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禪宗高僧 虛雲老和尚開示

虛雲老和尚,虛雲老和尚wiki,虛雲老和尚傳,虛雲老和尚年譜,虛雲老和尚事略,虛雲老和尚照片,虛雲老和尚弟子,虛雲老和尚的徒弟具行
釋虛雲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840年9月5日-1959年10月13日,中國近代禪宗高僧。中國曹洞四十七代,臨濟四十三代,雲門第十二代,法眼第八代,溈仰第八代。其禪功和苦行倍受稱贊,以一身而兼禪宗五宗法脈,整頓佛教叢林,興建名剎,為現代中國禪宗傑出代表。

1.人在這個世間都有欲望,如果你沒有欲望,你不會到人間來,你也不會到六道裡輪轉,六道眾生統統有欲望。正所謂「情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深不墮輪回。」

2.欲望,是煩惱的根本,一定要覺悟,要把它連根拔除。我們中國古聖先賢也知道,所謂「無欲則剛」、「有容乃大」,這些都是佛法沒到中國來之前,中國人所說的。

3.欲望是生死輪回的根本,如果我們不希望來生再搞生死輪回,這的確是要把它拔除;你不拔除,決定不能超越輪回。佛法修得再好,來生還是要輪回。

4.我們修行修什麼?首先把你的欲望舍掉,貪嗔癡慢,要把這個舍掉。千萬不要以為欲望不能舍 別人都在追求,我們怎麼能舍掉?

5.佛為什麼叫我們舍盡這一切欲望,有道理。我們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搞生死輪回,就是欲望在作祟。沒有欲望,就沒有輪回了。

6.佛叫我們斷一切欲望是真的,名聞利養統統不能要,一點都沾不得。五欲六塵,沾了就是生死輪回,就搞這一套。

7.欲望沒有止盡,那個不得了,只要我們對於五欲六塵起一念貪心、起一念嗔恚心就墮落。

8.煩惱,是感情欲望的衝動,這是無始劫以來的習氣,它自然會動作。尤其是現代社會,所謂開放的社會,也就是自由的社會,沒有約束,外面的誘惑力量太大了。

9.諸位要懂得克服自己的煩惱,克服自己的欲望,凡是有這些事情衝動引發起來,自己要馬上想到後果。貪嗔癡慢的後果在三途。

10.古人所謂「刀頭舐蜜」,鋒利的刀,刀刃上塗一點蜜,你去舔,甜頭嘗到了,可是舌頭也被割掉了,得不償失。何況是不是有真樂?決定沒有,你所得到的是苦。

11.現前得到的是苦,將來更苦,有幾個人知道?世間人迷惑顛倒,他不曉得這是苦,把苦當樂事,後面還有大苦在等著他,三途果報。

12.世間人講「欲海難填」,人的欲望沒底!所以佛叫你要知足。你要不知足,你的欲望永遠不會如意,你是永遠苦惱無邊。

13.無論是物質上的生活,精神的生活,財富、眷屬、權位,一定要「知足」,一定要曉得回頭,不必越分地去希求。最好不求,一切順其自然,那個福報是最大的。為什麼?你心裡面沒有貪求。

14.你有希望,就有失望,你就很苦,所以沒有希望。我們有願望,沒有希望。

15.願望跟希望不一樣,願望裡面沒有妄心去求,是讓它自自然然圓滿;希望是有個妄念在求,求它趕快現前,那很痛苦,為什麼?求不得苦!

16.有希望的人就有求不得苦,他希望越多,求不得苦就越多,就這麼來的。所以無求就知足。無求,你就如意了,你的生活就自在了。

17.無論是物質生活,無論是精神生活,要知足,知足你就得自在。生活享受不需要去追求,一味在物質生活上去追求,沒有不造業的,沒有不折福的,
縱然你有福報,福報也在這裡折盡了。

18.如果我們把念頭轉過來,為眾生造福,為社會造福,完全不為自己,那就樂在其中,那真樂!

