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2的文章

【嗔是失佛法之根本、墜惡道之因緣】嗔恚是地獄道之業因,貪愛是餓鬼道之業因,愚痴是畜生道之業因。佛法是什麼?佛是覺的意思。法是一切萬法,對一切萬法覺而不迷就是佛法。嗔恚心一起來就迷了,覺性就喪失了,故稱失佛法之根本。

弘一大師:說經悟佛丨嗔恚 嗔是失佛法之根本、墜惡道之因緣。——智者大師 佛在《楞嚴經》上講到世間現象比其他經典講的詳細,其他經只講六道,而《楞嚴》講七趣,多一個仙道。 七趣經文很長,講地獄道幾乎佔了一半,特別詳細,叫我們小心謹慎,不要墮地獄。 嗔恚是地獄道之業因, 貪愛是餓鬼道之業因, 愚痴是畜生道之業因。 佛法是什麼? 佛是覺的意思。 法是一切萬法, 對一切萬法覺而不迷就是佛法。 嗔恚心一起來就迷了, 覺性就喪失了, 故稱失佛法之根本。 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戒殺放生,吃素念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433521185/posts/pfbid0N7eVn9sxDixYTF5YH5Me7HRRf7pHweJ7itp6oPiRUQJimUqvpRvtgCoRMeoDNEAel/

證果有什麼樣的驗證?證果的人沒有貪心,證果的人也沒有瞋心,證果的人更沒有癡心。三毒之心,他都息滅了。證果的人在任何時候,任何逆難、譏毀、稱譽、榮貴之中,總是神色安祥自在,絲毫不受境界的影響,如如不動,自自然然的生活在清淨梵行裡。

圖片
宣公上人: —(古佛觀音再來) 過去佛—正法明如來 —————————————— 問:為什麼佛法沒落了? 就是因為我們不修行。 不真正嚴守戒律, 沒有真心做到身心清淨。 法是個無形無相無體的東西,是因人的行為,才能表現它的善惡美醜 。 眾生的心行趣向於善,大家都守五戒十善, 世界就呈現出一片祥和氣象, 這就是正法的精神。 眾生都趣向於惡行,貪瞋癡的氣氛瀰漫虛空法界,把正法掩蔽在黑暗裡,那還有何法可言? 並不是法的本身有始末,而是人為的正邪,使其成為始末。 這豈是僅生慚愧心就可以挽救得了的?就可以起衰振危的呢? 我們無論是出家或在家,既然身為佛弟子,就應該以身作則、事事不後人、發憤挽救在狂瀾中的佛教。 大家同心協力,使佛教光大興隆,竭力喚醒全世界的人類明白佛教、信仰佛教、崇敬佛教! 諸位善信!見到世尊當年受天人的崇敬供養,我們真是汗顏。 如今一般在家人以及在家居士,他們看不起出家人,見了出家人,都如見鬼神而遠之,這還是一般的現象。 至於那些比較有志之士的社會人士,或者是學者博士們,更加看不起出家人。 他們覺得出家人根本不懂佛法真理,沒有真正的智慧,就這麼在佛教裡空口說白話,形同騙子,混一天算一天。 現在我們既然有此警覺, 就要發大願心,立大志氣, 潛心精研教理,嚴守戒律, 勤奮修行, 把末法時代改為正法時代。 祇要我們腳踏實地認真的修行辦道,哪怕我們不證果! 你若證了果,到處都能建大法幢、吹大法螺、擊大法鼓,就是在沒有佛法的地方,也能令佛教發揚光大,能令一般人對佛教生起信心,所以我們一定要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達到證悟佛果的目的。 證果有什麼樣的驗證? 證果的人沒有貪心,證果的人也沒有瞋心,證果的人更沒有癡心。三毒之心,他都息滅了 。 證果的人在任何時候,任何逆難、譏毀、稱譽、榮貴之中,總是神色安祥自在,絲毫不受境界的影響,如如不動,自自然然的生活在清淨梵行裡。 一切的戒律,對他已生不起作用了,因為他的行為已融化在淨戒之中。 證果的人有真正的定力, 名聞利養、挑撥離間, 甚至打罵,都撼不動他的心, 激不出他一句惡言, 更不要想看到他有凶惡的聲色, 因為已沒有三毒蛇作怪了。 證果的人已得到真正的智慧,無論什麼事情,他一聽就明白; 任何問題到他手中, 無不迎刃而解; 任何人他一見面,就能知道他的根性,你再會作偽,也逃不過他的明眼。 一個開悟證果的修行人,他就像晴

