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病已15年多 ◎

◎ 得病已15年多 ◎

  今天至慈濟醫院定期回診,目前指數都穩定。只是主治醫師或許有顆敏感而柔軟的心,突然移位到印隆的輪椅前,看著印隆,問:「一切都好嗎?」其實原本有想請問醫師對於畢柳鶯醫師「斷食善終」的看法,但被主任嚇了一跳,等之後因緣了。

  時間過得好快,第一次來找林主任求診時是35歲,現在已50歲了。得病已15年多,坐輪椅13年,聘用看護已8年。長時間的面對失能的疾病,不斷的考驗自己。

  之前有一個罕病民調結果,「日常生活無法自理、需要依賴他人」(70.6%)且「難以根治/無法完全復原」(65.1%)的疾病型態,屆時需要有龐大的醫療費用或照顧人力,是最令人害怕的。而印隆所罹患的罕病與面對狀況,即是如此。

  對於佛法的信念,法友的鼓勵與護持,一直都是支持與推動印隆持續努力的動力。在這十餘年(2009-2023),除了準時取得碩士學位外,也協助法鼓山成立網路共修機制。早、午、晚課與誦戒恆持不邂,也閉關專修數次。於修行之路上,印隆自認不失出家人的本分。

  而在體力尚堪受時,於學術上仍繼續努力,於學報發表數篇論文研究,也在《人生》雜誌發表十數篇文章,並出版了二本書。也流通了數萬份經本法寶,並成立「金光明福田庫」,購買有機米糧與食材,供養道場,或是提供給貧困弱勢、獨居老人等。並將募集來的數百萬,協助道場改善無障礙設備。

  但終究是要面對身體逐漸衰弱之事,雖然頭腦清醒,但體力愈來愈差,或許曾經有過可以付出的過去,看著現在近乎無用的身體,有時候都會很氣餒。

  玄奘大師在印度的師長 戒賢大師,當初 玄奘大師剛從長安出發時,戒賢大師已經一百多歲,因為患風濕症,每當病痛發作,手腳疼得像火燒刀割,因為非常痛苦而想絕食自盡。一日在睡夢中,見了三位天人,勸他不要枉自棄身,好好弘揚瑜伽論等,並等待三年之後的玄奘法師到來,好好教授。戒賢大師醒來後方知是夢,自那時起風濕病也漸漸痊癒,在三年後,玄奘法師來到那蘭陀寺,跟 戒賢大師學論五年。

  印隆每日也是如此祈求,若還有可以為三寶奉獻之處,當全力去做,不過請讓我恢復自理生活能力。若無,希望能早日圓滿捨報,安詳善終,順利上生兜率淨土!

◎  《ETtoday民調雲》醫療健康相關議題調查 九成二民眾贊同國家應給予罕病病患最大限度之照顧: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2450492#ixzz83BJ9opLD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28dMJMcVMuYk1gCMccAReQmZExUzTr1q3KiYca2Gi2pmu4fKdPgUxUKGe4Ag1n7z1l&id=1608008618&mibextid=Nif5oz

整部《楞嚴經》的修學重點,就在「破妄顯真」。那麼在整個過程當中,就是修學「不迷、不取、不動」這六個字。

整部《楞嚴經》的修學重點,就在「破妄顯真」。那麼在整個過程當中,就是修學「不迷、不取、不動」這六個字。

而「不迷」是修行的一個重要關鍵,它是一種理觀,屬於智慧的觀照。「不迷」在蕅益大師的批註當中,開展出「空、假、中三觀」,如果你懂得應用空假中三觀,那麼就可以把「妄想心」轉成「真如心」,所以這一段經文很重要。
《大佛頂首楞嚴經》🌼 │淨界法師講述