19.為自己有得失,得失苦!失固然苦,得也不快樂。得到怎樣?又常常憂慮不能保住。患得患失,沒有得到的時候拼命去追求,追到之後又怕失掉,那個心很痛苦。

20.我為社會,為大眾,不為自己,自己沒有得失。換句話說,成功了,大眾有福,我們很高興;失敗了,我們已經盡心盡力,我們於心無愧。"緣不成是大眾沒有福報,不是我們沒有盡心盡力",所以心安理得,沒有不自在的。

21.欲望要知足,知足就常樂,知足就心安理得。「知足常樂,心安理得。成就一心,不退菩提」,我們要修這個。一個修道人一定要做到這四個條件,能做到這四條,你佛號一定念得好,一定得力。

22.今天我們的佛號念不好,我們的妄念伏不住,那就是你不知足,常常苦惱,常常憂慮,患得患失,你的心不安,理不明白,所以你這句佛號念不好。

23.真正做到知足常樂、心安理得,佛號怎麼會念不好?你的生活怎麼會不自在?怎麼會不快樂?一定是非常快樂,這樣才能夠修到一心,才能修到不退轉。

24.心清淨、心平等、心專一,決定沒有欲望,心就清涼、自在。欲望沒有止境,那就苦不堪言!你要能知足就常樂,知足就快樂,不可不知足。

25.知足,要到什麼程度才知足?實在講,只要我們生活能過得去就應當知足,不應當再奢侈。生活水準要慢慢提升,整個社會提升,我也跟著提升;整個社會提升,我不跟著提升,這是知足。

26.不但世間五欲六塵的受用我們知足,即使弘法利生的事業也要知足,不知足的人苦!不知足的人貧!知足的人富有!

27.我們以佛教事業來說,佛常常教我們要隨緣不要攀緣。我是初學佛的時候老師就教我,我想想非常有道理,所以我一生依教奉行,決定不做攀緣的事情。

28.攀緣苦,不自在!那個苦從哪裡來的?是自己找來的,你本來不苦,你為什麼去找苦吃?你去攀緣,你就是個迷惑顛倒沒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不會自己去找苦吃。

29.佛門裡常說學佛要發願,要有度眾生的願,不能有度眾生的欲望,不能有這個念頭。什麼事情都是因緣自自然然成就的,沒有一絲毫的勉強,這才是正法。

30.如果我們起心動念要怎樣做怎樣做,那這裡面就有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這些煩惱統統來了,到後來西方世界也去不了,還是六道輪轉,所以這個得失利害我們自己要看得清清楚楚。

31.一切眾生心裡面的欲望、愛好是千差萬別,各個不相同,可是佛都知道,真正是所謂的全知全能,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樁佛不知道。

32.佛大慈大悲,為末法時期眾生選擇淨土法門,這個法門真正能幫助一切眾生解決疑難雜症。佛教末法眾生,為什麼特別推薦介紹淨土法門,淨土法門修清淨心。

33.大乘《無量壽經》經題上,給我們提出修行的綱領:「清淨平等覺」,把清淨心擺在第一。心要清淨,這最重要的,清淨心那是真正的幸福。這個受用你們想不到,為什麼想不到?你的心從來沒有清淨過,我怎麼說、怎麼形容,你們都很難體會。

34.學佛最要緊的,心裡面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是非,沒有人我,沒有欲望,沒有得失,好自在!心裡面有了這些東西,你怎麼會清淨?

35.佛門裡頭要用清淨心修福修慧。心清淨,什麼欲望、希求都沒有。清淨心是真心,清淨心能生萬法,能生萬法就是佛門講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

36.我們平時念佛,要心平氣和地去念,沒有一切欲念地去念,這樣才能念得成功。你有個欲望、有個念頭,你這樣去念容易著魔。因為你有希望在那裡,魔就給你一個希望,換句話說,你有個把柄在人家手上。

37.你什麼希望都沒有,魔對你一點辦法都沒有。譬如,你想要錢,他有很多錢誘惑你,你就會上當;你想要名,他給你一個名義,就把你套住了;你什麼希望都沒有,他對你一點辦法都沒有,無可奈何。

38.念佛人心要清淨,真正念佛不求往生、不求一心不亂、不求功夫成片,什麼都不求,就是一句彌陀念到底。念了幾天,他自然得一心,自然見佛往生,那是自然的,水到渠成,諸位要懂這個道理。

39.念佛的人什麼都不能求,有求都是妄念。所以,你有欲望,欲望裡頭你要回頭;欲望要是不止,那是苦惱無邊!

