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嗔是失佛法之根本、墜惡道之因緣】嗔恚是地獄道之業因,貪愛是餓鬼道之業因,愚痴是畜生道之業因。佛法是什麼?佛是覺的意思。法是一切萬法,對一切萬法覺而不迷就是佛法。嗔恚心一起來就迷了,覺性就喪失了,故稱失佛法之根本。

弘一大師:說經悟佛丨嗔恚

嗔是失佛法之根本、墜惡道之因緣。——智者大師

佛在《楞嚴經》上講到世間現象比其他經典講的詳細,其他經只講六道,而《楞嚴》講七趣,多一個仙道。

七趣經文很長,講地獄道幾乎佔了一半,特別詳細,叫我們小心謹慎,不要墮地獄。

嗔恚是地獄道之業因,
貪愛是餓鬼道之業因,
愚痴是畜生道之業因。

佛法是什麼?
佛是覺的意思。
法是一切萬法,
對一切萬法覺而不迷就是佛法。

嗔恚心一起來就迷了,
覺性就喪失了,
故稱失佛法之根本。

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戒殺放生,吃素念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433521185/posts/pfbid0N7eVn9sxDixYTF5YH5Me7HRRf7pHweJ7itp6oPiRUQJimUqvpRvtgCoRMeoDNEAel/

證果有什麼樣的驗證?證果的人沒有貪心,證果的人也沒有瞋心,證果的人更沒有癡心。三毒之心,他都息滅了。證果的人在任何時候,任何逆難、譏毀、稱譽、榮貴之中,總是神色安祥自在,絲毫不受境界的影響,如如不動,自自然然的生活在清淨梵行裡。


宣公上人:
—(古佛觀音再來)
過去佛—正法明如來
——————————————

問:為什麼佛法沒落了?

就是因為我們不修行。

不真正嚴守戒律,
沒有真心做到身心清淨。

法是個無形無相無體的東西,是因人的行為,才能表現它的善惡美醜

眾生的心行趣向於善,大家都守五戒十善,

世界就呈現出一片祥和氣象,

這就是正法的精神。

眾生都趣向於惡行,貪瞋癡的氣氛瀰漫虛空法界,把正法掩蔽在黑暗裡,那還有何法可言?

並不是法的本身有始末,而是人為的正邪,使其成為始末。

這豈是僅生慚愧心就可以挽救得了的?就可以起衰振危的呢?

我們無論是出家或在家,既然身為佛弟子,就應該以身作則、事事不後人、發憤挽救在狂瀾中的佛教。

大家同心協力,使佛教光大興隆,竭力喚醒全世界的人類明白佛教、信仰佛教、崇敬佛教!

諸位善信!見到世尊當年受天人的崇敬供養,我們真是汗顏。

如今一般在家人以及在家居士,他們看不起出家人,見了出家人,都如見鬼神而遠之,這還是一般的現象。

至於那些比較有志之士的社會人士,或者是學者博士們,更加看不起出家人。

他們覺得出家人根本不懂佛法真理,沒有真正的智慧,就這麼在佛教裡空口說白話,形同騙子,混一天算一天。

現在我們既然有此警覺,

就要發大願心,立大志氣,

潛心精研教理,嚴守戒律,

勤奮修行,
把末法時代改為正法時代。

祇要我們腳踏實地認真的修行辦道,哪怕我們不證果!

你若證了果,到處都能建大法幢、吹大法螺、擊大法鼓,就是在沒有佛法的地方,也能令佛教發揚光大,能令一般人對佛教生起信心,所以我們一定要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達到證悟佛果的目的。

證果有什麼樣的驗證?

證果的人沒有貪心,證果的人也沒有瞋心,證果的人更沒有癡心。三毒之心,他都息滅了

證果的人在任何時候,任何逆難、譏毀、稱譽、榮貴之中,總是神色安祥自在,絲毫不受境界的影響,如如不動,自自然然的生活在清淨梵行裡。

一切的戒律,對他已生不起作用了,因為他的行為已融化在淨戒之中。

證果的人有真正的定力,

名聞利養、挑撥離間,

甚至打罵,都撼不動他的心,

激不出他一句惡言,

更不要想看到他有凶惡的聲色,

因為已沒有三毒蛇作怪了。

證果的人已得到真正的智慧,無論什麼事情,他一聽就明白;

任何問題到他手中,
無不迎刃而解;

任何人他一見面,就能知道他的根性,你再會作偽,也逃不過他的明眼。

一個開悟證果的修行人,他就像晴空的旭日、萬里無雲的明月、天池的春水、朝露下的碧蓮花,他的心中、眼中、口中,永遠沒有惡人、惡事、惡語。

祇要能見到他、親近他,不必疾言厲色,立刻就能令善人成聖人,惡人變好人;

證果的人,他就有如是的感召力,但是他還是如同常人一樣的生活。

我們身為一個佛弟子,凡事都不要推諉,要肩負起復興佛教的重擔。

不要說什麼末法時代不要修行了!

那你們又為什麼要來信佛教?

甚至還別愛辭親來出家?這不是自己騙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嗎?

這簡直是顛倒糊塗、佛教中的敗類、罪人!

我曾發如是願:

我到什麼地方,那地方一定要有正法住世,我不允許有末法。

佛當年雖然曾經慨歎將來會有末法時代,但此乃因人為的因素而造成末法,☯️ 當然也可以仰賴人為的力量,轉末法而成正法。

如果每個在家或出家的佛弟子,

都能依教奉行,勤修種種行門,

遵守佛說的戒律生活,

依照佛說的經典行持,

明白佛說的道理和祖師們闡揚的理論,

切實去做,一切遵照經律論指示以總持,

哪裡還會有末法?

哪裡還會不開悟證果?

🈲❌假設你不依照如上所說去做,背道而行,好吃懶做、到處攀緣、貪名好利、造大廟、圖享受,那麼不成末法世代才怪呢!

我們為求無上道而寧捨生命──把生命都不要了來光大佛教、改進佛教。

☯️♻️
佛教經過漫長的時代潮流,難免有些地方不適用於眾生,我們要用善巧方便,斟酌改過,這才是每個佛弟子應該積極從事的要務。

尤其是出家人更應該知道,不容掉以輕心。

文:
節錄(學佛網-中國佛教網站 )

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戒殺放生,看破放下,吃素念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433521185/posts/pfbid02GAy5RxmMBvZ5NUzRrxETELLKSHgwD8Wj47pQnhnsmHG3mMwvWC5nMrWFL7AePsgDl/

【常想睡覺就是業障】睡覺是越睡越愚痴,越愚痴越想睡,總覺得睡不夠,這個是修行的一大障礙,這叫業障。所以我們修道的人、信佛的人,應該早一點想法子令自己離苦得樂,令自己了生死,這叫早求自度。不要盡貪睡眠,生死也不能了,無常就來了,那時候你想修行,也沒時間修行。所以說你不要睡眠,你要求自度。

睡覺是越睡越愚痴、越愚痴越想睡,這個是修行的一大障礙
宣化上人

為什麼好睡眠呢?
就因為飲食不調。或者是吃得很多,就生出一種食困,吃完東西就想要睡覺。

你若是把飲食調得恰到好處,吃東西也不太過,也無不及,也就是不太飽也不餓,在中道上,睡眠就會少一點。

古人說:
「節飲食,驅遣鬼使。」

人身體裡邊有三屍神,所以說:「你若吃得太多了,這三屍神的力量就大了,就會教你睡覺,教你睜不開眼睛。」

節飲食,節就是節約,吃得稍微少一點,這時候睡魔就跑了,就沒有那麼多的睡眠。

所以說:「節飲食,驅遣鬼使」,驅遣這睡魔。

懈怠心、睡眠,這是一種苦,為什麼呢?因為什麼事情也不能做。天天就睡覺,把光陰都空過了,對世界上一點利益也沒有,對自己本身也沒有什麼利益。

所以你若想對治睡眠和懶惰,就要精勤,要勇猛精進,不停止地來修行。

生死事大,人死時有個無常鬼來請你到陰間去。

這無常鬼一來的時候,一點人情也不講,一定要帶著你去見閻羅王。

無常之火也就是這種,像火似的。它把世間所有的功德都給燒了。

所以我們修道的人、信佛的人,應該早一點想法子令自己離苦得樂,令自己了生死,這叫早求自度。

不要盡貪睡眠,生死也不能了,無常就來了,那時候你想修行,也沒時間修行。

所以說你不要睡眠,你要求自度。

睡覺就好像毒蛇似的。你若是願意修行,就不要睡那麼多覺;多拜佛、多念經、多持咒,這是修行。

睡覺是越睡越愚痴,越愚痴越想睡,總覺得睡不夠,這個是修行的一大障礙,這叫業障,常想睡覺就是業障。

問:為什麼好睡眠呢?

上人答:就因為飲食不調。你若是把飲食調得恰到好處,吃東西也不太過,也無不及,也就是不太飽也不餓,在中道上,睡眠就會少一點。

問:如何克服好吃又好睡的習性?

上人答:不吃飯!不吃飯就不睡覺了。你少吃就少睡;吃得多就睡得多。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22jy9qgmEFYsuEcdGRrDLTCZoEqC4Up2DP2ZYq1xXZRXEkruDSDJJJQ25bQh9zaaLl&id=100006253509198

【布施如播種】所謂 「一本萬利在人間」,我們把福利施與他人,把快樂遍布各處,好比把種子播散四方,長出無數的果實,而這些果實乃是由佈施者所播種的。

阿彌陀佛🙏
分享: 譬喻 性瀅法師 著

布施如播種

佛陀有一次乞化到一戶人家,一位婦女高興的把飯盛滿在鉢中,頂禮奉上,佛陀接受了以後說:

「種一生十,種十生百,種千生萬,種萬生億,這一鉢飲食的布施供養,當獲無量功德。」

佛陀說完,正想離開,那婦人的丈夫聽了很懷疑,笑向佛陀問道:

「您怎麼可以這樣說呢?布施了僅僅一鉢飯,怎麼能獲得無量的功德?」 

佛陀用簡單的比喻教示了這對夫妻:

「不,不要笑,你看過尼拘陀樹否?一樹茂盛到四五里路,每年落下萬斛的果實,那不是一粒果核的收穫嗎?」

布施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正如佛陀的開示,種一生十……種萬生億。 

所謂
一本萬利在人間」,
我們把福利施與他人,把快樂遍布各處,好比把種子播散四方,長出無數的果實,而這些果實乃是由佈施者所播種的。 

布施,在學佛利他的德行上,是最顯着的表現,把自己的財物施給人,或獻出自己的生命力量去成就他人。  

由於財物的施捨,而使人能得到安穩快樂的生活,由於精神知識的布施,使他人得到技藝或學問,如此一十相施,就可萬利永存人間。

慳貪的人,應該修學布施,布施是培植福德的最好辦法,不分多寡,只要行者盡己心力耕耘福田,不問收穫,這就是做佛弟子應有的行為。

所謂布施,並不一定富人才能做到,即使窮無立錐之地的人也可以奉行佛陀的布施,如對人微笑、注目、點頭、讚美,或別人布施時,你心生歡喜,其功德都旻一樣的。

布施,必須心生歡喜,不望報答,才是真正布施。  

否則,意義不真切,就如同把種子撒在不純的草地上,收穫自然有限。  

我們行布施,要切切實實做到以歡喜、犧牲、利他的精神。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5263901434/posts/pfbid02GTEfzH6xoKqJpAuQh1jeDPradTRwx4A5BuGdXjBsr175NcGQcRpJeEEtUUnA59iGl/

【佛教其實主要就是結緣】你看我們「六度」裡頭,第一度就是「布施」;而「四攝法」裡頭,第一還是「布施」;這個布施就是結緣;當然要結緣所結的都是好緣,而不是惡緣,希望眾生都喜歡皆大歡喜。

我們佛教,其實主要就是「結緣」,我們今天拜佛、普佛,就是和藥師佛、十方諸佛:現在佛、過去佛、未來佛都結了緣。

你看我們「六度」裡頭,第一度就是「布施」;而「四攝法」裡頭,第一還是「布施」;

這個布施就是結緣;當然要結緣所結的都是好緣,而不是惡緣,希望眾生都喜歡皆大歡喜。

佛教以「法」結緣的方式,就好像超級市場貨品的陳列一樣,琳琅滿目,應有盡有,顧客們可以自由選擇,購買與否完全看不同的人、不同的需要。

那麼,我們法師用什麼結緣啊?

就是用佛法的開示來結緣,我們都知道,佛教的布施分為三種:財施、法施、無畏施;講經說法即屬於法施;還有,我們亦可以用音聲來結緣,像有些法師他們的梵呗唱得非常之好,非常的動聽,讓人聽了生歡喜心,這就是很好的結緣;不過大家可能不知道,佛教的梵音其實有很多種,如梵腔、道腔、書腔等等。

這個梵腔原本是唱給誰聽的,是給佛菩薩聽的,那道腔是唱給誰聽的,是給天人聽的,而書腔又是唱給誰聽的,是給六道的苦難眾生聽。

據《無量壽經鈔》所說,往生極樂之人,聞七寶樹林之音聲,而得三種忍:

音響忍
由音響而悟解真理。

柔順忍
慧心柔軟,能隨順真理

無生法忍
證無生之實性而離諸相,是悟道的至極也。其中的「音響忍」,即是由音響之啟發而悟道。

佛教修行的根本精神,
實離不開
苦、集、滅、度四聖諦,

正如《諸法無行經》卷一所說:「若行者能見一切法即是無生性,是名見苦。

若能見一切法
不集不起,是名斷集。

若能見一切法
畢竟滅相,是名證滅。

若能見一切法
無所有性,是名修道。

若行者能如是見四聖谛。

是人不作如是分別。

是法善是法不善。

(中略)於法無所取無所捨,於三界中心無所礙,見一切三界畢竟不生,見一切善不善法虛诳不實,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焰。」

世界一切的有為法,其本性都是「虛诳不實」的,都是空的,所謂「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焰」。

所以,一切都是「幻化、幻化、幻化」,可是愚迷眾生卻執以為實,顛倒夢想,難以捨離。

因此,佛菩薩就用種種的善巧方便,

「未度者令度,
未解者令解,
未安者令安,
未涅盤者令得涅盤」;

也就是說用種種的方法來接引眾生、化度眾生、幫助眾生。

這就是諸佛菩薩真正的本懷,因為諸佛菩薩志在什麼呢?
 
