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3的文章

《普度眾生的勇氣》不知道哪來的勇氣,看到一隻橫死在斑馬線上的鴿子,我竟然勇敢地為祂助念,為祂三皈依,祝福祂往生淨土。

《普度眾生的勇氣》 不知道哪來的勇氣,看到一隻橫死在斑馬線上的鴿子,我竟然勇敢地為祂助念,為祂三皈依,祝福祂往生淨土。 其實,我不知道這樣做到底正不正確,但是,就是不忍心,擔心牠,再被車子碾壓。於是… 懇請諸位有智慧,有經驗的善知識,提供寶貴的意見給我。感恩! 虔誠祝福大家都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到家,抵達目的地。 #祈願我們都有普度眾生的願力與勇氣 #普度眾生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大愛阿明 恭敬合十 2023.08.30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3649520306/posts/pfbid023679E46h4qfjKn8CCgMsH2djakJZsdGfXc5MhsbjgxispJaJa9qsjvZDmjgmomtGl/?mibextid=Nif5oz 留言: @玄一學佛修行: 《玄一心經》歸元守一 【念佛就是觀自在】 ㊙️你就是「觀自在」 觀:一切眾生是自己 自在就是《本來面目》 自己就是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是自己的靈(性) 玄一夢境(夢中境界) 如是我聞(一針見血)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一切眾生必定成佛 一切眾生阿彌陀佛

農曆七月,很多人認為這是諸事不宜的鬼月。佛教沒有鬼月的說法,在佛教來說,農曆七月其實是吉祥月、歡喜月、感恩月和孝道月。

࿐農曆七月真的是鬼月嗎?佛弟子能做什麼࿐ 農曆七月,很多人認為這是諸事不宜的鬼月。 佛教沒有鬼月的說法,在佛教來說,農曆七月其實是吉祥月、歡喜月、感恩月和孝道月。 佛陀時代,印度夏天的雨季長達三個月,這時候又熱又潮濕,蚊蟲鼠蟻繁殖,佛陀於是制定結夏安居,規定夏季三個月內(農曆四月十五日結夏,至七月十五日解夏),僧眾安住一處減少外出,避免被蟲蟻傷害,也不要踩到蟲蟻,這是慈悲的展現。 僧眾不用外出托鉢,由在家居士供養,因此僧眾可以安心聆聽佛陀說法,互相惕勵研討,聚居一處精進修行。因此很多人在這三個月當中,道業增進。 佛陀看到弟子在解夏這天覺性啓悟,心生歡喜,所以七月是歡喜月,也因為七月成就很多修道者的道行,所以也是吉祥月。而佛弟子目犍連,在解夏這天,以供僧的功德,解救在地獄中的母親,這也是一種孝順的表現,所以七月也是孝道月。 生在世間,人與人和諧共處生活,才能物資豐富,日子平安,所以要常常感眾生恩;而佛陀就像老師來指引著我們走向正確道路,所以我們要感師恩、感佛恩,故說七月也就是感恩月。 ▪️佛弟子在農曆七月能做些什麼? 農曆七月實是為人子女應該廣行孝道的「報恩月」而不應該用三牲四禮、大魚大肉的方式來祭祀「好兄弟」,藉此大開殺業、大肆屠殺生靈,這些似是而非的做法,可說是非但無益於累世父母,反而為自己也累積下了惡業。 佛在《盂蘭盆經》中慈悲開示眾生:「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萬民庶人行慈孝者,皆應先為所生現在父母,過去七世父母,於每年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以百味飲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願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餓鬼苦,生人天中,福樂無極。」 由於七月十五是供養僧眾利益特大的佛歡喜日,因此也希望大眾能把握這個難得的時機,在七月份多到寺院參加供佛、齋僧的盂蘭盆會、報恩孝親法會,多多累積佈施功德。 ▪️誦《地藏經》── 因這一月有「七月半」、「中元節」,持誦《地藏經》時最易召感冤親債主前來聽經,這也正是《地藏經》的靈驗和殊勝之處,持經發聲,正起到為他們開示的作用。在農曆七月誦念《地藏經》是為自己的七世父母和冤親債主超拔的最佳時期。 ▪️誦《報父母恩咒》── 農曆七月每日念誦《報父母恩咒》四十九遍,可報父母恩,在世父母延壽,去世及累世父母超拔,如一日未誦,次日可補誦。 《報父母恩咒》:#南無密栗多,#哆婆曳娑訶 讀音

