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印光大師為人嚴厲高潔,一生發願不當住持,不收出家徒弟,卻唯獨接受弘一大師為弟子,這絕非偶然。(master)

🍁印光大師一生嚴厲高潔,為何獨獨收他為弟子?

印光大師和弘一大師是當代淨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師,是民國時期佛門的兩顆巨星,他們之間的殊勝因緣,在佛門中流傳甚廣。

弘一律師是位非常嚴謹的人,眼光很高,不會輕易地去佩服一個人,然而他對印光大師卻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印光大師為人嚴厲高潔,一生發願不當住持,不收出家徒弟,卻唯獨接受弘一大師為弟子,這絕非偶然。

民國七年春,徐蔚如居士倡印流通《印光法師文鈔》,在佛教界引起了熱烈的反響。

這一年的大勢至菩薩聖誕日,著名藝術家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他就是弘一法師。

隨著《印光法師文鈔》的出版,弘一法師應好友吳建東居士和張雲雷居士之請,為文鈔題詞,稱贊印光老人的文鈔,如日月當空,普照一切眾生,契理契機,令大眾歡喜信受。

在題詞中,弘一法師對印光大師表達了服膺之情,把印光大師作為學習效法的對象。

民國九年六月,弘一大師決定去富陽新城閉關。臨行前,特地請馬一浮居士為自己的關房題寫了“旭光室”的匾額,以表明自己遙習蕅益大師,近效印光大師的志向。

弘一大師寫信向印祖請求閉關前的訓言,印祖告訴他:“閉關用功,關鍵在於心要專一。未得一心之前,不能急著求感應,否則就是修道的第一大障礙。念佛得一心後,自然會有感應,並沒有起心動念,心卻如明鏡當台,映照出森羅萬象。”

弘一大師多次向印祖寫信請教,印祖都給予悉心指導,並指出:“古往今來,不少人用行書草體寫經,我對此絕不贊成。想要斷煩惑、了生死、度眾生、成佛道,豈可將抄經視為兒戲,由著性子寫得游龍舞鳳的?”

這段話對弘一大師觸動極大,他按照印祖的要求調整了字體,並寄給印祖鑒定。

印祖回信對弘一法師的新字體表示肯定:“抄寫經文是將凡夫心識轉為如來智慧的行為,比古代進士上金殿考狀元還要嚴格恭敬,來不得半點怠慢疏忽。能這樣做的人,必定在選佛場中,得中狀元。”

印祖的點撥,使弘一大師日後的書寫,更加一絲不苟,他的書法被人譽為“佛書”。

弘一大師發心刺血寫經,印祖回信開示:“不要急著抄經,當務之急,先要一心念佛。刺血抄經耗費太多心血,令人心神衰弱,只怕反而成為精進念佛的障礙。俗話說,身安而後道隆。我們既是凡夫,就不要盲目效仿法身大士的苦行,只要念佛得一心,自然法法圓融。”

然而,弘一大師還是因為寫經過多、用心過度而受病,印祖對此早有預料,說:“你就是為人過於仔細,樣樣事情不肯不認真,導致心力不濟,你還是專心念佛的好。”

弘一大師對印祖十分敬佩,再三懇求列為弟子。

可惜遲遲未被答應,便在佛前燃臂香,乞求三寶慈力加被,之後再次上書陳情,可還是被婉拒,直到晚年終於如願以償。

弘一大師是印祖破例收下的唯一的出家弟子。

實際上依止印祖修行的出家弟子很多,如德森法師尊印祖為親教師,但弘一大師是印祖唯一具有名分的出家弟子。

民國十三年五月,弘一大師從溫州慶福寺前往普陀山朝禮印祖,在法雨寺舉行簡單而隆重的拜師儀式,並隨侍七日,每天從早到晚,觀察學習印祖的一舉一動。

每頓飯吃完,印祖都會將碗舔乾淨;或者留饅頭一角,把菜碗擦乾淨後吃下;或者往碗裡倒開水,蕩滌乾淨,再用水漱口,然後喝下,惟恐輕易浪費剩餘的飯粒。

弘一大師將印祖的嘉言懿行總結為十六個字“注重惜福,力行習勞,深信因果,專弘淨土”。

弘一大師雖然振興南山律宗,但以淨土為歸宿,並隨緣隨分,盡力弘揚印光大師的念佛教義,他常勸人讀《印光法師文鈔》,高度頌揚印祖的盛德。

1924年秋,弘一大師應邀到上虞白馬湖夏丏尊故居“平屋”作客。夏老用香菇供齋,被他堅決拒絕,改用豆腐還是不同意,最後只好按照他本人的要求,白水煮青菜,用鹽不用油,弘一大師這才接受。

