飯不僅顏色完全變黑,而且還發出了難聞的惡臭。江本勝博士最後說:經科學證實,人的意念和情感是完全可以改變水分子的結構,並且還可以影響到我們的身體。

2006年元月,俄羅斯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斯坦尼斯拉夫•澤寧與日本的江本勝博士合作又發現:當他們將世界各地的自來水與各大洲的泉水及荒郊地下水比較觀察時,發現絕大部分城市自來水的結晶體都顯示模糊不清、形態醜陋。而各大洲泉水及荒郊地下水的結晶體,卻都是如寶石首飾那樣令人為之神往的六角形結構。另外科學家還發現,不論你用任何一個國家及民族的語言、文字,都可使水的結晶體產生神奇的變化。科學家們還將個別具有不同形態和重量的雪花晶體分別融化後再將它們凍結,發現重新凍結的雪花晶體形態和重量與融化前竟完全一樣。科學家們又讓水傾聽不同的樂曲,結果水也會以不同的結晶形態表達不同的感覺。

祈禱是宗教儀式及宗教活動中的一種常見手段,它既可以表達我們對神靈、佛祖及菩薩們的一種尊崇,又可向被祈禱者傾訴或祈求信仰者的心愿。大家知道:祈禱首先能夠擺脫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種種不悅的消極情感,從而可得到精神上的寄託和安慰,但這只是祈禱作用中的極小部分。而當祈禱者由強烈信念產生的心力去感應被祈禱者的悲願力時,還會產生出一種能量十分巨大的神力,從而就可解除我們的痛苦及治療許多疾病。這種宗教活動確實是有效的,並且在這裡還包含許許多多的科學道理。

據2003年4月14日《參考消息》報道:經科學證實,任何宗教儀式都能帶來某種預想的效果。當我們長時間地向某一佛像或神像祈禱時,就會在它們身上「錄下」某種聲音及由高功修持者發出的良性信息。而當我們虔誠地向佛像或神像求助時,這種有益的信息與求助者就會發生共振溝通,從而可治療某些病症。

另外科學家們還認為:不要小看信徒們在病人床前誦讀經文或向神明求助的宗教習俗,它確實是有不可思議的實際效用。巴爾錙爾大學的生物學博士帕維爾•加西科夫在通過大量觀察研究後指出:「精神世界利用的是比物質世界更高級的振動作用,就像某種東西可以促使靈魂凈化和傷口癒合」。

2001年的《生殖醫學雜誌》曾公布了由哥倫比亞大學三位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科研結果。他們發現:如果對體外受精的婦女進行祈禱,能夠使其婦女的受孕率達到50%,而這個比例竟是未接受祈禱者受孕率的兩倍以上。另據《內科醫學檔案》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對2055人進行調查發現,有69%的人認為祈禱對自己的病情好轉大有幫助。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卡歐爾曾經這樣說過:「祈禱是產生能量最強的一種形式。」

佛教中的咒語與祈禱的力量確實是不可估量的。但只有是真誠地、發自內心地持咒、祈禱與誦經,才能真正地體驗到這裡面的巨大威力。故印光大師曾在他寫的《大悲咒水持法》一文中說:「咒水治病當發至誠懇切心,方有靈驗。」另外,咒語是藉助口型傳音發出的一種內動力。是在超常態下,在意識朦朧中發出的高能量信息。但能量的大小因人而異,質量和效果也不相同。一般來說,念咒要熟練操作萬次以上才能以心應咒,咒力的大小與念咒人內在的功力大小成正比。所以說,咒語並不是泛泛而念就可生效。

然而對於一個正信的佛教徒來說,儘管持咒、誦經與祈禱有不可思議的作用,但並不是萬能可包治百病。當我們患了嚴重的疾病時這些活動是可以做的,但也決不能放棄醫治。因為疾病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所以治療還需對症下「葯」。即便是在釋迦世尊時代,當比丘們患病後通常也會多用醫藥診治。

善咒可以使人堅強、無畏,從而增強持誦者的心理免疫力,從而有益於增強其生理的免疫力。因此,歷史上記載的咒語能夠治療許多種病,也就不足為奇了。在早期的經典中,如《四分律》卷二十七、《十誦律》卷四十六等,就提到咒語能治腹內蟲病、治宿食不消、治毒、治齒。以後,出現了不少專門以治病為主要內容的陀羅尼經,這些經典中不僅列出了所治病患的名稱,還記錄了具體咒語的內容和持誦的方法。如《佛說咒時氣病經》、《佛說咒目經》、《佛說咒齒經》、《佛說咒小兒經》、《佛說療痔病經》、《除一切疾病陀羅尼經》、《能凈一切眼疾陀羅尼經》、《佛說護諸童子陀羅尼咒經》等,這些經書里所記載的都是用咒法治療時氣病、眼病、齒病、小兒病、痔病等。

在其他經典中,也常記錄一些專用於治病的咒語。《法苑珠林》卷第六十雜咒部第七彙集的咒語,可治療婦產科病、熱病、頭痛、耳聾、牙痛、腹痛、宿食不消、中毒、癩病瘡病、腋臭、瘧病、業報病等。有:佛說止女人患血之因陀羅尼咒、佛說婦人產難陀羅尼咒、佛說除災患諸邪惱毒咒、蛇蠍毒陀羅尼咒、療百病諸毒陀羅尼咒、觀世音菩薩說滅罪得願陀羅尼咒、觀世音菩薩說除卒得腹痛陀羅尼咒、觀世音菩薩說除中毒乃至已死陀羅尼咒、觀世音菩薩說除種種癩病乃至傷破陀羅尼咒、療腋臭鬼咒、療瘧病鬼咒、療不得下食鬼咒等等。

咒語治病的具體方法非常豐富,根據不同的經典、時代和傳承,會有很大的差異。有自己持咒護身調治疾病的,有咒師持咒為他人治病的。咒語可以直接作用於身體,也可以通過被咒語加持過的物品而發生作用。如經過加持的絲線類,或掛在脖頸上,或繫於腰間,或纏於手臂。再如經過加持的護身符。這些內容,早已成為一方習俗,而被視為平常之事。此外,咒水治病,一直廣為流傳。《佛說神水咒療一切病經》中稱,對水井、池塘、江河、泉眼,持誦佛說的神水咒三遍,飲者百病皆除。據《北史》載,「沙門惠憐者,自雲咒水飲人,能差諸病。病人就之者,日有千數。」而各高僧傳所載咒水治病者,不勝枚舉。

印光法師說:「須知律為教禪密凈之基址,若不嚴持禁戒,則教禪密凈之真益莫得,如修萬丈高樓,地基不固,則未成即壞。」所以說,欲學經咒者,須先從持戒入手。不能住菩薩戒,也須能持五戒。況殺盜淫妄是性戒,無論你信不信佛,受戒未受戒,犯戒者都要受地獄的苦報。


來源:百度文庫

玄一學佛-菩薩六度卍行 #logos #buddha
六度萬行故事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般若 |涅槃 |
連結:logos-buddha.blogspot.tw

台灣埔里靈巖山寺 - 萬人朝山大法會


Keyword: 靈巖山寺2015, 埔里靈巖山寺朝山, 靈巖山寺朝山報名, 靈巖山寺萬人朝山, 靈巖山寺朝山, 靈巖山朝山, 埔里靈巖山寺, 台灣靈巖山寺,

Photo 84000: 靈巖山寺 - 萬人朝山  buddha-84000-2016-01-09

台中祥德寺 - 孝親報恩·園遊會 2015.12.26(六) 下午1:00



Keyword
: 南無地藏王菩薩, 地皎法師, 祥德寺法會, 祥德寺朝山, 祥德寺住宿, 祥德寺步道, 祥德寺劉德華, 花蓮天祥祥德寺, 台北祥德寺, 香港祥德寺,
Photo84000: 南無地藏王菩薩-buddha-84000-logos3721-2015-12-26

Blogger: Logos Amitabha 玄一學佛:六度卍行菩薩道
http://logos-buddha.blogspot.tw/2015/12/dizapusa.html
2015.12.26 (六) 13:00 孝親報恩·園遊會-台中祥德寺
2015.12.27 (日) 09:00 禮拜慈悲三昧水懺.朝山.恭祝彌陀聖誕.
[法會地點]:台中祥德寺(台中市北屯區大坑橫坑巷95號)
[聯絡電話]:04-22397013
各區備有交通車,歡迎搭乘,敬邀闔家蒞臨,一起為天下的父母做生日