若佛可用神通力讓人開悟,世人老早全開悟了。事實上可沒有,所以修行不能依賴佛。

六祖壇經—無相三歸依戒的內涵:     善知識!今發四弘願了,更與善知識授無相三歸依戒。   善知識!歸依覺,兩足尊;歸依正,離欲尊;歸依淨,眾中尊。   從今日起,稱覺為師,更不歸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寶,常自證明,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   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凡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   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    皈依兩字,從字面上解釋,歸是回轉,或是歸投,依是隨順。凡是回轉隨順的行為,都可稱為歸依。一般人講三皈依,有特定的儀式。屬有相的三皈依。直接想到的是皈依某某法師座下,非常容易落在外相上,如果是皈依同一個法師,彼此還覺得特別的親切,於是乎門派、宗教於此根深蒂固,落在色身香味觸法的流中,卻不住生命的水流裡,更不住三界共通的「覺」當中。     為何惠能大師不傳有相三皈依?因為就算佛陀在世,那些開悟的阿羅漢,也不是佛以金臂摩其頂,再喊一聲:汝見性了。然後事情就成就了。我們看周利槃陀掃地開悟,佛陀問他過程如何,他說智慧如掃,煩惱如塵,外面有塵,內裡更髒。但用智慧掃除即是。周利槃陀也是自悟自度。     若佛可用神通力讓人開悟,世人老早全開悟了。事實上可沒有,所以修行不能依賴佛。 法華經大長者設羊鹿牛車珍玩之物,適其諸子願故,諸子心各勇銳,互相推排,競共馳走,爭出火宅。諸子出火宅亦非長者顯神通力。所以真修行,只是跟隨佛陀的腳步,覺者是如何過來的,我們亦如是。     惠能大師在此點撥我們,要的是無相三皈依戒。無相者,自性也。於相而離相,要深入相之後的了義,才能於相而離相。     佛者,覺也,妙湛總持不動尊,皈依覺所以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不以福德為福德故,是故福德多),名二足尊(在福、慧二足的有情中最為尊貴)。     法者,正也,是自然天理、世俗人心,眾所遵循者,不逆天理而行曰皈依法。皈依正,念念正直,自己知道在生命的整體中我應做的部分(天命),也依適當的生命法則行事,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     僧者,淨也,僧者的生命特點是清淨,於世間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名眾中尊。皈依不是儀式,而是改變想法,從五蘊轉到生命,顯現在生活就是,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 https://www.faceb

【淨空老法師境界深不可測】講經時老人家引經據典據深入淺出辯才無礙,期間從未見他休息,連起身喝水、乃至如廁都沒有過。長年累月天天如此,試問現在世界上有第二人這樣做嗎? 又有幾個人能做到老法師這樣?

索達吉堪布:淨空法師不是普通人,對2012大災難的說法是有密意 末學日前有一感悟,能證明淨空老法師境界深不可測,絕非我等普通凡夫所能體測。 諸位可觀察網上的老法師的講經視頻,他老人家以86歲高齡,每次講經說法都是兩小時左右,每天兩次,除非外出參加活動沒有節假日,一年傳法至少1200小時以上; 講經時老人家引經據典據深入淺出辯才無礙,期間從未見他休息,連起身喝水、乃至如廁都沒有過。長年累月天天如此,試問現在世界上有第二人這樣做嗎? 又有幾個人能做到老法師這樣? 今生能遇到老法師,是生生世世稀有難逢的機緣,願諸位同修千萬莫錯過! 問:淨空老法師在漢地影響非常大,但近年來許多人對他很有非議,請問他是不是具德的善知識?  答:“哪個是善知識、哪個不是善知識,我沒有這種辨別智慧。 但淨空老法師這麼多年來,非常地慈悲傳授了淨土宗法要為主的許多教言,讓世界上很多人對淨土 法門產生信心,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至於他早期對密法有些不同看法,以及對一些法師的見解有直接或間接的駁斥,這對我個人來講,全部都觀清淨心,把所有這些法師都當作佛的化現。  當然,有必要的時候,為了澄清自宗,建立清淨的佛教見解,我們也可以互相辯論、探討,這在佛教中是允許的。  但作為學佛的人,最好不要評論誰是邪知識、誰是魔知識,否則,以講經說法的法師為對境這樣稱呼,很擔心會造惡業。    所以大家應該觀清淨心,看到任何一位對佛教、對眾生有貢獻的高僧大德,盡量要看他們的優點。  至於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最好是去慢慢觀察,這樣的話,逐漸可能會了知他們的甚深密意。  ”  [另]:記得索達吉堪布上師在講解《弟子規》行將結束時說:     在世間所有書籍中,這本《弟子規》,確實很有功德、很有加持,因為它改變了世界上許多人,給他們種下了善根種子。  這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不是聖者,普通人恐怕寫不出這樣的論典,即使寫了,後人也不一定如此重視。 所以,我認為,作者肯定具有非常廣大的願心。    如果按照佛經中的教證,恐怕《弟子規》許多說法不一定找得到教證。 如果要字面上辯論的話,我們也可以引用許多教證來說明《弟子規》的許多說法和佛陀所言相違,可是,作者是聖者。    聖者度化眾生,沒有定法,根據不同的眾生的根基,宣說不同的教法。 並非聖者說的所有的言語都必須是了義的法。 而且,大德之間也經常演雙簧,互相辯論,目的就是為了