🍃 真妄不二 🍃
【阿難!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

佛陀招呼了阿難說:汝現在尚且未能真實地明瞭一切。所謂「一切」指的是我們的五陰身心,就是我們的果報體。這個果報體可能是一個男眾的果報,也可能是一個女眾的果報;它具足二種相貌:第一個,「浮塵」,就像飄浮在空中的灰塵,飄來飄去、上上下下,是剎那、剎那不停在變化,你作不了主的;有時候今天健康,明天馬上生病,因為空中的灰塵,沒有固定的位置。第二個,它是「虛妄不實」的,它沒有真實的體性。而這個變化而不真實的東西,它是怎樣一個相貌呢?「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蕅益大師解釋這一句話,是分成兩段來看:從「體性」來說,叫「當處」,「處」是指眾生本具的一念心性—清淨本然、週遍法界。但是這一念心性會受到業力的熏習,叫作「真如受熏」。當因緣具足時,它就會出現很多很多的果報;當因緣結束了,這個果報也就消失了。所謂的「循業發現」,每個人都循著自己過去的業力,而發現今生的果報。在一念心性當中出生,也在一念心性當中消失,這就是我們生命的假相。你看我們本來面目是清淨本然,沒有生死的,但是一念妄動以後開始造業。前生可能是一個男人,今生變成一個女人,來生又變成一隻螞蟻,這叫「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句話佛陀在七處破妄當中,有詳細的說明。佛陀看人生是用迴光返照,他提示阿難尊者要經常反觀:「你從什麼地方來?」諸位也可以反觀:「我的身心世界從什麼地方來?」你說:「我從前生而來。」這個思想在本經不成立。你怎麼是從前生而來呢?你今生跟前生完全長得不同啊!色身也不同、想法也不同,如果你前生是一隻螞蟻,有螞蟻的色身、螞蟻的想法;今生是一個人,有人的色身、人的想法。兩種形態全然不同,好比A創造了B,不可能說A跟B完全不同,這不合邏輯。

其實「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的意思是說:人生是沒頭沒尾的。「沒頭沒尾」諸位懂嗎?我們從什麼地方來?我們從「空性」而來,沒從什麼地方來,本來就沒有;一切都是因緣和合顯現出來的現象,就像魔術師拿一條手帕,變成一隻兔子,然後再把兔子收回來,又變成一隻螞蟻。你說兔子從什麼地方來,它又往哪裡而去?它從「本來無一物」來,又回到「本來無一物」。

https://www.facebook.com/100018607864166/posts/pfbid02AhUra5RFRzYGqk8jfHQYBgzb2iwaqCm8pgYXBevWr9naR6xJWh779GeqV6ckkLWml/?mibextid=Nif5oz

虛雲老和尚|受戒後要謹慎護戒,寧可有戒而死,不可無戒而生

虛雲老和尚|受戒後要謹慎護戒,寧可有戒而死,不可無戒而生

昨夜說的黑月白月誦兩重戒法,這是世尊金口所宣。佛將涅槃時,阿難尊者問佛,未來比丘以何為師?佛曰:「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暗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波羅提木叉,華言別解脫,謂身口七非、五篇等戒,不犯則能解脫。以波羅提木叉為師,即以戒為師也。

戒條既多,怕會忘記,故黑月白月都要誦戒,以便記持不犯。曾受某戒,許誦某戒,聽某戒;未曾受過的戒,不許誦,不許聽。未受而誦而聽就不合法,故誦戒法師在誦菩薩戒前問曰:「未受菩薩戒者出否?」維那答曰:「此中無有未受菩薩戒者。」誦比丘戒也要這樣問。

佛門弟子共有七眾:一、比丘;二、比丘尼,這是男女之受具足戒者;三、式叉摩那,此雲學戒女,習學六法故;四、沙彌,五、沙彌尼,這是男女之受十戒者;六、優婆塞;七、優婆夷,此是男女之受五戒者。

沙彌不許聽誦比丘戒,怕沙彌見比丘犯戒而生我慢貢高,輕視比丘。故誦戒之前,沙彌進齋堂,頂禮長跪,上座撫尺云:
「諸沙彌!諦聽:人身難得,戒法難聞,時光易度,道業難成,汝等各淨身口意,勤學經律論,謹慎莫放逸。」沙彌答曰:「依教奉行。」上座又說:「既能依教奉行,作禮而退。」沙彌一拜起,問訊出堂。沙彌出堂之後,才開始誦戒。