志在敷化,如何敷化呢?

因為眾生的根性不一,所以諸佛菩薩就施設各種不同的法門;

我們就是學習他們這種精神,譬如說:有些人喜歡梵唄好,我們就來唱梵唄;

又有些人喜歡聽講經好,我們就來講經,有些人喜歡禪修,好,我們就來教授習禪打坐;

有些人喜歡念佛,我們就帶動他們觀想念佛、觀像念佛、實相念佛:

種種不同的法門,
其實最終的目的,都是一樣的。

https://www.facebook.com/100080989924055/posts/pfbid02VYMaRndJ47gFDnKR6fEUY8f9teVNwHVRdU6yeDce8bkyHxruBccJMu3NoJqSYQjFl/

紹雲長老:【開了悟什麼境界,這個答案你想不到】

紹雲長老:【開了悟什麼境界,這個答案你想不到】

紹雲長老,禪宗溈仰宗第九代傳人,虛雲老和尚關門弟子,法名宣德,字紹雲。 

著有《虛雲老和尚在雲居山》、《雲居儀規》、《紹雲法師開示錄》等。⠀
又有人問:
開了悟究竟是什麼境界呢? 

這個問題我們在雲居山虛老在世時,也親自問過老和尚: “老和尚啊!

您老人家當時開悟以後,那個境界究竟是怎樣的呢?”⠀

【悟後正是起修時】

他老人家嘆了一口氣,語意深長地說:“不開悟時還算好,開了悟事更多。”⠀
我們感到很詫異啊,怎麼開了悟還有那麼多事呢? 

他老人家給我們說了一個比喻,他說: “好比一個人離開老家三十年了,而他老家還有三間蓋得很好的房子,三十年來那個門一直都是鎖著的。

今天他回家了,把門鎖打開,到屋子裡一看,三十年不住的房子,你看那灰塵垃圾很多呀,你不清除洗滌的話,你能住嗎? ”⠀
這是說開悟以後,這眼打開了,你能見到自己無始以來累計的習氣毛病在哪裡。 

他就能依著他所悟的道理,慢慢來清除自己的習氣流識。 

猶如三十年不住的房子, 必須要清除一番,才能在住一樣。 

所以開了悟的人,多數都要到深山去住茅蓬,所謂“水邊林下,長養聖胎”。 

直至把自己的習氣流識滌蕩清淨,然後才出來弘法利生。⠀
【不破本參,不入山】

但是現在有些人,自己道眼都還沒開,工夫也不是真正地得力,就想獨自一人在深山住茅蓬。 

古人說: 不破本參,不入山;不過重關,不閉關。 

就是說開了悟以後,你才有住山的本錢;你才能不被一切習氣、邪知邪見所迷惑。 

你到那個時候,道眼已經打開了,你就能分辨邪正,你一個人住茅蓬才會有成就,才不會被魔障所魔。 

如果你沒有破本參,沒有真實工夫,一個人到深山住茅蓬,遇到境界時就很難排除。⠀
【起心動念鬼神皆知】

老和尚曾把他的一次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當年他在終南山住茅蓬,有一天他動了一個念頭,想吃麵條。 

到了下午,就有一個女子拿了一桶麵條,來送給老和尚,並催促他趕快吃。 

老和尚說:“我好久沒有吃過面了,今天雖然過了午,但我還是要先供佛後才吃啊! ”在供佛中,當念至變食真言時,那個女子就跑掉 了。 

老和尚出去施過食後,回來想吃麵條時,一看那個桶子裡面哪裡是麵條呢,根本完全是毛蟲。 

老和尚嘆說: “唉呀! 今天險些兒便遭害了!”⠀
所以,住茅蓬並不容易啊!你動啥念頭,它就有什麼魔子到了。 

又有山精妖怪,他們有神通的,你動念頭它便知道,它就跟著你的念頭,變現來供養你,實際上是想來害你。 這種事情到現在都還有的啊!⠀

【妙善師的經歷】

我們雲居山有位妙善師,今年才四十歲左右,前年在終南山住茅蓬,這位師父也是很久沒有吃過麵條了,有一天,他也是動了想吃麵條的念頭,到了中午,就有一個女子送麵條來了,好客氣地叫他吃。 

他也是先供佛,念供養咒和變食真言,當他出食完回去一看,那個桶子裡面全都是蚯蚓;

再回頭望時,
那個女子也不見了。 

他說從此以後,再也不敢打妄想吃這個吃那個了。 

這位師父,以後再也不敢住茅蓬,他又跑回來雲居山住禪堂了。⠀

今天把這些事告訴你們,希望你們不要打妄想住茅蓬。 

茅蓬不好住啊! 

這位妙善師在雲居山禪堂住了兩年,工夫用得很好啊!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25nT9aj8ppQ99PiWPKnfWP336zpcXBQHXJfedZDnvYMWxaHyGRxrbGoPfbqs8pMqXl&id=100000392377984

【無上】就是最高,宇宙一切能夠圓徹,明察事實,宇宙的真理能夠圓徹,所以才叫做無上。因為三覺圓滿就是萬德具,没有其他更超越其上的,不只是宇宙人生萬徹,他對人生問題,教化,種種,有三覺圓滿,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所以才能夠到“無上”。

阿彌陀佛!🙏禪修愉快🙏

“無上”...
三覺圓滿,萬德具備,沒有能過其上者..其自證方面,則智慧圓滿無上,其利他方面則功德..“福”..圓滿無上。

此為揀別菩薩之分證。

菩薩雖真俗等觀,能夠自覺、覺他,唯其自證的智慧未圓,尚有微細無明未破,利他的功德未滿,還有上位佛果可求。
因此..僅可稱為..正等正覺,不夠稱為無上。

唯佛一人福慧兩足,究竟圓滿,才夠得上..無上正等正覺..之稱..“正覺即自覺,正等即覺他,無上即覺滿”。

此阿耨等九字,何故不直譯為無上正等正覺而仍存梵音呢?

因為..它是佛陀..三覺圓滿之德號,為了表示尊重,所以..不翻。

此為四例翻經的翻字不翻音,及五不翻中的尊重不翻。

💞💞💞💞💞💞💞💞💞💞💞💞💞
第39講 31:03 【CD-52B】03:03
💞💞💞💞💞💞💞💞💞💞💞💞💞

“無上”..
因為..無上..

就是最高,宇宙一切能夠圓徹,明察事實,宇宙的真理能夠圓徹,所以才叫做無上。因為三覺圓滿就是萬德具,没有其他更超越其上的,不只是宇宙人生萬徹,他對人生問題,教化,種種,有三覺圓滿,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所以才能夠到“無上”。

“自證的方面”..是智慧圓滿,無上,這是自證...

為什麼?
他自證到宇宙人生一切圓徹,圓滿,才可以說無上,這是自利的解釋。

利他呢?
“利他的功德”..就是福圓滿,無上,所以..福慧圓滿..無上,就是自利與利他圓滿,就是福慧圓滿,這就是揀別於菩薩的分證。

“菩薩”..只有分證,也是在度他,雖然菩薩以真俗二諦,能夠觀察甚深的一切理論,不過..没到..自覺覺他圓滿的境界,因為..覺他未圓,不能稱為..無上,所以..智慧..雖然具足,但還有微細的無明未破,就是說微細,過去這些無明的塵沙未盡,就是利他的功德仍未滿,這樣就不能說上到無上的境界。

所以..還有..佛果..可求,因此..雖說未圓,未到正等正覺,不過菩薩漸行漸進,如果來到等覺菩薩,再受佛來授記,再來一生補處,再來當人,來成佛,來教化眾生,自覺覺他,再覺行圓滿,這樣也就是福慧兩足,究竟圓滿,這樣謂之佛。

所以..究竟圓滿..才說是到..“無上”..能夠稱呼為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有到一切圓滿,對人生問題,對解脫眾生的理論,說法圓滿,就是覺他圓滿,所以..無上”就是宇宙人生萬徹,而且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才可稱為無上正等正覺。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九個字,雖然..文字是漢字,不過..音、語詞是梵音,為什麼...没直接說...“無上正等正
覺”呢?

因為..佛的慈悲,他三覺圓的德滿,圓融一切,就是表示尊重,所以..没翻..是尊重他的意思,這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尊重不翻。

因為...五種不翻中...有尊重..不翻的意思,所以..我們不要誤會!怎麼没翻譯。147~01 147~07

(圖文轉載,感恩分享
阿彌陀佛,隨喜功德)
https://www.facebook.com/100024507231173/posts/pfbid02z8i81bMhpwprRu3tuodAkSHzZjFVTtq1Q4wcZjbdeZyNSDTmTNZvmBnSzaHmpSwYl/

【無住】並不是什麼都不要。「住」是指攀緣、想念、執著。想到過去,這念心就住於過去;想到未來,這念心就住於未來。於六塵境界中,住塵而生心,於人我是非中,分別而計度,稱為妄心。


百不見百不聞,
是非心不起,
是念即不生。

感恩諸上善人週日晨安吉祥

【無住】
並不是什麼都不要。

「住」是指攀緣、想念、執著。

想到過去,
這念心就住於過去;

想到未來,
這念心就住於未來。

於六塵境界中,
住塵而生心,
於人我是非中,
分別而計度,
稱為妄心。

有所住著,就有生滅,
生滅即是夢幻泡影。

而無住心,就是心無所住,這念心不攀緣、不執著,如如不動,此即是定。♡

所謂
「青山本不動,白雲任去來」,

任是萬境
生生滅滅、紛紛擾擾,

任是念頭
來來去去、起起落落,

始終保持能知的這一念心,不起分別,不隨境轉,清楚明白,這便是慧。♡

定慧不二這念心,
即是「無住生心」♡

🌼🌸🌼🌸🌼🌸🌼🌸🌼🌸

㊗️隨心滿願 念佛吉祥
      南無阿彌陀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7453668002/posts/pfbid0VFXZ4vJeXh3NL2CHs8tvanwpcXJNFdJQB12utTL29JMiVDb5FV2xwRv6S6UcDKSCl/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若是著相修行,猶如煮砂欲成飯,終究不可得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若是 著相修行,
猶如 煮砂欲成飯,
終究 不可得。

塵勞,煩惱之別名,
為攀縁取着六塵境界
而令心勞動不堪。

若心不隨塵而勞動,
則自心自息矣,

心息則妄想不生,
妄想不生則正智現前。

正智現前,
則得照見自心的心相與心性。

照見自心即返本。

感謝:文及圖製作者

https://www.facebook.com/100013348274725/posts/pfbid02SHjpSuCzmeyRtR8gd9uXnRKZcWPrQWq29c4ZG3d75Y1z53kgVWjPvudAR7QGhkeCl/

【無處不是寧靜】無德禪師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脈博跳動就是鐘鼓,身體便是廟宇,兩耳就是菩提,無處不是寧靜,又何必等機會到寺院中生活呢?”

【無處不是寧靜】

有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每天都從自家的花園裡,採擷鮮花到寺院供佛,一天,當他正送花到佛殿時,碰巧遇到無德禪師從法堂出來,

無德禪師非常欣喜的說道:

你每天都這麼虔誠的來以香花供佛,依經典的記載,常以香花供佛者,來世當得莊嚴相貌的福報。”

信徒非常歡喜回答道:
“這是應該的,我每天來寺禮佛時,自覺心靈就像洗滌過似的清涼,但回到家中,心就煩亂了,我們一個家庭主婦,如何在煩囂的城市中保持一顆清淨純潔的心呢?”

無德禪師反問道:
“你以鮮花獻佛,相信你對花草總有一些常識,

我現在問你,
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鮮呢?”

信徒答道:
保持花朵新鮮的方法,莫過於每天換水,並且於換水時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裡容易腐爛,腐爛之後水份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謝!”

無德禪師道:
保持一顆清淨純潔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樣,我們生活環境像瓶裡的水,我們就是花,唯有不停淨化我們的身心,變化我們的氣質,並且不斷的懺悔、檢討、改進陋習、缺點,才能不斷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糧。”

信徒聽後,歡喜作禮感謝說道:

“謝謝禪師的開示,希望以後有機會親近禪師,過一段寺院中禪者的生活,享受晨鐘暮鼓,菩提梵唱的寧靜。”

無德禪師道:
“你的呼吸便是梵唱,
脈博跳動就是鐘鼓,
身體便是廟宇,
兩耳就是菩提,
無處不是寧靜
又何必等機會到寺院中生活呢?”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3788084164/posts/pfbid04BwPKzwktndTi5TKxrzpZmDZJnjNXfJz8k24CEmCFPPGx8NouUKW1g8Jzcfdwj62l/

【佛前供燈 招感重見光明】科技進步、時代日新月異,現代人普遍用眼過度,越來越多人得到青光眼等眼部病變的不可逆疾病,被醫生宣判無藥可治,只待接受即將失明的事實。然而,以佛法如法來行持,對治往昔所造的罪障過失,來積功累德,是可以轉變的。

🔥佛前供燈 招感重見光明

科技進步、時代日新月異,現代人普遍用眼過度,越來越多人得到青光眼等眼部病變的不可逆疾病,被醫生宣判無藥可治,只待接受即將失明的事實。

然而,以佛法如法來行持,對治往昔所造的罪障過失,來積功累德,是可以轉變的

曾經有一位女眾,罹患先天性青光眼,在少年時期因為無藥可治而失明,只剩下左眼可以正常視物,

後來有幸到觀音山道場來學佛修行,每日勤於修學佛法、積資淨障、點燈供佛,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本失明的右眼,開始隱約能模糊見光,不再是漆黑一片,

由於感受到佛法不可思議的加持,便加倍精勤於修行,現在已經完全恢復光明,能正常視物

——《#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The great vow of Amitabha /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

在佛前供燈,
功德實在是非常殊勝!