佛經選讀:維摩詰經



2015-12-08
《維摩詰所說經》,簡稱《維摩詰經》、《維摩經》,或稱《不可思議解脫經》、《淨名經》,是大乘佛教的佛經。該經共三卷十四品,以維摩詰居士命名。最通行的版本由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它以辯論的方式來詳細說明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在教義上的分別,集中討論不二論。維摩詰居士是從東方妙喜國來的 維基百科

「動靜不二,真妄不二,維摩明一切法皆入不二門。」

佛陀教育基金會
http://www.budaedu.org/
佛經選讀:維摩詰經

先以欲鉤牽 後令入佛智
唯識宗的肇建者、百本疏主~窺基大師

引導人入佛門的方法---淨空老法師講述
淨空法師: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

寒山寺杂志2013年第1期: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 - 如是我闻佛教网
第四期_2011年寒山寺杂志_杂志内容_下载专区_佛学编辑部-寒山寺

法鼓山網路電視台~開啟心中無限藏
佛法人生 :: 隨意窩 Xuite日誌
中和禪寺後山章嘉活佛舍利塔需要您的探訪 :: 痞客邦 PIXNET ::

萬惡淫為首
女孩手淫後見一身發金光披铠甲的天神失望離去

quote - logos3721 語錄


人與天地的信息同步
你的信息就是未來

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二年,佛在天邊;學佛三年,佛化雲煙。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


圖:普賢菩薩十大願王-logo-buddha-logos3721-2015-10-19-01

相關搜尋: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十大願行, 普賢菩薩十大願, 普賢菩薩大願, 菩賢菩薩十大願, 普賢十大願王, 普賢十大願行, 普賢十大願淨空, 普賢十大願隨喜功德, 普賢行願品十大願,

一者、禮敬諸佛。
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
六者、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
八者、常隨佛學。
九者、恒順眾生。
十者、普皆迴向。

玄一師兄 logos amitabha


關鍵字/標籤:logos3721, amitabha, buddha, karma, logos, tao,
372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21, 108, 84000, 142857,
阿彌陀佛, 四十八願, 西方淨土, 極樂世界, 淨土宗, 淨土法門,
淨空法師, 淨空老和尚, 淨宗學會, 華藏衛視, 慈光圖書館,
卍, 卐, 玄一, 玄一門, 玄一學, 玄一師兄, 玄一學佛, 學佛聯盟,
keyword, key, zero,

佛經偈頌: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玄一語錄:你的信息就是未來。

玄一學佛:六度卍行 2013-06-02 (日) 02:00 歸元守一
六度萬行:布施 | 持戒 | 忍辱 | 精進 | 禪定 | 般若 |
卍:http://logos-buddha.blogspot.tw/

相關閱讀:
如何輸入“〇”(中文小寫數字“零”)
〇 / 零 (zero)

寃親債主就跟在你身邊,讓你心情寧靜不下來。


關鍵字:karma,業力法則,業力意思,業力的探討,業力因果,業力管理法則,業力現前,業力病,業力輪迴,

玄一語錄:業力不思議,雖遠必相牽。

淨空法師開示:
只要你有恆心,堅持,勇猛精進,給你三、五年的時間,十年八年的時間,沒有不成功的道理!理論、方法我們都知道,現在所缺乏的就是真幹,沒真幹,真幹的人有福了。

我們的福德不夠,善根有那麼一點,福德不足,善根是真的相信、真的明白了,還不肯幹。

不是自己不想幹,那是什麼?
業障、習氣不准你去幹。
業障、習氣裡頭有一半以上的成分是你的冤親債主,他在當中擾亂你。
這個事情怎麼解決?
要用至誠心跟冤親債主溝通。
冤親債主很麻煩,你看不見他,你聽不到他,你也摸不到他,可是他就跟在你身邊,就讓你心情寧靜不下來。

我們要認真跟他溝通,稱他作菩薩,希望他不要擾亂我,希望他幫助我,讓我好好用功,我功夫成就了,他也成就了,我不成就,他也不成就。

我不成就,未來是六道輪迴,冤冤相報,彼此都痛苦,話要講清楚。

如果我到極樂世界,我一定先來度你,我們彼此的問題全解決了,同生極樂國。

我們做個好同參、好同學,將來我作佛,你幫助我,你作佛,我幫助你,何樂而不為之?

真把話講清楚、講明白了,我相信他能接受,他真的會不再擾亂你,發心來保護你,變成你的護法神。

現實社會對人對事對物亦復如是,特別是對人,人與人之間有過去生中的情結在,這個事情也要化解,不化解也變成障礙。

有智慧的,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統統幫助你成就;沒有智慧的,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統統是障礙。

所以,學佛不能沒智慧,沒智慧,你的煩惱習氣不但不能夠減少,天天在增長,錯了!

如果你有智慧來過日子,有智慧從事於任何工作,有智慧處事待人接物,你永遠是感恩的心,永遠是真誠的愛心,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

要想有智慧,首先把我淡化,你從這兒做起,懂得尊重別人、敬愛別人,學習《還源觀》上的四德,隨緣妙用。

真正能學到隨緣妙用,《還源觀》上前面的三科不能不知道,要以這個標準來看宇宙、看萬法、看眾生。

從一體現二相,就是現依正,依也好,正也好,都有三種特性。

第一個周遍法界,因為三種現象都沒有離開波動這個定律,全是波動產生的現象。

這個波才動,周遍法界,法界裡面一切眾生統統都收到這個信息。

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思想是波動的發射台,同時也是接收台,十方世界一切眾生他們的波動,我們的身體每一個細胞,一毛一塵的微點全都收到,而且一絲毫不雜亂,電腦要跟它相比差太遠了。為什麼我們沒有感覺?

沒有感覺,是我們的機器現在有故障,我們發射出去沒有故障,我們收訊的這部分有了故障。

我們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有執著,所以十方的信息我們收到了,沒反應。

如果我們把煩惱習氣放下,恢復清淨平等覺,一切時、一切處所收到的信息完全明瞭,智慧明了,照見萬法皆空,你確實知道它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所以,雖然面對一切法,在一切法當中如如不動,那就叫妙用,清清楚楚,明明瞭瞭,如如不動,這叫妙用。

生活在這個世間,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給社會一切大眾做最好的榜樣。

雖然天天給他們做好榜樣,實際上從來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妙!就跟極樂世界一樣,不是有意這麼做的,自自然然,這性德的流露,自然流露。

在常寂光如是,在實報土如是,在此地依然如是,無二無別。

你真正契入了,你會笑起來,釋迦牟尼佛講這麼多這些名相,說了好聽的,是不是事實真相?

說是可以,說不是也可以。
說是,是什麼?
恆順眾生。
說不是呢?
親證境界。
妙極了!
真正會的人契入境界,釋迦牟尼佛在表演、在作秀,你會對他會心的一笑。
這一笑,就像世尊當年拈花微笑,只有迦葉尊者懂,別人都不懂。
微妙到極處!

還源觀【四。行四德。】

一者,隨緣妙用無方德。
二者,威儀住持有則德。
三者,柔和質直攝生德。
四者,普代眾生受苦德。

賢首國師的《還源觀》上說:這個念頭有三種周遍。
第一種「周遍法界」。
第二種周遍就是「出生無盡」。
第三種周遍是心量,「含容空有」,這第三種。


上傳日期:2011年9月14日
短網址:https://youtu.be/w16aKPkS1bY

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475集
類別:教育
授權:標準 YouTube 授權


【延伸閱讀】
賢首國師的《還源觀》上說:這個念頭有三種周遍

第一種「周遍法界」,說它影響力的範圍,太大了。
為什麼?
這是性德,是自性,它周遍法界的。

第二種周遍就是「出生無盡」,它產生變化,善念有正面的變化,惡念、邪念有負面的變化。
肯定有,不一定在我們地球上,不一定在我們這個銀河系。
為什麼會產生力量?
我們能理解,能覺察得到,也是科學家給我們講的,性質相同它就相吸,性質不相同它就排斥。
我們今天一個善念,純善的念頭,現在這個地球上沒有,它就排斥;他方世界有,那個地方就吸收、就攝取,在那個地方就出現了。
純淨純善之念無過於念佛,我們這個世間排斥,什麼地方攝取?
極樂世界攝取。
出生無盡!