【所有的佛法,都是在當下就要開始修持之法】要在現在、在當下,在坐在這個墊子上時,就立刻去思維修持佛法,而不是留待明天或等自己老了再修。當下只要學到了一個方法,就要立刻試着去思維和實踐。

圖片
噶當派知名的一句話就是: 「所有的佛法, 都是在當下 就要開始修持之法。」 這是他們很強調的一句話。 要在現在、在當下, 在坐在這個墊子上時, 就立刻去思維修持佛法, 而不是留待明天 或等自己老了再修。 當下只要學到了一個方法, 就要立刻試着去思維和實踐。 大寶法王噶瑪巴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358506563/posts/pfbid02mjAiXm9pUpJj4wx8eDfbKRtUBxrrQJwHNrUEqaASZ1f1xjRMdPWehqeYd7QJV9i8l/?mibextid=Nif5oz

【出家無家處處家】思想上要放下執著,出離煩惱之家,當然是不以家族、愛情為主。只不過出家後,雖然修的是出世法,但是還是要懂得以佛法引導家人學佛修行

圖片
出家無家 文/星雲大師 常有人說:「出家無家!」這句話如果沒有深入去瞭解他的真義,常會有所誤解。 就如過去有一位僧人,出家之時,寫了一封信給家人說:「我和家庭從此斷絕來往,生死不相來往啦!」這是不對的。 因為就是佛陀成道後,面對父王過世了,他也回去為父擔棺; 為感念母親的生育之恩,他還上忉利天去為母說法; 他甚至回到迦毗羅衛國,度化堂兄弟,多少的方便說法、示現,哪裡說出家是棄家不顧呢? 「出家無家」主要是指,出家後要安住在佛法上,要「出家無家處處家」; 思想上要放下執著,出離煩惱之家,當然是不以家族、愛情為主。只不過出家後,雖然修的是出世法,但是還是要懂得以佛法引導家人學佛修行; 如果一旦出了家,就連自己的家人都不度,還能度一切眾生嗎? 所以,出家的兒女更應該對父母盡孝道,尤其老年的父母,你不能說我出家了,就不管、不顧了。 不過,面對家人,一邊是道情、一邊是親情,你怎麼來平衡?佛教的孝道,如蓮池大師所說,可以分成三個層次:一般的在家信徒,如果是「甘旨奉養」,這只是小孝;假如說自己能可以「光宗耀祖」,就為中孝;假如是能讓家裡的人「信仰入道」,就是大孝中之大孝。 前兩者是世間的孝道,利益僅止於一世,家庭即使和敬孝悌,最終難免有生離死別之苦;家業龐大,功業彪炳,再多的富貴,無常一來,也會毀於一旦。因此唯有引導父母正信,增長菩提智慧,永斷惡道,這才是最高的孝道。 記得我出家不久,家師志開上人為了感謝我的母親,送我去跟隨他出家,於是寫了一封信給母親,開頭就說「親家大人慧眼」,我才知道原來出家兒女的父母,跟佛門的師長,可以成為「親家」。而佛光山的親家,少部分最初因為不瞭解,不喜歡兒女出家,現在十之八九,都已經能認同兒女的志趣,更知道能在佛教文化、教育、藝術等領域發揮所長,佛門中一樣有前途。 由此可知,現在出家的子弟們,你們父母的未來,就要看你在佛教的付出奉獻,他能得到你的庇蔭嗎?你要有出息、對佛法有貢獻,佛教就能幫助你來孝養父母;你自己都懶惰懈怠,佛門也要開除你了,他哪裡還照顧你的父母呢? 所以出家是可以孝親的,主要的關鍵,你要在佛門裡面有道、有貢獻、有成就,父母就能以你為榮,父母就是佛門、十方弟子的父母,當然就能享受到佛門的照顧。總而言之,在佛教的孝道關係,還是要自己本身有道,孝養父母一切都是自然的事。 不過,佛門裡面,出家子弟孝順父母雖是當然的,但也不能太多的攜家帶眷,讓這