《佛說施燈功德經》言:

「彼施燈者,所得福聚無量無邊,不可算數,唯有如來乃能了知。」

無論是什麼樣的動機點燈,為誰點燈,只要在佛前點燈,點燈之人還是被祈福迴向的對象,都會得到佛前供燈的殊勝功德

▍ 觀音山 2023年限量新春光明燈組—圓滿燈
▷ https://bit.ly/301WHRB

凡登記圓滿燈,將為點燈對象於6 場殊勝開燈法會之壇城前恭立「除障祿位」、「超薦蓮位」祈福加持,且與您免費結緣限量珍貴加持會員專屬禮:

❶ 觀音山 2022中秋月來月慈悲──藥師七佛息災祛病火供大法會,慈悲 龍德上師限量殊勝珍貴加持物──「消災延壽藥師佛金剛結」乙個。

此金剛結經浸泡傳承法藥後如法製作,供於百年蓮師密壇前,經過數場閉關與本尊除障招財法會修法加持,且於「觀音山 2022中秋月來月慈悲──藥師七佛息災祛病火供大法會」經過僧團密法儀軌修持,再恭請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龍德上師)主法加持。

聚集藥師七佛本尊及清淨傳承之加持,隨身佩戴,平安吉祥。

❷ 「富貴吉祥專屬禮:限量加持LED財神咒燈」乙個。

恭請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加持。點亮LED財神咒燈,放置於家中、財庫、保險櫃、辦公桌等,招財納福、開運光明一整年。

限量珍貴加持會員專屬禮二擇一,數量有限!結緣完為止。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觀音山 法藏吉祥洲-好文分享  按讚設定搶先看,天天看,天天分享,心轉變好吉祥! (Be free to use with remarks for developing Buddhism. Amitabha.)
---------------------------------------
◎觀音山吉祥洲官方部落格
https://news.gys.org.tw/

https://www.facebook.com/307772399961883/posts/pfbid02A5m8ZFFNYPHvE2duYJ2GkzbvvRP4WbdTLHthUjPxQ3T3kVQu1acp4UQyQD2yu5tpl/

【廣欽老和尚的傳奇】高僧大德經典故事

末學一生受廣欽老師父的沐浴法語而入佛門

並在其嫡傳弟子下皈依,虔誠頂禮跟分享

老和尚的傳奇

廣欽老和尚4歲時,因為家窮,他被父母賣給別人當養子;10歲,養父母去世,他深感世事無常,來到寺院。出家後,他吃人所不吃,做人所不做!

找到一處山洞,靜坐念佛十幾年。

       猛虎,來到洞口,皈依了他;猴子摘下果子,供養他;在洞中入定4個月,他不吃不動、沒有脈搏和心跳,人們以為他往生了,差點火化他,幸虧弘一大師知道他是入定狀態,阻止了這個事情!

       他大半輩子,只吃水果,不食五穀;到了晚上,跏跌而坐,從不躺下睡覺;他曾走進一個鬧鬼的寺院,愣是憑借一己之力,超度了3個日本鬼子;

      95歲時,他知道自己要往生了,猛力出聲念佛,直至最後一刻!他就是人稱「佛教界的國寶」的廣欽老和尚!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傳奇人生。

01
4歲被賣 10歲進寺院
吃人所不吃 做人所不做

       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他出生於福建省惠安縣的尋常百姓家,家裡太窮了,他4歲的時候,因為家裡沒有錢給哥哥娶老婆,父母就把他賣給一戶人家做養子。

        他從小體弱多病,養母就經常帶著他拜佛、吃素,希望他能健康成長!10歲時,養父母相繼去世,他悲痛欲絕!

       就在這時,家裡的親戚打起了他家田地的主意,他深感世事無常!於是,把田地送給了親戚後,他毅然走進泉州承天寺。

       廣欽老和尚年輕時來到寺院後,他每天的任務就是乾活,種菜除草,非常辛苦。

       一天中午他乾完活後,回到寺里正好趕上吃飯,他跟著大家走向齋堂,可住持卻叫住他,讓他把乾活的工具都放好再吃飯,他正餓的頭昏眼花,卻還要繼續乾活,一會吃剩飯,越想越生氣!一怒之下,他扔下工具,走出了寺門,心想「我不乾了!」

       可沒走多久,他又想:「我是為了了脫生死才來的,這才吃了一點苦就受不了了,實在不該。」

       於是,他又默默的走回寺院,收拾好工具。這一切,住持都看在眼裡,對他說了一句話:「吃人所不吃,做人所不做!以後你就知道了」。

       從那以後,除了種菜除草,他還主動攬下齋堂的活,每天為大家盛飯,等大家吃飽了,他開始吃殘羹剩飯,甚至連桌子上掉的米粒都撿起來吃掉,毫無怨言。

02
犯了大錯
晚上再不躺下睡覺

       廣欽老和尚默默地修苦行,1927年,廣欽老和尚負責打板,每天早上叫大家起床,上早課,可是,一個冬夜裡,他竟睡過了頭,晚起了5分鐘;

       結果結果全寺的和尚都跟著他一起多睡了五分鐘,他醒來以後大吃一驚,趕快去敲鐘,寺廟里的師父才起來做早課。

       廣欽老和尚心中慚愧,覺得這所有的罪過都是他的。在佛教裡面常常說:「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是不可以讓這些修道人誤了修行的時間的。

       於是他就跪在大雄寶殿前面向這幾百個同修謝罪,向他們一個一個頂禮謝罪,並且發誓從此不上床睡覺!

       所以廣欽老和尚開始夜「不倒單」,就是晚上不睡覺,坐在椅子上,不倒下來。整整六十年,他都沒有躺下來睡覺,真的非常了不起。

03
入山洞靜坐念佛十幾年
猴子供養他 老虎皈依他

      1933年,42歲的廣欽和尚決定好好修行,跟住持表明心意後,帶了幾件簡單的衣物和十來斤米,走到泉州城北清源山,找到一處山洞,開始了一個人的修行。

       沒多久,那十幾斤米就吃完了,他開始靠山中野果果腹,說來也挺神奇的,因為從那以後,廣欽老和尚只吃水果、不食五穀,一直到他圓寂,人們都親切的叫他「水果師」。

       其實,他能靠野果飽腹,離不開一群靈性十足的猴子!

       廣欽老和尚遠離凡塵,經常沒有東西吃,他只能靠山中野果飽腹,一天,他看到遠處樹上有一堆猴子玩耍,它們時不時摘下樹上的果子,吃的熱火朝天!

       他心想:「當下的我,這副德性,與樹上的猴子,又有什麼差別呢?它能吃,為什麼我不能吃呢?」

       於是,他走到猴子們身邊,撿起地上的果子吃了起來,猴子們驚呆了!

       居然有人類加入它們的盛宴,它們交頭接耳,不知道在說些什麼。

       一會,廣欽老和尚吃完了地上掉落的果子,猴子們看到以後,竟然從樹上又拋下幾顆新鮮果子,廣欽老和尚心頭一喜,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自此,猴子們經常摘下樹上果實,送到廣欽老和尚修行的洞口,供養他!

       真是一群充滿靈性的猴護法!

       不僅山中猴子們供養他,就連猛虎也皈依了他!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在洞中修行的第2年,突然有一天,他聽到洞口有老虎的吼叫聲,徬佛在說:「你為什麼侵佔我的地盤!」

      他走到猛虎身前,非但沒有害怕,反而開始和老虎「談心」:「「阿彌陀佛,老虎莫嗔!冤冤相報,終無了期;你這個地方讓與我修行,以後我成就,必當度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話音剛落,老虎大叫了一聲,轉身就走,不一會,只見老虎領著另一隻老虎和虎崽子,蹲在了山洞口,原來老虎把自己一家老小都帶來了,想要皈依廣欽老和尚;

       從那以後,人們經常能看到,洞口有幾只老虎遊戲玩耍,而洞內,一個和尚正心無旁騖的打坐參禪。

04
入定4個月沒有脈搏和心跳
差點被火化

       廣欽老和尚修行的清源山樹木茂密,經常有鄉下人進山打柴,以此謀生,打柴人會時不時的看到老和尚。

       有一陣子,打柴人發現自己好久沒見到老和尚了,就走到洞里探望,只見老和尚盤腿而坐,正在全心入定,打柴人不敢打擾師父,就悄悄的走了。過了一段時間,他發現師父姿勢沒變,還在打坐。

       幾次過後,他有點著急,把手指湊到師父鼻子前,發現師父沒有呼 吸!再一檢查,竟然連脈搏和心跳都沒有!

       打柴人慌了!趕忙跑到山下的寺院裡,告訴廣欽老和尚的師公轉塵上人這個情況,可轉塵上人卻說:「沒事,他入定了。」

       打柴人心裡充滿疑惑,卻也沒說什麼,回家了。幾個月後,他又走到山洞里,廣欽老和尚居然還是同樣的動作,而且,還是沒有呼吸、脈搏、心跳!

       打柴人斷定:師父往生了!趕忙又跑到寺院稟告轉塵上人,轉塵上人 心想:「這都4個月了,如果是入定,也早該出定了!

       他,應該是真的往生了吧!」為了保險,命人把這件事轉告給了弘一大師,希望大師能前來鑒定生死。

       當時,弘一大師正在福建永春弘法聽聞這一訊息後,先托人來訊阻止,不可魯莽從事,而後趕忙趕到廣欽老和尚入定的洞中,弘一法師一看便知這是入定,輕輕地在他耳邊三彈指,廣欽老和尚出定!

       弘一大師贊嘆說:「像這樣甚深的禪定,在古來大德也是非常難得稀有。」

05
憑借一己之力
超度3個日本鬼子

      1947年,他前往台北弘法,有一天走在大街上,一個居士攔住了他,邀請他前往法華寺。

       法華寺不是個普通寺廟,一到晚上,經常鬧鬼:門窗,突然開啓,點燈也會自動亮起,沒人敢住在寺院。

       廣欽老和尚走進寺院後,先是禮佛,然後在地上盤腿而坐。到了黃昏,寺院居士正準備給他準備晚飯,他說:「我不吃飯,只吃水果。」居士便買了一串香蕉供養他。

       夜幕漸漸降臨,居士們準備離開寺院,老和尚卻說自己不走,居士們無奈,留下老和尚一個人在寺院裡過夜。

       第二天一大早,居士們來到寺院,只見老和尚還坐在原地,他手指向遠處:「那裡有2個日本鬼,你們去翻開榻榻米,取出屍骨,讓我給他們超度。」

       居士們找來工人掀開榻榻米,果然找到2具屍骨!

       老和尚讓他們把屍骨火化,並在一旁不停念咒,一會,他說:「已經超度了。」但當晚他並沒有離開寺院,吃了些香蕉,回到原處繼續打坐。

       第三天早上,他對居士們說:「還有一個鬼。」居士們順著老和尚手指的方向,果然又發現1具屍骨,火化、念咒,老和尚說:「他也走了。」果然,自那以後,寺廟里再也沒鬧過鬼!

06
預知往生時刻
奮力念佛

       除了雨天,他每個晚上都會露天打坐,曾經有人發現,漫山遍野的草木上都有露珠,唯獨老和尚打坐之處,一點潮濕都沒有,地面依舊乾燥!這種功夫,是常人無法企及的!

      1985年臘月,他對弟子們說「要走了!」

      叮囑弟子們,自己圓寂後,屍體火化,靈骨分別供於承天寺、廣承岩、妙通寺。

      1986年正月初一,他開始日以繼夜、奮力念佛,大家輪班跟著他念,都感覺身體吃不消:聲嘶胸痛、氣力難支!可廣欽老和尚仍舊大聲念、一刻都不停。

       正月初五,老和尚對身邊人說:「無來無去,沒有事。」而後,安詳 的閉上了眼睛,廣欽老和尚往生了!

       廣欽老和尚這一生,虔誠修行、一心念佛,人們稱贊他「佛教界的國寶!」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眾生展示了真正的佛門精神。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950027356/posts/pfbid02WPUyHafrEpf4EdXZ1WVnXuXoWLqSmrieBzEWkuVSD5a48rtcBAyWvAqe2gd6ymEJl/

【並不是你懂了就做得到】佛告訴我們不說假話、要誠懇,咱們做得到嗎?這個很簡單?你認為很簡單,其實很難——隨便說話都是妄語,就是這麼一戒都很難持。

【你看經看不懂,就念這個咒,能讓你開智慧】

夢參老和尚:

修智慧法門無其它的方法,你念經,跟佛求,就會告訴你開智慧的方法。

念文殊師利菩薩,你到五臺山知道文殊師利菩薩專門給眾生開智慧的——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智慧,他教我們開智慧,念"嗡阿惹巴扎那諦"就開智慧了。

我最初去西藏的時候,我的師父讓我任何都不要學,停下來,就念文殊心咒。 

這個咒叫文殊心咒,就念"嗡阿惹巴扎那諦",你念上它無量遍,開智慧了。 

西藏話不會說,也會說了。

如果你看經看不懂,停下來不看了,你沒法進入怎麼辦?

念"嗡阿惹巴扎那諦",你自己就開智慧了,你不懂的也能懂了。 懂了再深入吧!

並不是你懂了就做得到。

佛告訴我們不說假話、要誠懇,咱們做得到嗎?這個很簡單?

你認為很簡單,其實很難——隨便說話都是妄語,就是這麼一戒都很難持。

譬如說盜戒,我們認為盜戒僅我不偷人家東西我就不犯偷盜了,這個是簡單的,是社會上的。 

佛教的盜戒、菩薩的盜戒,那可深了。

但是你不學你怎麼知道? 