倓虛法師在《影塵回憶錄》中回憶了弘一大師在青島湛山寺講律時的一些生活片斷:“屋中都是他自己收拾,不另外找人收拾,窗子地板都弄得很乾淨。

因他持戒,也沒有另外準備好的飯菜,頭一次給弄四個菜送寮房裡,一點沒動;第二次又預備一點,還是沒動;第三次預備兩個菜,還是不吃;最後盛去一碗大眾菜,他問端飯的人,是不是大眾也吃這個,如果是的話他吃,不是他還是不吃……”

如此等等,都是受到印光大師的影響。

弘一大師跟印祖一樣嚴以律己,一絲不苟,可以說師徒二人同聲相應。

早年,周孟由曾居士請弘一大師給印祖作傳,弘一大師本已答應,但遲遲沒有動筆。

1940年印祖往生之後,妙真法師再次敦請弘一大師為印祖作傳,弘一大師擔心“要是多讚美幾句,恐怕有違師父的遺訓,可過於平淡又不契時機,所以還得再等等。”

其實,弘一大師的《略述印光大師之盛德》深合印祖道風,稱得上是一篇最好的印祖傳記。

印祖往生後二年,弘一大師亦追隨恩師而去。

1942年中秋過後,弘一大師自感病勢沈重,寫了二首偈與諸友告別,這二偈表露了弘一大師一生悟證的境界: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執相而求,咫尺千里。

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花枝春滿,天心月圓。”

也可以說花枝表示香,月圓表示光,香光莊嚴,正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念佛三昧香光莊嚴的境界: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表露了弘一大師修行淨土法門,證得念佛三昧的境界。

臨終前,弘一大師寫下“悲欣交集見觀經”,可見他親見極樂莊嚴,正念往生,悲憫眾生,欣樂極樂。

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戒殺放生,吃素念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187196584/posts/pfbid02RcBnBQ4YCxuRM6mbjDnUJiWEkivPzWecqNE5L55UXcgv6bzo5J57W2qweGhvt3CXl/?mibextid=Nif5oz

大師 英文
(master)

標籤

八風 (1) 三慧 (1) 三寶 (2) 亡靈 (1) 不老不死 (1)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1) 中道 (1) 六度萬行 (3) 六道眾生 (1) 天下名山僧佔多 (1) 天龍八部 (1) 出家 (1) 弘一大師 (1) 正法 (1) 玄一 (2) 玄一自性自度 (1) 生龜脫殼 (1) 地皎法師 (1) 地藏菩薩 (1) 地藏道場 (1) 此生不能不認識的一個人 (1) 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 (1) 自傘自度 (1) 伽藍菩薩 (1) 佛光大辭典 (1) 佛典故事 (1) 佛教四大菩薩 (1) 佛教典故 (1) 佛教藝術 (1) 佛經 (2) 佛像 (1) 佛說鹹水喻經 (1) 妙蓮老和尚劉德華 (1) 戒律很重要 (1) 改習慣 (1) 改變命運的鑰匙 (2) 走火入魔 (1) 定弘法師 (1) 空觀 (1) 南無大願大孝地藏王菩薩 (1) 南無地藏王菩薩 (3)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1) 南無觀世音菩薩 (1) 宣化上人 (2) 度自己第一要緊 (1) 持戒 (1) 故事 (32) 星雲大師 (2) 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 (3) 修行 (2) 修行要注重德行 (1) 冤親債主 (1) 師父說 (1) 海濤法師 (1) 真正的大孝 (1) 神通 (1) 索菲亞 (1) 般若 (1) 衲履足跡 (1) 高僧大德 (4) 鬼神 (1) 淨空老和尚 (2) 淨空老法師 (1) 淨空法師 (1) 淨界法師 (1) 深信因果 (2) 通靈少女 (1) 善知識 (3) 智者大師 (1) 無形眾生 (1) 菩薩六度萬行 (1) 超度 (1) 超度的理論與事實 (1) 開示 (3) 開悟 (1)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1) 楊子佛教禮儀 (1) 聖誕日 (1) 聖嚴法師 (2) 僧寶 (1) 夢參老和尚 (2) 慈濟 (1) 語錄 (8) 劉德華妙蓮 (1) 劉德華和尚 (1) 慧果居士劉德華 (1) 慧律法師 (2) 學佛 (2) 學佛答問 (2) 磨出精華 (1) 積功累德 (2) 隨喜功德 (1) 靜思語 (1) 斷惡修善 (2) 證嚴上人 (1) 證嚴法師 (1) 關聖帝君 (1) 懺悔業障 (2) 譬喻 (1) 護法神 (1) 靈性 (1) 靈界的譯者 (1) 靈異事蹟 (1) 鑽石 (1) buddha (31) karma (1) logos3721 (1) movie (1) youtube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