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一天晚上,如瑞法師做了一個夢。夢中她在一個很艱難的境地,沒有人幫她救他。最後有一人帶她走出險境,她在夢中就清楚地知道,那個人是觀音菩薩。

如瑞法師,是她撐起了佛教界的「半邊天」

普壽寺,在佛國五台山是座看起來很低調的寺廟。這座看上去很低調的普壽寺,不僅是全國最大的尼眾佛學院,而且在佛教界有著極高的口碑。

如瑞法師,普壽寺的當家住持,帶領著上千尼眾建立起清凈道場,撐起了佛教界的「半邊天」。

1957年,如瑞法師出生在山西省太原市的一個佛教家庭。小時候,她的願望是當一名老師,能夠簡單生活,教書育人,傳播知識。那時,任誰也沒想到,這個女孩在長大後能夠成為佛教界的領軍人物。其實,如瑞法師從小就與佛法十分親近。山西因五台山之故,佛教氣氛濃厚。

如瑞法師的父母、姑姑都是虔誠的佛教徒,也是當時中國的四大名尼之一通願老法師的護法弟子。從小,她從長輩們口中聽到最多的就是通願老法師。她回憶起那段時光時會感嘆:「通過聽家裡人說到老法師的語氣呀、表情呀,就能看到他們心中對她是充滿敬仰的。」

兒時的如瑞法師愛看神話故事,在她心中,這位令人敬仰的通願老法師就像故事裡的白鬍子老頭,只要拉住她的衣角,就能「帶著我飄飄然然地升到空中去了。所以,如瑞法師天真地想,一定要找機會去見見這個「神仙」。

那時的如瑞法師,並不知道兒時的想像對自己的未來有什麼樣的影響。因為年輕的如瑞法師,一心想當一名教師。1977年,在農村當知青的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太原師範學院,向著「教師夢」一步步邁進。進入大學不久,特殊的社會環境使教師這個行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帶著種種困惑,還在讀書的如瑞法師想到了通願老法師,想去見她幫自己解決這些問題。

1979年,如瑞法師第一次來到五台山,如願見到了通願老法師。如瑞法師向老法師道出她的疑惑,在教師日益不被大眾尊重的社會,她覺得自己找不到一種方式來服務於更多人。通願老法師告訴她,服務於人民不一定需要錢和權。要隨時隨地利用我們做的一切事情,善巧方便地為人民服務。這次見面,通願老和尚解開了如瑞法師心中的疑惑,更增加了她對佛門的親近感。

而兩年後的重逢,讓如瑞法師的人生軌跡徹底改變了。

1981年的一天晚上,如瑞法師做了一個夢。夢中她在一個很艱難的境地,沒有人幫她救他。最後有一人帶她走出險境,她在夢中就清楚地知道,那個人是觀音菩薩

就在第二天,輕易不會下山的通願老法師從五台山下來,就暫住在如瑞法師的姑姑家。如瑞法師見到通願老法師後,告訴她自己準備考研究生研究宗教。

老法師提議,「那不如直接介紹你到四川尼眾佛學院,直接研究佛教不是更好」就這樣,如瑞法師順理成章地跟著通惠老和尚來到四川尼眾佛學院。

在這裡,她遇到了人生中第二位恩師——隆蓮法師。在如瑞法師的心裡,一直把隆蓮法師譽為心中的太陽。

一見到隆蓮法師,如瑞法師就覺得有激情。一件事情,本來可做可不做,但從隆蓮法師嘴裡說出來,就覺得這件事情非做不可。

在這兩位法師的感召下,如瑞法師更加堅定了自己學佛的信心。

就這樣,如瑞法師剃度出家,開始了她新的人生。

如瑞法師性格活潑積極,頭腦聰慧睿智,善於組織領導。

出家以後,她也經常組織周圍的師兄搞朗誦、表演節目,有她的地方就有笑聲。

這些,通願老法師和隆蓮法師都看在眼裡,把為佛教栽培人才的願望寄托在她的身上。

1991年,通願法師圓寂。

臨終前,她告訴如瑞法師,文殊菩薩感召力大,只有在五台山建立道場,比丘尼僧團才能建立起來。

自此如瑞法師發願,一定要在五台山建十方尼眾道場。

1991年,如瑞法師回到五台山時,普壽寺幾乎是一片廢墟。

如瑞法師回憶,那時寺裡只有幾個破土炕,上面連蓆子都沒有。

炕沒法睡,她只能帶著大家去隔壁磚廠撿斷磚,上面鋪上紙盒子,大家擠在一起睡。

當時身上只有105塊錢的她,要想在這樣的條件下建起十方尼眾道場,幾乎是一個夢。

有位居士無意間看到比丘尼師父們的虔誠和清苦,當下什麼都沒說。

不久後,普壽寺就受到了他寄來的善款,這也是他們的第一筆善款。

這一行為,讓如瑞法師的心更為堅定了。

與此同時,受到如瑞法師和幾個比丘尼師父的感召,來此修行的尼眾越來越多,增加到了二三百個。

在建寺過程中,如瑞法師一直用「慚愧,懺悔,敢做,敢為」八個字要求自己。

她覺得自己智慧有限,生慚愧心能激勵自己更積極向上。在承擔責任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犯一些錯誤,通過懺悔改變自己才能不斷更新。