為什麼佛菩薩都不穿鞋呢?

為什麼佛菩薩都不穿鞋呢? 2018-10-26  由 國學論壇 發表於佛教 經常參拜寺院廟宇的居士信眾會發現一個現象,幾乎所有佛菩薩的造像都是赤腳,佛菩薩為什麼都不穿鞋呢? 有一種比較樸實的說法,古印度氣候炎熱,釋迦牟尼佛帶領弟子說法傳道期間,都不穿鞋,所以後來塑像的時候,就全部赤足了,這種說法貼近生活。 民間還有一種說法是,打赤腳的原因為了方便眾生「抱佛腳」,有知「足」常樂的意思在裏面。如果穿上鞋子,就成了「抱佛鞋」,寓意不美,因此在造像的時候,把鞋子去掉了。 信奉觀音菩薩的居士則認為,因為需要救苦救難的人太多,菩薩到處奔走,來不及穿鞋了,所以總打赤腳。這反映了觀音菩薩在中國佛教信眾中間的影響力,慈悲為懷。 這個問題其實在經典中早就有明確的答案。東漢時期,來自安息國的王子安世高,是著名的三藏法師,他翻譯的佛經《佛說處處經》裏面就回答了很多關於佛的問題。至於為什麼佛不穿鞋?經文是這樣記載的: 「佛不著履,有三因緣:一者,使行者少欲;二者,現足下輪;三者,令人見之歡喜」。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佛不穿鞋的原因,一共有三個。 ✨第一,就是讓人減少欲望。平常大家都有體會,人靠衣裝,馬靠鞍裝,人的裝著上不上檔次,主要就是看鞋,如果鞋很難看、不上檔次的話,穿再好、再高檔的衣服,都會讓人看著彆扭。 相反,要是鞋很有檔次的話,衣服即使很普通,看上去也比較上檔次。所以呢,現在人在鞋上是很下功夫的,為了顯示自己身份地位、有檔次,甚至花幾千、幾萬買一雙名牌鞋,其實就為了爭面子,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佛不希望他的弟子沒事也和別人比鞋穿,修行就是為了清心寡欲,修清淨心,所以乾脆就別穿了,反正那邊也是熱帶地區,不穿鞋也不會冷。 ✨第二,佛法猶如車輪旋轉,能使人轉凡成聖,斬斷一切煩惱,所以叫法輪,佛講經說法,普度眾生,就叫轉法輪。佛不穿鞋,而在足下示現法輪寶相,就是讓人看到佛像,就會想起佛法,對佛法生起信心。 ✨第三,佛的雙腳圓潤而不見骨,是富貴圓滿之相,人們見到後都會生起歡喜心和對佛法的信心。 佛有三十二相,異於常人,其中關於腳的有四條: 1、足趺高滿相:足背高起圓滿之相。佛於因位修福、勇猛精進感得的勝相,表示利益眾生,大悲無上之德。 2、足跟廣平相:足踵圓滿廣平。是由持戒、聞法、勤修行業而證得的勝相,表示化益盡未來際一切眾生之德。 3、足下平滿相:足底平直柔軟,安住密著地面。這是佛陀於因位行菩薩