受了佛戒,當下即得清淨戒體,即得解脫,即入佛位,位同大覺,是真佛子。受佛戒,是難得希有之事,所以受戒後,要謹慎護戒,寧可有戒而死,不可無戒而生。

《僧祇律》云:波羅脂國有二比丘共伴,來詣捨衛問訊世尊。中路口渴無水,前到一井,一比丘汲水便飲,一比丘看水見蟲不飲。飲水比丘問言:「汝何不飲?」答言:「世尊制戒,不得飲蟲水故。」彼復勸言:「長老但飲,勿自渴死,不得見佛。」答曰:「我寧傷身,不毀佛戒。」遂便渴死,即生忉利天上,天身具足。是夜先到佛所,禮足聞法,得法眼淨。

飲水比丘,後日乃到佛所,佛知而故問:「汝從何來,為有伴否?」彼即以上事答。佛言:「痴人!汝不見我,謂得見我;彼死比丘已先見我。若比丘放逸懈怠,不攝諸根,雖共我一處,彼離我遠;彼雖見我,我不見彼。若有比丘,於海彼岸,能不放逸,精進不懈,斂攝諸根,雖去我遠,我常見彼,彼常近我。」

和這位持戒比丘比較一下,我們是一天到晚烏煙瘴氣,和豬八戒一般,哪裡像佛的弟子呢?佛制比丘喝水,要用濾水囊,把水濾過才喝。中國現在誰用濾水囊呢?佛又方便,喝水時只許用肉眼觀水,不許用天眼觀水,因為用天眼觀,則水中蟲多,皆喝不得,勉強喝了又犯戒故也。所以不管你看見水有蟲無蟲,照《毗尼日用》規定,凡飲水都要持偈念咒。偈曰:「佛觀一鉢水,八萬四千蟲,若不持此咒,如食眾生肉。」咒曰:「唵縛悉波羅摩尼莎訶。」

「時光易度」者,一日十二時辰,晝六時,夜六時,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小時四刻,一刻十五分鐘,一分六十秒,時間是剎那剎那的過,剎那剎那的催人老,你們沙彌,自出娘胎至今,轉眼就二三十歲,你看時光是不是易過。

「道業難成」,初出家的道心都好,日子久了,就懈怠起來。所以說:「出家一年,佛在眼前;出家二年,佛在西天;出家三年,問佛要錢!」既道心不長,道業就難成了,露水般的道心,怎能了生死呢!

所以最後就囑咐你們說:「汝等各淨身口意,勤學經律論,謹慎莫放逸。」勤者精進不後退,如孔子所說,學而時習之,不分晝夜,行住坐臥,朝於斯,夕於斯,磨練身心,清淨三業。經者,徑也,即了生脫死之路徑;律者,戒律,即五戒、十戒、比丘、菩薩等戒也;論者,佛大弟子發揚經律之妙義的著作。汝等沙彌,既發心為道,就要勤學經律論,勿空過日。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794058094077610/permalink/2469888453161224/?mibextid=Nif5oz

謙下尊上,是菩薩行者的重要功課。【聖嚴法師~心靈環保法語】

【聖嚴法師~心靈環保法語】 謙下尊上,是菩薩行者的重要功課。

Be humble to those below and respectful to those above. Bodhisattva practitioners, study this well!

#聖嚴法師 
#法鼓山
#功課
#study 

更多訊息:https://linktr.ee/ddmweb108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2Yp9scQnF8nvy86wn9GrJaPzTvwnLFEVxzaMRckTUcHy4FRwRjRLG2yCPcrntBBE9l&id=100066864601584&mibextid=Nif5oz

眾生有情,情是情感,情感是錯誤的。有情眾生不能放下煩惱、不能放下情感,佛是覺而無情,讓一切眾生都達到覺、都達到無情。眾生有情,不是覺;諸佛有覺,不是情,諸佛利益眾生的時候並不是感情用事。現在咱們因為沒達到智、沒達到般若是情,達到般若了是智。

夢參老和尚法語

眾生有情,
情是情感,
情感是錯誤的。

有情眾生
不能放下煩惱、
不能放下情感,

佛是覺而無情,
讓一切眾生都達到覺、
都達到無情。

眾生有情,不是覺;