【常想睡覺就是業障】睡覺是越睡越愚痴,越愚痴越想睡,總覺得睡不夠,這個是修行的一大障礙,這叫業障。所以我們修道的人、信佛的人,應該早一點想法子令自己離苦得樂,令自己了生死,這叫早求自度。不要盡貪睡眠,生死也不能了,無常就來了,那時候你想修行,也沒時間修行。所以說你不要睡眠,你要求自度。

圖片
睡覺是越睡越愚痴、越愚痴越想睡,這個是修行的一大障礙 宣化上人 為什麼好睡眠呢? 就因為飲食不調。或者是吃得很多,就生出一種食困,吃完東西就想要睡覺。 你若是把飲食調得恰到好處,吃東西也不太過,也無不及,也就是不太飽也不餓,在中道上,睡眠就會少一點。 古人說: 「節飲食,驅遣鬼使。」 人身體裡邊有三屍神,所以說:「你若吃得太多了,這三屍神的力量就大了,就會教你睡覺,教你睜不開眼睛。」 節飲食,節就是節約,吃得稍微少一點,這時候睡魔就跑了,就沒有那麼多的睡眠。 所以說:「節飲食,驅遣鬼使」,驅遣這睡魔。 懈怠心、睡眠,這是一種苦,為什麼呢?因為什麼事情也不能做。天天就睡覺,把光陰都空過了,對世界上一點利益也沒有,對自己本身也沒有什麼利益。 所以你若想對治睡眠和懶惰,就要精勤,要勇猛精進,不停止地來修行。 生死事大,人死時有個無常鬼來請你到陰間去。 這無常鬼一來的時候,一點人情也不講,一定要帶著你去見閻羅王。 無常之火也就是這種,像火似的。它把世間所有的功德都給燒了。 所以我們修道的人、信佛的人,應該早一點想法子令自己離苦得樂,令自己了生死,這叫早求自度。 不要盡貪睡眠,生死也不能了,無常就來了,那時候你想修行,也沒時間修行。 所以說你不要睡眠,你要求自度。 睡覺就好像毒蛇似的。你若是願意修行,就不要睡那麼多覺;多拜佛、多念經、多持咒,這是修行。 睡覺是越睡越愚痴,越愚痴越想睡,總覺得睡不夠,這個是修行的一大障礙,這叫業障,常想睡覺就是業障。 問:為什麼好睡眠呢? 上人答:就因為飲食不調。你若是把飲食調得恰到好處,吃東西也不太過,也無不及,也就是不太飽也不餓,在中道上,睡眠就會少一點。 問:如何克服好吃又好睡的習性? 上人答:不吃飯!不吃飯就不睡覺了。你少吃就少睡;吃得多就睡得多。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22jy9qgmEFYsuEcdGRrDLTCZoEqC4Up2DP2ZYq1xXZRXEkruDSDJJJQ25bQh9zaaLl&id=100006253509198

