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若忘初心,幻湮迷滅。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不拒本心,是謂自在。--------《華嚴經》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若忘初心,幻湮迷滅。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不拒本心,是謂自在。

--------《華嚴經》

南無阿彌陀佛🙏..................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Y7qaYyKLjaaWyBTp8xuZY3zRXBgv5ny6MxUMoPeCdQN3DH7jMDPo3PvSRsV2qpWfl&id=100002272582045&mibextid=Nif5oz

忍辱第一道,先須除我人,事來無所受,即真菩提身。-------唐代 大珠襌師《頓悟入道要門論》

忍辱第一道,

先須除我人,

事來無所受,

即真菩提身。

-------唐代 大珠襌師

《頓悟入道要門論》

南無阿彌陀佛🙏..................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2d9yU5tLJhAo5kHpzhuqYSvqdjiurpTcye8psHMDrq6vpq5TRRcfCBiB6p6Gc29Lvl&id=100002272582045&mibextid=Nif5oz

【有利他人之心的人福報才大】世上的一切快樂都是從利他而產生的;世上的一切痛苦,都是由自利而引發的。

《有利他人之心的人福報才大》

世上的一切快樂都是從利他而產生的;世上的一切痛苦,都是由自利而引發的。

“入行論”亦云:“所有世間樂,悉從利他生;一切世間苦,咸由自利成“。

現在很多人十分羨慕開悟成佛的境界,一談起這些就津津樂道,特別神往。然而,成佛又是為了什麼呢?

 華智仁波切曾明確地告訴我們:成佛就是為了利益眾生,並不是想自己獲得佛果後,一個人過得逍遙自在,快快樂樂所以,學佛是為了成佛,而成佛,是 為了利他!

 “弟子問答錄”中也說:“餘事皆下品,唯有利眾高”世間上其他事的意義都不大,唯有利益眾生是最無上的,這也是佛陀極其歡喜的事,誠 如“華嚴經”所言:“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藏地有一位著名的大成就者,叫熱羅多吉扎。一次,他準備在寂靜處長期閉關,安住於如如不動的禪定中。

 此時,本尊現身對他講:“你安住在寂靜的滅定中,縱然長達千百萬劫,也不如對一個眾生播下解脫種子的功德大。”

 得到這樣的教言後,他從此不斷雲遊各方,度化眾生。

 可見,利他才是最有意義的修行一個人就算能力有限,行為上無法利益眾生,但僅僅發一個利他心,福德也遠勝於供養諸佛如寂天菩薩說:“僅思利眾生 ,福勝供諸佛“,”勝月女經“亦云:”?僅思利他心,利益尚無量,何況行利益“

 有些人目光短淺,為了暫時的利養名聞,便把利他心完全捨棄,這如同以下故事裡講的小孩為了幾塊糖而放棄如意寶一樣,是非常愚笨的行為。

 佛經中有一則公案說:

 。往昔,有父子二人擁有一個如意寶,父親天天守護著如意寶有一天父親很困,想睡一會兒,臨睡前對兒子說:“你將如意寶收好,千萬不要給任何人。  “

 父親很快就睡著了這時來了幾個小偷,問這小孩要如意寶孩子說:“父親交代了,如意寶不能給任何人。”

 小偷拿了一些糖果給他,說:“!這個如意寶是一塊石頭,對你沒有什麼用糖果可以馬上吃,而且價值是很貴的,不如我們交換吧”

 小孩覺得有道理,就把如意寶交出去,換得了一點兒糖果。

 如此舍重取輕,實在令人惋惜。現在很多人也像這個小孩一樣,因為不懂利他心的價值,為了得到一點點小利,結果丟掉了最珍貴的東西。

 要知道,世上的一切快樂,都是從利他而產生的;世上的一切痛苦,都是由自利而引發的“入行論”亦云:“所有世間樂,悉從利他生;一切世間苦 ,咸由自利成。“所以,且不說別的,就算是為了自己得到快樂,遠離痛苦,也絕對不能沒有利他心。