諸佛有覺,不是情,

諸佛利益眾生的時候
並不是感情用事。

現在咱們
因為沒達到智、
沒達到般若是情,
達到般若了是智。

https://www.facebook.com/1847983087/posts/pfbid0LUAyyhzrLKmNaBSQP2WM6qhQt7A9kPYxDxEd2HGBqT8JwcfHApYfijpcnHLUGTyDl/?mibextid=Nif5oz

皈依時發菩薩《四宏誓願》①眾生無邊誓願度②煩惱無盡誓願斷③法門無量誓願學④佛道無上誓願成

宣化上人開示

如果用貪瞋癡三毒來處理事情的話,那麼,就會天昏地暗發生災難。

如果用戒定慧來處理事情,天會清、地會寧,發生吉祥,

所以說,惡人多的地方,災難就重;善人多的地方,吉祥增加。

總而言之,
災難或吉祥,都在人為。

身為佛弟子,天天求佛庇佑,不外求佛幫助我,或者助我發財,或者助我升官,或者助我開智慧──

只知道求佛幫助自己,但沒有想想我們對佛教有什麼貢獻?是不是拿出真心來?

就在這處要常常迴光返照。

皈依時發菩薩四宏誓願:

(一)眾生無邊誓願度
問問自己:
「我度了眾生嗎?」

若度了,不妨再多度一點。若沒有度,便趕快發心度眾生。

(二)煩惱無盡誓願斷
煩惱是無窮無盡的,但要把它反過來,化為菩提。

反過來沒有?
若還沒有,
則快點把它反過來。

(三)法門無量誓願學
自我檢討:
有沒有學佛法?
有沒有為佛教出點力?
是不是學了
死死板板的佛法,
不懂得活用,
一日曝之,十日寒之?

(四)佛道無上誓願成
天下間沒有比佛道更超脫、更究竟的法門。

我有沒有真正發願去成佛?
不但是自己成佛,
還要度一切眾生成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7114955621/posts/pfbid02etEy7kjLHMxzHbLFmUSEjiAXKt3gYmdkWKTK71gkkaTi4jTiruNKLEwwogKFbwMCl/?mibextid=Nif5oz

《懺悔偈》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為真懺悔。

【懺悔】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為真懺悔

  一心圓法界,感應遍十方,僅以戒定慧心香,普供養十方三世諸佛菩薩。

  弟子某甲(念自己名) 自無始劫以來,因貪嗔癡所造身語意惡業,今深自覺悟/懺悔。罪性本空、趣向真如;祈求諸佛菩薩,大慈大悲威德力加持,三業頓淨、圓證菩提。

  謹以此功德,迴向累劫祖先、師長、冤親債主,法界一切眾生。
     
  
版主省思:

(1)真懺悔不在表面的事相,也不再嘴皮子上,而是在"真心"悔過,懺悔之後,要永遠不再犯,不二過是真懺悔。

(2)學佛過程中,若遇障礙,當懺悔罪業以助除業障,令法身慧命得以順利繼續向上提升。

(3)懺悔並無法抹滅過去已造的罪業果報,但可以讓自己身心清靜,並於業報尚未現前及時去彌補,或業報現前時以歡喜心面對它、處理它

(了知因果同時,
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FsM_tFlmp4)、放下它。

(4)改變命運的方法
https://sukhavati.tw/buddhisms-view-of-destiny-2/
   
(5) 改造命運的祕訣《了凡四訓》:命由己造,心想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V1dwFYqK60
  
參考資料:
(一)淨界法師《懺悔法門》(1~5)
https://youtu.be/XQ3LTGSpLL0
  
(二)欲懺悔者,須具十法助成其懺:

(1) 明信因果;
(2) 生重怖畏;
(3) 深起慚愧;
(4) 求滅罪方法,所謂大乘經中明諸行法,應當如法修行;
(5) 發露先罪;
(6) 斷相續心;
(7) 起護法心;
(8) 發大誓願,度脫眾生;
(9) 常念十方諸佛;
(10) 觀罪性無生。
  
(三)《把病治好的四句口訣》: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您、我愛您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7LNOVm5bes

(2)找到內心的寧靜
https://m.commonhealth.com.tw/article/75249

         
(文/圖/youtube:網路,公益分享,感謝原創)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qVrqTR54w1n3e4Lqc2zfaCuUe3vuzD8aAy6mUksAVs9suXkV1JVVhrEU1g8kDRs1l&id=100005127254334&mibextid=Nif5oz

【人心變,世界就變了】在佛經上說,我們這是末法,但是我們能不能把它轉變?假使現在我們這些道友,一個人能勸化十個人;那麼我們現在好幾百人,好幾千人再勸化,這樣輾轉的不就變了嘛!