第三種周遍是心量,「含容空有」,這第三種,空是虛空,有是萬有,含跟容都是包含。
大乘教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什麼?
是我們自性本來的心量,是這個樣子的。心包遍法界虛空界,心量之大,法界虛空界裡頭萬事萬物沒有不包容的、沒有不歡喜的、沒有不攝受的,萬法是一體。

別人不能包容,他迷了,心量都一樣大,真空妙有沒有離開心量。
我們知道我們今天心量這麼小,看到外面的人事物都分別、都執著,這個我喜歡,那個我討厭,這是什麼?
這叫煩惱現前。
煩惱斷了還有這些念頭,那就是習氣,煩惱雖然斷了,習氣沒斷。
見思習氣礙事,煩惱斷了還得斷習氣。
這是說相,五法裡頭第一個相。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注(第三九三集)

[連結] 學佛網站

阿彌陀佛,佛陀教育基金會,佛教,佛教音樂,佛經,佛網,佛
學佛入門,學佛次第,學佛行儀,學佛答問,學佛群疑,學佛心得,中國學佛網,學佛網 繁體,學佛香港,念佛,淨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淨土宗,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儒釋道網路電視台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直播臺

學佛網,中國佛教網,佛教網站,念佛,淨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學佛修行,阿彌陀佛

科學與佛教匯合之處 中英字幕- YouTube


Where Science and Buddhism Meet
當科學與佛教的認識:虛化,互聯互通和現實的本質。
一個不錯的視頻連接佛教觀念和科學發現。最初由 Gerald Penilla 完成。

本文轉貼自:玄學,佛學和量子力學,看微電影《科學與佛教匯合之處》
在我開始研習易學和與之千絲萬縷地有著關聯的玄學各個分支的時候,也首先要解決一些哲學上的問題。依照機械唯物論的觀點,存在決定意識,命是不可以算的,那是唯心主義的觀點。在我們這一代人里,接受的是共產黨的洗腦教育,一听到唯心主義,便知道它跟我們的黨所信奉的唯物主義是背道而馳的,是對歷史和革命的反動。 誰要是信它,那是罪孽深重的,弄不好會引來殺身之禍。即便是在民間,說到玄學,直白地說,對算命預測之類,信的人也只知道它有時很準,有時不準,至于為什麼,誰也說不出所以然。對于不信的人,他/她可能會嗤之以鼻,不屑一顧,假如他/她有科學的背景,那更是一臉的不齒,鄙視和牛逼哄哄,讓你覺得他/她就是愛因斯坦N次方的化身,隔著幾條街都能聞到他/她身上牛逼的騷味。那麼,究竟是存在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存在?這是個問題! 另外一個哲學的問題是,這個世界究竟是一元的還是多元的? 假如是一元的,它的總源頭在哪里?為什麼世界還要精彩紛呈?假如是多元的,為什麼諸多的事情又似乎指向同一個方向?精彩熱鬧之後,事物又復歸于寂寥和單一?

前不久,Branda的高中同學Carl在微信上發了一個微電影《科學與佛教匯合之處》,認真觀看以後,不禁莞爾,影片中所闡明的道理與玄學所揭示的道理是何等的相似!有些話我很久以前就說過了。我認為,古代三式︰太乙,奇門,大六壬,這些無人知曉其作者的“天書”,不是本次文明的產物,而是前一次文明因大洪水來臨而絕滅後殘留下來的(關于世界文明呈周期性毀滅的具體年數,太乙里有專門的闡述)。像三式這樣完美,嚴謹,復雜和精致的系統,即便是在科學昌明,腦袋尖銳的今天,也不是很容易理解的。

至于說到算命,尤其是用周易算,《左傳》和《戰國策》里有幾十個經典的例子,我在前年去紐約的【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社】在一幫六,七十歲的老詩人,老畫家那里講解周易時,專門做過一個slide。這其中沒有名堂?沒有合理性?我們的兩千多年前的先賢和君王都是蠢蛋?姜太公,黃石公,孔明,張良,東方朔,李淳風,袁天罡,邵雍,劉伯溫之流,都史書上赫赫在列的,你不敬畏他們,我可不敢。

現在我們來看,為什麼命是可以算的?而且有時是很準的?為什麼每一樣的算命術都要用時間來做坐標?由下面的這個微電影知道,萬事萬物,離開“時空”便不再有具體的形態,那就是屬于“道”和“梵”的範疇,它們是形而上的東西;只要是我們的五官可以感知的東西,都是形而下的東西,是具體的。由量子物理學的發現,我們知道由于人的主觀意識的介入(觀察和實驗過程),決定了粒子有具體的時空位置,從而事情的發展方向和結果就變得有途可尋了。這就是為什麼到算命師這里,你必須提供生辰八字,他才可以用八字幫你算, 你若要問某件具體的事情的吉凶悔吝,你必須報一個真時,他就能排盤,這個道理是相同的。

這部微電影的本來目的是要用科學來證明和強調佛教的基本觀點,境由心生,萬物皆空和摒棄假惡丑,提倡真善美。可是,我從里面感受到,其實玄學跟這兩者也是同源異象的。這個道理多少有點像一元論與二元論的爭論,唯物論和唯心論的相抗。在我看來,都是盲人摸象,只有把他們全部拼湊和糅合在一起,才是認識世界本質的真途!

《科學與佛教匯合之處》這部微電影由 【法界精進佛子共修道場】制作。電影用英文播音,附有中文字幕。我對其中一些翻譯欠妥之處作了修改。

電影一開始,便從“現實世界的空性,一體行和本性”三個方面來論述科學是如何與佛教匯合的。它聲稱,科學與佛教在如何觀察和理解世界的問題上,似乎在很大程度上有平行的關系。佛教里的許多觀點並不為佛教所僅有,別的東方的思想界也同樣存在。但是,佛教的一些觀點與科學的最新的發現有驚人的相似!隨後,電影將佛教的三個基本信條︰空性(Emptiness),互聯性(業,因陀羅網,Interconnectivity)和現實的本性(Reality究竟實相)一一加以闡釋,並將所有這些觀點與科學對于世界的理解一一加以對照。雖然影片給出了可供參考的錄影資料,書籍和網站等, 我是從微信上看到這個微電影的,從我的手機上無法看到它列出的這些網址。通過由該影片所給出的一些例子發現,人類兩種相互排斥和矛盾的認知方式,即,物質的與非物質的,直覺的與理性的,精神的與科學的,實際上是同一實相的兩種理解方式,一如一枚硬幣的兩個面,如此而已。 它還聲稱,在我們觀察到的現實與真實的現實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空性是萬法(萬物)的生起與回歸之處。佛陀說過,現實世界起于空性。 而空性則是唯一的,無限的本源,它是非二元的!影片接著列舉,我們坐著的椅子,面對的電腦,甚至是我們的自己的身體,都來自于空性。好比你做夢時夢到你自己和一只大象,盡管在夢里你覺著你和大象是兩個不相干的實體,但等你夢醒時,你才能意識到,夢里的你和大象,都只不過是你自己的意識在夢境里創造的,而意識本身才是夢境之源。延伸開去,意識是無窮無盡的,它才是任何其它所有可能夢境的本源。為了進一步說明空性,影片又拿書來做比喻。書中的空白一頁可以理解為空性,書頁本身並未包含任何信息。但它卻能產生無限可能的詞,句子和故事。因而,空性可以理解為一個潛在的場,由此而產生無限的可能性。 為了方便起見,影片認為必須重新定義我們對物質性的現實的理解,進而發現,這個空性實際上就是道教里稱作為“道” (Tao),或者在印度教里稱作為“梵”(Brahma)的東西,這又跟現代物理學中的量子場似乎很相似。在此之前,我們必須先探索一下物質的現實的本質。

由量子理論的波粒二象性看,我們的現實世界表現出一種二元的性質。物質的客觀存在,既表現為波或非物質的實體,又表現為粒子或物質性實體。當物質展現為波的形式時,粒子在時空中沒有確定的處所,我們只能認為它們同時處在一切地方(Everywhere),散布在整個宇宙。我們可以假想你手中的隻果是一個粒子,而這個隻果存在于一個確定的時空位置中----你的手掌中。 而當它以波的形式呈現時,隻果並不僅在你的手里,而是彌散遍布于所有可能的狀態中。你可能會問,這怎麼可能呢?怎麼可能看起來堅實確定的東西,同時又有能力表現為不堅實的東西;怎麼可能看起來有確定時空位置的東西,也可以遍布廣袤的空間而存在?這听起來不免讓人震驚,但是能夠證明這一理論的實驗,卻是已經被無數次重復,而且結果都一樣!這即便在科學界,開始也是令人難以置信,但最終卻成了人們廣泛承認和接受的一個事實。那麼,到底是什麼決定了粒子表現為波還是粒子呢? 科學實驗證明,恰恰是“觀察者”本身---人類的“意識”! 粒子究竟表現為波還是粒子不是預先確定的,而是由正在觀察它的心靈所定義的!因而,看起來是堅實的實在,只是個“面相”,即真實物質世界的一個方面,它取決于物質是以波的形式存在或者是以粒子的形式存在。