【布施如播種】所謂 「一本萬利在人間」,我們把福利施與他人,把快樂遍布各處,好比把種子播散四方,長出無數的果實,而這些果實乃是由佈施者所播種的。

圖片
阿彌陀佛🙏 分享: 譬喻 性瀅法師 著 布施如播種 佛陀有一次乞化到一戶人家,一位婦女高興的把飯盛滿在鉢中,頂禮奉上,佛陀接受了以後說: 「種一生十,種十生百,種千生萬,種萬生億,這一鉢飲食的布施供養,當獲無量功德。」 佛陀說完,正想離開,那婦人的丈夫聽了很懷疑,笑向佛陀問道: 「您怎麼可以這樣說呢?布施了僅僅一鉢飯,怎麼能獲得無量的功德?」  佛陀用簡單的比喻教示了這對夫妻: 「不,不要笑,你看過尼拘陀樹否?一樹茂盛到四五里路,每年落下萬斛的果實,那不是一粒果核的收穫嗎?」 布施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正如佛陀的開示,種一生十……種萬生億。  所謂 「 一本萬利在人間 」, 我們把福利施與他人,把快樂遍布各處,好比把種子播散四方,長出無數的果實,而這些果實乃是由佈施者所播種的。  布施,在學佛利他的德行上,是最顯着的表現,把自己的財物施給人,或獻出自己的生命力量去成就他人。   由於財物的施捨,而使人能得到安穩快樂的生活,由於精神知識的布施,使他人得到技藝或學問,如此一十相施,就可萬利永存人間。 慳貪的人,應該修學布施,布施是培植福德的最好辦法,不分多寡,只要行者盡己心力耕耘福田,不問收穫,這就是做佛弟子應有的行為。 所謂布施,並不一定富人才能做到,即使窮無立錐之地的人也可以奉行佛陀的布施,如對人微笑、注目、點頭、讚美,或別人布施時,你心生歡喜,其功德都旻一樣的。 布施,必須心生歡喜,不望報答,才是真正布施。   否則,意義不真切,就如同把種子撒在不純的草地上,收穫自然有限。   我們行布施,要切切實實做到以歡喜、犧牲、利他的精神。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5263901434/posts/pfbid02GTEfzH6xoKqJpAuQh1jeDPradTRwx4A5BuGdXjBsr175NcGQcRpJeEEtUUnA59iGl/

【佛教其實主要就是結緣】你看我們「六度」裡頭,第一度就是「布施」;而「四攝法」裡頭,第一還是「布施」;這個布施就是結緣;當然要結緣所結的都是好緣,而不是惡緣,希望眾生都喜歡皆大歡喜。

我們佛教,其實主要就是「結緣」,我們今天拜佛、普佛,就是和藥師佛、十方諸佛:現在佛、過去佛、未來佛都結了緣。 你看我們「六度」裡頭,第一度就是「布施」;而「四攝法」裡頭,第一還是「布施」; 這個布施就是結緣;當然要結緣所結的都是好緣,而不是惡緣,希望眾生都喜歡皆大歡喜。 佛教以「法」結緣的方式,就好像超級市場貨品的陳列一樣,琳琅滿目,應有盡有,顧客們可以自由選擇,購買與否完全看不同的人、不同的需要。 那麼,我們法師用什麼結緣啊? 就是用佛法的開示來結緣,我們都知道,佛教的布施分為三種:財施、法施、無畏施;講經說法即屬於法施;還有,我們亦可以用音聲來結緣,像有些法師他們的梵呗唱得非常之好,非常的動聽,讓人聽了生歡喜心,這就是很好的結緣;不過大家可能不知道,佛教的梵音其實有很多種,如梵腔、道腔、書腔等等。 這個梵腔原本是唱給誰聽的,是給佛菩薩聽的,那道腔是唱給誰聽的,是給天人聽的,而書腔又是唱給誰聽的,是給六道的苦難眾生聽。 據《無量壽經鈔》所說,往生極樂之人,聞七寶樹林之音聲,而得三種忍: 一 音響忍 , 由音響而悟解真理。 二 柔順忍 , 慧心柔軟,能隨順真理 三 無生法忍 , 證無生之實性而離諸相,是悟道的至極也。其中的「音響忍」,即是由音響之啟發而悟道。 佛教修行的根本精神, 實離不開 苦、集、滅、度四聖諦, 正如《諸法無行經》卷一所說:「若行者能見一切法即是無生性,是名見苦。 若能見一切法 不集不起,是名斷集。 若能見一切法 畢竟滅相,是名證滅。 若能見一切法 無所有性,是名修道。 若行者能如是見四聖谛。 是人不作如是分別。 是法善是法不善。 (中略)於法無所取無所捨,於三界中心無所礙,見一切三界畢竟不生,見一切善不善法虛诳不實,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焰。」 世界一切的有為法,其本性都是「虛诳不實」的,都是空的,所謂「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焰」。 所以,一切都是「幻化、幻化、幻化」,可是愚迷眾生卻執以為實,顛倒夢想,難以捨離。 因此,佛菩薩就用種種的善巧方便, 「未度者令度, 未解者令解, 未安者令安, 未涅盤者令得涅盤」; 也就是說用種種的方法來接引眾生、化度眾生、幫助眾生。 這就是諸佛菩薩真正的本懷,因為諸佛菩薩志在什麼呢?   志在敷化,如何敷化呢? 因為眾生的根性不一,所以諸佛菩薩就施設各種不同的法門; 我們就是學習他們這種精神,譬如說:

紹雲長老:【開了悟什麼境界,這個答案你想不到】

圖片
紹雲長老:【開了悟什麼境界,這個答案你想不到】 紹雲長老,禪宗溈仰宗第九代傳人,虛雲老和尚關門弟子,法名宣德,字紹雲。  著有《虛雲老和尚在雲居山》、《雲居儀規》、《紹雲法師開示錄》等。⠀ ⠀ 又有人問: 開了悟究竟是什麼境界呢?  這個問題我們在雲居山虛老在世時,也親自問過老和尚: “老和尚啊! 您老人家當時開悟以後,那個境界究竟是怎樣的呢?”⠀ 【悟後正是起修時】 他老人家嘆了一口氣,語意深長地說:“不開悟時還算好,開了悟事更多。”⠀ ⠀ 我們感到很詫異啊,怎麼開了悟還有那麼多事呢?  他老人家給我們說了一個比喻,他說: “好比一個人離開老家三十年了,而他老家還有三間蓋得很好的房子,三十年來那個門一直都是鎖著的。 今天他回家了,把門鎖打開,到屋子裡一看,三十年不住的房子,你看那灰塵垃圾很多呀,你不清除洗滌的話,你能住嗎? ”⠀ ⠀ 這是說開悟以後,這眼打開了,你能見到自己無始以來累計的習氣毛病在哪裡。  他就能依著他所悟的道理,慢慢來清除自己的習氣流識。  猶如三十年不住的房子, 必須要清除一番,才能在住一樣。  所以開了悟的人,多數都要到深山去住茅蓬,所謂“水邊林下,長養聖胎”。  直至把自己的習氣流識滌蕩清淨,然後才出來弘法利生。⠀ ⠀ 【不破本參,不入山】 但是現在有些人,自己道眼都還沒開,工夫也不是真正地得力,就想獨自一人在深山住茅蓬。  古人說: 不破本參,不入山;不過重關,不閉關。  就是說開了悟以後,你才有住山的本錢;你才能不被一切習氣、邪知邪見所迷惑。  你到那個時候,道眼已經打開了,你就能分辨邪正,你一個人住茅蓬才會有成就,才不會被魔障所魔。  如果你沒有破本參,沒有真實工夫,一個人到深山住茅蓬,遇到境界時就很難排除。⠀ ⠀ 【起心動念鬼神皆知】 老和尚曾把他的一次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當年他在終南山住茅蓬,有一天他動了一個念頭,想吃麵條。  到了下午,就有一個女子拿了一桶麵條,來送給老和尚,並催促他趕快吃。  老和尚說:“我好久沒有吃過面了,今天雖然過了午,但我還是要先供佛後才吃啊! ”在供佛中,當念至變食真言時,那個女子就跑掉 了。  老和尚出去施過食後,回來想吃麵條時,一看那個桶子裡面哪裡是麵條呢,根本完全是毛蟲。  老和尚嘆說: “唉呀! 今天險些兒便遭害了!”⠀ ⠀ 所以,住茅蓬並不容易啊!你動啥念頭,它就有什麼魔子到了。  又有山精妖怪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連佛陀都做不到的四件事情?佛有三能三不能?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六度萬行故事 - 學佛感應

科學證實咒語祈禱確有治病功效

六度萬行 six paramitas

小故事大啟示

[轉載] 我讀《地藏經》超度奶奶的神奇經歷 - 念地藏經感應

慧果居士(劉德華) 與師父妙蓮老和尚的絕問妙答

猶若有人身中毒箭?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