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大日子】 衛塞節為何稱Vesak?
衛塞節是南傳佛教傳統紀念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誕生、成道、涅槃的節日,而世界各國的佛教徒均在每年5月的月圓之日,慶祝這重要的佛教日子。
東南亞和南亞國家如斯里蘭卡、泰國、柬埔寨、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尼泊爾等國的佛教徒,均在這一年一度的重要節日中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
1950年的佛教聯盟首屆會議,決定把衛塞節列為公假。衛塞節也是我國的公假之一,國內華印裔佛教徒紛紛在此重大日子,紛紛大事慶祝一番。
衛塞節的慶典活動包括點燈繞寺遊行、沐佛、歸依、求授巴利法名、佛法開示及放生等,而花車遊行,更是慶典的重點節目。
🚩衛塞節為何稱“Vesak”?
衛塞(Vesak)是斯里蘭卡僧伽羅語,源於巴利文“Visakha”一詞。
Vesak是月圓的意思,是“衛塞迦”(Vaisakha)的簡稱,象徵佛陀德智圓滿、福慧具足、證悟清淨、平等、光明的境界。
在印度、孟加拉、尼泊爾,這個節日稱為“Visakah Puja”或“Buddha Purnima”;在泰國稱“Visakha Bucha”;斯里蘭卡和馬來西亞稱“Vesak”或“Wesak”;在寮國稱“Vixakha Bouxa”;緬甸稱“Ka-sone”。
鑒於衛塞節已獲得聯合國承認,因此國際的正式名稱是“聯合國衛塞節”(United Nations Day of Vesak)。
🚩佛陀誕生 ~成道 ~涅槃
衛塞節,其實是把佛陀誕生、成道、涅槃,於同一日紀念。
據記載,佛陀5月的一個月圓之日出生;35年後又在5月的某月圓之日,於菩提樹下悟道;後來他涅槃那天,巧的也是5月的月圓之日。
三者雖非同一天,卻有月圓之最大共同特點。於是,後世的佛教徒,便訂下在每年5月的第一個月圓日,慶祝衛塞節;Vesak在印度古代梵文的意思,正就是“月圓”解也。
佛陀出家時,只有29歲。雖然他降生於帝王之家,尊貴為皇太子,因為看不慣當時印度迷信神教的風俗,剝削人民,於是,為拯救當時廣大的人民,為貫徹救國救民的目標,佛陀捨去皇太子尊貴的身分和榮譽地位,並拋下妻子,進入雪山修行。6年後,終於徹底覺悟宇宙人生的實相真理,遂四處說法,創立“佛教”。
佛陀最後告誡眾比丘說:“比丘們!我告訴你們,不要自負,觀察一切法都是無常變化的。大家應該各自精勤觀察,以徹底證取(解脫)道果。”是佛陀在人世的最後教導。
然後,佛陀次第進入四禪八定,返回第四禪時結束於了輪迴的生活,證達永恆的大涅槃界。這時在庫西那拉附近地區發生地震及天空無雨響雷等現象。正是公元前544年二月十五日月圓時分(現在為方便也作四月十五日)。
所以現在世界佛教聯盟定公歷的每年五月的那個月圓日為紀念佛陀日。
https://www.facebook.com/102112408803982/posts/294266649588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