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人有二十難──「生值佛世難」

人有二十難──生值佛世難

人有二十難──生值佛世難(5)
◎證嚴法師講/弟子小文記
諸位同修:


◆見佛如盲龜穿木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人海茫茫,何處是歸程?」這表示人生在世間,
心理茫茫然沒有一個皈依處;在佛經中有「一眼之龜,適逢木孔」的比喻
──在茫茫的大海中,有一塊浮木,還有一隻海龜隨著浪潮游來游去;那
塊木材中間正好破了一個洞,而一眼之龜,恰恰好穿過這個洞,把頭伸出
來,這種機會多難得啊!在人生的大海中,要找一個真正的皈依處,就像
那隻烏龜正好把頭穿過木孔那樣的難、機會是那麼少,所以佛陀說:「生
值佛世難」。

我們的生命雖然不斷地在六道中輪迴,但我們要得人身確實很難;得人身
又能和佛同一個時代更難;與佛同世,又同住一個地方,更是難中之難;
能與佛同住一個地方,又能見佛,那更是不容易啊!二千多年前,佛出生
於印度,而我們是否也曾與佛同世呢?縱然與佛同世,但地球這麼大,我
們不知生在那個角落,也不一定能與佛同生於一處,即使以上兩個條件都
具足,是否能見佛面,也是一個問題!所以說:「生值佛世難」。



◆換我心為佛心

雖然佛陀離我們兩千多年,如果能依佛教法修學精進,必能深入佛陀的教
育;只要心中時時有佛,那我們就好像與佛同世一樣啊!若聽聞了佛法,
但不會好好去運用,那即使是與佛同住一處,也是離佛很遠。

佛經裏說:「佛陀到了一個有九萬人的小城,有三分之一的人,曾見過佛
、聽過佛說話。另外三萬人,只聽到佛已經來到城中,只是知道而已,卻
沒有見到佛。其餘的三萬人,不止未曾見到佛,就連佛名都不曾聽到,怎
會知道什麼是佛法呢?」雖與佛同世,但要見佛仍是很難!

佛陀在世時,小小的一個城市,只有九萬人,也只是三分之一的人有機會
聽聞啊!何況我們離佛已經二千多年了!不過佛陀告訴我們「三世一切佛
,一切唯心造」。九萬人中的三萬人連聽佛的名都不曾聽過,像這樣雖然
與佛同世,也如同隔世,那有佛法?其他三萬人,雖曾聽聞佛名,卻沒見
過佛面,那又有什麼用呀!剩下的三萬人,雖見過佛,但是否能把佛的道
理領納於心呢?如此再三淘汰,剩下多少呢?如此「與佛同世」和「與佛
不同世」,也是一樣啊!

如果我們時時刻刻以心念佛,則佛在我心,把自己的心換成佛心,如此不
只可以「與佛同世」,而且還可以彰顯我們的佛性及佛的智慧。我常說,
不要輕視自己,因佛常在我們的心識裡,我們的心如果時時將佛的心、佛
的行為運用於生活中,佛已伴隨同行,怎會「生值佛世難」呢?



◆貴在聽於心用於行

現代的人,若有仰慕賢人的心,他就會用心地找,但要找到一位有學有德
者,有時候也很難。因為「真學」與「實德」不是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能
找到的。佛陀的教法,我們已聽過很多;佛的事蹟,我們也知道不少,若
能把聽來的道理用行為表現出來,那麼佛就時時在我們的心中、在我們生
活行動中了,佛說「生值佛世難」,這有沒有困難呢?只要佛心與我常在
,即與佛同世無異。

就像前面說過的「得睹佛經難」,我們要聽經、了解佛法,是不是很難呢
?以現在而言是很容易啊!到處都有人演講,並且是排場很大的佛法演講
。法師要講經時,大家都很踴躍去聽講,有時候是幾千人、幾萬人。但是
這幾千、幾萬人當中,到底有幾位真的把佛的教法放在心中,拿來運用呢
?如果人人聽了經,都能把它運用於日常生活,那我們的社會早就已經淨
化了!可惜的是聽了以後,沒有去運用;如此,即使聽過佛法和不聞佛法
的也是一樣。

現在的知識水準提高了,看經那會有什麼困難!學識這麼普遍,如果看了
經典,能如法修學,又能把它拿來日常生活中運用,那麼我們的眼睛所看
到的無一不是佛的行動,耳朵所聽到的都是佛的聲音一般;那我們「值佛
世」怎麼會有困難呢?不過現在的社會,偏偏就是離正法很遙遠,離聖人
賢人,像是隔了遙遠的世代一樣,不容易求得佛的教法。



◆慈濟護專學生令人愛敬

佛陀常常說:「適值佛法,曠劫難遇」,的確!我們得遇佛法是曠劫難遇
的呀!曠劫是很長遠很長遠的時間。不過佛陀又說:「瞬息之間,可以見
佛聞法──所謂見佛聞法一念間」,瞬息之間和曠劫難遇,這兩者是不是
差別很大呢?意思是說,如果我們不好好面對佛的教法真理,去身體力行
,那怕是與佛同世也和隔世沒有兩樣。反之,雖然我們離佛世幾千年,若
聽到佛陀的教法後,當下就能愛惜教法,拳拳服膺;在日常生活中去行佛
所行之行、說佛所說的話、懷佛所懷的心,若能如此,我們瞬息之間所遇
的都是佛法真理啊!