你要想斷煩惱、證菩提,先得學戒。 

佛教你不做的事,你絕對不能做。 

如果教你不做,你要做,你智慧怎麼開?你生死怎麼了?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8192837384/posts/pfbid08D6Uew4yXiacg1qhaUisYGt8JXys1fhXhoAztYoMrvjS69qtMiDUvPcfkhjt6xccl/

【佛祖牌蔬菜 老農歡喜種24年】他說「愈做,愈歡喜;愈歡喜,做愈多。我的蔬菜 也有品牌,叫 佛祖牌」#苗栗九華山 #佛寺

【佛祖牌蔬菜 老農歡喜種24年】

現年六十四歲老農許居明日前駕駛著五噸大的貨車,載著滿滿的蔬菜,一路歡喜地開往苗栗九華山;

二十四年來他利用稻田冬季休耕期種了二公頃多的各種蔬菜,全數送給中部各佛寺,

他說「愈做,愈歡喜;

愈歡喜,做愈多。

我的蔬菜也有品牌,

叫佛祖牌」。

「有一年,長年菜(芥菜)市場很缺,有菜販看到我種了二分多面積的長年菜,表明要二十多萬元包下。」

許居明笑說,他毫不考慮地拒絕,表明這些是佛祖的,不是他的,他無權賣給別人。

許居明是彰化縣埤頭鄉人,育有六名子女,目前內、外孫有十五個,他在大村鄉經營孵蛋場已四十多年,平時忙於管理孵蛋場,把埤頭鄉崙腳村老家、大村鄉平和村共二公頃多農地,租給他人種稻。

他與對方約定,每年十月二期稻作收割後,他要在田裡種菜送給佛祖,因一心禮佛,感動附近多名農民主動提供稻田讓他一併種菜,他才說「愈歡喜,做愈多」。


收成當天,大村鄉平和、黃厝、美港、福興等四個社區,共一百多名民眾主動當義工,冒著細雨在許居明的農田採收長年菜、大小白菜、高麗菜、青江菜、橄欖菜……,用包巾包成一袋袋;

許居明的大兒子許世昌也忙著堆疊到貨車上。

許世昌說,用包巾包菜很透氣又能重複使用,很環保不浪費;

許居明的太太和一些社區婦女則忙著做菜包,讓採收蔬菜的義工享用,大家都忙得很歡喜。

許居明說,二十四年前他利用休耕期裡作油菜,準備耕鋤當綠肥時,九華山朝山的蓮友來問他,表明佛寺缺菜,能不能送給佛寺?

他立刻答應,那一年來了一百八十二名義工幫他採收,他不用花時間耕鋤,佛寺也有菜了,大家都歡喜;

從此,他每年都幫佛祖種菜,中部幾個縣市的大佛寺都來採收蔬菜,他愈做愈歡喜。

許世昌說,他們一家人跟著父親為佛祖服務,做得非常快樂。

為了種菜,許居明每年要花十多萬元買菜籽或菜苗,他開心地說,住在桃園市念小學四年級的孫子知道阿公每年都種菜給佛祖,去年十月初包一萬元紅包表明要跟阿公一起為佛祖歡喜做。

我問他怎麼有錢?

他說是獎學金存下來的;

很高興為佛祖種菜後,全家大大小大都平安,大人要做個好榜樣給子孫看。」

許居明滿是得意與欣慰如是說。

https://m.facebook.com/groups/201751370013980/permalink/779921155530329/

真實了生死的修行人少,打知名度的多。(夢參老和尚)

真實了生死的修行人少,打知名度的多。(夢參老和尚)

佛法進入末法的時候——現在我們已經快三千年了,進入末法已經有兩千年了,將近兩千年了。這個時候已經惡法很盛行,善法、做善業的減少,如果善惡兩個對比起來,善少惡增,惡法增加了。

這個從我們諸社會現象我們大家都能理解到了,煩惱很重的,不論哪一個國家都很不吉祥。因為是亂、不安、水災、火災、風災、地震,就是這個地球上災害不斷地生起。這個現象我不詳細講了,大家都看到的。

「我諸弟子失其善念」,我們三寶弟子善念容易消失,惡念容易增長。增長的是貪、瞋、痴、嫉妒、障礙。也有行像法的,像似行善法,就說我們行善法的時候裡頭夾雜,夾雜很多非善。

為什麼?都是求世間的名聞利養,以名聞利養為主,專心修出世法的減少了。這個現象,我想我們諸位道友都看見了,這個我不詳細講了。因為這個社會現象上,已經告訴我們了,就是這個現象。

堅淨信菩薩向佛請求的時候,說在這個世界上,現在慳貪嫉妒,人人都懷疑,乃至自己的親人,父子、夫婦之間都懷疑,人對人之間互相不信任,在這個時候修行非常困難。我們在這個時間,我們行修行的人的心,怎麼樣跟一切的大眾聯繫起來。因為在這個時候善惡交雜,但是古來說「凡聖交參」,在我們這個時候聖者已經沒有了,還沒有聖人跟我們交參。

同時在這個時間的思想非常混亂,信念呢?什麼都信,不是真信,失掉正信。每一個人他心裡頭,貪、瞋、痴、嫉妒、障礙、我慢,生出來的心不是利於人,盡想多吃多佔。這個世界上物質現在有限,你佔多了,別人自然就減少了,這種情況很多了。

每個眾生的業障,性情很不安定,就是脾氣很暴躁,動輒發火,乃至於伸手打人、打架。為什麼有這種現象?內裡頭修養、內德的修養不夠,內里無德。乃至於虔誠供養三寶的、禮拜的不多,求鬼神的不少。這是現實的現象,打知名度的多,真實了生死的少。

因此這部《善惡業報經》,就告訴我們分析如何認識善、真善,如何認識惡。但是你眼前的你能知道,這是對待自己的,不是向外對別人的。你能知道你過去的善惡業嗎?

簡單說,我過去的善重,善業很重,今生你的災難很少,你所遇到的幸福生活很多,很平靜、很安靜,常時得到三寶加持,這個人人都可以看得到的。如果你惡業重、善業少,事事你都不順心。

同時你心裡頭經常懷著恐怖感,患得患失,恐怕把自己現在所有的失掉——事實上也容易失掉,因此我們的心非常的不淨,所以那就勸我們大家發菩提心,行菩薩道。這我常聽見我們道友互相講的,我們各位法師也都這樣宣傳,希望我們三寶弟子能夠對於善心所增長、惡心所減少。

https://www.facebook.com/100024613235485/posts/pfbid06RTDCRdMJvHc96ek5NS2rnYiFRi6cJFHQHwHHvvjCNPVJQkH6A2ihR2H44nyP73Sl/

身逾九旬心如赤子 ---夢參老和尚專訪。

身逾九旬心如赤子 ---夢參老和尚專訪。
 
十六歲時對佛教一無所知卻只因為一個夢就毅然出家;身在佛門八十年,曾先後親近過慈舟法師、倓虛法師、弘一法師、虛雲老和尚等近代高僧;曾在獄中度過漫長的三十三年,出獄後披上袈裟走上佛學院講壇;年過九旬依然兩岸三地到處弘法,出版了多部經文講記的書籍和有聲讀物……相對於現代人蒼白的人生而言,夢參老和尚是怎樣的一種傳奇人生!
 
2009年12月20日,筆者第一次見到老和尚時,他在沈香閣作開示,在侍者的幫助下慢慢盤腿而坐,然而一開口,聲音卻非常響亮,說話爽快利落。在開示的過程中,老和尚不時展開笑容,露出潔白的牙齒,純淨與慈祥並存,心中馬上對老和尚生起親近之心。法由人弘,同樣的道理,不同人講來是不同的效果。老和尚用拉家常的語調跟我們講如何善用其心,道理很直白,也很生動,從老和尚嘴裡講出,透出一股信心和誠意,這就是老和尚與眾不同的攝受力。
 
再次見到老和尚,是王雷泉教授帶著禪學會同仁專程去採訪老和尚。老和尚耳力不佳,戴著助聽器,所以就按照事前擬定的採訪提綱回答問題。整整2個小時,老和尚都在跟我們分享他的人生經歷,他身邊的弟子非常擔心他過累,不時遞上潤喉糖,並讓他休息,但是老和尚非常豪氣地一揮手:「就講會話,有什麼累!」
 
夢里參人生
 
我們平日也都做夢,但醒來時,並不會把夢里的事當真,更加不會根據夢中情形來做現實生活中的決定。但夢參老和尚出家是緣於一個夢,而之後在他的人生中很多重要時刻,都是從夢中獲得啓發,做出了決策,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因緣。
 
1915年6月,夢老出生於中國黑龍江省開通縣。1931年,他16歲,做了一個夢,從此奠定他一生要從事的事業。
 
老和尚說:「那時正碰上東北‘九一八事變’,我當時正在東北的佳木斯,然後撤退到北京。我到北京的一個騎兵部隊上,是獨立騎兵第五師,直屬張學良指揮。有一次我跟張處長沿著北京到石家莊這條防線去視察,到了一家煤場休息。晚上就在那裡做了一個夢:我夢見自己掉到了海裡,在危難時,有一個老年婦女用一個小船把我救上來,送到海邊。她說:你順著海邊走,走到北京一個像宮殿一樣的地方,那就是你未來的歸宿。夢醒之後,我跟煤炭場老闆說起這個夢。他說這附近只有上房山兜率寺的下院才有像宮殿一樣的建築。我之前從沒去過廟里,也不知道廟的樣子,所以我很好奇,就帶了一個勤務兵騎馬到了廟里。一看那個廟,跟夢里非常像。廟里只有一個老和尚,我突然心動,就跟老和尚說:我能出家嗎?老和尚卻說:不行!我們這裡是十方常住,不能收徒。既然不收徒弟,那我就回去了。」
 
「事後一想,可能見我穿軍裝,還帶著勤務兵,人家害怕。所以第二次去的時候,我就換上便裝一個人去了。結果還是不肯收我出家,那我就不走,對方也沒辦法。晚上,來了兩個從北京來的信佛弟子,其中有一個要出家,他後來出家皈依了我的師爺爺,跟我的師父是師兄弟。他聽說我要出家就跟我說:你就跟我在這裡等等,我們一起去北京出家吧。後來我們就去了北京海淀藥王廟。這個廟明朝開始就有了,有幾百年歷史,供奉的是藥師如來,專門是看病捨藥的地方,代代都出醫生。我在這個廟里算是出家了。」
「我的師父名諱是上修下林,答應給我剃頭了。剛一剃頭,北京拈花寺就開始傳戒了,我剃頭就受戒。但戒堂規定得到20歲才可以受戒,而那一年我才16歲,雖然個子很大,但是年歲不夠。後來傳戒的和尚‘借’我一歲,得戒的和尚‘借’我一歲,最後‘借’夠了20歲。原來這個年紀是可以‘借’的。」(大笑)
 
就這樣夢參老和尚在夢的指引下,幾經曲折終於出家了。
 
夢參老和尚受戒的時候,又做了一個夢:「夢見了一個老和尚跟我說:你受戒後到南方去,去九華山。醒後我給引禮師父說這個夢,引禮師父說:‘夢見的老和尚記得不?’我說:‘我現在還記得!’
 
他就把我領到祖堂,看這個廟一代代的祖師畫像。問我:‘你看哪一個老和尚像你做夢的?’
 
我說:‘這一個老和尚就像!’
 
他說:‘這個老和尚是地藏王菩薩化身,九華山就是他的道場。就是遍融老和尚!’明代蓮池大師年輕時就到北京參訪過遍融老和尚。
 
他說:‘你跟他有因緣,你去吧!’」
 
「我受戒圓滿了就到九華山。那一年我很幸運,一到九華山,適逢地藏王菩薩肉身塔開塔。地藏王菩薩是肉身哪,為什麼要開塔呢?他頭髮在長,指甲蓋兒在長,六十年剪一次。塔里就有一套剃頭刀、指甲刀,是以前修剪完之後放進去的。開塔必須得有齋主、有施主,把這塔拆了,拆了把他那手指甲蓋兒剪了,把那剪刀鐵器拿出來換新的。就這麼一拆一剪,再把塔修上,要很多錢,那時上海的大亨黃金榮、杜月笙、王曉籟聯合去修塔,朝拜地藏王菩薩。我看見人很多呀!我們當個小和尚當然擠不進去了,但是看到肉身地藏王菩薩剪下來的頭髮、手指甲蓋很長,剪完了就把塔再修好。」
 
就這樣通過這個夢的指引,夢參老和尚來到九華山,結下了跟地藏菩薩的因緣,在後來的弘法生涯中,他也特別看重地藏修行法門。
 
在此後人生道路中,每次在關鍵時刻,夢參老和尚都會做到一些頗具啓示意味的夢,比如他去鼓山學堂做慈舟老法師的侍者,因為聽不懂南方方言,無法跟同學溝通,慈舟法師講經用湖北話,他也完全聽不懂經文,過得非常辛苦,就準備離開了,結果又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人告訴他:「不能離開這兒,這就是你終生的事業!」他就問夢中人:「我怎麼辦,什麼都聽不懂!」夢中人說:「你跟老和尚說,讓老和尚給你智慧,讓老和尚教你《普賢行願品》,念過之後就能開智慧了!」第二天夢參法師就把這個夢告訴了老法師,老法師聽後哈哈大笑說:「如果我能給你智慧,我的學生都不用學了,我一個一個給他們智慧了,你不要相信夢。」夢老告訴法師:「我出家就是因為做夢,我相信我的夢!」法師想想就說:「好了,我就給你一部經《普賢行願品》。」然後就教夢參法師念《普賢行願品》,每日禮拜,期間還多次燃燈,燃臂供佛,以求滅障啓慧。過了一百多天,效果很明顯,漸漸地夢老就能聽懂講經了。
 
還有一次,夢老奉倓虛老法師之命請弘一法師去湛山寺講法,但是弘一法師不答應,夢參法師就在弘一法師那裡待了半年,後來又從夢中得到一個好辦法。夢老說:「我就問弘一法師:‘您是學戒的,那麼您說說看,如果有人請您說法您卻不去,是不是犯戒?這符合菩薩戒嗎?’弘一法師聽了之後發脾氣了,說:‘你下去。’我估計他在想我說的話。過了一陣後,弘一法師把我叫上來,說:‘你跟倓虛老法師打個電報,說三天後我們走。’我一聽高興死了。就是在那時候我跟弘一法師學了《佔察善惡業報經》中的木輪相法,非常相應。」
 
