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總骨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心是金剛般若的妙心,也就是實相,實相無相,又無所不在,證得實相要離相,不住於相,所以《金剛經》要遣除的就是“四相”。
《金剛經》的總骨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心是金剛般若的妙心,也就是實相,實相無相,又無所不在,證得實相要離相,不住於相,所以《金剛經》要遣除的就是“四相”。
我 相
也就是執著有我,把四大五蘊和合的肉身執為我身,把念念遷變不停的意識心執為我心,因此而產生強烈的自我,並由此產生各種分別。 因為妄想有我,並且執著有我的愚癡,所以生起我見、我愛、我慢,我見就是自以為是,覺得只有自己的看法最正確;我愛就是關心自己勝於一切;我慢就是自視甚高,即使不如他人也不肯承認。
人 相
可以理解為人類,從人種來區分,有黑種人、黃種人、白種人等不同;從民族來區分,有漢族人、滿族人、傣族人等不同;從國家來區分,又有中國人、日本人、美國人等不同。 因為有了我相,就有似我者和不似我者,對似我者親切,對不似我者排斥,因此而出現地方與地方的界限、種族與種族的排斥、國家與國家的隔閡。 這不僅使人類不能和諧相處,更使世界不能和平安定。 人又以萬物之靈自居,自以為高於其他一切動物,因而不能平等對待它們,任意宰殺眾生,造下許多殺業,同時也破壞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眾 生 相
眾生都是依四大五蘊假合而構成的生命體,由於業力的不同,眾生相千差萬別。 從不同的受生形式,可分為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從不同的生命形式,又可分為天道、人道、鬼道、阿修羅道、地獄道、畜生道。 就人道來說,還有富貴和貧窮、健康和病弱、莊嚴和醜陋、善良和邪惡等各種不同。 也正是因為有了我相,眾生之間才出現對立矛盾的現象。
壽 者 相
從生到死的一期生命的過程,就是“壽者相”的意思。生命不過短短幾十年,但人們都希望、執著永恆,尤其是功成名就的人,錢財地位都有了,更不願意離開這個世界,所以古代帝王往往熱衷於尋求長生不死之術。儒家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念,這種希望通過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的方式,來體現生命的延續,也是壽者相的表現。 此外還有些人,希望通過事業的傳承來延續自己的生命,這還是壽者相的表現。
雖然說是四相,其實四相同是一相,都是我相,我相是一切煩惱生起的根本。由我愛我的身體、我愛我的地位、我愛我的事業、我愛我的家庭等等,使我們內心時時處於牽掛狀態,患得患失,不得自在,這是因為我貪帶來的煩惱;對於逆境產生厭惡之心,內心充滿不安、煩躁、憤怒、惱害,這是因為我嗔帶來的煩惱;別人得到榮譽,儘管於我並無利害,但我卻覺得難受,這是因為嫉妒帶來的煩惱;有人侮辱我,傷害了我的自尊,這是因為我慢造成的煩惱。金剛經所開示的般若智慧,是要遣除我相、破除我執。從物質層面來看,身體是地、水、火、風四大的假合,離開了這四大,身體又是什麼? 從精神層面來看,心是經驗的積集,由經驗的延續導致思維的延續,離開經驗,思維又是什麼? 四大五蘊的實質是無我的。 五蘊無我,眾生卻偏偏執有我,求自利、損他利,由此產生種種煩惱,造作種種業力。 金剛經中說:“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不僅不能執著四相、不能執著法相,也不能執著非法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世間的、出世間的任何現象,包括莊嚴的、醜陋的,染污的、清淨的,平常的、神聖的,善良的、罪惡的等等,雖然呈現出種種差別,但究其實質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虛妄不實。 如果我們起心著相,那麼心必然是妄心,而相也必然是妄相。 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處處離相無住,才能與實相相應。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6732840650/posts/pfbid02j1XtTcuTgr7pAaBqdS9GCmbH6L7w4Gby78h3WBSXWnE3QML74DEbVHqxwdVdtMDGl/?mibextid=Nif5o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