從物理學知道,原子的構成99.999999999999%是空的!由此我們有必要重新看待我們對待自己和現實的方式。假如我們的身體和周遭的所有東西,幾乎全是空而無物的空間,那麼,為什麼物質又表現為堅實的東西呢? 這種堅實的感覺,實際上是其它原子集的排斥力或推力罷了,其情景有點像兩塊同極的磁鐵靠在一起會互相排斥一樣。我們的雙手,雙腳,指頭從未踫觸過任何東西,其實是受到了排斥力而已,從而給了我們堅實性的幻覺。不管你信還是不信,我們的屁股從來沒有接觸過凳子,屁股只是懸浮在凳子上罷了。實際上是椅子的原子和我們的身體的原子在互相排斥,正是這個將所有事物湊在一起,使得我們的物體顯得堅實的東西,只不過是一個起伏漲落的能量的海洋,而不是什麼“物質的”東西。不僅是我們的身體,我們看到的,經驗到的和與之互動的任何事物,皆是無可奈何的虛空而已。

量子場

在量子物理學里,有所謂的“量子場”。它是一種電磁場,一種全部物質從中生起的電磁場。從這里產生的粒子不是相互分離的,而是同一體系下的不同形式。場和從這個場產生的物質是同一回事。因此,我們可以將物質看成是有場很強的空間區域所構成的。 “在這個新物理中,沒有既有場又有物質的地方,因為場是唯一的真實。”-------阿爾伯特. 愛因斯坦。我們可以將場想象成一個澎湃洶涌的大海。當波濤起伏時,正是這些波的頂點才是真正的關鍵,是我們的物質生起的地方。大海的其余的地方不在我們的感知的範圍之內,但它們仍然作為潛在的物質而存在。因而,所有物質從場這里生起並回歸到場這里,它是遍布全部時空的一種連續的介質。這似乎與空性的觀念完美地並行不悖。從這個場中不僅生起了我們觀察到的所有粒子,並且產生了將我們自己和宇宙聚集在一起的原子。

一體性

佛教中的一體性或互聯性的觀念,指的是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互相關聯的。那個將我們看著是分離的實體的觀念,我們和我們周遭的世界是斷然分離的想法,實際上是一種幻覺。我們自己和我們現實世界的真正本質是完全的合一,或一體。讓我們看看這些觀點與現代物理學告訴我們的是多麼地吻合。

量子糾纏

愛因斯坦開始並不認同量子力學, 他于1935年跟幾個志同道合的科學家寫了一篇冠之以EPR的論文,試圖否定量子理論。但他萬萬沒有想到到是,他卻反而不僅僅更加證明了該理論的合理性,還偶然發現了量子物理的另一個奇特的性質,量子糾纏。 當兩個粒子相互作用時,它們成為所謂的“糾纏態”,彼此之間有一種特殊的鏈接。這時,如果其中一個粒子收到干擾,比如被測量或被觀察,一個粒子會同時呈現與另外一個粒子完全相同的特性,無論它們相隔有多遠,處在房間內的兩處,或者是處在宇宙的兩處。這讓愛因斯坦覺得非常奇怪,他後來稱之為“幽靈般的超距離作用。”為了理解這究竟有多麼神奇,你可以想象你和你的朋友每人手里拿著一個籃球,而這兩個籃球呈“糾纏態”。不管你們倆走開有多遠,你們兩個人當中的任何一位對這個籃球的動作會同時反映在這兩個籃球上。 這可以發生在幾英尺遠,也可以發生在幾英里遠, 甚或發生在數百光年那麼遠。事實上,糾纏著的粒子似乎表現得像一件東西,而不是像他們表面上呈現出來的那樣,是兩個,三個,或多個分離的物體。這證明了糾纏態的超距性,無論它們在時空中的位置在哪里,這兩個粒子永遠是相互鏈接的。如果我們現在追溯到宇宙大爆炸之前,那個整個宇宙都凝聚在比一個原點還小的奇點上的時候,就能明白所有我們當下經歷到的物質和能量,過去是,未來也將永遠是相互糾纏,或者說是相互鏈接的。量子糾纏似乎指向宇宙中的真正的一體性。

量子場

我們存在于一個能量海之中,所有的原子都由此鏈接,從實現本視頻制作的那些原子,到宇宙另一端一顆恆星誕生的那些原子,產生這些原子的場遍布了整個時空,是一個互相鏈接的網。量子場這張網鏈接了所有的生命,能量,物質,存在,並使它成為一個單一的系統。我們所經歷的所有事情都來自于一個相互鏈接的唯一的源。

心與實相

【一切皆是我們心造的結果。心即一切。------佛陀】

在佛教和許多其它神秘傳統里,心是真實實相的核心。它不僅是真實的一部分,而應說,正是心創造了真實。這正如做夢的心創造了夢境一樣,那些認為世界存在于心之外,並且與我們的意識分離的想法,在東方的傳統中被認為是錯誤的。在實相中,一切皆由心。佛陀之後過了將近2500年,量子物理學家似乎才偶然地發現了這一真理。 “所有的物質借助一種力而產生並存在,,,我們必須假設,在這個力的背後,有一種有意識的,智慧的心靈存在。這個心靈是所有物質的母體”------麥克斯. 普朗克 量子物理創始人

平行

【不確定性原理】

著名的德國量子物理學家沃納.海森堡發現,人類在即便只是觀察原子世界的過程中,我們就在影響著它們。 他還發現,我們不可能同時知道電子的速度和位置。電子速度一旦被測定,它便不具備一個可以明確定義的空間位置。與此相反,假設一個電子的空間位置已經被測定,則它的速度就無法被定義。他稱這個電子的性質為“不確定性原理”。 “我們所觀察到的並非自然本身,而是自然根據我們的探索的方式所呈現的樣子。”------沃納.海森堡

事情之所以是這樣,並非是由于我們觀察力的局限或者是我們所使用的觀測儀器的局限,而是指向一個電子如幻影般的性質------人類有意識的觀察行為與被觀察的事件不但精密關聯,並且實際上定義了它的位置或者動能(速度),現實是由觀察這個現實的心靈所定義的。量子力學家約翰.勒甚至認為,我們人類觀察者才是量子論的真正關鍵的因素,他甚至建議將觀察者這個詞改成“參與者”。

【雙縫實驗】

雙縫實驗本來是用來檢討光的性質的,但它卻從根本上對量子力學進行了一次革命,並且顛覆了我們對現實的理解。該實驗使用一裝置,它發射的粒子穿過兩道狹縫,並記錄下這些粒子在縫後面的屏幕上落在何處。因此,物理學家有一個驚人的發現,曾經一直被認為是堅實的粒子,卻還會表現出波的性質,他們究竟如何表現,則取決于他們是否被“觀察”。當未被觀察時,粒子處于疊加狀態,或者稱作為無限可能的狀態;而當被觀察時,粒子呈現有確定的位置,而這時只有有限的可能性。假如我們用棒球來描述這個實驗,當我們“看著”這些棒球穿過狹縫時,我們會看到它們落在後牆的確定的位置上。而當我們“不看”這些棒球穿過狹縫時,我們將看到一個干涉圖案而已。換言之,不看它時,棒球表現得像波,它們同時穿過兩個狹縫,除非你的心靈或意識定義出它的位置。這個實驗被重復了千萬次,結果都是一樣的,盡管科學界甚至還用碳-80這樣大分子的粒子來做這個實驗。若無心來定義,現實並不存在;若有心,真實實相僅僅作為無限的可能性而存在。量子物理學家偶然發現了一個神秘主義者們說了兩千多年的道理,那就是------現實的真實是心的投射而已。

結論和含義

科學與靈性之間的界限,無可避免地變得模糊了,兩者之間的概念可以互換。一直以來,我們在科學上的探索試圖遠離所有的靈性,宗教和神秘。但最終將我們扔到人類歷史的一扇門前。這扇門會改變我們的範式,開啟一個新的自我覺悟的文明。我們將會摒棄昨天的教條, 去擁抱一個嶄新的世界觀,從而創造出21世紀的神話。為了能夠達成這個轉換,我們必須願意提問與質疑;我們必須願意打破構成我們過去的信念體系的基礎;我們必須願意以開放的心態投入于對實相真實本性的探索。其含義是深遠的,但一切皆在我們的手中,因為真主的轉變只會發生在我們的內心。為了所有的前人和所有的來者,願我們覺醒,步入一個新的全球視野,只看到愛,不看到恨;只看到一體,不看到分裂;只看見慈悲,不看見對抗。讓我們共同創造一個真正美好的世界!