推薦給人生鬼打牆的你 紀錄片《本來面目》:聖嚴法師的尊嚴與放下

推薦給人生鬼打牆的你 紀錄片《本來面目》:聖嚴法師的尊嚴與放下 文 陳育晟   天下Web only 發布時間:2020-10-15 10月在院線上映的聖嚴法師紀錄片《本來面目》,觸動許多人的內心世界。除了講述一代禪宗聖嚴法師的傳奇一生,更回應當代社會人心的需求,傳遞「尊嚴」與「放下」的哲學觀。 54歲的紀錄片導演張釗維,站在樓梯間,等待《天下》攝影記者捕捉畫面,背後不時襲來料峭秋風。「我其實有一陣子,都是比較沒那麼開朗,比較沉,比較憂鬱吧,」張釗維因為拍攝最新作品《本來面目》,反而頓悟與對人生釋懷。 《本來面目》是以聖嚴法師為主角的紀錄片,講述他79年的傳奇一生,從他經歷國共內戰,面臨佛教世俗化危機,而後選擇二度出家,再前往日本攻讀博士,到美國禪修弘法,開創法鼓山、關懷生死,最終在2009年圓寂。 「與其說《本來面目》是部宗教片,不如說它是生命教育教材,」《本來面目》監製,財團法人聖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楊蓓指出,這部片最重要的核心理念,就是聖嚴法師念茲在茲的「尊嚴」與「放下」四字哲學。 第一課:尊嚴 曾任多家電視台高層、資深媒體顧問陳浩,雖然信仰天主教,也被聖嚴法師的尊嚴觀打動。 陳浩認為,聖嚴法師終其一生問自己的問題是,「我怎麼做一個好和尚?」 生於1930年,在顛沛流離的戰亂中,聖嚴法師看到人命被視如草芥,更看到弘揚慈悲的佛法不被重視,「他覺得出家為僧,應該有個樣子,有個追求,」陳浩說。 就算後來在1949年,聖嚴法師因戰亂還俗仍不改其志,來到台灣後,看到佛教幾乎和辦法會牟利劃上等號,更以「醒世將軍」為筆名,在各大雜誌上為文針砭日益世俗化的佛教。 這樣的生命體驗,同樣也鑿刻在2017年的張釗維身上。在拍攝上一部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的作品《沖天》前,他一直深陷「什麼才是好紀錄片」與「如何當個好紀錄片導演」的懷疑之中。 「 很多時候,知識份子到某一個階段,就會鬼打牆,會覺得要改變社會、要批判,就會有很多的求與求不得, 」 再加上紀錄片受關注度多半不如劇情片,讓張釗維不禁擔心也憂心。 他在拍攝上一部作品《沖天》後,2015年在一場石家莊舉辦的研討會中,與楊蓓結緣。「一切彷彿師父(指聖嚴法師)都選好似的,」楊蓓猶記,聖嚴法師圓寂前,曾要她執筆撰寫讓普羅大眾都能看得懂的傳記,但一直不敢提筆,內心百般歉疚。 直到那場研討會晚宴上,因公晚到的楊蓓,恰巧發現張釗維旁邊有個空位,

有些人儘管皈依佛門,對法卻不重視,世間財富越貪越多,患得患失。煩惱都是自找的,真正念法的人,沒有這些憂愁苦惱。

圖片
夢參老和尚法語 有些人儘管皈依佛門, 對法卻不重視, 世間財富越貪越多,患得患失。 煩惱都是自找的, 真正念法的人, 沒有這些憂愁苦惱。 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戒殺放生,吃素念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187196584/posts/pfbid0w8fYQcAEKwX6pTJ5GTCwVyz4mxVfdrFopEHRA5zHKT3u3YXAmTLnpLSuGSQK3XCJl/?mibextid=Nif5oz

「三昧」是梵語,意思是把心專注於一處,就像念佛時,心中只有阿彌陀佛,其他念頭都沒有。一心念佛,不但可以除煩惱妄想、消業、開悟,更可以生淨土、成佛。(三摩地 Samādhi)