 曾有一對善良的夫妻,下崗後開了一家小飯館。

 飯館開張後,夫妻倆便以好人緣,贏得了很多回頭客。同時,每次吃飯時,小城裡的一些乞丐,就會排成隊來到他的飯店乞食。夫妻倆給他們施捨的飯菜,都 是新做的,並不是顧客剩下的殘羹冷炙。

 他們所做的這些善行,都是發自內心的。

 一天晚上,飯館所在的地方,不慎發生了火災。危急時,那些經常來乞討的人,冒著危險幫他們將東西搬了出來。不一會兒,消防車來了,飯店由於搶救及時,終於保住 了。而周圍的很多店鋪,因為得不到及時搶救,早已成為一片廢墟。夫妻倆善心似水,最終得到了好報。

 通過這件事,足見利他心的重要性。

 所以,一個人沒有其他什麼倒不要緊,但不能沒有利他心。有了利他心的話,福雖暫時未至,禍卻早已遠離。

文~轉載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6789870407/posts/pfbid02vCRwVt3SyEQv97vczAk87SNRmAiWxNGsXccGXYXSC9uSwZgs3h3dkqrF81zHn95cl/?mibextid=Nif5oz

【沒老師,沒師父是最可憐的孤兒】你要是這個人,你做錯事人家不敢跟你講,講了你會翻臉、耍脾氣,一個臉臭臭,你沒救了,有人說你為什麼不跟我講,你一副那個樣子誰敢跟你講,講了還得罪你

海濤法師【有些餓鬼道,有些在生病的眾生,就在等你一句話,等你幾個慈悲的行為】

請問師父,要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超度?

海濤法師開示:為什麼因為我們要超度,這是一個金剛乘最高的法。自己要承擔所有佛菩薩的功德,所以要有正確的發心和圓滿菩提心,這樣我們來念誦儀軌才能夠產生力量。這個力量不是一直很在乎度了多少眾生,而是你自己的轉變,調伏了貪心、調伏了妄心,轉為佛心而來念咒,所以古時候,哪有什麼對外灌頂的,不可能,你根器不夠,不可能給你灌頂的,為什麼,因為你沒有真正一個發心,真正的灌頂,善財童子,他這樣得到了很多,善知識的灌頂、授記。因為他真發菩提心,所以我想這也是,大乘的教育的精髓,要一直鞭策自己是如此,一定要走上一個偉大的菩提道,不分在家出家,也不要得少知足,我現在有一些錢,滿健康,滿快樂的,師父你要去出國去哪裡,隨時通知我跟你去玩,我說我沒有在玩,我們在超度,誰跟你玩。我們如果去玩,墮落地獄,這些錢可浪費了,一人一趟出去多少錢,上回我們去歐洲,六、七十人,一算一千多萬,一團下來一千多萬,才可以辦幾場法會,可寶貴了,我給他分析,開什麼玩笑,要很認真。點(去弘法的地點)還不敢點太多,點太多還找你麻煩,一團一千多萬,不然辦不起這幾場法會,如果你沒有這種整體觀,反正我今天愛念就念,不想念就不念,打打瞌睡就打打瞌睡,一千萬所辦的法會才幾場,終於讓人家知道,那個地方的美,拍了幾分鐘的片子,所以你要有這個整體觀、因緣觀,去觀想你所在的一切影響有多大。就像各位你現在坐在這邊,所有的祖先,累世的父母祖先都等你,他們現在有些在地獄,有些餓鬼道,有些在生病就靠你一句話,靠你幾個行為,你要這樣想。