我們曾揣測,夢老的夢是有菩薩來指點他,還是他自己內心力量的一種顯現,或者是前生累世的特殊因緣?無法解釋,也沒有結論。老和尚說:「假使你執著夢是真的,那就錯了,佛告訴你如夢幻泡影;假使你當假的,對我來說夢卻是很真。我師父給我取法名叫覺醒,但我自己想不夠資格,我就改個夢參(參悟),參的意思就想達到覺醒。但是現在我九十多歲了,沒覺也沒醒,還在夢中。」老和尚說:「夢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夢哪有真的,但人生就是在夢,人都在夢中,你這一段經歷圓滿了,恢復知覺夢醒了再做第二個夢(比喻輪回)。但是夢是假的?是真的呢?對我來說好像是真的。所以經典告訴我們,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等你明白了時候,知道夢是假的。但是在你沒明白,沒成佛之前,你一天所做的,再依著佛經佛教導我們的都是在夢中,我們認為是夢嗎?當每個人做夢的時候,沒醒之前你也不知道是做夢啊!在夢中有恐怖,有歡喜,夢究竟是假的是真的呢?全部是假的,沒有真的。只要成了佛,你所做的夢全醒了,因為現在以佛來說: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在夢裡頭啊!在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人道、天道、阿修羅道,六道眾生宛然都有,等到你成佛之後,什麼都沒有了。」
 
獄中好修行
 
在抗日戰爭時期,上海被日本人佔了,於是夢老又回北京,在北京的時候被日本人抓住了,日本人說夢老同情地下黨。結果就促成了夢老去西藏的因緣:「於是我就化裝成喇嘛逃離北京。碰巧趕上西藏來的師父,雍和宮的堪布,他有一個小徒弟死了,我就頂替他的這個小徒弟,拿著這個小徒弟的護照去了西藏。我是這樣去了西藏,不是我發心去的。我在西藏的費用,是香港的一個居士供養的。後來我一直在西藏住到50年代,參學,研修整整十年。解放西藏之前,西藏局勢不穩。廟里的喇嘛們還好,但是一般藏人不喜歡漢人,經常襲擊漢人。我就從拉薩去了西康,去了沒過多久西藏就解放了。」
 
「解放西藏的時候,張國華將軍帶領十八軍進藏。張將軍進藏,有一個顧問團,團里有個老先生,是燕京大學邊疆研究所的老教授,我在北京北海住的時候就認識,他在那裡看見我高興死了。當時西藏漢人少,他說:‘你可真是活寶貝,給我們當翻譯吧!我們缺少你這樣的人才。’我說:‘我不去,聽說共產黨要消滅佛教的,西藏那裡有我的老師和同學,我不能去做傷害他們的事情!’後來我因為抗命就被抓起來,送到政治研究班去學習。學習了沒多久就出問題了,我越學習,被抓住的‘反動言論’就越多,再到後來就把我當犯人了,罪名是‘反革命’。我說什麼叫‘反革命’。別人告訴我:‘不參加革命就是反革命,你參加革命我們就是同志。你什麼時候學習好了,願意工作了,你就可以不用當反革命了。’這以後我就被關了33年。’’
 
夢老輕描淡寫地將這33年(36歲—69歲)一語帶過,但是人生有多少個33年!尤其關在獄中,看不見未來的方向,其中的艱辛苦悶可想而知。法師也提到,在監獄中,看不到希望的時候,他也曾經想要自殺,但又做了個夢,夢見自己登法王座講法說法,聽眾無數。所以他重新拾起了信心,覺得自己還能出去,還能講法。
夢老說:「三十三年里我不怨天尤人,我在監獄里的確幸福了。大家知道,建國後‘三反五反’、‘反右鬥爭’、黨內鬥爭,之後還有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這一連串的運動讓在外面的和尚也不好過啊。跳放生池自殺的比比皆是。我在監獄里還是自自在在,沒事,警察給站崗很保護我。」
 
「我在監獄里就念誦:‘假使熱鐵輪,在汝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心裡就安了。遇到什麼苦難、折磨,都能過得去。後來一切風浪都過去,我才出來了。雖然出來時已經老了,我到美國時已經七十幾了。」正因為對佛法抱著堅定的信念,深守著弘法利生的菩提心,夢老度過了獄中漫長時日,從整個人生來說,這何嘗又不是另一種方式的修行!
在弘法時,夢老從不諱言自己這段獄中的日子,而且運用這個事例作為佛教因果的最好詮釋,雖然在外人看來,這段獄事產生於特定的時空背景下,頗替老和尚惋惜遺憾,但他不怨天尤人,他說:「並不冤枉,從佛教因果來看,都是‘自作自受’呀!」因為在佛教看來,一切事情都是有前因後果的,放在更加廣闊的時空來看,一切都是自己作業,自己承受。老和尚的豁達坦然,令人肅然起敬。
 
補回30年
 
等到鄧小平落實政策,開始清查冤假錯獄,查到夢老那裡,無罪,於是釋放回北京。夢老說:「30年前審問我的那個四川省公安廳廳長在臨放我的時候問我將來有什麼打算,我說我回去北京當和尚,繼續講課說法。他說:你做夢!他說你現在雖然放出來了,可還是罪人,我說我就是做夢。」
 
「後來四川那邊的幹部送我去了北京,由公安部、高等法院、檢察院三部接收我,三部的人都來辦我一個人的案子,問清我的歷史情況之後,他們就說明天就放我回家,還發了許多票,糧票,布票等等,還有戶口證件等。戶口落在西城區,但我想回中國佛學院,結果說辦不了,我就自己去辦,後來我自己把戶口辦上了,而且一個月還有30塊錢,這個標準那時候已經很高了。」
 
「後來我去了中國佛學院,中國佛學院不能接收。我去找趙樸初,趙樸初說他也沒辦法。那時法尊法師還在,正果法師也在當會長,我就去找他們。他們問我,老和尚你怎麼出來的,以後有什麼打算?我說想回佛學院教書。正果法師說可以,但是他現在沒辦法給我排課。不過他的課我可以來替他講,那時候還是1981年。」
 
「之後,妙湛法師到北京,要我回福建跟他恢復閩南佛學院,可是正果法師不放我,他說我還在被監視之中,不能回福建去。直到後來開會,福建宗教局局長要我過去,我才得以成行。我這次一回去教書,國外就知道。所以國外的道友到北京來開會時,就邀請我去美國。我這才跟著100多個和尚去了美國交流。那次去了之後回來了。但是第二次再去,就沒有回來了。」
 
獄中出來,夢老年事不輕,但依然致力於佛教教育弘法事業,他說:「我在獄中待了33年,我出獄後,還要講法30年,想著把這失去的30年補回來。」正是有這麼大的願力,所以我們才有幸聽聞年過九旬的夢老弘法。
 
12月26日上午,夢參老和尚來復旦做「佛法與生活」的講座,原計劃200人左右的校內講座,也沒有進行宣傳,但卻出現了這樣一幕:教室前面排起了長龍,除校內的學子外,還有很多的社會人士,甚至不乏顫巍巍的白髮老人,都為聞法而來。禪學會組織活動以來還是首次碰到這種求法若渴的情形。確實,要親耳聆聽一位九十六歲,身在佛門八十年的老和尚講佛法,這是多麼難得的機緣!講座之後,聽眾都感覺非常好,正所謂「大道至簡」,老和尚用很樸實的語言,將精深的佛法濃縮為「自心是佛」、「心內求佛」,將「善用其心」的道理,結合生活,娓娓道來,讓對佛法仰之彌高,學而畏難的現代人也生起修行信心。
現代社會的當機法門
 
夢參老和尚的修行經歷非常豐富,親近過慈舟法師、倓虛法師、弘一法師、虛雲老和尚等近代高僧,還在藏地待過很久,對藏傳佛教也很瞭解。因此很多初入佛門,面對佛教的眾多派系,以及各種各樣的法門非常迷惑的人都會問夢參老和尚,修什麼法門好。
 
夢老指出:「現在修佛法,如果靠自力沒辦法,所以用觀音法門、阿彌陀佛淨土法門等他力法門,這樣有佛菩薩加持。我現在是修的地藏菩薩法門,有地藏菩薩加持。修淨土或者念地藏三經,都有菩薩加持。每天都在光明中,什麼災難都沒有。我們只靠自力衝不出去。但是選擇他力法門,不論是哪一種,都可以加持你,這是他力法門的優越處。」
 
「我最近到美國去宣揚其他法門,效果都不太好。但是一講《地藏經》,效果就好。我一直沒有離開地藏王菩薩,每天早上都念《地藏經》,每天都可以感受到地藏菩薩無所不在。我在美國講《佔察善惡業報經》,這是從弘一法師那裡學來的,而弘一法師從明代的蕅益智旭大師那裡學來的。蕅益大師做了那麼多的著作,最後還是落在地藏法門,用佔察善惡業報的法門,但是他不會做那個鬮。而弘一法師是藝術家,按照經文說的尺寸做了一個佔察輪。我就繼承弘揚了這個法門。」
 
「眾生都喜歡打卦算命啊,那就用地藏法門的佔察輪‘算命’。這個佔察輪有189個方面,把所有的生活、修行都包括在內了。為什麼佔察輪有19個輪呢?數字怎麼來的呢?6根6塵6識,一共18,加上根本無明正好19。你起心動念超不過19這個數字。這19個變化再加上過去、未來、現在的業,就能對你的業報進行佔察。你自己業障不知道多深,就用佔察經把你過去的善惡業報佔察一下,通過這個可以知道今天的業是增長了還是消除了。」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這是地藏三經中的一部,自從玄奘法師翻譯過來後,從來沒有人講。這個經是對現在生活的真實寫照。效果非常好。在《地藏經》第12品,釋迦牟尼付囑觀音菩薩弘揚地藏法門,這兩個菩薩都結合起來了,觀音菩薩和地藏菩薩。弘一法師也是弘揚華嚴跟地藏,二者結合。」
 
「現實生活苦難的人,就最好念菩薩聖號、佛的聖號。很方便,隨時隨地可以在心裡念,不干擾別人。這樣力量很大。我們現在力量不夠,日久功深可以感受到菩薩在自己頭上加持自己。」
 
「這些法門都有效,但是最重要的是要相應啊。其他法門都很難相應,很難。所以天台六即法門很難,不如人家的一句阿彌陀佛方便。不論行住坐臥,當心中念佛時,一念念佛,一念佛現。起心動念,動的都是佛念,這個又方便又容易。你們這些社會工作者最好念佛,休息時靜下來念一百聲佛,很方便。我所接近的幾個大德,弘一法師、慈舟法師都念佛。因為這些法門不需要去分析。就是一生沒成,三生絕對成。念阿彌陀佛就是佛心。」
 
「王老師當大學的老師,就希望他所教的學生每一個都能成為人才。這是生死法,不是了生死法。如果讓人都進入佛學,這才是了生死法。生死法則是世間法,是為了名為了利。就像現在搞貿易的,都是向錢看。但是這些學習佛學的學生起碼會有一些超越的思想,會想一下死後的事情。出家人不求生前的安樂,但是求死後的安樂。」
 
「現在業障重,災難一個接著一個的來。怎麼樣才能讓所有的災難都不來,免除一切災難?就是學佛啊!印度尼西亞的海嘯太可怕了,我讓人去調查下,遇難者里有沒有佛弟子?幾乎沒有!台灣經常地震,但是遇難的佛弟子也很少。所以學佛其實對於免災是很靈的。念佛即使不能了生死,起碼可以在現實免災。學佛的人多,心向善。所以眾生的共業就好,災難會慢慢變少。」
 
「我在五台山時,一些軍隊的高級負責人問我對他們的看法。我說看從哪個角度說,我們中國人13億人口,你們是功臣,保護了人民。但是從人類說,那就不是那麼看了,那就是殺人凶犯。因為你們每天研究怎麼消滅敵人。他們要我說從佛教的角度再講講這個問題。我說我們和尚有句話,是濟癲的話:殺惡人就是善念。把惡人消滅了就是保護好人。我今天做的事情是為了億萬人的幸福安樂,你們平時都生這個想法,我所傷害的人願他們早日生淨土。這就是善念。」
 
「長壽秘訣」
 
老和尚精神矍鑠、聲音洪亮,讓每個初次見到他的人都非常吃驚,根本不像九十多歲的老人,於是有人向老和尚請教他的長壽秘訣。
 
老和尚說:「絕對沒有!我腦子里沒有長壽的念頭。我隨時都可能會死,我在監獄里,住了18年快20年了,我喪失信心了,我就想到自殺了,但剛一起這個念頭,就做了很多的夢。這個念頭就取消了。人有時候想不開,就叫迷,想開了,就叫悟了。這個是沒有訣竅的!」
老和尚跟我們聊了2個小時後,雖然大家覺得意猶未盡,但老和尚每天固定的洗腸時間到了。因為老和尚自從十五年前動手術之後,就一直要每天自己洗腸。老和尚說:「給我開刀的都是我的皈依弟子,他們說,師父我們不敢騙你,你活不過五年了!這是直腸癌,即使手術成功成活幾率也是很低。跟我同時做手術的和尚不到一年就死掉了。通過手術把有癌細胞的腸子剪掉,然後再接起來,這一剪短腸子就夠不到肛門了,只好在肚皮上打個洞,每天灌生理鹽水,清理大便。開完刀之後,我弟子說,你能活到85歲就好了,可能也會活不到,那時候我80歲開刀,後來我95歲時,他們說師父還活著,這是奇跡啊!我沒花錢請護士,就是用點紗布,棉花,每天定時把腸子洗一下!」種種的辛苦與不便,老和尚風清雲淡地說來,最後他還像孩子一樣綻開笑容,對我們說:「我看我還能再活!」當下,心中充滿無言的感動,在心內默默為老和尚祝福。
 
