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一般人都誤解了菩薩的感應】

🪷一般人都誤解了菩薩的感應!

如果你不修行,你拜拜佛沒有問題,可你真地想修行時,也聽大德的開示,但就會出現問題。比如感應的問題。現在許多人在談感應,許多書也記載感應,觀音,地藏的比較多。

求子,求事業,求病苦消除,很多。但你真的自己遇到問題時,你會發現,有時候你感應不了,這是什麽問題❓

你去看感應錄,尤其是古代的人寫文章,都是精辟簡短,比如求子,他告訴你一些相,放生,念經,建寺來求子。但沒有告訴你內在的運作規律,求子人的心境,以及他的福德是如何,你就不知道了。對不對,你掌握不了內在規律,你就求不到。

一些人無法滿願,我看只有一個原因,就是貪便宜的心態出現了。

比如求子來講,有些人求不到孩子,或者身體生病,都是因為他錢財太偏了。不求發財,但他一直發財,想要求子,卻求不到。

這時,他就應該去廣行供養,把錢財的能量轉化為孩子。如果你這一步沒有完全,你想要求菩薩滿願,我看很困難。

一般人都誤解了菩薩的有求必應,好像你求什麽都給你,然後叫慈悲。大家要明白,宇宙有一個能量守恆定律。你付出多少,得到多少,一定是守恆的。

你求菩薩保佑你發財也沒用,求什麽財神都沒用,因為你沒有付出。菩薩可以給你指點迷津,但沒有辦法消滅你的業力。

在許多感應錄中,都有許願和還願的問題。印光大師在普陀山時,許多人找他幫忙求子,求到了,他們都去做功德,把普陀山多寶佛塔和牌坊維修了。這就是先佈施,後得回報。或者先發願佈施,得回報後就還願。這就是能量守恆。

這時一個問題就產生了,既然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沒有捨一得萬報,幹嘛要求觀音菩薩,菩薩的靈感在哪裡?既然能量是守恆的,求菩薩就等於沒有求了。也不會賺到一分便宜,對不對。只是做多少,得多少。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說到業力。

我們先要端正一個問題,一個人受的苦,不會因為你學佛後,苦就減少了。你該受多少苦,還是得受。

許多人有誤解,以為我學佛了,苦就少了。現在苦還這麽多,那我學什麽佛。因為他不明白,苦的能量守恆,就會產生邪見。就是你的業力的能量,不能憑空消失,但可以轉移。

你受的苦,都是這麽多。但你學佛後,你努力為三寶付出,在佛門受苦。那就轉移了。本來要受早死的苦,現在化作一場大病,了了這個因果了。

學佛就有這個好處,就是轉移。好比一杯鹽水你喝下去,肯定生病,但你轉移了,每天喝一點點,或者加入大水缸中,鹽成分不會少,但你每天喝,就不會中毒。

沒有佛菩薩保佑的人,受業力牽引,他無能為力,業障一來,一杯鹽水下去,就大病了。學佛的人,要有智慧的轉移業力。區別就在這裡。

所以有些人沒有孩子,求不到,為什麽要求菩薩。因為你命中就缺這個孩子,就是你的業力中缺少孩子,你要靠菩薩加持,把你多餘的福報轉移到孩子身上,你就有孩子了。

佛菩薩就起到了能轉移你業力的作用。但沒有修行的人,他不懂得,只能受業力流轉,這就痛苦了。

也有個人,很年輕,賺錢很快,一個人有兩套房子,從政府能申請到一套,但就是沒有孩子。其實他就是命中錢財過旺了,子女就導致缺了。

他要是肯轉移,把錢財供養給三寶,靠佛菩薩加持力,法界緣起力,自己佈施的功德力,想要孩子也是很簡單的。但這一點,很少人能知道。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什麽都越多越好,五福臨門。其實你要讓自己缺一點,或者房子,或者車子,或者鈔票。不缺的話,其它有關家庭方面的,兒女上的,很難圓滿。

但現在許多人都誤解了,以為菩薩是個萬能能量,想什麽就給什麽?菩薩不是這樣子。如果是這樣子,你不用修行了,一甩給你甩到極樂就好了。對不對。菩薩起到了轉移你業力,指引你修行的作用。你的業力還是要靠自己慢慢去消。