Where Science and Buddhism Meet w/ C/E Subtitles
科学与佛教汇合之处 中英字幕 - YouTube
短網址:https://youtu.be/WMeX_7t5h2k

發佈日期:2013年2月16日
Where Science and Buddhism Meet: Emptiness, Interconnectivity and the Nature of Reality.
A nice video connecting the Buddhist notions and scientific discoveries. Originally done by Gerald Penilla. I made the subtitl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s the information inside is so concentrated.
Reference links are shown below.
打通佛教观念与科学发现的非常好的视频。Gerald Penilla制作视频。
音樂「Headlights」,演出者:Lloyd Cole (eMusic)

玄一門 卍 玄一學佛:六度卍行
» http://bit.ly/logos-buddha
善知識+好文章 分享就是布施!
短網址http://goo.gl/ew7okk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人的幸福快樂和痛苦悲傷全是自做自受,全是自己的業​​力所現和外面的世界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也不管你是信仰上帝或者天神或者佛菩薩。

當你能明白生命的來源是從自己的內心,所以只有改變我們的內心,才能改變我們的生命。

這就像我們照鏡子時,看到臉上有個黑點,我們如果想要抹掉這黑點,我們只能用我們的自己的手抹掉自己臉上的黑點,而不是用自己的手去抹顯現在鏡子裡臉上的黑點。即使你用什麼樣的清潔劑 (信仰)去抹顯現在鏡子裡臉上的黑點,你是沒有可能抹掉你自身臉上的黑點。

因此,當我們修行時遇到了障礙,行有不得,最重要的是要自我反省,莫向外求。如果能做到這點,你修行就有希望,開始有進步,開始有突破。如果不懂得反省,這樣的修行只是積集善業,修人天福報,在佛道上,他不可能進步,因為他不知道問題在那裡。只是會把鏡子擦的更明亮些。


轉貼自:Jinn Min Loy 臉書

為什麼有人認為《楞嚴經》是中國人偽造的經典呢?


《大佛頂首楞嚴經》是照妖鏡。我們修行人不可以不學。修行人不學,入了五十種陰魔境界之中,還認為自己很有修行,還生大我慢,那將來必定墮落。

《正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先滅。”《楞嚴經》是武則天,唐中宗時候才翻譯過來的,譯得比較晚,是大臣房融筆受。

  但是為什麼最先滅?因為她把修行道路上,修行人的心態、修行的條件、修行的方法、修行的境界,都說得非常透徹。就好像照妖鏡一樣,能夠讓這些妖魔鬼怪原形畢露,無處藏身。

所以這些妖魔鬼怪就會加持一些顛倒的眾生來宣揚《首楞嚴經》是偽經。因此《正法滅盡經》上說:楞嚴先滅,餘典漸次而滅,唯有《無量壽經》留後百年。

例如近代梁啟超就宣揚說,《首楞嚴經》是中國人偽造的經典。他有什麼理由呢?

第一個觀點,由於《首楞嚴經》譯筆非常美妙,文辭極其優美,說理也非常透徹,不同於其他佛經,他就因此說可能是後世禪師們偽造的;之後,被房融拿去獻給武則天,假說是印度傳來的。

並且武則天當政時候,為了鞏固她皇帝的位子,指使人偽造了一部《大雲經》。 《大雲經》上說:“東土震旦國,將來有女主。”即有女皇帝出現於世,武則天就憑此說來宣稱她能夠做皇帝。所謂“日月當空照”,大周皇帝,是佛陀曾經授記過的。

所以梁啟超就說房融為了阿諛奉承武則天,而指使一些禪師偽造了《首楞嚴經》獻給朝廷,希望能夠重新獲得寵信。

第二個觀點,《首楞嚴經》後面講到了七趣:天、阿修羅、人、地獄、餓鬼、畜生之外,還加了一個仙道,而且有十種仙。他就講神仙是中國道教獨有的觀念,可見此經也是中國人偽造的。

  我們怎麼去駁斥他呢?藏文佛經的《甘珠爾》和《丹珠爾》裡,就有《大佛頂首楞嚴經》,是直接由印度的梵文翻譯過來的,我們所學的大白傘蓋咒,也是楞嚴咒的一部分,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有力而直接的回答。可見《首楞嚴經》是如來金口宣揚的。

至於七趣裡面說到仙道,因為當時印度本來就有所謂的九十六師外道,也有仙人這麼一個名稱。

另外有一些學者,沒有真正修行,看到經典上說:“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看到“常住真心”就批判這是“真常唯心論”的東西,是神我外道。因為他說一個所謂 “常住真心”。其實我們真正學通《首楞嚴》,就知道“常住真心”也是假名安立的。經上說:“言妄顯諸真,真妄同二妄。”

太虛法師判大乘佛法分為三宗:所謂法相唯識宗、法性空慧宗、法界圓覺宗。本經跟《楞伽經》都屬於法界圓覺宗。

據祖師大德的考證,《首楞嚴經》是佛陀成佛以後第二十七年所說的,可見,《首楞嚴經》是照妖鏡。真正想修行的人,一定要通達楞嚴大法,修行才不會走彎路,才不會入魔境而不自知,才不會用妄心修行,從而能夠直接用真心去成就。

並且我們弘揚首楞嚴法門,就能夠令正法久住於世。因為正法滅盡的時候,《首楞嚴》先滅。所以本經中對宇宙的奧秘、世界的形成、眾生的輪迴,及五十種陰魔的境界,全都說得非常透徹,真正要修行成就的人不可不讀。我們能夠細讀《首楞嚴》以後,一切裝神弄鬼的人,就不能夠欺騙和隱瞞你了。在此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恒河沙。

摘自《大佛頂首楞嚴經》學記

本文 轉貼自: 慧日增辉
http://www.hrzh.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9

《大佛頂首楞嚴經》

楞嚴咒,楞嚴經白話,楞嚴經pdf,楞嚴經全文,楞嚴經mp3,楞嚴經表解,楞嚴經經文,楞嚴經講義,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楞嚴經圓瑛,
楞嚴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楞嚴經》,大乘佛教經典,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又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於灌頂部錄出別行》,簡稱《大佛頂首楞嚴經》、《大佛頂經》、《首楞嚴經》。據傳說,由般剌密諦在唐朝時傳至中國,經懷迪證義,房融筆受,譯成漢文。印順法師認為它與《圓覺經》、《大乘起信論》屬於晚期如來藏真常唯心系的作品。《楞嚴經》是禪門北宗神秀一系重視的經典,南宗的惠能一系更重視《金剛經》,俗說「南剛北嚴」。

在明朝與清朝後,《楞嚴經》長期被漢傳佛教人士高度推崇,曾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的詩句。多數漢傳佛教信徒皆認同它是佛陀所說。

相關閱讀:
楞嚴經相關文章


大佛頂陀羅尼,北宋公元971年,敦煌藏經洞。

現正是末法時代。你到那裡訪善知識呢?不如熟讀一部楞嚴經。修行就有把握。


虛雲老尚對《楞嚴經》的開示:
“現在是末法時代,你到那裡訪善知識呢?不如熟讀一部楞嚴經,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綏哀救,消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此成就,不遭歧路!”
所以每每叫你們參學的要帶眼識人。又要有雙好耳。聽法能辨邪正。然後將所見所聞的。放進一個好肚裡。比較他的是非得失。修行就不會走錯路。不上偽善知識的當。

又全經前後所說,著重在一個“淫”字。說:“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看楞嚴經若不歸宗,跑馬看花,就不中用。要讀到爛熟,就能以後文消化前文,以前文貫後文,前後照應,則全經義理,了然在目,依經做觀,自得受用。古來行人,從此經悟道者很多。溫州仙岩安禪師,因看“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當時破句讀雲:“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於此乎有悟入。後人語師云:“破句讀了也!”師云:“此是我悟處!”畢生讀之不易,人稱之曰“安楞嚴”。希望同參們,無論老少,常讀楞嚴。此經是你隨身善知識,時聞世尊說法,就和阿難作同參!