老和尚並未有意識的去保養身體,但是身心交感,他在不斷地修自己的心,最後也反映在他的身體上。修行的時候,他可以克服身體的種種病苦、不便,創造生命的奇跡。老和尚又給我們上了一課:身體會衰老、敗壞,但是我們的心卻是可以通過修行,保持赤子狀態。
 
轉自:山西省五台山萬佛真容禪寺•隆明師父

https://www.facebook.com/100024613235485/posts/pfbid0DA6SsxUb3sUb3mi6F6oAu7L7XkLZdx7bg4rQEwzGyBjcxnVv98qKucVqEpQbSb5nl/

末法時代是魔強法弱的時候,魔王的勢力一天比一天擴大,佛的勢力一天比一天縮小。佛本來不講勢力,而是說威德。當眾生福報大時,是法強魔弱;當眾生福報小時,就魔強法弱。

280、末法時代是魔強法弱的時候,魔王的勢力一天比一天擴大,佛的勢力一天比一天縮小。

佛本來不講勢力,而是說威德。

當眾生福報大時,是法強魔弱;

當眾生福報小時,就魔強法弱。

https://www.facebook.com/1847983087/posts/pfbid027FVyFG47ocYB3eArbzXrk6jKqmuYewaVy8rdVzF3Y1vTQQvbjs9wCrAUJr9DdMPgl/

修行的第一關,是少講話。話多了,就有是非,心就容易散亂。一個人的心力是有限的。喜歡講話的人,就不怎麼會做事,比如我。能做事的人,一般講話都很少的。在師父身邊,我發現一點,少講話是一種功德。多聽別人的話,然後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管好嘴巴,是修行的第一關

以前認識一位老居士,在寺院義工很發心,人也超級好,嘴巴不好,經常講東講西,也許是女人的習慣。

但她可能有些過分了,嘴巴有些歪。

後來她也很慚愧後悔,說自己在寺院這麼努力的做功德,但是都給嘴巴損掉了。

再後來,有一次,給車撞了,在醫院一個月,後來再次看到她,不太愛講東講西了。慢慢的,嘴巴有些正了。

關於這個老居士,對我也很好。

也許她就是菩薩的示現,告訴我不要講太多無關緊要的話

修行的第一關,是少講話。話多了,就有是非,心就容易散亂。一個人的心力是有限的。喜歡講話的人,就不怎麼會做事,比如我。能做事的人,一般講話都很少的。在師父身邊,我發現一點,少講話是一種功德。多聽別人的話,然後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人的嘴巴應該用來贊歎別人,用來贊歎佛。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這個華嚴經的偈。

嘴巴用來贊歎佛的功德,來念佛,慢慢的,你的聲音就會好聽,很渾厚,聲音好聽是一個人的福報啊。

好像佛以一音說法,但是九法界的眾生聽了,都很歡喜,也都能聽的懂。這是佛陀柔軟言語的功德。

去過叢林寺院,或者像五台山,你會發現,修行人講話是很少的,時刻都在定中,也沒有那些客套話。

最高層次的溝通,是心靈的溝通,彼此一看就心照不宣。講太多話了,正說明內心的貧乏

“不聽是非,不講是非,不傳是非,不打妄語。”

古人說,來講是非者,定是是非人。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是非。

喜歡卷入是非中,那哪有時間來修行呢。

佛弟子應該常常觀照內心,少講話,觀照自己起心動念,好好修行。

【有播種才會有收成】

有播種,才會有收成
星雲大師

記得一九五一年,我在新竹「台灣佛教講習會」教書時,有一次在路上,一位正在掃地的沙彌來問我:「我常看到有人送面給您吃,為什麼別人都喜歡煮給你吃,卻不煮給我吃呢?」他問得天真,但我一時卻不知要怎麼說,看他在掃地,即刻回答他:「只要你好好掃地掃個十年,自然就會有人煮面給你吃了。因為『有播種,才會有收成啊』!」

「有播種,才會有收成」,這雖是一句老生常談,但是真正透悟其中道理而去實踐者幾希。發明之王愛迪生曾說:成功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就靠著勤勞服務,得到大眾的支持,使得他的企業蒸蒸日上。

凡此都說明了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但就有許多人不想付出努力,只想投機取巧,坐享其成,結果即使得到了想要的名利富貴,轉眼也會成空,因為這和因果業報的自然法則是相違背的。像社會上一些人雖然年富力強,但不想憑勞力賺錢,只有用偷搶詐騙的方式來巧取豪奪,結果鎯鐺入獄,讓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在牢房裡度過,豈不可惜!提婆達多為了爭奪教團的領導權,而譭謗佛陀,破壞僧團的和合,結果墮入地獄,受無量劫苦。沒有「播種」而強求「收成」,就好比緣木求魚,無有是處。

其實,看到別人「播種」,自己也跟著隨喜讚歎,享有「收成」就好了,為什麼要打擊掠奪呢?一九九六年,悉尼南天寺落成時,澳洲總理基亭特頒賀辭,讚美南天寺是澳洲重要的宗教據點,也是南半球第一大寺;新南斯威爾省省長卜卡前來參加,稱道南天寺是新南斯威爾省最重要的建築,也是南半球的天堂。布里斯本政府對於中天寺在當地社會的貢獻不但支持獎勵,而且給予我們居留上的便利。前幾年,洛根市市長羅德葛利還親自蒞臨中天寺,以佛教儀式,為兩位住眾舉行宣誓入籍典禮。我在心中不禁禮讚:「偉大的澳洲!」目前澳洲處處呈現和樂景象,追根究底,不正因為澳洲人「播下」寬容隨喜的「種子」,所以才有如此豐美的「收成」嗎?

「有播種,才會有收成」是千古不易的真理,即使是證悟宇宙真理的佛陀,雖然進出皇宮,化導貴族,深入市井,度眾萬千,但有一次在毗蘭邑托缽時,卻空缽而返,以馬麥充飢達九十天之久,但是佛陀的弟子目犍連尊者無論到那裡托缽,都能滿載而歸。眾人怪而問之,佛陀自述這是由於在因地時,見比婆葉如來為病比丘托缽請食,曾經說過:「髡頭沙門應食馬麥,不應食甘饌。」以是惡語,故有如斯報應;而目犍連則在過去世曾和當地居民結過深厚的法緣。所以,「有播種,就有收成」,只要曾經努力過的,必將在生命中留下痕跡,即使在千百年後,也會遇緣而發,成就不可思議的果報。可是有一些人偏要說:「我不相信因果業報,也不相信前世、來生。」

我覺得:假使世間上沒有因果業報,一期的生命結束之後,你在現世所做過的努力都將落空,就好像把樓閣建築在虛空中一樣,這究竟是在和誰過不去呢?

「有播種,就會有收成」是天經地義的道理,過去報章雜誌曾經報導,英國的科學家將一顆二千年種子加以培育之後,生根發芽。連植物的種子經過千餘年後,都能夠在因緣具足下得到成長,我們怎能不相信眾生三世的因緣果報呢?

也常常有人問我:「為什麼社會上有許多修福行善的人反而遭遇淒慘,有許多作惡多端的人反而快樂逍遙呢?」我回答他們:「前生累積的福報就好比存款,往世累積的罪業就好比欠債,你的銀行裡既然還有存款,就不能因為你現在作惡就不給付;你過去欠債累累,也不能因為你現在行善就不用償還。」

過去有一個老和尚為了建寺到處化緣,來到一個村落,一個賣燒餅的小孩子得知,心生善念,將當天賣燒餅的錢全部佈施出來,但隔天因為交不出收入而被老闆解僱辭退,只好流浪街頭,乞討維生,貧病交迫,頭生癩痢,後來眼睛也瞎了。有一天,他來到老和尚的寺院,卻一不小心跌到茅坑裡淹死了。居民們都在議論紛紛,說小孩好心行善反遭惡果,天底下那有什麼報應呢?老和尚得知,趕緊出面解釋,說道:「這個小孩子因為前世的惡業,本來要受三世苦果,第一世受窮苦報,現癩痢相;第二世瞎而不見;第三世跌進廁所溺斃。但是因為他今世一念慈悲,發清淨心作功德,所以三世業報提前縮短在這一世受盡。因果昭彰,怎可說沒有報應呢?」大家聽了才恍然大悟。經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曾經播下「惡的種子」,固然會遇緣受報,一旦播下了「善的種子」,也必定不會憑空消失。所以我們只要盡心盡力「散播善美的種子,廣結善緣」,生命將永遠充滿希望的曙光。

記得四十多年前,我初來台灣的時候,佛教的境遇極其坎坷,但是我相信「有播種,必定會有收成」,所以我開始「散播文化的種子」,挑燈夜戰為報章雜誌、廣播電台譔寫佛教文稿,節省嚫錢單銀,購買佛教雜誌書刊送給年輕朋友閱讀。不久,喜愛文藝的青年們一個個來了,他們有的是被佛教圓融的義理所深深吸引,有的是因為佛教美好的詞句而得到共鳴。接著,我開設光華文理補習班,在教授國文的同時,引導他們進入佛法的堂奧,從批改作文的字裡行間,灌輸他們佛教的義理。我組織歌詠隊,讓佛法融入青年人的歌聲裡,帶到每一個家庭;將法音梵樂灌製到唱片裡,隨著發行量的增加,進入每一個人的心中。

一九五七年,我在台北三重埔成立佛教文化服務處,喜好文化的年輕朋友們緊隨不捨,有的幫忙推銷佛教的書籍文物,有的協助整理從各地來的文件信函。十多年之後,佛光出版社、香海文化公司、「如是我聞」等事業相繼成立,從平面讀物到有聲書籍,從經釋論文到兒童漫畫,許多青少年因閱讀而在八識田中種下善根,隨即加入佛教的行列。

近幾年來,我在各地成立美術館、滴水坊、佛光緣,將佛教與文藝結合在一起,有志於文藝的朋友們聚集而來,有的發心規劃,貢獻良策;有的動腦宣導,積極推動。隨著國際化的腳步加速,我在海外設立佛教翻譯中心,發行各種文字的小叢書和大眾結緣,當地人從書本中了解正信佛教之後,有的前來學佛,有的幫忙校稿。《維摩詰經》說:菩薩發什麼樣的心,成佛時,什麼樣的眾生就會來生其國。而我,未成佛道,僅只發了露水道心,就有這麼多善心美意的人前來助成,可見經典所云均非虛言也。

俗語說:「萬事起頭難。」但只要你肯決心播下第一顆種子,以後的收成自然就會源源不斷。記得剛開始佈教的時候,台下聽講的人稀少,有時遇到天候不佳,竟然沒有幾個聽眾,面對許多空板凳,我依然滔滔演說。久而久之,來聽的人多了,本來取締的警察也成了忠實的聽眾,受過教育的知識分子尤其喜歡親近佛法,他們開始覺醒佛教是正信的宗教,是生活的哲學。

後來我辦幼稚園,家長們紛紛送小孩前來念書;我辦星期兒童班,父母們帶著兒女前來上課;我舉辦法會開示佛法,白領階級不遠千里而來聞法;我開大座講經,高中學生也提早擠在長排的隊伍裡,只為了索取入場的票卷。後來有人要跟我出家,有人要隨我學佛,為了教眾、養眾,在萬分艱難之際,我開辦了佛教學院,一屆又一屆的學生畢業出去之後,在各個地方弘法佈教,又再引度了更多的大眾。

教育工作雖然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然而一旦落地生根,發枝抽芽,就有如播撒尼拘陀樹的種子一樣,一生百,百生萬,生生不息,收成不斷。所以,我不計金錢上的得失,繼續在信眾教育上著手,婦女法座會、青年會、弘法隊、大專佛學夏令營、信徒講習會、功德主會,一週又一週,一年又一年不停地開辦著,它們如同小齒輪般,帶動了佛教的轉動。數十年後的今天,更擴大為世界傑出佛教婦女會議、世界佛教青年會議、國際佛教金剛會議、國際佛教義工會議……,但很少人知道:如此轟轟烈烈的成果竟是源自於一顆小小的願心種子,這就是「播種」在佛教的沃土裡所獲得的「收成」!

