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一個人的福報有多少,就好像銀行裡的存款,再多,如果揮霍無度,也有用盡的時候,所以佛教勸人要惜福。福報是每個人的資本,要慢慢用,要用得適當,用得有價值、有意義,來看高僧大德如何節儉、惜福、積福的故事。

【享用不盡的福報 該如何獲得?】

【本報綜合報導】一個人的福報有多少,就好像銀行裡的存款,再多,如果揮霍無度,也有用盡的時候,所以佛教勸人要惜福。福報是每個人的資本,要慢慢用,要用得適當,用得有價值、有意義,來看高僧大德如何節儉、惜福、積福的故事。

虛雲老和尚很節儉惜福,他睡的草蓆破了,弟子們幫他用布補好又破,實在補無可補,弟子們想跟常住換一張新的草蓆給老和尚。不料虛雲老和尚聽後,便大聲地說:「好大的福氣啊!要享受常住上一張新席子。」弟子們便再不敢作聲。

虛雲老和尚常開示:「修慧必須明理,修福莫如惜福。」要弟子珍惜生活上的一切福德因緣,猶如銀行存款般,不斷累積。並說,有福德的人,修行起來也會比較順利,若無福德,無論修那種法門,都會有種種障礙。

修慧必須明理

修福莫如惜福

印光大師一生,對於惜福一事最為注意,衣、食、住、行皆極為簡單粗劣,力斥精美。印光大師每日早飯,僅粥一碗且無菜,曾言:「初至普陀時,晨食有鹹菜,因北方人吃不慣,故改為僅食白粥,已三十餘年矣。」午飯,菜一碗,飯一碗,飯菜食盡,先以舌頭舔碗,復以開水滌蕩以漱口,每日早、午兩餐皆是如此。

印光大師惜福,不僅僅是對自己,對待客人,僧眾亦是如是要求。如果客人吃飯之後,碗中有剩飯粒者,必定嚴厲呵誡,「汝有多麼大的福氣,竟如此糟蹋!」只要印光大師,見到你有浪費之事,必會呵誡。除飲食外,其他惜福之事物,皆是如此。

弘一大師從小家庭教育非常好,他父親請人寫了一幅大對聯,「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高高掛在大廳抱柱上,哥哥時常教他念這句子,念熟了,每當穿衣吃飯都十分注意,一粒米飯也不敢隨意糟蹋;他母親和哥哥怕他不愛惜衣食,損失福報以至短命而死,因為在古人看來,如果一個孩子福報損失殆盡,命就沒有了。

出家後,弘一大師仍保持著惜衣食的習慣,生活用具破爛了就請人用針線縫縫。他常常跟人說:「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只享受三分。所餘的,可以留到以後去享受。」

莫以福小不為

點滴積聚福報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非常珍惜與每個人的一言半語,讓他有所受用,並說其一生,就是靠著這許多善言法語成長了自己。

他曾自述:「曾在焦山見過太虛大師,他從遠遠地方迎面走來,我就在路上側身站立,他看了我一、二分鐘,只跟我講『好、好、好』三個字,我一生就受用無窮。我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做一個好的出家人,我一定要好好的弘揚佛法,我一定要好好的善待信徒,我要報答師恩……因為太虛大師說我『好、好、好』。」所以,星雲大師說,其提倡的「三好運動」,鼓勵大家實踐「三好」,也與太虛大師這三個「好」字有關係。

福從哪裡來?都是過去廣結善緣,慢慢培養的福德因緣。

星雲大師說,平時看到人點頭微笑、親切問候,或是舉手之勞的服務,乃至見人有難熱心幫助等;能夠成就他人的善事,隨時多做好事,這些都是和人結緣的方法,如此自然會增加福報。因為法界一切眾生,都是相互依存成就,共存共榮的生命體,所以想要獲得福報,廣結善緣、勤修布施,必能累積今生、來世無量的福報。

過去佛陀在因地修行時,也是經過累劫的修福修慧,直到福慧具足圓滿,方能成就佛道,因此佛陀教示弟子要開發智慧,勤修福德。福德因緣是成道資糧,因此佛弟子莫以福小而不為,圓滿的福報,也是從小小福報點滴積聚而成。

圖/游智光

點我看原文→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791202

https://www.facebook.com/142350605777908/posts/pfbid02WtT1q5CQRsBHVEikqAZXwuzRfswAv6jCvm7QCGK2BEgNF9DrB9JGiLq6uLxHmQHdl/

標籤

八風 (1) 三慧 (1) 三寶 (2) 亡靈 (1) 不老不死 (1)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1) 中道 (1) 六度萬行 (3) 六道眾生 (1) 天下名山僧佔多 (1) 天龍八部 (1) 出家 (1) 弘一大師 (1) 正法 (1) 玄一 (2) 玄一自性自度 (1) 生龜脫殼 (1) 地皎法師 (1) 地藏菩薩 (1) 地藏道場 (1) 此生不能不認識的一個人 (1) 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 (1) 自傘自度 (1) 伽藍菩薩 (1) 佛光大辭典 (1) 佛典故事 (1) 佛教四大菩薩 (1) 佛教典故 (1) 佛教藝術 (1) 佛經 (2) 佛像 (1) 佛說鹹水喻經 (1) 妙蓮老和尚劉德華 (1) 戒律很重要 (1) 改習慣 (1) 改變命運的鑰匙 (2) 走火入魔 (1) 定弘法師 (1) 空觀 (1) 南無大願大孝地藏王菩薩 (1) 南無地藏王菩薩 (3)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1) 南無觀世音菩薩 (1) 宣化上人 (2) 度自己第一要緊 (1) 持戒 (1) 故事 (32) 星雲大師 (2) 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 (3) 修行 (2) 修行要注重德行 (1) 冤親債主 (1) 師父說 (1) 海濤法師 (1) 真正的大孝 (1) 神通 (1) 索菲亞 (1) 般若 (1) 衲履足跡 (1) 高僧大德 (4) 鬼神 (1) 淨空老和尚 (2) 淨空老法師 (1) 淨空法師 (1) 淨界法師 (1) 深信因果 (2) 通靈少女 (1) 善知識 (3) 智者大師 (1) 無形眾生 (1) 菩薩六度萬行 (1) 超度 (1) 超度的理論與事實 (1) 開示 (3) 開悟 (1)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1) 楊子佛教禮儀 (1) 聖誕日 (1) 聖嚴法師 (2) 僧寶 (1) 夢參老和尚 (2) 慈濟 (1) 語錄 (8) 劉德華妙蓮 (1) 劉德華和尚 (1) 慧果居士劉德華 (1) 慧律法師 (2) 學佛 (2) 學佛答問 (2) 磨出精華 (1) 積功累德 (2) 隨喜功德 (1) 靜思語 (1) 斷惡修善 (2) 證嚴上人 (1) 證嚴法師 (1) 關聖帝君 (1) 懺悔業障 (2) 譬喻 (1) 護法神 (1) 靈性 (1) 靈界的譯者 (1) 靈異事蹟 (1) 鑽石 (1) buddha (31) karma (1) logos3721 (1) movie (1) youtube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