就像我當初要出家,我過去那些親戚朋友,當然反對,但是我只想,我只給他們解釋,我爸爸、媽媽,你爸爸、媽媽怎麼辦?我們的歷代祖先怎麼辦?我們不能只想著我們自己的幸福、快樂、愛情、親情,這些歷代祖先怎麼辦?我父親跟我說,我們黃家二十幾代沒有出家,我說父親就是這樣,所以我才要出家,二十幾代都沒人出家那還得了,二十幾代就不超度了,所以你想的是兒子,我想的是祖先。所以各位要這樣想,所以你一個人,一個人發菩提心,你在這世界上多重要,你走到哪裡,都靠你了,所以就像佛陀出世一樣,靠他了,三界導師,四生慈父,所以各位要有這樣子的一個承擔。這個叫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是孤單的,不是一個找個伴的,你要去承擔,而且真心的願 願諸有情,所有的眾生 都離苦得樂。以這樣子的一個廣大的心量來持咒,所以東西念個變億咒,就會變成千萬億,清淨,所有諸佛菩薩都會降臨法會現場,來加持,來普度,然後所有諸佛菩薩的悲心,願力,我們持咒這些才會化為甘露,不然這些鬼道都來了,七月開鬼門,到處都是鬼,現在已經沒有七月了(因為眾生造業更厲害了),天天都是鬼月。所以就需要真實的甘露,和真實的藥物來幫助他們,這還是只是一個方便而已,究竟就是要他們脫離輪回,往生淨土,發菩提心。所以要念發菩提心儀軌,普賢行願品,所以各位你去想,這儀軌太重要了,如獲至寶。 

古時候為了武林秘笈,幾千人在那邊搶來搶去,現在都在你手上(比喻儀軌的殊勝)。所以要這樣的這麼慎重,來念誦大悲咒、心經,各種儀軌都一樣,這是最重要的。不要讓自己的念頭,被這一個小小的委屈,小小的一個感覺快樂,這樣就卡死在裡面,就忘了眾生苦,所以真心的要普度,真心的要孝順。真心的願父母乃至七世父母真能夠離苦,所以我們要用,就像把整個心臟挖出來的決心來念經一樣。我們不能讓災難、苦難一直在我們身邊,一直在發生、一直在重復,我們一點功德都沒有,眼睜睜的看著他們老、病、死、輪回。所以要生起這個承擔,所以每一次修行,每一坐修行都是這麼認真,要強調,那個時候,你會看到別人看不見的,你會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你會感受到別人不知道的,因為你的心廣大又微細,空性,你要是沒辦法發起廣大心,你就不會開智慧。你不知道智慧什麼意思,反正我都把儀軌念完了,反正也該丟的丟完了(指向火壇投入食物),反正就回向了,好像我做完了,一天又過去了,但是對自己心性上沒有進步的空間,等著業障來找你,事情就變化了,所以各位要全然的認真,這全然的認真必須與全然的放下做基本,叫出離心。不要再去想那些有的、沒有的,只想著眾生苦,求佛加持,所以我們這個念誦就,所有眾生的苦,我們變成一個連接點,讓佛菩薩的功德,讓這些妙欲雲煙供,來幫助他們,就靠著我們這個點,做殊勝的緣起,來成就。

所以為什麼要來參加法會?因為至少跟你有緣的祖先、冤親債主,靠你這個點、靠你這一份心。不然你會覺得說參加這麼多次,怎麼還業障沒消除,智慧沒開,因為這個點沒接上,沒接上就超度不了,沒那個力量。事情還是重復在發生,所以自己思想不但沒超越,所以各位這個非常重要,你要要求你自己明天跟今天不一樣,後天跟明天不一樣,不一樣就不一樣,做的事情不一樣,拿個筷子吃飯、穿衣服、走路、思想、行為,都不一樣,這代表你體悟無常,精進,不放逸,所以各位,你要嚴厲的要求自己,你不嚴厲那你就要扮嚴師,嚴格要求自己,用打的,用罵的,用踹的,用踢的,不然你怎麼進步,你不可能進步的。