楞嚴經說:“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色界已無淫欲,還有色身。楞嚴經說:“是十八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但無粗色,非無細色。”淨名疏云:“若不了義教,明無色界無色;若了義教,明無色界有色。”涅槃雲:“無色界色,非聲聞緣覺所知。”楞嚴經云:“是四空天,身心盡滅,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 ”三界輪迴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可見有淫就有生死,斷淫就斷生死了,三界六道,身量壽命,長短不同。非非想處天,壽長八萬大劫,還是免不了輪迴。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我們打算出火宅,就要好好的修行。


《大佛頂首楞嚴經》

楞嚴經中說凡說聖,說悟說魔,皆是闡明五陰非有,教我們照破五蘊皆空,最後知有涅槃,不戀三界,指出五陰魔邪,無一不是說五陰。色陰上,淫色是生死根本;殺、盜、淫、妄,是地獄根本。五陰照空,即脫生死,不復輪迴。

方才有幾位詢問楞嚴經義旨,茲乘大眾在此機緣,略說概要。此經原有百卷,而此土所譯,只有十卷。初四卷示見道,第五第六卷示修行,第八第九卷漸次證果,最後並說陰魔妄想。

阿難尊者為眾生示現詢問,而佛首明諸法所生,惟心所現。因阿難尊者見佛三十二相,如紫金光聚,心生愛樂。佛問其將何所見,阿難尊者白佛言:用我心目,由目觀見如來勝相。佛問心目何在,阿難尊者白佛言:縱觀如來,青蓮華眼,亦在佛面。我今觀此浮根四塵,只在我面,如是識心,實居身內。佛告心不在內、不在外、亦不在中間。若一切無著,亦無是處。

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皆由不知二種根本。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應知諸法所生,惟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而一切眾生不成菩薩,皆由客塵煩惱所誤。

色聲香味觸法為色塵,眼耳鼻舌身意為六根,是為十二處。加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識為十八界。另地水火風為四大,再加空大、見大、識大為七大,合為二十五數。由二十五位聖賢分別自陳宿因、入道途徑。

至於六道輪迴,淫為其本;三界流轉,愛為之基。阿難尊者為眾生示現,歷劫修行,幾難免摩登伽之難,所以示罪障之中,淫為首要。因淫損體,遂殺生補養。而盜妄等惡,亦隨之而生。阿難見瞭如來三十二相,如紫金光聚,對摩登伽之女色而不愛樂。男子見了女子,或可觀想自己亦作女子;女子見了男子,或可觀想自己亦作男子,以杜妄想。自己終日思想,確可轉移心境。

譬如我從前幼時在家垂辮髮、衣俗衣,終日所觸所想無非俗事。晚上作夢,無非姻親眷屬,種種俗事;後來出家所作所思,不出佛事。晚上作夢,亦不外念佛等等。

至蔥蒜五辛,不可進食,未免助長慾念。所謂除其助因,修其正性,更加增進,自能漸次成就。更須自己勤奮,不可依賴家人。阿難尊者以王子佛弟,捨其富貴,出家從佛,希望佛一援手,即能超登果位。詎知仍須自己修悟,不能假借。

不過吾人如能發心勤修勿怠。則由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以至十地,亦自得步步進益,以達等絕妙覺。而三界七趣,無非幻妄所現,原本不出一心。即一切佛之妙明覺性,亦不出一心。是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香嚴童子可說即是我鼻,憍梵菩薩可說即是我舌。二十五位聖賢因地,雖有不同,修悟並無優劣。不過現在時機發心初學,似以第二十四之大勢至菩薩,及第二十五之觀世音菩薩,二種用功方法,或更相宜。

觀世音菩薩於阿彌陀佛退位時,補佛位。而大勢至菩薩則候觀世音菩薩退位時,補佛位。大勢至菩薩以念佛圓通,吾人學習應念阿彌陀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因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子若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諸眾生,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至於觀世音菩薩,則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上合十方諸佛,同一慈力;下合六道眾生,同一悲仰。若有男子,樂持五戒,則於彼前,現男子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五戒自居,則於彼前,現女子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如是或現天人、或現聲聞、緣覺,以至佛身。所謂三十二應,以及十四無畏,四不思議,經無量劫,度無量眾生,眾生無盡,悲願無盡。諸位善體斯意可也。

原文地址: 虚云老和尚:末法时代,到哪里访善知识,熟读楞严,修行就有把握
作者:__智慧慈航__新浪博客

楞嚴經上辨別邪師的方法


《大佛頂首楞嚴經》

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恒河沙。

不怕千年不悟,只怕一朝錯路。

有些人好不容易信佛了,還以為遇到佛菩薩了,卻不知道自己跟著邪師跑了,最終跑到地獄裡面去了。

邪師都是有點本事的,要不然怎麼會讓那麼多人上當受騙呢?

邪師怎麼具有欺騙性,我們應當怎樣識別呢?

佛祖當年留下一部大經:楞嚴經,經中詳細描述了50種魔的特徵,特別是其中的想陰十魔。

學了想陰十魔,你大致就可以判斷外面不少邪師的真面目了。

了解他們的伎倆,知道什麼樣的人會上他們的當,知道他們的大致來歷。

當然啦,我們能力不夠的時候,也不必四處指責他們是邪師,他們因果自負,何況自有菩薩護法。

我們目前階段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讓自己遠離惡知識,避免走彎路。

說了這麼多,下面讓我們來學習著名的“照妖鏡”吧!

想陰第一種魔:怪鬼年老成魔

有一種人,在定中,心愛圓明,貪求善巧,這種人就會招引想陰第一種魔。

這種魔有什麼特徵呢?

這時,天魔會附體到某個人身上,講經說法。被附體的人呢,自己完全不知道著魔了,還認為自己得到了無上涅槃了。附體人就會去到第一個貪求善巧的人面前,給他講經說法。

這個附體人從外形來看,還是很能忽悠人的哦,或者現一個比丘相,或者現一個帝釋相,或者現一個婦女相,或者現一個比丘尼相,或者在暗室中,身上放光。

不明白的人一看了之後,哎呀,這個人會放光啊,那大約是佛菩薩了,至少也是阿羅漢了。貪求善巧的人於是就被迷惑住了,聽附體人的教化。

教化什麼內容呢?

下面的是重點了,不管放光不放光,如果有人對你說以下內容呢,你就躲遠點吧:

1.破佛律儀。潛行貪欲。

如果這個人不守佛戒,詆毀佛戒,就是有問題的。

如果這個人騙錢、騙色,就是有問題的。

2.口中好言。災​​祥變異。或言劫火。或說刀兵。恐怖於人。令其家資。無故耗散。

喜歡大肆談災難,把你嚇住,讓你把家財給他去做善事等等,讓你家財無故耗散的,這些就是有問題的。

3.或言如來。某處出世。

這個假得離譜,我們都知道下一尊佛彌勒佛還有很久才會來到人間,這種騙局屬於相當低級的了。

第一種魔叫什麼呢?

叫做怪鬼,而且是修煉多年的老鬼,年老成魔。

我們總結一下:

怪鬼的特點:不守戒律,騙財騙色,喜歡說災難,喜歡說如來又出世了

怪鬼的技能:自己能在暗室放光

怪鬼欺騙的對象:貪求善巧的人

被騙的後果:如果被騙的人不能覺醒的話,將來會墮無間獄

如何避免被怪鬼欺騙呢?

1.不要貪求善巧方便,不要貪求神通,順其自然,有就有吧,沒有就沒有,不要整天渴求這個方便和神通;

2.對待外面的大師,如果對方詆毀戒律,貪財貪色,說佛祖下生了,好說災難,讓你大量捐款,你就趕緊走人。

想陰第二種魔:魃鬼年老成魔

又有一種人在定中呢,心愛遊蕩,貪求經歷。

這種人就會招引想陰第二種魔:魃鬼。

什麼叫貪求經歷呢?就是有的人喜歡在定中到處去玩玩,反正不要錢,不看白不看。結果這一貪玩就出問題了。這個魃鬼就會附體到某人身上,也去找這個貪玩的人。

這次呢,這個附體自己不變化多端了,也不放光了。

那是什麼情況呢?