只有做到前兩點,自己才能有信心「敢作敢為」,最終成就目的。

普壽寺建寺經過艱難,這是眾所周知的,但如瑞法師卻沒有一次萌生過放棄的想法。

在她的世界裡,每天的生活都是積極向上的。外界常說,出家人是懦夫,承受不了世俗生活才選擇遁入空門。

如瑞法師卻覺得,恰恰相反,出家人有更大的勇氣放下世俗,是為了做更大更多的貢獻。

所以,如瑞法師作為出家人,心中是自豪的。

正是如瑞法師的堅持,普壽寺的聲譽越來越為外界所認可。

1995年,山西政府將寺旁邊的土地批給普壽寺,支持擴建。

1999年,大批支持資金匯入普壽寺,自此普壽寺正式得以開工擴建。

擴建後的普壽寺占地面積有一萬九千多平方米,可容納上千尼眾在此學習。

但這些僅僅是個開始,如何組織尼眾更好地修行,是如瑞法師接下來更重要的任務。

通願老法師在世時就一直教導如瑞法師:「我培養你不單單是要你修廟,而是要注意修我們自身的小廟。

要想佛法振興,必須注意內德施才。」

這些話如瑞法師一直記在心裡,也成為她管理普壽寺的重要經驗。

普壽寺種的尼眾,走路輕巧、談吐文雅,一舉一動中都體現出了僧儀。

這些都是普壽寺的規範,也是如瑞法師要求的「出家人的威儀」。

普壽寺「以戒律為師」,通過持戒,改掉壞習慣,不斷培養提高自己。

有些人會覺得,守持戒律是束縛人的

但在如瑞法師看來,戒律才是讓人能夠真正解脫的方法

不僅奉行戒律,如瑞法師還非常重視尼眾的教育,承擔弘法立身的責任。

寺中建立了圖書館,如瑞法師希望尼眾們都能積極學習。

不止是經書,她還鼓勵大家多了解科學,與時俱進才能解決更多問題。

普壽寺「三加一」工程是如瑞法師讓世人了解佛法,傳播慈善所做的事情。

「三」是指普壽寺、大乘寺、菩提愛心協會三個組織,「一」是指菩提愛心協會舉辦的第一起慈善事業。

現在,菩提愛心協會發動居士,第一個工作就是建了占地300畝的老人院。

如瑞法師說,通過這種方式告訴社會,我們也想貢獻自己的力量,這個社會的進步是離不開所有人的。

從普壽寺建立至今,如瑞法師已經在這裡度過將近20年的時間,在這期間她從未停止過講經授法。

平時,她也與大家同吃同住,同早起晚睡。

就是這樣,她心中也覺虧欠。

沒有種糧食下廚房卻每天都在吃飯,沒有做很多事情卻每天受用。

在如瑞法師看來,只有更努力地修學佛法、弘揚佛法,才是她價值的最大體現。

如瑞法師說:「飄去的是雲,留下的是天,天還是那樣的湛藍。

流來的是水,流去的還是水,一切順其自然。我要求自己,沒有得就沒有失的痛苦。我要求自己,奉獻、奉獻再奉獻。」

回想起還未出家的時候,隆蓮法師曾對如瑞法師說:「身著袈裟事更多。」

當時的如瑞法師並不懂其意。

直到出家後,如瑞法師才明白,出家人不是為自己活,而是為眾生活。

這樣一來,當然「事更多」了。

在網際網路時代,關於佛法的問題似乎沒有那麼難以得到答案。

如瑞法師也與時俱進開通了微博,為大家答疑解惑。當然,想得到如瑞法師開示的方法不止這一種。

有機會你也可以前往如瑞法師道場,感受普壽寺莊嚴,親自聆聽法師開示。

南無阿彌陀佛!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07474479267520/permalink/5405454236136170/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連佛陀都做不到的四件事情?佛有三能三不能?

六度萬行故事 - 學佛感應

科學證實咒語祈禱確有治病功效

【被陷害誹謗的古今賢德】

六度萬行 six paramitas

慧果居士(劉德華) 與師父妙蓮老和尚的絕問妙答

[轉載] 我讀《地藏經》超度奶奶的神奇經歷 - 念地藏經感應

(轉載)我昨天報名了淨土佛學院^^ 大家應該不意外,我的偶像是淨空法師,我的目標是去西方淨土....^^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連佛陀都做不到的四件事情?佛有三能三不能?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六度萬行故事 - 學佛感應

科學證實咒語祈禱確有治病功效

六度萬行 six paramitas

小故事大啟示

[轉載] 我讀《地藏經》超度奶奶的神奇經歷 - 念地藏經感應

慧果居士(劉德華) 與師父妙蓮老和尚的絕問妙答

猶若有人身中毒箭?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