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虛雲老和尚|受戒後要謹慎護戒,寧可有戒而死,不可無戒而生

虛雲老和尚|受戒後要謹慎護戒,寧可有戒而死,不可無戒而生

昨夜說的黑月白月誦兩重戒法,這是世尊金口所宣。佛將涅槃時,阿難尊者問佛,未來比丘以何為師?佛曰:「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暗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波羅提木叉,華言別解脫,謂身口七非、五篇等戒,不犯則能解脫。以波羅提木叉為師,即以戒為師也。

戒條既多,怕會忘記,故黑月白月都要誦戒,以便記持不犯。曾受某戒,許誦某戒,聽某戒;未曾受過的戒,不許誦,不許聽。未受而誦而聽就不合法,故誦戒法師在誦菩薩戒前問曰:「未受菩薩戒者出否?」維那答曰:「此中無有未受菩薩戒者。」誦比丘戒也要這樣問。

佛門弟子共有七眾:一、比丘;二、比丘尼,這是男女之受具足戒者;三、式叉摩那,此雲學戒女,習學六法故;四、沙彌,五、沙彌尼,這是男女之受十戒者;六、優婆塞;七、優婆夷,此是男女之受五戒者。

沙彌不許聽誦比丘戒,怕沙彌見比丘犯戒而生我慢貢高,輕視比丘。故誦戒之前,沙彌進齋堂,頂禮長跪,上座撫尺云:
「諸沙彌!諦聽:人身難得,戒法難聞,時光易度,道業難成,汝等各淨身口意,勤學經律論,謹慎莫放逸。」沙彌答曰:「依教奉行。」上座又說:「既能依教奉行,作禮而退。」沙彌一拜起,問訊出堂。沙彌出堂之後,才開始誦戒。

受了佛戒,當下即得清淨戒體,即得解脫,即入佛位,位同大覺,是真佛子。受佛戒,是難得希有之事,所以受戒後,要謹慎護戒,寧可有戒而死,不可無戒而生。

《僧祇律》云:波羅脂國有二比丘共伴,來詣捨衛問訊世尊。中路口渴無水,前到一井,一比丘汲水便飲,一比丘看水見蟲不飲。飲水比丘問言:「汝何不飲?」答言:「世尊制戒,不得飲蟲水故。」彼復勸言:「長老但飲,勿自渴死,不得見佛。」答曰:「我寧傷身,不毀佛戒。」遂便渴死,即生忉利天上,天身具足。是夜先到佛所,禮足聞法,得法眼淨。

飲水比丘,後日乃到佛所,佛知而故問:「汝從何來,為有伴否?」彼即以上事答。佛言:「痴人!汝不見我,謂得見我;彼死比丘已先見我。若比丘放逸懈怠,不攝諸根,雖共我一處,彼離我遠;彼雖見我,我不見彼。若有比丘,於海彼岸,能不放逸,精進不懈,斂攝諸根,雖去我遠,我常見彼,彼常近我。」

和這位持戒比丘比較一下,我們是一天到晚烏煙瘴氣,和豬八戒一般,哪裡像佛的弟子呢?佛制比丘喝水,要用濾水囊,把水濾過才喝。中國現在誰用濾水囊呢?佛又方便,喝水時只許用肉眼觀水,不許用天眼觀水,因為用天眼觀,則水中蟲多,皆喝不得,勉強喝了又犯戒故也。所以不管你看見水有蟲無蟲,照《毗尼日用》規定,凡飲水都要持偈念咒。偈曰:「佛觀一鉢水,八萬四千蟲,若不持此咒,如食眾生肉。」咒曰:「唵縛悉波羅摩尼莎訶。」

「時光易度」者,一日十二時辰,晝六時,夜六時,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小時四刻,一刻十五分鐘,一分六十秒,時間是剎那剎那的過,剎那剎那的催人老,你們沙彌,自出娘胎至今,轉眼就二三十歲,你看時光是不是易過。

「道業難成」,初出家的道心都好,日子久了,就懈怠起來。所以說:「出家一年,佛在眼前;出家二年,佛在西天;出家三年,問佛要錢!」既道心不長,道業就難成了,露水般的道心,怎能了生死呢!

所以最後就囑咐你們說:「汝等各淨身口意,勤學經律論,謹慎莫放逸。」勤者精進不後退,如孔子所說,學而時習之,不分晝夜,行住坐臥,朝於斯,夕於斯,磨練身心,清淨三業。經者,徑也,即了生脫死之路徑;律者,戒律,即五戒、十戒、比丘、菩薩等戒也;論者,佛大弟子發揚經律之妙義的著作。汝等沙彌,既發心為道,就要勤學經律論,勿空過日。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794058094077610/permalink/2469888453161224/?mibextid=Nif5oz

標籤

八風 (1) 三慧 (1) 三寶 (2) 亡靈 (1) 不老不死 (1)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1) 中道 (1) 六度萬行 (3) 六道眾生 (1) 天下名山僧佔多 (1) 天龍八部 (1) 出家 (1) 弘一大師 (1) 正法 (1) 玄一 (2) 玄一自性自度 (1) 生龜脫殼 (1) 地皎法師 (1) 地藏菩薩 (1) 地藏道場 (1) 此生不能不認識的一個人 (1) 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 (1) 自傘自度 (1) 伽藍菩薩 (1) 佛光大辭典 (1) 佛典故事 (1) 佛教四大菩薩 (1) 佛教典故 (1) 佛教藝術 (1) 佛經 (2) 佛像 (1) 佛說鹹水喻經 (1) 妙蓮老和尚劉德華 (1) 戒律很重要 (1) 改習慣 (1) 改變命運的鑰匙 (2) 走火入魔 (1) 定弘法師 (1) 空觀 (1) 南無大願大孝地藏王菩薩 (1) 南無地藏王菩薩 (3)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1) 南無觀世音菩薩 (1) 宣化上人 (2) 度自己第一要緊 (1) 持戒 (1) 故事 (32) 星雲大師 (2) 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 (3) 修行 (2) 修行要注重德行 (1) 冤親債主 (1) 師父說 (1) 海濤法師 (1) 真正的大孝 (1) 神通 (1) 索菲亞 (1) 般若 (1) 衲履足跡 (1) 高僧大德 (4) 鬼神 (1) 淨空老和尚 (2) 淨空老法師 (1) 淨空法師 (1) 淨界法師 (1) 深信因果 (2) 通靈少女 (1) 善知識 (3) 智者大師 (1) 無形眾生 (1) 菩薩六度萬行 (1) 超度 (1) 超度的理論與事實 (1) 開示 (3) 開悟 (1)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1) 楊子佛教禮儀 (1) 聖誕日 (1) 聖嚴法師 (2) 僧寶 (1) 夢參老和尚 (2) 慈濟 (1) 語錄 (8) 劉德華妙蓮 (1) 劉德華和尚 (1) 慧果居士劉德華 (1) 慧律法師 (2) 學佛 (2) 學佛答問 (2) 磨出精華 (1) 積功累德 (2) 隨喜功德 (1) 靜思語 (1) 斷惡修善 (2) 證嚴上人 (1) 證嚴法師 (1) 關聖帝君 (1) 懺悔業障 (2) 譬喻 (1) 護法神 (1) 靈性 (1) 靈界的譯者 (1) 靈異事蹟 (1) 鑽石 (1) buddha (31) karma (1) logos3721 (1) movie (1) youtube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