各位這一點要有這種迫切感,你要是這個人,你做錯事人家不敢跟你講,講了你會翻臉、耍脾氣,一個臉臭臭,你沒救了,有人說你為什麼不跟我講,你一副那個樣子誰敢跟你講,講了還得罪你,

所以各位沒老師,沒師父是最可憐的孤兒,並不是我坐在台上,我是你師父,不要這樣想,師父是你要親近他的,你要思想 他瞭解你的,你要經常供養他、護持他、接近他、他瞭解你的,他才叫你師父,就像爸爸、媽媽自己養育小孩,你抱著他長大的所以你瞭解他。

你還可以教育他,所以各位,你要有這樣的師父,你要是沒有這樣的師父,你就可憐了,我會發覺各位就沒有進步的空間。

https://m.facebook.com/groups/2949994288561078/permalink/3684610785099421/?mibextid=Nif5oz

清明節怎麼做 才對已故親人最有利?

清明節怎麼做 才對已故親人最有利?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大約始於周朝,距今約有二千年的歷史。每年這個時候,人們一般會祭祀、掃墓,以祭祀亡人。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已故的親人得到利益呢?

分享10條建議,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該如何做。

1、佛教怎麼看待清明節?

清明節除了祭拜祖先、打掃墓園表達慎終追遠之意,亦可在寺院做功德回向先人,並可為親友消災祈福,祈求合家平安吉祥,回向世界和平、災難不生、人民安樂。

2、佛弟子最如法的祭奠方式是什麼?

佛弟子可以通過齋僧、齋戒、誦經、供燈、抄經、放生等善行來為亡者做功德回向,這應該就是清明節最“如法”的祭奠了。

3、清明節,為亡人做功德,有多大幫助?

根據《地藏經》的說法:亡者能夠得到一分,而持誦的人可以得到六分。因此,我們應該趁著自己身強體健的時候,積累功德資糧,不要等無常來臨,才勞駕別人為我們做功德。

4、清明節,誦什麼佛經能夠超度親人亡靈?

清明祭祖之時,佛弟子可以虔誠地念誦《地藏菩薩本願經》、“南無地藏王菩薩”名號、楞嚴咒、觀音心咒、《阿彌陀經》、《三十五佛忏悔文》、《普賢行願品》、《往生淨土祈請文》等等。

5、祭拜祖先可以用葷食嗎?

祭拜祖先必須用素食,很多地區習慣供葷食,這對亡者是不好的。

6、清明節可以殺生祭祀嗎?

祭祀祖先,清明掃墓,都應該要戒殺,以增加過世的親人祖先的冥福;若是殺生來祭拜,只是徒然地增加亡靈和祖先的罪業而已;不但沒有益處,反而會有害處;所以有智慧的人,是絕對不會去做的。

7、清明飲食方面應該注意什麼?

建議大家在清明節在飲食方面盡量選擇吃素。吃素實際上就是行孝,這個節日,既有著生離死別、慎終追遠的深切情思,又包含了萬物更新、生機勃發的欣慰與感懷。吃素不光是對逝者的尊重,更是為自己積累福報。

8、清明節,怎樣做才對已故親人最有利?

最能利益亡者的莫過於按照佛教的方法,將所修的功德為亡者做回向,這是最能直接利益亡者的事情。如果做得好,甚至可能將亡者直接從三惡道解脫出來。

9、掃墓之前需食素嗎?

是的。當你動身開始掃墓,就最好食素了,衣著整齊,以表示對先人的禮貌和尊重。

10、為何清明節前會夢到逝去的先人?

總會夢到已經逝去的親人或者朋友。在《地藏經》中講到了原因:“在於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願離惡道。”

因此,我們要為他們做功德,並在佛菩薩像前,虔誠讀誦《地藏經》三遍或者七遍。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6781776060/posts/pfbid02AXx2NkLi4C3wK5ftjGALfqzdf2U3DXWH5ZBdVX9j96KJR2r5tR2guPyg3QwXpQMUl/?mibextid=Nif5o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