夢參老和尚法語

在佛經上說,我們這是末法,但是我們能不能把它轉變?

假使現在我們這些道友,一個人能勸化十個人;

那麼我們現在好幾百人,好幾千人再勸化,這樣輾轉的不就變了嘛!

人心變,世界就變了,

這個道理在我們佛教,絕對可信。

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戒殺放生,吃素念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187196584/posts/pfbid0Vk2QTcZ5SbjSz6Ltf9MenNoRXFtCRuEjbYuk6WugVGDHp9ahEiK5bEdACx6zcvral/?mibextid=Nif5oz

「佛誕浴佛祈福盛典」甘露遍灑臺北 | 「藉由供養清淨沐浴水的緣起,清淨業障,將我們心中強大的習氣,惡業煩惱與無明蓋障淨除。當心變得清明以後,對事理的判斷才會正確,對因果的取捨才能無誤,我們內心的功德也會因此不停地增長。」


🎈浴出祥和、浴出法喜,2023年「佛誕浴佛祈福盛典」甘露遍灑臺北

世間上所有的善法中,佛法是最究竟圓滿的唯一,因為佛法蘊含的因果輪迴宇宙真諦、無上解脫之道,令眾生得以從根本處下手改變命運、離苦得樂。

因此,供養佛法僧三寶能修積廣大的福報——即使供養簡單的清水,福報亦是不可思議。

觀音山曾經有同修表示,在家裡恭設如法的佛壇城,每天早起獻水、擦佛桌、獻香,那短短的時間就宛如禪修到達心無雜念的境界。

他形容,當他將水注入供杯時,本來因睡不飽而昏沉的腦袋頓時清醒無比,本來煩惱洶湧的內心頓時平靜無波,只有不可言喻的安寧、法喜——供水的福報就是如此具力、當下立見。

浴佛,以淨水灌浴如來,亦是一種供養行。

慈悲 龍德上師曾開示:

「藉由供養清淨沐浴水的緣起,清淨業障,將我們心中強大的習氣,惡業煩惱與無明蓋障淨除。

當心變得清明以後,對事理的判斷才會正確,對因果的取捨才能無誤,我們內心的功德也會因此不停地增長。」

時值佛誕感恩、慶讚的季節,浴佛,正是讓我們消除業障、啟迪智慧、增長善根的最契機法門!

🎊觀音山 2023年「佛誕浴佛祈福盛典」將於5月21日(日)臺大綜合體育館揭開序幕,

慈悲 龍德上師將法駕蒞臨臺北主法「三寶總集薈供大法會」,傳授珍貴的《佛十二行誼禮讚文》,

並結合園遊會,設置「香湯浴佛離塵垢攤位」、「供燈供花結佛緣攤位」、「繞佛轉經輪攤位」和「大智文殊菩薩金榜題名祈福專區」等豐富、多元的攤位。

只要逛一圈,即能廣修「圓滿行」,累積各種功德!

歡迎十方法友閤家蒞臨,共襄盛舉。

────────────────
億倍功德🌈 觀音山 2023佛誕浴佛祈福盛典—恭請慈悲 龍德嚴淨仁波切主法
☞ https://www.fazang.org/buddhasbirthday

▍時間:5月21日(日)
▍地點:臺北臺大綜合體育館
────────────────
#免費參加 #浴佛節 #佛誕日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觀音山 法藏吉祥洲-好文分享 按讚設定搶先看,天天看,天天分享,心轉變好吉祥! (Be free to use with remarks for developing Buddhism. Amitabha.)
---------------------------------------
◎觀音山吉祥洲官方部落格
https://news.gys.org.tw/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566256981/posts/pfbid028syTmtdeKHQpBtZ5YgB3SNBJ4xsT7Nr7mRuZFZNLkK6DDse5MPZayx3uK1FfjaqDl/?mibextid=Nif5oz