因此,「有播種,就會有收成」,並不是說播下了種子,就坐等收成自動上門,其中還要經過不斷地努力。過去我到寺院裡,常聽知客師和來寺的善男信女們說:「您拜過佛了嗎?趕緊先到大雄寶殿拜佛!」「您吃過飯了嗎?趕快去齋堂吃飯!」好像只要把信徒香客趕了去拜佛、吃飯,就沒有自己的事了。慨嘆之餘,不禁心有所感:「僧伽們將度眾的工作全都交給大雄寶殿的佛祖來負擔,那我們出家是來做什麼呢?」所以,我經常向徒眾們開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今天的佈教師應該走向社會,在人群中散播喜悅的種子。」

我也經常看到一些人辦完法會活動之後,洋洋得意地說道:「這次來了多少人,多麼盛況。」但是問他事後的聯繫工作,卻是一臉茫然,無言以對。我覺得:「宗教做的是度人濟世的工作,如果活動之後不予聞問,沒有道情的交流,不是和商家『銀貨兩訖』一樣嗎?」所以,我常常告誡弟子們:「農夫播種之後,還要澆水、施肥、剪枝、除草,日夜照拂,種種努力,才有豐碩的收穫,我們也應該將度來的『種子』看顧好,讓他們能在佛光法水的撫育下,健全成長,奉獻社會,讓大眾都能享受到收成的利益。」

數年前,慧禮法師告訴我:南非有十萬個黑人等著皈投在三寶座下,要我趕快去主持皈依典禮。我回答他:「你們先趕快把佛學院辦起來,度當地的人出家,學習佛教的義理、儀規,否則我去了,十萬人皈依了佛教之後,怎麼辦呢?誰來繼續教育他們?我不能去主持一次皈依典禮,只是將他們從苦海里撈上來看一看,再放回去讓他們受苦啊!」如今南非佛學院辦得如火如荼,雖然離我的理想還很遠,但我相信:只要持續地「播種」,不久的將來必定會有可觀的「收成」。

我常看到一些初學的人背離師門,自立門戶,心中備感遺憾:既然已經播下了種子,為什麼不耐心等待收成呢?青澀的梅子即使強摘下來,也無法入口,當然更談不上供養諸佛,奉獻大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一位老和尚應邀主持戰士亡魂的超度儀式,一開始他就摹仿子彈的聲音:「砰!砰!砰!」在場的人聽了,無不心有所感,掩面而泣。台下一位年輕的法師將這一招學了起來,在後來類似的場合裡,也發出「砰!砰!砰!」的聲音,沒想到大家起先是一愣,隨即相視大笑。這則故事告訴我們:表面的摹仿是沒有用的,因為禪心的體證不同,修證的深淺不同,自然就有不同的結果。

唐朝宰相裴休的兒子裴文德當上翰林學士之後,被父親送到寺院裡參學,由於一時之間憍慢未除,對於每天擔水挑柴的粗活,心裡竟生起厭煩來。有一天,他終於忍耐不住,憤憤不平地吟了一首偈子:「翰林挑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有一位老和尚聽了,不疾不徐回應道:「老僧一炷香,能消萬劫糧。」無相無為的功德不是有相有為的福德所能比擬,而一切無為無相的功德也都是從有為有相的福德中淬煉出來。在佛門有一句話說:「一年樹木砍下來當柴燒,二年樹木砍下來做桌椅,十年樹木砍下來做棟樑。」「播種」之後孕育的時間、過程不同,都足以造成收成的差異,不可等閑視之。

我們常聽到一些人說:「真施主不怕假和尚。」姑且不論這樣的佈施助長了社會投機的亂相,就佈施的個人而言,也未必能獲得實利。《成佛之道》說:「心、田、事不同,功德分勝劣。」《四十二章經》云:「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持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阿那含;飯一億阿那含,不如飯一阿羅漢;飯十億阿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飯百億辟支佛,不如飯一三世諸佛;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

種子如果播種在肥沃的田地,就會得到豐碩的「收成」;如果「播種」在貧瘠的田地,即使再怎麼努力,也是白費功夫。佈施,與其將錢財捐獻到個人的口袋或不可知的地方,何不奉獻給有制度的公益組織或寺院僧團,以期更有效地用在社會大眾身上,讓自己也蒙受更大的功德呢?

持戒修行亦然,不能錯亂因果,混淆是非,像佛世時,一些外道持牛狗戒,以為折磨身體將可以讓自己早日解脫,殊不知解脫在心,不在身形,結果身壞命終之後,由於生前習氣使然,升天不成,反墮惡道,令人惋惜;直至今日,仍然有人標榜不吃不喝,以此來號召信徒。其實河沙妙德都在我們的方寸之間,與吃喝沒有絕對的關係。在國外,有些邪教還教人集體自殺,以獲得拯救,那更是一種以盲引盲,相牽入火坑的作法。所以,播種也要有智能,才能得到真實的收成利益。《楞嚴經》云:「心地不真,果招紆曲。」凡事如果不從自己的真心上去參究,終如蒸石成飯,無有是處。

《大寶積經》中記載:古時有一位乞女,節衣縮食,拿出僅有的一文錢到寺院去供養油香,住持大和尚馬上召集寺僧,迴向祈福。不久,國王出宮巡幸,在半路上遇到這位乞女,看到她美若天仙,便將她帶回宮廷立為皇后。一年之後,這位皇后率領百官婇女,帶著幾十車的供養物品,得意洋洋地來到這間寺院,沒想到只有知客師出來誦經迎接。皇后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和以前的待遇比起來有天壤之別呢?便下旨要住持出來答話,大和尚說:「因為你以前以萬分的真心,獻出你僅有的一文錢;而現在你雖然帶來幾十車的物品,卻是以貢高我慢的自大心理來供養。心器垢穢,何來莊嚴功德呢?」

一瓣心香的「播種」雖是無形無相,卻可以得到彌天蓋地的「收成」,所以,對於佛教信徒,我分為四種層次:一年級是出錢佈施,二年級是出力作義工,三年級是讚美說好話,四年級是善心多祝福。佛教裡的「迴向祝禱」就是在培養我們善心祝福的美德,可惜一向以來都沿用古文唱誦,令人很難將情感投入其中。所以,數年前,我作了一首四句偈:「慈悲喜捨徧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期使大家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受用。最近,我又用白話語體譔寫了多篇〈佛光祈願文〉,無非也是希望各行各業的人都能從每日的祈願中學習「播種」五戒十善與四無量心。

我不但對廣大的信眾「播種」真理,也經常在僧眾間實施觀念「播種」,例如,我每年舉辦國際僧伽會議,傳播現代僧伽的理念,提陞出家人的素質;我每年舉行台灣寺院行政講習會,促進道場間的交流及共識。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同體共生的世界,必須你好、我好、大家一起好,才能共創幸福的社會。尤其僧伽是信徒的依止老師,寺院是大眾的慧命之家,有了健全的僧伽和寺院,更能使我們的社會有豐美的「收成」。

數十年悠悠歲月,隨時間而過,昔日天真問我的小沙彌想必已是中年比丘了,不知道你的「播種」,「收成」了沒有?但我可以告訴你,四、五十年來,我不斷地「播種」慈悲,讓眾生不斷地「收成」慈悲;我不斷地「播種」智能,讓眾生不斷地「收成」智能;我不斷地「播種」歡喜,讓眾生不斷地「收成」歡喜;我不斷地「播種」安穩,讓眾生不斷地「收成」安穩。「播種」不一定是為了自己,能讓大眾共同分享「收成」,這就是世間上最美好的事情。

https://m.facebook.com/groups/381336562883916/permalink/637828830568020/

《六祖壇經》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此話怎講?​師:不識本心,修來修去就是有相的修行 ; 有相的修行叫做生滅法,不管修得多努力、多辛苦,最多只得到生滅的三昧。​然而這樣的修行,畢竟與解脫是風馬牛不相干的。​

《六祖壇經》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此話怎講?​

師:不識本心,修來修去就是有相的修行 ; 有相的修行叫做生滅法,不管修得多努力、多辛苦,最多只得到生滅的三昧。

​然而這樣的修行,畢竟與解脫是風馬牛不相干的。​

學佛與修行​

○「修」就是修明白,明白之後,以理貫徹到宇宙一切事物、這就是「行」。

稍有一者不通不慎、就是輪迴的種子,因迷惑而為眾生。

正覺的種子遍滿了,就能完全明白。​

○學道要明白「心」,才能除去習氣。​

○明白佛法的人,不會去改變一切的緣。因為好緣、壞緣都像過路客。修道人對好、壞緣都不取也不捨,所以能夠平等。
○佛法沒有三世,現下就是宇宙、就是三世。過去是我、未來是我、現在也是我。而真正的「我」是無相的,所以當下即是。​

👉許多禪修教導中,會以行禪的形式,透過放慢行走的動作,以覺察行走的每一個細節。

作為我們平常攝心的方法,讓心沒有機會到處攀緣​

https://edu.ljm.org.tw/education/show.aspx?ID=1306​

文:《 般若 ─ 菩薩活在人間 ​ 釋心道 著 》​
圖:資料中心提供、教育院編繹室編製​

#佛​
#禪​
#心道​
#靈鷲山

https://www.facebook.com/120527968028422/posts/pfbid0pbBvk16V8YSEyzPTdxUhK2Pf337kDEZz16eGudoeAWCSYp3C1aWV1Ecrtu3rAmVzl/

看人家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你永遠成就不了,在你的思想意識中,盡是壞東西,還清淨得了嗎?你的心就污染了,同時要遭果報,沒有舌頭,說不出話。現在口裡總長瘡,舌頭總是爛的,有時是火大,知道了自己要注意一下。

如何修隨喜?
夢參老和尚

眾生讚歎隨喜的業不大成熟,人家一說誰好,他總要挑點毛病,就連出家人也一樣。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中的第五大願“隨喜功德”,乃至於做一點小事。

看見什麼都隨喜一下,這個世界雖然說怎麼壞,我看好事還是很多。

你一天當中所收進來的隨喜功德不可思議,功德無量。

乃至一點小事,法會也好,做佛事也好,幫助人也好,隨便一點,要隨喜人家功德,說:

“我很高興!我讚歎隨喜!”

這功德不可思議,都成了你自己的,把所有一切功德都成了你自己的,

你不是缺功德嗎?
他做即我做,
但是要毀謗,他非即我非。

看人家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你永遠成就不了,在你的思想意識中,盡是壞東西,還清淨得了嗎?你的心就污染了,同時要遭果報,沒有舌頭,說不出話。現在口裡總長瘡,舌頭總是爛的,有時是火大,知道了自己要注意一下。

隨喜功德佔的便宜最大,特別是隨喜十方法界,一切諸佛菩薩時,都在度眾生,你用不著看見,你發願就好了,隨喜功德,照著《普賢菩薩行願品》,觀想現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正在說法,你怎麼不隨喜一下。

彌勒菩薩在兜率天說法,你常隨喜一下,十方法界一切諸佛都在說法,

為什麼不隨喜,反而一天到晚睜著眼睛看眾生的過惡?

所以要注意,不要毀謗別人,要稱揚別人,一個人能生存必定有他的好處,你就隨順他這一點,他有一點好就可以,你就會積福了。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7KxZxjqJqdhazDDhEfU8Q8vfXyjYKeiNmVe9quKmWRYP4YaXa4R6kvSNeSEbiKevl&id=100009462945992

隨喜功德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華嚴經》

淨旭法師丨中秋吉祥!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

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

《華嚴經》

菩薩就像天上的月亮,

常遊於虛空之中。

眾生要如何與菩薩感應道交呢?

只要眾生的心海清淨,沒有塵垢,

菩提月光真如佛性
就會映現在我們的心上。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8499453056/posts/pfbid02FMr9Y6dhq9AryiM6jLGfUuVComyUne34iif4Xd1rabyGuENHFWwLgExE16E3c8WNl/

【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過煩惱苦海之意,而「忍辱度」的確也有忍氣吞聲的意思。

忍氣吞聲就是修忍辱嗎 【聖嚴法師】

        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過煩惱苦海之意,而「忍辱度」的確也有忍氣吞聲的意思。

比如《遺教經》說:「能行忍者,乃可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七也說:

「雲何忍辱?
謂由三種行相應知:

①不忿怒,
②不抱怨,
③不懷惡。」

另《大智度論》卷六亦雲: 「眾生種種加惡,心不嗔恚;種種恭敬供養,心不歡喜。……是為眾生中忍。 」

同書卷十五也有: 「忍諸恭敬供養眾生,及諸嗔惱淫欲之人,是名生忍。忍其供養恭敬法,及嗔惱欲法,是為法忍。」

在《優婆塞戒經》卷七也另示如下:忍有兩種:

第一是世間忍,
就是能忍飢、渴、寒、熱、苦、樂;

第二是出世間忍,
即能忍信、戒、施、聞、智慧、正見無謬,忍佛、法、僧,忍罵詈、撾打、惡口、惡事、貪、嗔、疑等,能忍難忍,能施難施。

  從以上所引經論內容看來,忍辱二字的涵義甚廣,有拒受諸樂而接受諸苦之意。

無理的侮辱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拒絕美女的投懷送抱,也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得到的;而信受佛法中的種種法門,更不是一般人所能夠辦得到的。

一般而言,若與自己無關的事,大致能夠忍受;若與切身的名利、眷屬、男女等相關諸事,那就不容易忍了。

佛法不僅為個人忍,也要為眾生忍。到達無諍的程度時,就成了八風吹不動,即對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的八種現象,無一不能忍的境界。

所以,解脫的菩薩稱為已得無生法忍。

對於內六情的眼、耳、鼻、舌、身、意等不著,於外六塵的色、聲、香、味、觸、法能不受,即稱為法忍。

如能遇迫害而不嗔,受供養而不喜,既無能受的我,也無使我接受的他,能達如此,則稱生忍。

此不僅是聖位菩薩的境界,也是修行佛法的目的。

能忍就能安己安人、和眾共濟,所以忍辱是建立和樂人間的最佳准則

  根據這樣的標準,好像忍辱就是忍氣吞聲,一切的冤枉、侮辱、毀謗、打擊,都應該全部接受,沒有反抗的餘地似的。

然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必須注意,如果不是出於智慧的忍辱,很可能造成更大的災難,因此透過智慧的觀照,應當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說,風雨水火的襲擊,是無法控制的;但是仍可以未雨綢繆,設法避免,來減少傷害、損失。

業報是要正面接受它,但也可以經過努力,來改變業報的程度和方式

  所以,若對雙方無損並且有益的事物,那是必須接受的;如果對他有益,於己無益,也應考慮接受的;若對雙方都是有害而無益,那就需要設法避免或轉變它了。

例如:明明知道對方是醉象、瘋狗、狂人,見人就咬、逢人就殺,就當然要設法制止,因對方已經不幸,切莫讓他再製造更多的不幸。

但也不可存‘以牙還牙」的報復心態,應是基於慈悲的原則,自己時時加以反省和慚愧懺悔。

對於喪失理性的人,應該通過制約、教化等方式和方法,使他們得以恢復正常。

這對他們自己本身,以及整個社會,乃至所有的眾生,都是有大功德的。

附:忍辱法門

忍辱法門,從淺至深,有五種層次,生忍、力忍、緣忍、觀忍、慈忍。

修忍辱時不要著忍辱的法相,以為我是能忍,以及有我所忍受的程度,有能有所即離不開四相。

聞贊則喜,聞謗則怒,心中即起波浪,離四相談何容易,應先漸修,後可頓超。

修行一事沒有天生的,縱有頓根的人,亦是過去世修來的

欲求大徹大悟,須以佛法慢慢熏習,每天需要念經,單單念而不解其義,收效甚微,對於經義要圓解、要深解,日常生活當中,遇到什麼境界都能運用上去,舉心動念均是修行,功夫用得上,日久必有成就。

人我執不易斷,凡事看淡一點,即算有進步,愈淡薄愈自在,即是漸漸的放下。

四相空了,說一個忍辱也是多餘的。

第一,生忍。
每當被辱境到來之時,無法回避,無法抵抗,只好堅強起來,把它忍耐下去,心裡感到煩惱,難以忍受,很是痛苦。

第二,力忍。
對於辱境到來,不與它計較,用最大力量,退一步、讓三分,把它壓下去。

古人雲:「小不忍則亂大謀。」一心念佛名號,借佛號的威力,把忿恨之心緩解、安定下來,猶如以石壓草。

日常最好佛號不斷,
因佛號若斷則嗔心易起。

第三,緣忍。
當辱境現前,以智慧回光返照,修因緣觀。

回想為什麼自己無故受辱、挨打、挨罵等,辨明其中緣由。

若無緣無故受侮辱,則或許是前世因緣感招的惡果,今生隨業受報;反之,即並非業障所致,而是魔障所致。

若能作受報想,作還債想,體會其中疾苦,領悟考驗真諦,心中自然就將難忍受的辱境逆來順受了、心甘情願不生嗔恨心了。

第四,觀忍。
當辱境發生,用空觀智慧來照察了知身心世界,一切諸法本來無我可得,我既然是無有的,哪裡還有什麼我被侮辱以及所辱的境界呢?