得遇真理且能體會真理,並不一定是要在幾歲的時候,或在什麼特別的環
境。此如說我昨天去參加護專開學前的會議,我聽到一位懿德媽媽向學生
們說:「星期天,我要回家時,在車上遇到我們的學生,我就問她們去那
裡?她們說:『我們去散播慈濟的種子!』學生們接著又向懿德媽媽說:
「我們和花師的學生去參加救國團的活動,和另外的一些學生,大家登山
之後,我們發現慈濟的學生非常受大家重視,我們一切的行為、言語、動
作,都很讓人肯定,我們現在才知道,身為慈濟護專的學生是很光榮的!
」又說:「在談話當中,我們都會把握機會,告訴他們慈悲喜捨的精神,
也常向他們說:『師公說的,要縮小自己、擴大心胸』,在外面參加活動
,大家都很愛我們;有些女同學就吃醋了,我們就告訴她們不要不平,也
不要吃醋,因為我們散播的是大愛、是清淨無染的愛,你們不必擔心。」



◆見佛聞法一念間

諸位!她們在這裡只有短短的四個月──一個學期的時間,她們就能把佛
教的精神,融會於慈悲喜捨的行動;和外面其他學校的人接觸,甚至可以
讓一切的行動,適合於慈濟的形象,並且散播慈濟的種子,表現那份慈悲
喜捨的大愛。她們年紀輕輕的,所以能接觸到佛法,是因為唸了慈濟護專
;在學校上課時,她們接觸到的多是專業知識,很少接觸佛法,但是她們
的心卻能在潛移默化中,融入慈濟和佛法,因而處於人群,會使人人敬愛
,她們接觸的時間並不很長呀!只要有心且能用心地接受,便是:己心和
佛心互相融通、身意會合,這叫做「見佛聞法一念間。」

學佛聞法時間不在久暫,離了佛心就變成曠劫難遇;若能會合佛心,瞬息
便能見佛,所以「生值佛世難」我想並不難。只要我們專心,便能於瞬息
之間見佛聞法,這完全只在一個「心」字。請諸位真正要多用心,聽了法
要真正吸收、放在心中,然後表現於行為,那麼見佛聞法並無困難啊!

標籤

八風 (1) 三慧 (1) 三寶 (2) 亡靈 (1) 不老不死 (1)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1) 中道 (1) 六度萬行 (3) 六道眾生 (1) 天下名山僧佔多 (1) 天龍八部 (1) 出家 (1) 弘一大師 (1) 正法 (1) 玄一 (2) 玄一自性自度 (1) 生龜脫殼 (1) 地皎法師 (1) 地藏菩薩 (1) 地藏道場 (1) 此生不能不認識的一個人 (1) 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 (1) 自傘自度 (1) 伽藍菩薩 (1) 佛光大辭典 (1) 佛典故事 (1) 佛教四大菩薩 (1) 佛教典故 (1) 佛教藝術 (1) 佛經 (2) 佛像 (1) 佛說鹹水喻經 (1) 妙蓮老和尚劉德華 (1) 戒律很重要 (1) 改習慣 (1) 改變命運的鑰匙 (2) 走火入魔 (1) 定弘法師 (1) 空觀 (1) 南無大願大孝地藏王菩薩 (1) 南無地藏王菩薩 (3)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1) 南無觀世音菩薩 (1) 宣化上人 (2) 度自己第一要緊 (1) 持戒 (1) 故事 (32) 星雲大師 (2) 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 (3) 修行 (2) 修行要注重德行 (1) 冤親債主 (1) 師父說 (1) 海濤法師 (1) 真正的大孝 (1) 神通 (1) 索菲亞 (1) 般若 (1) 衲履足跡 (1) 高僧大德 (4) 鬼神 (1) 淨空老和尚 (2) 淨空老法師 (1) 淨空法師 (1) 淨界法師 (1) 深信因果 (2) 通靈少女 (1) 善知識 (3) 智者大師 (1) 無形眾生 (1) 菩薩六度萬行 (1) 超度 (1) 超度的理論與事實 (1) 開示 (3) 開悟 (1)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1) 楊子佛教禮儀 (1) 聖誕日 (1) 聖嚴法師 (2) 僧寶 (1) 夢參老和尚 (2) 慈濟 (1) 語錄 (8) 劉德華妙蓮 (1) 劉德華和尚 (1) 慧果居士劉德華 (1) 慧律法師 (2) 學佛 (2) 學佛答問 (2) 磨出精華 (1) 積功累德 (2) 隨喜功德 (1) 靜思語 (1) 斷惡修善 (2) 證嚴上人 (1) 證嚴法師 (1) 關聖帝君 (1) 懺悔業障 (2) 譬喻 (1) 護法神 (1) 靈性 (1) 靈界的譯者 (1) 靈異事蹟 (1) 鑽石 (1) buddha (31) karma (1) logos3721 (1) movie (1) youtube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