每年「乞討」收入數千萬,卻總為一斗米折腰,背後原因令人淚目


每年「乞討」收入數千萬,卻總為一斗米折腰,背後原因令人淚目

【文章資料來源:新禪風(禪文化傳播平台)2023/04/27報導】

身邊的人總在問我,為什麼一畢業就選擇待在新禪風,而且一待就是6年?我想我喜歡這裡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在這裡,你可以見到很多發著光的人,比如這次的慧禮法師。

在得知要採訪慧禮法師之前,我在網路上找到很多關於他的資料,由於網路上總是不乏那些賺流量、騙取觀眾眼淚的賣慘苦情文,或真或假,或誇大或編造,看多了,也就沒什麼太大的觸動了。只是得知這是一位為萬千非洲孤兒建起生存庇護所的台灣法師,隻身一人,弘法非洲,歷經千辛萬苦,大有玄奘西行、鑒真東渡之意。此時的我,對慧禮法師弘法非洲的故事並無太大觸動,只是帶著一個疑問:在當時佛教蓬勃發展的台灣,他為什麼偏偏逆著人潮,隻身一人前往非洲這個生死無定的鬼地方?

4月4日,清明節,上海的天陰沉沉的,在酒店大堂,我們見到了慧禮法師。初見只覺得這是一位極其普通的師父,穿著一襲灰色的僧袍,灰得快要融入上海灰濛濛的天氣裡了,身邊也沒有前呼後擁的信眾,只有一位居士,陪著師父低調地坐在大堂角落的沙發上,安靜地等著我們……唯一顯眼的大概就是他那一頭花白的發。沒有過多的客套和寒暄,簡單打過招呼後,我們便和師父聊起了非洲弘法的那些事:

新禪風:師父,非洲被稱為「死亡籠罩下的黑暗大陸」,當年您去的時候,害怕嗎?
慧禮法師:怕什麼,非洲有14億人能活,為什麼擔心我不能活?
新禪風:對於生死,您怎麼看?
慧禮法師:出家人嘛,身心交給常住,性命賦予龍天。
新禪風:除了生死,還有資金、疾病、宗教、文化等問題,您怎麼辦呢?
慧禮法師:哎呦,你們想太多啦,自己給自己設了一大堆門檻,我覺得你們要走出去,只要心無掛礙,就沒有人會攔著你們,外面天高海闊的,走就是了。
新禪風:師父,海外弘法最大的障礙就是語言了,您懂當地的語言嗎?
慧禮法師:不懂,語言不通,因緣通嘛!
新禪風:師父,這麼多年非洲弘法,您疲倦了嗎?
慧禮法師:怎麼會?能走能動,都是福氣,不要計較太多啦!
新禪風:師父,那「法傳非洲」這麼艱巨的任務,您打算怎麼完成?
慧禮法師:生命是生生世世的,不是一生一世的,不要急於成就,做到你該做的,做不到的就交給佛陀,在生生世世轉世輪回中,它一定會有結果的!

3個小時的聊天,一講起ACC和孩子,師父便眉飛色舞,滔滔不絕,而對於自己,卻一言代過。3個小時的聊天,他不說一句難,可我們明明從旁人和網上知道他有多難。我們在旁聽得委屈、心疼,可他卻笑的淡然。

直至最後,師父依舊沒有正面回答我的問題:「非洲那麼苦,當初為什麼要去非洲?」可我已經知道答案了。這仿佛就是當時師父會做出的決定,沒有理由,理所當然。如果當初師父沒有站出來,那反而不是他。

以前總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句話:「那人渾身散發著光。」一直以來,我都無法理解。在這個普通的早晨,窗外的天依舊灰濛濛的,可我明明看到窗前背光而坐的法師身上正發著光。我不敢相信,在這個將近70歲的老人家身上,我看到了勇者的無畏,他不僅僅是一位勇敢的拓荒者,他更像是以殉道者的姿態去完成這樣一件事:圓滿佛陀來到地球的最後一個洲ー「非洲」。不計生死,不念自我,發願五世埋骨非洲,只為完成這一大願。