📌【刻意保持孤獨, 找回真正的自己】 「三昧」是梵語,意思是把心專注於一處,就像念佛時,心中只有阿彌陀佛,其他念頭都沒有。一心念佛,不但可以除煩惱妄想、消業、開悟,更可以生淨土、成佛。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為了修行,要刻意找一個僻靜的環境,把自己孤立起來。學習把自己的內心和身體孤立起來,本來身體和內心應該是不會分開的,但修行中就是把身體和內心隔離。 心不要老是依賴著身體,想到身體的痛、癢、麻、餓、渴、舒服、不舒服……把這些感受統統隔絕起來。 接下來,就是連腦海中的「前念」和「後念」都分開,只有「現在」這個念。 意識到前念已經過去, 後念還沒產生, 就只剩下現在這個念。 這樣才能進入「三昧」,達到真正「定」的境界。 所以修禪定的人,開始用功練習的時候,必須要在「阿蘭若處」,就是「人煙不到的地方」,即使有人講話,或者,雞、狗、牛的聲音都聽不到。 在這種地方,努力修定,使得自己能夠沉靜下來,進入所謂的「三昧」。 孤獨,到了這個層次,再來看人、看社會、看世界、將會是另外一種體驗。 原先看世界時,都是受到既定的、世俗的影響,並沒有自己的思考,失去正確判斷的能力,當修行到了「三昧」,就會有全新觀點來看待身邊的一切。 🌿摘錄自若權新書:《煩惱也沒關係;牽掛,表示你在意》 ——聖嚴法師開導;吳若權筆記 ——108課人生疑惑的完整問答 博客來:https://reurl.cc/OvoLAr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2hisLJH7sXSz9U4pMjHCsNqGwhAbg3qTdTkk5auh2xQrvtRFup5wrf3wgWyzT6b7hl&id=100044238289142&mibextid=Nif5oz 三摩地(梵文:समाधि,Samādhi),又譯三昧、三摩提,意譯為等持[1]、正定[2]、正心行處[3]、調直定[4]、定[5]。是印度教、耆那教、佛教、錫克教和瑜伽流派中的一種冥想意識狀態。最早出自婆羅門教《奧義書》中,亦為傳統瑜伽修行方式之一,在《瑜伽經》八支瑜伽中為第八支。在沙門傳統中也廣泛採用。 專注於所緣境,而進入心一境性[6]、不散亂而平等的狀態[7][8],皆可稱為三摩地[9]。佛教中,正定構成八支聖道,亦是七覺支之一,又與持戒、智慧合稱為三無漏學。阿毘達磨論書中將

你施食餓鬼, 祂們可以隨時護著你,大家不要小看鬼道眾生,佛有六通,鬼就有五通,祂們也是了不起的眾生。

工作不順,做事不順,你馬上要施食餓鬼,對做事順利來講,果報非常迅速, 因為眾鬼都來幫你, 千百億眾生都來幫你, 你做其他的善行, 果報成熟有時限還要機緣, 你施食餓鬼, 祂們可以隨時護著你,大家不要小看鬼道眾生,佛有六通,鬼就有五通,祂們也是了不起的眾生。 施食予眾生,可長壽,個子高,氣色極好,並且給他積累無量的福壽。 它們真的很苦,千百億年水也喝不到一滴,米也吃不到一粒, 你一杯水施食一次,可以讓千百億這樣痛苦的餓鬼都吃飽,變得健康好看, 脫離餓鬼道、升到天道。 希望大家能夠每天施食 常常記得施食,要是能夠常常施食,心理問題這一生都不會有問題,像悲傷、愛哭、痛苦、想自殺、憂愁、恐懼、絕望,都不會有。 佛陀從來講的都是自利利他,意思就是在利益你自己的時候,也利益了他人,在利益他人的時候,也利益了自己, 大家真的不必擔心鬼來纏你害你,假如你本身就被鬼纏, 施食是很好的方法,  所以佛說施食可以治一切鬼神病,施食不是說我給鬼吃,不能有這個想法, 我供養所有眾生,如供佛一樣,要有這個想法,而不是說,我給鬼吃,我丢包子給狗吃,這樣不能的,你要想,我供養包子給未來佛,給這些狗菩薩,給這些六道的菩薩, 如果你講鬼不好聽,給法界眾生菩薩比較尊重,所以要有這個供養心。 #海濤法師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341619469/posts/pfbid0bR1sNZf2vKGQmYZFbcj8etgaGJKj1ikGCcAQ7bgB68Gy2d8GzHDo8eQeSMrxYZizl/?mibextid=Nif5oz

🍁培養定力,要從嘴巴開始,訓練自己有一張“禪定”的嘴。多關注自己的嘴巴,讓自己堅持去說正面的語言,讓自己堅持不說負面的語言。能持之以恆堅持一件事情,就叫「禪定」。