40.我們念佛要精進,「精進常樂」。精進是真樂,越精進越樂。你想想看,我們精進,精進求一心不亂,你的心一天比一天清淨,你自己會覺察到,你跟阿彌陀佛,跟西方極樂世界,一天比一天接近,感應道交,你怎麼不快樂。

41.真正是無有疲厭,真正入了這個軌道,上了這個軌道,世間什麼樂趣你都不會想了,為什麼?一點味道都沒有。

42.好比你看佛經一樣,佛經如果你要是讀下去,在裡面體會到法味了,世間什麼書你都不會去看它。為什麼?沒意思,浪費時間,枯燥無味。讀佛經這裡頭有真樂,常樂。

43.眾生都有欲望,都有希求,求怎麼樣?求不得就感覺到很痛苦。求得了怎麼樣?求得了還是苦,苦什麼?怕丟掉。患得患失,沒有不苦的。

44.像我們念佛人,有沒有欲望?有,我們有欲望。我們的欲望是希望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希望見阿彌陀佛,這是我們念佛人的欲望。

45.我們有這個欲望了,我們要努力去追求,憶佛念佛,不間斷、不夾雜,這就是精進,這就是勤奮!一定要這樣做法,我們才能成功。

46.世緣要放下,不要去想它,不要去念它,因為你想這個、念這個,業報在六道,你天天在造六道的業。

47.決定不想,決定不理會它,念念只想阿彌陀佛,念念只想西方極樂世界,這樣就行了。

48.世人都有欲望,欲望無窮,那你的痛苦也就無窮,所以佛陀教我們「淡泊名利,知足常樂」,這是要細心去體會的!

文摘恭錄 虛雲老和尚開示


延伸閱讀:
印光

標籤

八風 (1) 三慧 (1) 三寶 (2) 亡靈 (1) 不老不死 (1)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1) 中道 (1) 六度萬行 (3) 六道眾生 (1) 天下名山僧佔多 (1) 天龍八部 (1) 出家 (1) 弘一大師 (1) 正法 (1) 玄一 (2) 玄一自性自度 (1) 生龜脫殼 (1) 地皎法師 (1) 地藏菩薩 (1) 地藏道場 (1) 此生不能不認識的一個人 (1) 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 (1) 自傘自度 (1) 伽藍菩薩 (1) 佛光大辭典 (1) 佛典故事 (1) 佛教四大菩薩 (1) 佛教典故 (1) 佛教藝術 (1) 佛經 (2) 佛像 (1) 佛說鹹水喻經 (1) 妙蓮老和尚劉德華 (1) 戒律很重要 (1) 改習慣 (1) 改變命運的鑰匙 (2) 走火入魔 (1) 定弘法師 (1) 空觀 (1) 南無大願大孝地藏王菩薩 (1) 南無地藏王菩薩 (3)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1) 南無觀世音菩薩 (1) 宣化上人 (2) 度自己第一要緊 (1) 持戒 (1) 故事 (32) 星雲大師 (2) 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 (3) 修行 (2) 修行要注重德行 (1) 冤親債主 (1) 師父說 (1) 海濤法師 (1) 真正的大孝 (1) 神通 (1) 索菲亞 (1) 般若 (1) 衲履足跡 (1) 高僧大德 (4) 鬼神 (1) 淨空老和尚 (2) 淨空老法師 (1) 淨空法師 (1) 淨界法師 (1) 深信因果 (2) 通靈少女 (1) 善知識 (3) 智者大師 (1) 無形眾生 (1) 菩薩六度萬行 (1) 超度 (1) 超度的理論與事實 (1) 開示 (3) 開悟 (1)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1) 楊子佛教禮儀 (1) 聖誕日 (1) 聖嚴法師 (2) 僧寶 (1) 夢參老和尚 (2) 慈濟 (1) 語錄 (8) 劉德華妙蓮 (1) 劉德華和尚 (1) 慧果居士劉德華 (1) 慧律法師 (2) 學佛 (2) 學佛答問 (2) 磨出精華 (1) 積功累德 (2) 隨喜功德 (1) 靜思語 (1) 斷惡修善 (2) 證嚴上人 (1) 證嚴法師 (1) 關聖帝君 (1) 懺悔業障 (2) 譬喻 (1) 護法神 (1) 靈性 (1) 靈界的譯者 (1) 靈異事蹟 (1) 鑽石 (1) buddha (31) karma (1) logos3721 (1) movie (1) youtube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