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金剛經》的總骨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心是金剛般若的妙心,也就是實相,實相無相,又無所不在,證得實相要離相,不住於相,所以《金剛經》要遣除的就是“四相”。

《金剛經》的總骨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心是金剛般若的妙心,也就是實相,實相無相,又無所不在,證得實相要離相,不住於相,所以《金剛經》要遣除的就是“四相”。 
 
我  相

 也就是執著有我,把四大五蘊和合的肉身執為我身,把念念遷變不停的意識心執為我心,因此而產生強烈的自我,並由此產生各種分別。 因為妄想有我,並且執著有我的愚癡,所以生起我見、我愛、我慢,我見就是自以為是,覺得只有自己的看法最正確;我愛就是關心自己勝於一切;我慢就是自視甚高,即使不如他人也不肯承認。

 人  相

 可以理解為人類,從人種來區分,有黑種人、黃種人、白種人等不同;從民族來區分,有漢族人、滿族人、傣族人等不同;從國家來區分,又有中國人、日本人、美國人等不同。 因為有了我相,就有似我者和不似我者,對似我者親切,對不似我者排斥,因此而出現地方與地方的界限、種族與種族的排斥、國家與國家的隔閡。 這不僅使人類不能和諧相處,更使世界不能和平安定。 人又以萬物之靈自居,自以為高於其他一切動物,因而不能平等對待它們,任意宰殺眾生,造下許多殺業,同時也破壞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眾 生 相

 眾生都是依四大五蘊假合而構成的生命體,由於業力的不同,眾生相千差萬別。 從不同的受生形式,可分為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從不同的生命形式,又可分為天道、人道、鬼道、阿修羅道、地獄道、畜生道。 就人道來說,還有富貴和貧窮、健康和病弱、莊嚴和醜陋、善良和邪惡等各種不同。 也正是因為有了我相,眾生之間才出現對立矛盾的現象。 

壽 者 相

 從生到死的一期生命的過程,就是“壽者相”的意思。生命不過短短幾十年,但人們都希望、執著永恆,尤其是功成名就的人,錢財地位都有了,更不願意離開這個世界,所以古代帝王往往熱衷於尋求長生不死之術。儒家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念,這種希望通過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的方式,來體現生命的延續,也是壽者相的表現。 此外還有些人,希望通過事業的傳承來延續自己的生命,這還是壽者相的表現。  

雖然說是四相,其實四相同是一相,都是我相,我相是一切煩惱生起的根本。由我愛我的身體、我愛我的地位、我愛我的事業、我愛我的家庭等等,使我們內心時時處於牽掛狀態,患得患失,不得自在,這是因為我貪帶來的煩惱;對於逆境產生厭惡之心,內心充滿不安、煩躁、憤怒、惱害,這是因為我嗔帶來的煩惱;別人得到榮譽,儘管於我並無利害,但我卻覺得難受,這是因為嫉妒帶來的煩惱;有人侮辱我,傷害了我的自尊,這是因為我慢造成的煩惱。金剛經所開示的般若智慧,是要遣除我相、破除我執。從物質層面來看,身體是地、水、火、風四大的假合,離開了這四大,身體又是什麼? 從精神層面來看,心是經驗的積集,由經驗的延續導致思維的延續,離開經驗,思維又是什麼? 四大五蘊的實質是無我的。 五蘊無我,眾生卻偏偏執有我,求自利、損他利,由此產生種種煩惱,造作種種業力。 金剛經中說:“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不僅不能執著四相、不能執著法相,也不能執著非法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世間的、出世間的任何現象,包括莊嚴的、醜陋的,染污的、清淨的,平常的、神聖的,善良的、罪惡的等等,雖然呈現出種種差別,但究其實質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虛妄不實。 如果我們起心著相,那麼心必然是妄心,而相也必然是妄相。 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處處離相無住,才能與實相相應。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6732840650/posts/pfbid02j1XtTcuTgr7pAaBqdS9GCmbH6L7w4Gby78h3WBSXWnE3QML74DEbVHqxwdVdtMDGl/?mibextid=Nif5oz

標籤

八風 (1) 三慧 (1) 三寶 (2) 亡靈 (1) 不老不死 (1)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1) 中道 (1) 六度萬行 (3) 六道眾生 (1) 天下名山僧佔多 (1) 天龍八部 (1) 出家 (1) 弘一大師 (1) 正法 (1) 玄一 (2) 玄一自性自度 (1) 生龜脫殼 (1) 地皎法師 (1) 地藏菩薩 (1) 地藏道場 (1) 此生不能不認識的一個人 (1) 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 (1) 自傘自度 (1) 伽藍菩薩 (1) 佛光大辭典 (1) 佛典故事 (1) 佛教四大菩薩 (1) 佛教典故 (1) 佛教藝術 (1) 佛經 (2) 佛像 (1) 佛說鹹水喻經 (1) 妙蓮老和尚劉德華 (1) 戒律很重要 (1) 改習慣 (1) 改變命運的鑰匙 (2) 走火入魔 (1) 定弘法師 (1) 空觀 (1) 南無大願大孝地藏王菩薩 (1) 南無地藏王菩薩 (3)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1) 南無觀世音菩薩 (1) 宣化上人 (2) 度自己第一要緊 (1) 持戒 (1) 故事 (32) 星雲大師 (2) 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 (3) 修行 (2) 修行要注重德行 (1) 冤親債主 (1) 師父說 (1) 海濤法師 (1) 真正的大孝 (1) 神通 (1) 索菲亞 (1) 般若 (1) 衲履足跡 (1) 高僧大德 (4) 鬼神 (1) 淨空老和尚 (2) 淨空老法師 (1) 淨空法師 (1) 淨界法師 (1) 深信因果 (2) 通靈少女 (1) 善知識 (3) 智者大師 (1) 無形眾生 (1) 菩薩六度萬行 (1) 超度 (1) 超度的理論與事實 (1) 開示 (3) 開悟 (1)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1) 楊子佛教禮儀 (1) 聖誕日 (1) 聖嚴法師 (2) 僧寶 (1) 夢參老和尚 (2) 慈濟 (1) 語錄 (8) 劉德華妙蓮 (1) 劉德華和尚 (1) 慧果居士劉德華 (1) 慧律法師 (2) 學佛 (2) 學佛答問 (2) 磨出精華 (1) 積功累德 (2) 隨喜功德 (1) 靜思語 (1) 斷惡修善 (2) 證嚴上人 (1) 證嚴法師 (1) 關聖帝君 (1) 懺悔業障 (2) 譬喻 (1) 護法神 (1) 靈性 (1) 靈界的譯者 (1) 靈異事蹟 (1) 鑽石 (1) buddha (31) karma (1) logos3721 (1) movie (1) youtube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