圖片
🍁培養定力,要從嘴巴開始 現代人在輪回裡整天忙得暈頭轉向,最缺乏的:一個是耐心,一個是定力。 尤其是我們的嘴巴,毫無定力可言。 好朋友把她的心思向你傾訴,當她做了一些不如你意的小事,你就可能把她的醜事講給別人聽。 定力不夠,耐心不夠的人比比皆是,每個人都應該好好檢討自己。 把嘴巴管嚴實點,也是一種禪定,也是一種修行。 張嘴講話很容易,懂得閉嘴卻很難。 少一點負面的語言,多一些正面的好話,學會贊美別人,多念經,多持咒。 貴人語遲,敏於事而慎於言,多講一些有意義的話,語言才會有分量。 現在網絡發達,造口業太方便了,惡口、兩舌、綺語、妄語,很多人已經養成習慣了,負面語言張口就來。 以前東家長、西家短,還要幾個愛傳閒話的人聚在一起嘰嘰喳喳,現在只要拿出手機,微信朋友圈一發,微博上一轉,馬上就能傳播到世界各地。 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想讓人在網絡上傳揚好事,有幾個願意點贊轉發的? 你傳一些負面的東西,人們馬上變得興奮起來,爭相轉發,好像只有這樣才有存在感。 負面的信息太多了,想當一個清靜的人不容易。 為什麼現在連小孩都不願意和父母說心裡話? 為什麼夫妻之間的溝通都要設防線? 為什麼很多人願意跟我們這些上師傾訴? 因為我們的嘴巴比較嚴。 現在做父母的,做夫妻的嘴都不夠嚴,碰到一起就嘰裡呱啦,把自己兒女和另一半的醜事全部抖出來,慢慢地,大家都沒有安全感了。 不要將心思、言語停留在八卦上,一天到晚拿著別人的苦難當娛樂。 現代人喜歡講八卦,談到別人的是非,個個都是眉飛色舞,口若懸河。 講別人的優點和功德時,卻變得結結巴巴,像擠牙膏一樣。 “八卦”這個詞,在佛教裡叫“綺語”,摻雜著很多暴力、色情、賭博等無意義的負面信息。 講是非、揭傷疤、偷拍偷窺別人的隱私,現實就是這樣,跟吃喝嫖賭等負面信息相關的語言就會傳播得廣,無聊的八卦才有人看。 作為一名修行人,不能這樣隨波逐流,我們要學會將心比心,如果有人用這樣的方式製造你的八卦是非,你一定不會快樂,既然你不喜歡別人講你的八卦,就勿施於人,自己懂得閉嘴。 培養自己的定力,要從嘴巴開始,訓練自己有一張“禪定”的嘴。多關注自己的嘴巴,讓自己堅持去說正面的語言,讓自己堅持不說負面的語言。能持之以恆堅持一件事情,就叫禪定。 做一、兩天簡單,堅持做就不容易。 慢慢養成善護念身口意的習慣,經常反觀內心,隨著內心能量的提升,言語和行動就都會充滿力
【星雲大師 鬼門關數度來回】   人生渴望:   半間屋,六尺床,雖不寬敞,卻也平坦。   棉做團,布做被,日間可坐,夜間可睡。   椅一張,桌一個,稿紙堆滿,經書滿櫥。   不求全,不貪滿,得失不計,問心無愧。   閒便去,忙便來,地球村人,佛光自在。   大師雖然已年屆80,但為了給已度的眾生增長善根,給未度的眾生結下得度的因緣,生死早已相忘。往往為了給人歡喜,只有勞累自己,半夜回寮,和而眠,一覺醒來,不知天南地北。弟子們不忍,勸他休息,並且調侃他「出門一條龍,回家一條蟲」。   自年少開始,他對色身就不曾耿耿於懷。10歲左右,對抗戰期間,炮火猛烈轟炸,一度睡在死人堆裡。十六七歲身染膿瘡、瘧疾,鬼門關前晃一回。23歲,被疑為「匪諜」,差點被綁縛上法場槍斃。28歲那年,差點遭到鋸腿。50歲左右,X光片顯示胸背上有陰影,可能是癌症,醫生宣告說沒幾天好活了(多年後忽然想到,有一次颱風把佛光山上的大樹吹倒了,他站在欄杆上去扶大樹,砰的一聲跌倒了,背撞到大石頭,造成胸背瘀血)。   60歲以前,幾乎與醫藥絕緣;60歲以後,平均每年都要進醫院一次;70歲以後,甚至每個月都要去醫院報到。即使如此,他不曾在憂愁中度日如年,從未患得患失,顛倒夢想,反而感謝因此瞭解了更多醫療知識,結交了醫界朋友,甚至不忘幽自己一默,來化解徒眾、信徒對他的健康的掛礙。他在2003年給護法大眾的一封信中寫道:   回首過去這一年中,在鶯飛草長的三月,我因突發性「慢性膽囊炎」而住進台北榮民總醫院急診室治療,割除膽囊,從此我已是「無膽」之人,雖然生命去日無多,但在這個複雜的人間,還是「膽小」、「謹慎為好」。   言下舉重若輕,其實已經與死神拔河數回。   1994年8月,是他第一次前往南非弘法,主持皈依典禮、講演、開示、會客、家庭普照,上機、下機,比平常更忙碌。一天夜裡,大師感覺心臟突然絞痛了幾次,才要睡著,馬上就痛醒了,只好起來走路,就這樣走走睡睡,睡睡走走,折騰了一夜。回台後,立即請榮總江志桓醫師做心導管手術檢查,證實心臟三條冠狀主動脈已經嚴重阻塞,必須立即開刀治療。   這時,他想到在歐美的行程已經排定,尤其是歐洲,很多佛光會期待著他去成立,於是冒險飛行往返幾十小時。這樣一來,又拖了快半年。   過年期間,身體發出危險信號,真的感覺到連說話也費力了,再不接受治,性命堪憂!   然而,在菲律賓舉行的佛