所以在佛門中,受一些苦是必須的,包括磕頭帶來的苦,以前人修行,每天給常住服務,做牛做馬,苦得半死。

這個苦就在消他的業。你不苦,在世俗中,一樣也要受苦。就像有些人生病了,他能磕頭,磕頭很苦,業障消除,病苦就轉移了。主動去受苦,身體雖然苦,心就不苦。世間人剛好相反,他也被動受苦,身體也苦,心更苦。

許多人看感應錄,看得滿腔熱情,以為佛菩薩是萬能的神,但只有熱情,卻沒有智慧。那不行,你在行法時,就知道問題了。就像有些人,遇到一場車禍,別人都出事,他念了一聲觀音菩薩,就躲過一劫。你看了,會以為,是這一聲觀音菩薩的作用。

但我告訴你,也是,也不是。為什麽,我見過一個道友,出去開車,車上六個人,大人小孩,車翻到路邊,四輪朝天,大家都沒事。她也沒念觀音菩薩。為什麽?她陰德積累得比較厚。所以沒事。

如果你陰德不厚,業障又重,平常有念,但業障一來,就忘記了,對不對。所以你看到他好像念一聲觀音菩薩,撿回一條命,但裡面其實有很多文章。所以你不要貪小便宜。

一些人想要修行,但帶著索求的態度來修,保佑這個那個的,這心態都不正常。你去做了,付出了,自然佛菩薩會保佑,老天也會保佑。你不做呢,天天求,沒有用。反而越求,福報越小。

因為求的心態就是不知足心態,餓鬼心態,感召的是餓鬼的福報。你要想,我能付出,我是富貴的,你就慢慢富貴起來。

🪷阿彌陀佛🪷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42290609300495/permalink/2071646089698264/

標籤

八風 (1) 三慧 (1) 三寶 (2) 亡靈 (1) 不老不死 (1)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1) 中道 (1) 六度萬行 (3) 六道眾生 (1) 天下名山僧佔多 (1) 天龍八部 (1) 出家 (1) 弘一大師 (1) 正法 (1) 玄一 (2) 玄一自性自度 (1) 生龜脫殼 (1) 地皎法師 (1) 地藏菩薩 (1) 地藏道場 (1) 此生不能不認識的一個人 (1) 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 (1) 自傘自度 (1) 伽藍菩薩 (1) 佛光大辭典 (1) 佛典故事 (1) 佛教四大菩薩 (1) 佛教典故 (1) 佛教藝術 (1) 佛經 (2) 佛像 (1) 佛說鹹水喻經 (1) 妙蓮老和尚劉德華 (1) 戒律很重要 (1) 改習慣 (1) 改變命運的鑰匙 (2) 走火入魔 (1) 定弘法師 (1) 空觀 (1) 南無大願大孝地藏王菩薩 (1) 南無地藏王菩薩 (3)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1) 南無觀世音菩薩 (1) 宣化上人 (2) 度自己第一要緊 (1) 持戒 (1) 故事 (32) 星雲大師 (2) 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 (3) 修行 (2) 修行要注重德行 (1) 冤親債主 (1) 師父說 (1) 海濤法師 (1) 真正的大孝 (1) 神通 (1) 索菲亞 (1) 般若 (1) 衲履足跡 (1) 高僧大德 (4) 鬼神 (1) 淨空老和尚 (2) 淨空老法師 (1) 淨空法師 (1) 淨界法師 (1) 深信因果 (2) 通靈少女 (1) 善知識 (3) 智者大師 (1) 無形眾生 (1) 菩薩六度萬行 (1) 超度 (1) 超度的理論與事實 (1) 開示 (3) 開悟 (1)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1) 楊子佛教禮儀 (1) 聖誕日 (1) 聖嚴法師 (2) 僧寶 (1) 夢參老和尚 (2) 慈濟 (1) 語錄 (8) 劉德華妙蓮 (1) 劉德華和尚 (1) 慧果居士劉德華 (1) 慧律法師 (2) 學佛 (2) 學佛答問 (2) 磨出精華 (1) 積功累德 (2) 隨喜功德 (1) 靜思語 (1) 斷惡修善 (2) 證嚴上人 (1) 證嚴法師 (1) 關聖帝君 (1) 懺悔業障 (2) 譬喻 (1) 護法神 (1) 靈性 (1) 靈界的譯者 (1) 靈異事蹟 (1) 鑽石 (1) buddha (31) karma (1) logos3721 (1) movie (1) youtube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