附體在上面講經說法,這一些個聽法的人呢,發現自己坐在蓮花上面,發出紫金色的光,不光自己一個人是這樣,所有聽法的人都是這樣呢。

這班愚癡的人一看,乖乖啊,這肯定是佛菩薩啊,他能讓我坐在蓮花上,讓我發出紫金色的光啊。於是呢,就乖乖的聽這個附體人的話嘍。這個附體露了幾手,折服這些人之後,尾巴就露出來了。

其實也沒什麼新鮮的,跟第一種怪鬼有些共同特徵:

1.破佛律儀。潛行貪欲。

2.喜歡說某處某人是某佛化身的,某人又是某位菩薩化身的。

其實看完楞嚴經,你會覺得這些魔其實也蠻可憐的,來來去去也就是那幾個伎倆。

1.蒼蠅不叮無縫的雞蛋,陰魔也不惹沒有漏洞的行者。

2.根據你不同的漏洞,有不同的魔以不同的方式來破壞你

3.破壞的前期是先用某些神奇的手段打動你,讓你完全相信他

4.你完全相信他之後,他會破壞佛戒,貪財貪色。

5.平時喜歡說一些神叨叨的話。哪裡又又大災難啦,誰誰誰是哪尊佛變化的啦,等等。

你信他的話,日後下無間地獄。

這是第2種:魃鬼。


想陰第三種魔:魅鬼

有一種人,心愛綿吻,貪求契合。大約就是貪求跟聖人契合。

這一貪契合,魅鬼就上場了。

這次打動你的方式更厲害了:

大家發現很神奇啊,這個附體還沒說法呢,聽法的人就好像已經開悟了啊,當然這個開悟是一種幻境。

聽法的人居然馬上有了宿命通、或者他心通、或者有天眼通,能看到地獄、人間的種種境界、或者隨口就能說偈子,或者可以隨口誦經了。

這個境界真是讓人開心啊,這下應該是真菩薩了。

這個境界呢,可惜只是短時間的,過段時間就沒有了,所以這個是假的,是騙子。

你被騙子打動之後呢,對方就又是老生常談了:破佛律儀。潛行貪欲。

這裡的貪欲包括什麼呢?便於悄悄貪的,大約有貪財、貪色這幾種。

這個魅鬼的特徵呢,還喜歡說:

佛有大小之分;

佛有先後之分;

佛有真假之分;

佛有男女之分;

其中涉及淫欲的內容,這裡就不細說了。

這個是魅鬼的情況。


想陰第四種魔:蠱毒鬼、魘勝惡鬼

魘勝惡鬼就是鳩槃荼

這回是修行人心愛根本,貪求辨析。

於是蠱毒鬼、魘勝惡鬼他們就又湊上來了。

這個鬼又更厲害了。他附體來說法,身有威神,摧伏這個求元的修行人,還沒說法呢,已經自然心伏了。

這個鬼說什麼新鮮的呢?

他說,這個佛的法身呢,就在我的肉身上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

這個潛台詞是什麼呢?涉及淫欲,不說了。

都指現在。即為佛國。無別淨居。

說現在就是佛國,再沒有其他的淨土可住的。

這些愚人聽了之後,又信了。於是又把魔王當佛菩薩了。

然後呢,魔王就破佛律儀,潛行貪欲。

魔王說啊:

眼耳鼻舌皆為淨土,

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處。

這下是赤裸裸的宣揚淫欲了。

想陰第五種魔:癘鬼

這次修行人是心愛懸應,貪求冥感。

什麼叫做懸應冥感呢?好像在這兒一打坐,就看見外地的朋友在做什麼,說什麼。到時候去一調查、一證明,果然是絲毫不錯的,他歡喜得到這種神通。

癘鬼上場的時候呢,外表做了打扮:

搞得是仙風道骨,鶴髮童顏,好像有幾百歲、幾千歲了,讓對方一看就覺得是個老神仙啊,喜歡得不得了,日夜都不願意離開。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勞。

被迷住了,迷成什麼樣子呢?

認為這個老神仙就是自己前世的師父,是真正的善知識啊,生出一種愛心,跟這個魔粘如膠漆。

迷住之後呢?不用說啦,照樣就是:破佛律儀,潛行貪欲。

新鮮的是什麼呢?這個魔喜歡說這樣的話:

你是我前世的妻妾啦,或者說你是我前世的兄弟啦,與你有緣啦,這輩子特地來度你啦。這輩子要帶你回到某某世界去啦,供養那裡的佛祖呢。

有人會問了,那弟子很多的話,前世怎麼解釋啊?

簡單得很呢,100個弟子就說不同的100世唄。

或者說,另外有一個大光明天,所有的佛祖度化眾生累了之後,都在那裡休息呢。

這些鬼話配合一些場景,也能吸引一批內心有貪著的人。

這是想陰前5種魔。


前面分享了想陰前5魔,大家對他們的大致套路基本有了了解,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

1.起因是修行人心中有貪念,這個貪念不是貪財貪色,而是對某些境界的貪著,心有貪著,外召陰魔。

2.陰魔根據修行人的根性,選擇最容易讓他上當的方式,先把修行人忽悠住,讓修行人迷信陰魔的附體。佛祖觀機逗教,陰魔也是看人下套。

3.修行人被迷住之後,正知正見就逐漸被邪見替換了,簡單的說就是變迷糊了,無法分別邪正。這時候,陰魔就會引導修行人破壞戒律,潛行貪欲。

4.最終的結果就是修行人被帶到邪路上,最後就下地獄去了,可憐可嘆。

下面我們繼續看剩下的5種:

想陰第六種魔:大力鬼

這個倒霉的修行人這次又起了什麼貪心呢?

心愛深入。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貪清靜哦!

這下估計要嚇壞一批膽子小的人了

經常聽到有人說啊:“哎呀,還是廟裡清靜,真是殊勝啊,都不想回家了。”

“還是深山老林裡面清靜啊,住了兩天,沒有人打擾,好舒服啊。”

這個就是貪清靜的一種表現了。

平心好修道,貪心修不到。

你貪什麼都是有問題的。

下面有請大力鬼附體上場。

這個大力鬼可不是動畫片裡面的大力水手哦,他很厲害的:他一說法啊,讓聽眾好像被催眠一樣,知道了自己的前世。

比如有這樣的表演:

附體對一個人說:你現在雖然還沒死,但是已經變成畜生了。怎麼驗證這個事情呢?

附體讓另外一個人在前者背後,說是踩住前者的尾巴。

於是前者就站不起來了。

這下愚癡的觀眾都信了,這傢伙真的變成畜生了,被人踩住尾巴就站不起來了。

這是第一個表演。


第2個表演呢?

有人起心動念,附體馬上就知道了。

這下別人更相信了,他心通啊,真菩薩啊。

程咬金要三板斧,這個大力鬼對付貪清靜的修行人,兩把刷子就夠了。

忽悠成功!

下面該干壞事了。

幹什麼壞事呢?

陰魔說佛的戒律還不夠啊,我現在給你們在佛律以外,再立一個新戒律,教你們做一個新佛。

改革創新,把舊的一套通通丟掉。

然後誹謗比丘,隨便謾罵徒弟,表示他是最高的,其他的都是臭狗屎。

揭露人的隱私,讓人害怕他的神通。

嘴裡喜歡對人說一些未來的福禍,某某某,你明天呢,出門有血光之災啊,某某某,你明天有筆生意會談成功呢,而且最後驗證都是靈驗的。

這個就是大力鬼的情形。

想陰第七種魔:山林、土地城隍、川岳鬼神

這次又是貪什麼?

心愛知見,貪求宿命。

這些人很好奇,什麼都想知道,想知道自己的宿命、他人的宿命。

對於初入門者來說,由好奇心吸引從而逐漸走上正信佛法的道路,這是沒有多大問題的。

但是對於修行多年的人來說,還不能控制自己的好奇心,一股子勁去追求宿命,這就有危險了啊。

我們看看陰魔的手段:

這個附體呢,說法時,無端端的,就在說法的地方得到一顆大寶珠,

當然啦,老是弄個寶珠出來,搞不好就穿幫了,所以或者換成別的什麼寶物也不一定的啦!有時候呢,這個魔就變化一個畜生出來,嘴裡銜者寶物、或者其他珠寶、或者一卷古書等等奇奇怪怪的東西。

這些聽眾呢,都感慨,世上稀有啊,這個是真菩薩,才會有這麼多祥瑞啊!

這個陰魔呢,不吃好的飯菜,吃藥草,有的時候,一天就吃一粒麻、一粒麥,搞得跟佛祖當年苦行時一樣。而且這樣還肥肥胖胖的。

為什麼呢?因為他有魔力支撐他呢。沒點手段,怎麼出來混呢?

他跟大力鬼一樣,也是誹謗比丘。

有人會說了,誹謗比丘很嚴重嗎?

當然嚴重啊,你讓世人對佛教喪失信心,搞得大家也跟著你誹謗比丘,引導大家下地獄哦。

所以呢,大家要慎護口業,勿談僧過,一時之快,地獄之因。

勿談僧過這個道理以前講過,這裡就不贅述了。

這個魔呢,還有個特徵,喜歡說哪裡哪裡藏著有寶藏,哪裡哪裡,隱居了一個賢聖,跟著他一起去驗證的話,就能見到一些奇異之人。

或有宣淫。破佛戒律。潛行五欲。

老套路,不解釋了。

這是第7種魔。

想陰第八種魔: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複龍魅、或壽終仙再活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第七種貪宿命的很慘,這次是貪神通的,或者說神足通。

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這次附體又玩什麼花樣呢?