【人人都有護法神,如何留住你的護法神?】

唸佛吉祥 南無阿彌陀佛_()_ 【人人都有護法神,如何留住你的護法神?】 《阿含經》表示,每個人一出生時,就有鬼神隨侍左右,但其數量不一,如果是善人,其跟隨眾可能數百個,甚至是上千個。如果是壞人,也有護法神,但可能數百人、千人才有一個護法神。 這些鬼神,就像當今總統的侍衛,你到哪裡,他們就跟到哪裡。但是,這些護法神的數量是有增減的,當一個人都做壞事時,那護法神就會一個個離去。一個人如果都做好事,那護法神就會越來越多。佛經表示,一個人每持守一戒,就增加五個護法神。依此而算,持守五戒的人最少有二十五個護法神了。 此外,當你在聊天說話時,護法神也常在左右,如果你說的是沒用的東西,護法神就會一個個離去。如果你說的是佛法,那護法神就會順便聽聽。如果說的很好,那護法神就越圍越多。 這也可以說,人人的護法神隨時都在你左右,這些神明既有保護作用,但也有監督作用,甚至有懲罰作用。這正符合俗話所說的:「人在做,天在看」。 在佛經中的《阿含經》中有提到;四王天的天人,會在民間陰曆的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這些日子來人間考察。初八和二十三,天王會派遣大臣來人間考察善惡。大臣考察後,十四和二十九,天王派太子下來考察。十五和三十則是天王本身下凡考察。當考察完畢後,還要向忉利天的天王釋提桓因(民間信仰中的玉皇大帝或稱天公)報告,在民間信仰則稱為「繳旨」。 戒德圓滿,天人送供養 「人有戒德者,感動諸天,天龍鬼神,莫不敬尊」,此句唐朝道宣律師的故事可以作證,這是真的,史傳上有詳細記載。道宣律師是律宗始祖,當年在終南山修行,戒律精嚴,感動天人供養。他日中一食,毗沙門天王子每天中午送一缽飯供養,這真正是「感動諸天,天龍鬼神。」 當時法相宗祖師窺基大師,他是玄奘大師的學生,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有一天窺基大師經過終南山,順道拜訪道宣律師,道宣律師聽到這個消息很歡喜。窺基大師學問好,講經說法一流,但是戒律不嚴,他以為窺基大師對於戒律疏忽,不太重視,所以他想以天人送供養來感化窺基大師。哪裡知道談話過了中午,也沒有人送飯給他們吃。到第二天中午天人又按時送供養來了,道宣律師就問:「昨天中午你為什麼沒有送供養來?」天神說:「昨天有大乘菩薩在山上,滿山都是護法神,我進不來。」道宣律師聽了冒一身冷汗,生慚愧心,知道自己錯了,小看了別人,高抬了自己。 https://www.facebook.com/10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連佛陀都做不到的四件事情?佛有三能三不能?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六度萬行故事 - 學佛感應

科學證實咒語祈禱確有治病功效

六度萬行 six paramitas

小故事大啟示

[轉載] 我讀《地藏經》超度奶奶的神奇經歷 - 念地藏經感應

慧果居士(劉德華) 與師父妙蓮老和尚的絕問妙答

猶若有人身中毒箭?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