他的愛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寬廣……他不忍眾生苦,建孤兒院,為生死無依的孩子提供安住的家,教他們佛法,只願孩子往後人生若遇迷途,佛法中的圓融智慧能為孩子提供一些指引……他不僅教孩子佛法,還教孩子非洲文化,只為孩子成年回歸社會後,不被排擠,有處謀生……

他想得長遠,他甚至想為孩子鋪好一生無憂的路……他又想得很淺,對於未來,他說:「出家人身心交給常住,性命賦予龍天。」他考慮很少,生死當頭,他告訴我們:「做就是了,別想太多。」他又考慮得很多,他甚至想到了自己的死,他說:「我離死亡很近了,無常不知道哪天就會到來,所以我現在到處乞討,招募志工,建菩提園,就希望ACC能有自我造血功能,我走後,ACC也能自己生存下去……」

我們聽得淚目,心疼他,擔心他,他反而安慰起了我們:「總有辦法的,別想太多。」他本可以高坐高堂,弘化一方,可他卻深入紅塵,遊走塵世他方,為財奔波……他四方乞討,負重前行,卻只為非洲ACC那一方淨土上的孩子,可以笑得無憂……

他是紅塵中為財奔波的苦命人,他亦是天地間恒度眾生的自由魂;當我們對自己浮光掠影地做的幾件善事津津樂道,覺得道德操守高人一等時,他,卻是把心和身放在了人間的最低處……當天晚上,我又重新上網,翻看師父弘法非洲的故事,不禁濕了眼眶……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V8Xd16ncr6BkBKf9PZh5kKVH3d1s7SbZeePxY3RBHZ5qi9FDHKuLuQUsQQnsAFvZl&id=748474681855873&mibextid=Nif5oz

【學佛就是取德,德後面加四個字『慈、悲、喜、捨』】同時也是佛弟子最基本的,道德修養准則,所以出言吐語,應該親切柔和,別人自然容易入耳,歡喜接受。記得!什麼問題都不是別人的問題。記得!全世界的問題,就是你這一顆心的問題。

慧律法師:學佛就是取德,德後面加四個字『慈、悲、喜、捨』同時也是佛弟子最基本的,道德修養准則,所以出言吐語,應該親切柔和,別人自然容易入耳,歡喜接受。

記得!什麼問題都不是別人的問題。記得!全世界的問題,就是你這一顆心的問題。

你這一句話要背起來,
所有的問題都是你內心的問題,
都是你自己的問題,不是別人的問題。
看不開、痛苦的,是你這一顆心,
照不破執著的,就是你這一顆心,
無明的憤怒的,還是你這一顆心,
對任何事情牢騷抱怨的,
還是你這一顆心。
沒有外境,遮無外境。

天是棺材蓋,地是棺材底,無論闖哪裡,總在棺材里。天就像棺材蓋,地就像棺材底,無論闖哪裡,總在棺材里,就是要躺下來,躺下來。就是表示說:你今天所擁有的東西,統統要失去囉?是不是?你明明知道,有一天我們會死,要躺進棺材,為什麼不提早聽佛的話:歇即是菩提呢?為什麼不懂得這個道理呢?

所謂的名譽,不過是眾人口中的一句話罷了!
生命不過是一口氣,寄託在一個多災多難的軀殼里,受著一切天時變化的支配。
所有生命里的好時光都像是書頁間的精美插圖,再怎樣贊嘆也還是要翻過去的。
我們虛妄地來到世間,重復地演這場錯誤的電影。

要把佛陀講的真理,
用在你的心靈上,
用在你的生命上,
用在你的生活上,
站在這個角度,
佛陀可以救你!
站在你的習氣爆發起來,你失控,
佛陀救不了你。
所以,佛陀講: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就是這個道理。