這個附體呢,手上拿著火光,不是火把,是火光哦!然後,用手去撮這個光,分到聽眾的頭上

於是呢,這些聽眾的頭上,都冒火光了,有幾尺高,而且也不熱,也不會燒頭髮呢,是不是很神奇呢?

愚人也是這樣認為的。

這個附體本事當然不知這一點點,你貪神通變化是吧,我就給你變個夠。

這個附體可以在水上行走,就像走在平地上一樣呢。

有人看了,哇塞,這不是比達摩祖師的一葦渡江還厲害嘛,這個是真菩薩。

附體還可以在空中懸浮,不是磁懸浮哦,是肉懸浮哦,愚人又鑑定:真菩薩。

附體還能自己鑽到瓶子裡,或者鑽到一個袋子裡。

有人說,鑽麻布袋也算神通?那個我也會呢

這裡說的瓶子、袋子,自然是常人看來無法鑽進去的那種。

這個魔還可以穿牆入壁哦,厲害呢。

但是有個弱點:

就怕刀槍刺他。

這個魔呢,現了這麼多神通,然後就說啊,我就是佛。

這個魔自己穿著在家人的衣服,接受出家人來頂禮他,他說這個禪和律,都不對的,都沒有用的;

辱罵弟子,揭露別人的隱私;

嘴裡經常說種種神通;

或者讓別人能看到其他的佛土,當然啦,這個是他用鬼力來迷惑人的,不是真實的。

讚歎行淫,不守戒律,把行淫欲作為他傳法的的一種途徑。這是第8種魔。

隨著你修行日久,生出的貪心不同,遇到的魔也越來越強大哦!

想陰第九種魔:日月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千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

這次是貪入滅、貪空。

心愛入滅。研究化性。貪求深空。

大家注意一下:修行人貪的因,我們這裡暫時不做深究,只知道貪境界是不好的就行了。

我們的主要目的是了解陰魔的手段,以後遇到了能分辨。

陰魔看到這人貪空,於是就給他顯示自己駕馭空的本領:

他正在說法,忽然就隱形了,大家都看不到他了,過一會,忽然又從虛空中出現了。

出沒自由。

或者呢,把自己的身體變成透明的,象琉璃一樣啊,晶瑩剔透;

或者呢,把他的手足一放,就有一股旃檀香氣冒出來哦;

或者呢,他的大小便就跟冰糖一樣;

這是他的手段。

手段自然是要吸引人的呢,否則你以為那些修行人有那麼好騙啊,騙子也是要很賣力表演才有機會的,很辛苦的。

騙成功之後呢?

誹毀戒律。輕賤出家。

他說你不要持戒呢,持戒沒用的啦;

出家有什麼用,你看那些出家人有什麼本事啊,誤人子弟哦。他就這樣誹謗出家人。

這個魔喜歡說沒有因果這回​​事啦,人死如燈滅,一去萬事休,沒有什麼來世的,也沒什麼凡人、聖賢。

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

他也是一樣偷偷地行淫欲,跟他行淫的人呢,也得到一種空心,於是撥無因果。

想陰第十種魔:住世自在天魔

這次是貪長壽的人來了,希望自己長生不老。

陰魔怎麼下手呢?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皆於彼方。取得其物。

他喜歡說去外地很遠的地方呢,瞬間就到了,還可以拿當地的東西回來哦,這個比EMS快多了。

或於一處。在一宅中。數步之間。令其從東。詣至西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

或者在一個很短距離,讓人快步前進,結果這個人走一年都走不完哦。

難道這就是跑步機的原型?

於是修行人就想了,這大概是佛祖現世來給我說法了吧!

住世自在天魔呢,喜歡說啊,十方眾生都是我的兒子呢。

諸佛也是我生的。世界也是我創造的。

我就是第一個佛。

我怎麼成佛的呢?我一出世自然就是佛,不用修的。

然後呢,住世自在天魔就派他的手下,去吸取這個修行人的精氣,破壞他的修行。

這些眷屬對修行人說啊:我就是金剛護法,賜予你長壽。

怎麼樣長壽呢?魔王的眷屬就變成一個美女,盛行淫欲。這一盛行淫欲就壞了,不到一年,肝腦枯竭,被榨乾了精氣。

這個魔女會說啊,你不是要長壽嗎,房事越多越長壽哦,還可以給你列舉一些科學證據以及古代所謂名醫的理論。

這愚人長壽沒得到,變短命鬼了。

而且變得神神叨叨的了,幹什麼呢?

別人看他一個人在那裡自言自語的,好像妖精一樣。

其實他不是和自己講話,他是和這個魔鬼講話。

這個就是第十種魔。

再次總結:

1.心裡貪什麼就遇對應的魔。什麼都不貪呢?魔對你只能羨慕嫉妒恨,拿你沒轍。

2.想陰十魔,都是有本事的,有神通的,先用神通把你折服,讓你死心塌地相信他。

3.我們如果周圍有人著魔,我們不妨暫時敬而遠之,努力修好自己,讓自己日後不要著魔。降妖伏魔的事情,要看自己有沒有能力去做。如果沒有這個能力,勉強為之,其實誤人誤己,可惜。

一切唯心造,降妖伏魔,其實根源在於是降伏自己的心魔。

不管有沒有神通,如果有以下幾點,你趕緊躲遠點:

1. 說自己是佛菩薩,或者說某個人是佛菩薩,快跑;

2. 讚歎淫欲,手段層出不窮,這裡無法列舉,反正呢,你聽到跟淫沾邊的事情,快跑;

3. 破佛律儀,說佛的戒律過時了,我們修的是大乘佛法,戒律沒用了,不必守了,快跑;

原文出自:

大乘單譯經·第0442部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第九卷

標籤

八風 (1) 三慧 (1) 三寶 (2) 亡靈 (1) 不老不死 (1)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1) 中道 (1) 六度萬行 (3) 六道眾生 (1) 天下名山僧佔多 (1) 天龍八部 (1) 出家 (1) 弘一大師 (1) 正法 (1) 玄一 (2) 玄一自性自度 (1) 生龜脫殼 (1) 地皎法師 (1) 地藏菩薩 (1) 地藏道場 (1) 此生不能不認識的一個人 (1) 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 (1) 自傘自度 (1) 伽藍菩薩 (1) 佛光大辭典 (1) 佛典故事 (1) 佛教四大菩薩 (1) 佛教典故 (1) 佛教藝術 (1) 佛經 (2) 佛像 (1) 佛說鹹水喻經 (1) 妙蓮老和尚劉德華 (1) 戒律很重要 (1) 改習慣 (1) 改變命運的鑰匙 (2) 走火入魔 (1) 定弘法師 (1) 空觀 (1) 南無大願大孝地藏王菩薩 (1) 南無地藏王菩薩 (3)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1) 南無觀世音菩薩 (1) 宣化上人 (2) 度自己第一要緊 (1) 持戒 (1) 故事 (32) 星雲大師 (2) 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 (3) 修行 (2) 修行要注重德行 (1) 冤親債主 (1) 師父說 (1) 海濤法師 (1) 真正的大孝 (1) 神通 (1) 索菲亞 (1) 般若 (1) 衲履足跡 (1) 高僧大德 (4) 鬼神 (1) 淨空老和尚 (2) 淨空老法師 (1) 淨空法師 (1) 淨界法師 (1) 深信因果 (2) 通靈少女 (1) 善知識 (3) 智者大師 (1) 無形眾生 (1) 菩薩六度萬行 (1) 超度 (1) 超度的理論與事實 (1) 開示 (3) 開悟 (1)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1) 楊子佛教禮儀 (1) 聖誕日 (1) 聖嚴法師 (2) 僧寶 (1) 夢參老和尚 (2) 慈濟 (1) 語錄 (8) 劉德華妙蓮 (1) 劉德華和尚 (1) 慧果居士劉德華 (1) 慧律法師 (2) 學佛 (2) 學佛答問 (2) 磨出精華 (1) 積功累德 (2) 隨喜功德 (1) 靜思語 (1) 斷惡修善 (2) 證嚴上人 (1) 證嚴法師 (1) 關聖帝君 (1) 懺悔業障 (2) 譬喻 (1) 護法神 (1) 靈性 (1) 靈界的譯者 (1) 靈異事蹟 (1) 鑽石 (1) buddha (31) karma (1) logos3721 (1) movie (1) youtube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