我告訴你修行你要投個保險,投什麼保險呢?投淨土法門,這個叫做保險,來買一個保險,人壽保險公司,是不是,我這裡是淨土保險公司。

你只要按照淨土法門,信願行三資糧具足,個個往生,一個不漏,萬修萬人去,到最後導歸淨土,師父滿贊嘆的,為什麼?
淨土是一切法門最後的依歸,諸佛菩薩歸淨土,淨土是十法界第一法界,佛法界,佛住哪裡,佛居淨土,淨土是十法界第一法界,是最極上乘的法界。

愈執著就愈沈澱;愈不執著就愈昇華。
所以,什麼是佛法?佛法就是心靈的重大工程的轉變,徹底的轉變這個業力、轉變習氣、轉變念頭。
為什麼要學佛?就是要了生死。

學佛最可貴之處,並非從此就能心想事成、萬事如意,而是在於面對順、逆境界時,能以智慧心了達因果及無常之理,並且積極地從因上努力。所以順境時,須知是眾緣和合成就,不驕矜自滿;逆境時,亦知是過去惡因今日果熟,須慚愧懺悔。所以,只要我們學會以佛法轉念,生活中處處皆是光

執著的是這一顆心;能思索的還是這一顆心;能超越的也還是這一顆心;能夠萬緣放下的仍舊是這一顆心,面對一切境界的,依然是這一顆心。心外無法,出國遊玩,走遍世界,都是在玩你那一顆心。境界都是因緣生的東西。聖人知道萬法唯心所造,出國或不出國都一樣。當你悲傷難過,是你在跟自己的內心作對;

當你歡喜跳躍,也是你那一顆心的感受。因此,所有的法都跟心相應,你起無明心就不能成佛;你起真如心就會成佛。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當然這是指妄想。萬法本不存在,自性本來就空。

沒有因緣,不要硬叫別人來信佛-
有的人聽到佛法,他就開始發菩提心了。可是他不知道自己的功夫不夠,聽了一點點佛法,就想接引別人來信佛,對方是外道,也不可能聽他的。
跟人家辯論,又講不贏對方,懂的道理又有限,爭辯得臉紅脖子粗,硬要跟對方辯個高下,他知道佛法很好,可是講不贏對方。

我奉勸諸位,有因緣的我們才度,隨緣,這樣叫做佛法。這個人的因緣若是未到,你硬是叫他來信佛,不可能。這個人若是因緣成熟了,他自然就發菩提心,你不用教他,他就比你更精進了。

如果有人跟你說他能看因果
這樣的人請遠離
華嚴經講究竟的因果只有佛陀才能知道凡夫看因果要麼謀財要麼騙色
如果有人跟你說他能看附體
這樣的人請遠離
凡夫看附體多為外道鬼通
不是什麼神通要麼圖名要麼收利
如果有人跟你說他能幫你還陰債
這樣的人請遠離
還陰債不是**的說法
**徒只講懺罪積資
如果有人跟你說他能看你的前世
這樣的人請遠離
過去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唯有當下可以把握
好奇前世最容易掉進失財的陷阱
無始劫以來
我們有太多顛倒妄想
所以才不出輪回
如果整日沈淪在前世
附體 看因果 還陰債 燒小房子 行外道法
甚至破皈依戒都不自知
這是最大的顛倒

諸位!修行人這個個性一定要趕快改掉。以前好像對不起我的,裝作不知道,碰到,一定要好好的問候一下,裝作沒事,這個很重要的修養,你的善因緣就會慢慢一直具足。你今天,人家講一句,你繃一個臉;下個月來看,又繃一個臉;明年看,還繃一個臉,哇!你想想看,誰敢親近你啊?

諸位!不要自斷善緣,師父這樣勸告大家:無論法師、無論護法居士,有這個毛病的,當然包括我在內,有這個毛病的,務必要改掉。

人生沒有再版的機會。我們處於什麼方向不要緊,要緊的是要朝什麼方向移動。心的方向改變,人生的方向也會跟著改變。你只要透過修行,就可以用有限的生命,找到無限的未來。

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6789870407/posts/pfbid02RKGFcvQ49CJBGgi91tgDxc9xpYCpa2swsvKvcHVLKM1WWt39KXGKJaUcYFceEEuJl/?mibextid=Nif5o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