這就是能空的我相與所空的辱境,二者既然完全是空的,故中間的辱相,當然也是不可得的。

這樣觀空,萬惡的嗔恚心就無處發生了。

第五,慈忍。
菩薩每逢辱境到來時,不但不生嗔恨心,反而發大慈悲心,哀憐憫念:

「此人實在愚痴可憐,無理取鬧,妄生枝節。

現在對我毀辱,我能忍受以德報怨。

如果對待別人任意毀辱,定受果報,種下被人毀辱的惡因。

更嚴重的甚至發生人命傷殘,受到法律制裁,將來亦遭因果報應。」

因此菩薩興起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方便教化,
令他覺悟過來,
知過必改,斷惡修善重新作人

緣忍、觀忍和慈忍又統稱為理忍。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7670745608/posts/pfbid0mUtAJAPUYyw99Gq1cyaNhA8Mszf9qwBcSjMmK3tMJV7vKM15kmPXFHkd5mvtbhjFl/

【其實你不受戒,你犯的戒更嚴重】一個人他不受戒,那麼他的「業」是不斷地在增長,就像《駝鳥心態》。駝鳥看到獵人要打它,它不是跑,是把這個頭鑽到土裡面去,獵人照樣把它打死。

其實你不受戒,你犯的戒更嚴重

淨界 法師

《五戒修學述要》

有些人說我不敢受戒,我受了戒以後 我會犯戒的。

其實你不受戒,
你犯的戒更嚴重,為什麼?

你不知道懺悔! 

受了戒,你還知道怕,你會反省。

所以,受戒,理論上來說,你受了戒比不受戒要來得好。

因為你受了戒你才知道反省嘛,開始有目標了,開始知道修正自己,把自己的過錯至誠地悔改,那麼這個懺悔就會折損業力。

一個人他不受戒,那麼他的「業」是不斷地在增長,就像《駝鳥心態》。

駝鳥看到獵人要打它,它不是跑,是把這個頭鑽到土裡面去,獵人照樣把它打死。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要知道,

偷盜它本身會輾轉增勝的。

㊙️你知道經書的困難嗎?「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焉知前者難?路遠碧天唯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殫,後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輕易看。」

尊重珍惜前人用血為我們留下的經本

夢參老和尚:

你知道經書的困難嗎?
這個可以跟大家說一說。

過去時候,在唐朝的時代,咱們國家經書不多,印度師父帶來的。

所以那個時候有高僧大德到印度取法去,像玄奘法師、義淨三藏法師,法顯法師,這是我們一般知道的,他們成功了。

成功了就是他們回來,帶回很多經書、翻譯很多經書。

還有去的人死到半路上了,乃至到那,回來沒有什麼成就,沒學到什麼經的,這樣的很多很多。去一百個人,回來十個人也沒有,那時候取經多困難。

那你從長安,經過好幾年才走到印度,現在我們坐飛機兩三個鐘頭就到了,但你到了是到了,經書沒有了。

你現在到印度找經書不如到中國來找,印度沒有了,已經斷了。

那時候取經有多大困難呢?

簡單跟大家介紹,義淨三藏法師有首詩,他就專門說這個取經的困難,他說:

晉宋齊梁唐代間
從晉朝開始一直到唐代,這個時間很多大德,感覺我們國內沒有經書,想學沒有,到印度去取。

高僧求法離長安
很多發心到印度取經,

去人成百歸無十
去一百個人十個也回不來,乃至於回來十個人能翻嗎?翻的是不是滿眾生願呢?

所以義淨三藏法師才嘆息,說在

「晉宋齊梁唐代間,
高僧求法離長安,
去人成百歸無十,
後者焉知前者難」

後來這些賢人,信佛弟子拿起佛經來,他知道這個經怎麼來的嗎?他知道前頭這個大德們取經的困難嗎?

在取經的時候
路遠碧天唯冷結」,
時而天頭,就像經過那個沙漠地帶,在中午像咱們夏天一樣,在早晨晚上比冬天還冷,

所以說
路遠碧天唯冷結」,
你走到那個地區,那時候風沙非常之大,那個沙子,風吹起沙子,把太陽都遮到了,

沙河遮日力疲殫」,
身體一點力量都沒有了,就是精力耗盡了,像這樣死到半路上很多。

「後者焉知前者難」
後來得道友你不知道先賢怎麼樣取經的?經過多少困難?

往往將經輕易看
拿著經書隨隨便便的不重視,你不知道這個經怎麼來的。

我再把這個詩念一遍,這個義淨三藏法師的詩,希望大家常時觀想時:

「晉宋齊梁唐代間,
高僧求法離長安,
去人成百歸無十,
後者焉知前者難?

路遠碧天唯冷結,
沙河遮日力疲殫,
後賢如未諳斯旨,
往往將經輕易看。」

這個道理後來的道友不明白,他拿起經本來輕輕易易就放過了,就看了。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焉知前者難」?

「路遠碧天唯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殫,後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輕易看」。

https://www.facebook.com/1826620208/posts/pfbid0o1n7bRpiixLM8reixuGveqUg3wETpK2YeCyxUQjqLia5fdvoDXuopWDcEVYBtx8yl/

【不可隨便顯神通】修行人,不可自誇其德,自說是開悟的人,自說是祖師或菩薩。這是打大妄語,將來要墮拔舌地獄的,這話絕不是戲論。唯獨無知無識的人,才有這種自滿的行為。

【不可隨便顯神通】

宣化上人:

修行人,不可自誇其德,自說是開悟的人,自說是祖師或菩薩。這是打大妄語,將來要墮拔舌地獄的,這話絕不是戲論。唯獨無知無識的人,才有這種自滿的行為。

真正有財富的人,絕對不會對人說:「你們知道嗎 ?我有多少鑽石,多少珠寶。全世界所有的財寶,也不如我的多。」

這樣一宣傳,就被土匪視為目標,一定打你的主意,設法來搶奪這批珠寶。

修道也是這樣的情形,不可對人說:「我有神通,可以聽到佛菩薩講話,可以看見佛菩薩現前。」

假設這樣,就給魔王造機會,乘虛而入,和你合作,來指揮你的行動,而做為他的眷屬。

修行人,無論遇到什麽境界,要認清境界,不要被境界所轉,要用定力來轉境界。不可胡言亂語,信口雌黃,說證得什麼神通,見到什麼境界。

要曉得這是魔來作崇,令你失去道心而發狂。

這正是「走火入魔 」的現象,不是真實的境界。

在《楞嚴經》五十種陰魔中,說得清清楚楚,希望大家要徹底研究一番,免上其當。否則,後悔莫及。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修行人,無論遇到什麽境界,要認清境界,不要被境界所轉,要用定力來轉境界」。

「不可胡言亂語,信口雌黃,說證得什麼神通,見到什麼境界」。

「要曉得這是魔來作崇,令你失去道心而發狂」。

「這正是“走火入魔”的現象,不是真實的境界」。

https://www.facebook.com/1826620208/posts/pfbid022x9jgLjQgGzBjDMvr37PfWAFFHwSRAtU82A3toxENqHytcjwjbgTU4MxLLAcqgnRl/

標籤:
宣化上人,神通,走火入魔

順治皇帝出家緣的前世今生⋯

順治皇帝出家緣的前世今生⋯

       明末有位老僧,在峨眉山高峰結茅庵隱居。老僧終年不下山,不吃飯,不喝水,閉目打坐。有一個小和尚跟著他,不時下山買米做飯自己吃。就這樣老僧打坐了十多年,徒弟跟隨了十多年。

  一天,老僧忽然睜開眼睛,對徒弟說:“我要走了,你好好呆在這兒,不要下山”。徒弟聞此言牽著老僧的衣服大哭,不希望師父離去。老僧勸慰說:“不要悲傷,我們師徒還有見面的一天。”遂從袖中取出一幅畫軸,上面畫著老僧的形像,肖像上眼睛、耳朵、嘴巴、鼻子都有,就是沒有眉毛。老僧要徒弟珍藏師父肖像,說:“我走後,經過十二年,你就下山找我,看見人就拿出畫給他看。如果有人幫你為肖像畫上眉毛,那人就是我。”交代完,老僧就飄然而去。

  不久張獻忠流竄入四川,使川民血流成河。老僧的徒弟恪遵師父吩咐,沒有下山,所以性命得以保全。十二年的期限到了時,徒弟才下山,此時清兵入關後,愛新覺羅·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稱大清世祖章皇帝,年號順治。

  小和尚輾轉雲游了十多年,走遍天下尋找師父,卻一直沒有找到。後來徒弟討飯討到北京,恰逢順治帝到郊外狩獵。小和尚不知這是皇家隊伍,只牢記師父的囑咐,於是竟上前冒犯御駕,請求順治帝看畫。侍衛大驚,想逮捕老僧徒弟,順治帝卻制止了,要小和尚不妨打開畫軸來過目。小和尚打開畫卷後,順治帝一看,詫異的說:“這肖像怎麼沒畫眉毛呢?”命令左右取硯台、毛筆來,順治帝親手為肖像添上了眉毛。

  老僧徒弟此時早已淚雨滂沱,跪倒在地上大喊“師父,我可找到你了!……”。眾人面面相觑,順治帝也吃驚不小。於是小和尚把老僧的囑咐原原本本說了一遍。順治帝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前世是峨嵋山老僧啊!怪不得總有出家的念頭冒出來。

  1638年3月15日出生的順治帝,馬上要過23歲生日時,於1661年2月5日,黃歷正月初七子刻,拋棄帝位出走,與徒弟遁跡於普陀山深巖之中。世祖離位後,皇三子玄烨於順治十八年繼承皇位,史稱康熙帝。康熙帝六下江南,目地之一就是探訪順治帝蹤跡,但未如願。

  順治皇帝出家偈

  天下叢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

  黃金白玉非為貴,惟有袈裟披最難!

  朕為大地山河主,憂國憂民事轉煩。

  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

  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蒙眬又是誰?

  不如不來亦不去,也無歡喜也無悲。

  悲歡離合多勞意,何日清閒誰得知?

  世間難比出家人,無牽無掛得安閒。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為上客,逍遙佛殿任君嘻。

  莫道僧家容易做,皆因屢世種菩提。

  雖然不是真羅漢,也搭如來三頂衣。

  兔走鳥飛東復西,為人切莫用心機,

  百年世事三更夢,萬裡江山一局棋!

  禹尊九洲湯伐夏,秦吞六國漢登基,

  古來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土泥!

  黃袍換卻紫袈裟,只為當初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緣何落在帝皇家?

  十八年來不自由,南征北戰幾時休?

  朕今撒手歸西去,管你萬代與千秋。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Fg5sKkjdGESxkfuwN3T4JB8unhQE2htmqMH9tDansVHsVFR4ua5eMTPueqJMqrN8l&id=100029632501166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凡是知識分子,應該有這樣的志向和抱負。出世修道,也同樣是「為天地立心」。因為維持文化精神的人,雖寂寞窮苦,但是他們是「為天地立心」;而那些延續人類文化於不墜的人,就是「為生民立命」,在佛學上講,就是延續「慧命」。

☀️張載(橫渠)有四句話: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凡是知識分子,應該有這樣的志向和抱負。出世修道,也同樣是「為天地立心」。因為維持文化精神的人,雖寂寞窮苦,但是他們是「為天地立心」;而那些延續人類文化於不墜的人,就是「為生民立命」,在佛學上講,就是延續「慧命」。

「為往聖繼絕學」,就是今日我們所說的孔孟之道,這是我們中國的文化。說來非常可悲,已經是命如懸絲了。這一民族文化的命運,如千鈞的重量,只有一根絲在吊住,連我們這些不成器的人,也被稱作學人。而我們自己反省,並沒有把文化工作做好,而且白髮蒼蒼,垂垂老矣。再往後看,還未曾發現挑起「為往聖繼絕學」責任的人,所以青年人要立志承先啟後,而且能繼往才能開來。

與這四句話有同樣精神的,是佛家《六祖壇經》中的:「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二者雖儒佛不同,但意義相同,不要有門戶之見。

孟子在這裡,為中國文化思想哲學,立下一個千古不移的原則。他說,「仁言」不如「仁聲」那樣能夠深入人心,產生較大的作用。也就是說一切言語文字的教化,比不上聲望的影響。「善政,不如善教」,好的政治,不如良好教育對人的影響,因為受教者是終身穫益的。「善政,民畏之」,一個好的政治方案,好的法令,可以應付現實的問題,但其利益、效果,到底有時間、空間上的限度;時過境遷,則當別論,不能對永恆的未來,有所改善。教化則不然。「善教,民愛之」,如孔孟之道,千秋萬代,永遠有益人類,太陽沒有毀滅以前,他的價值永遠存在。所以「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這句話對於低吟「命薄不如趁早死,家貧無奈作先生」的教師們,是一種鼓勵,可以寫來貼在案頭,自我安慰一番了,因為教育家負擔的是善教之責。

孟子申述,良善的政治,固然得人民的愛戴,「善政,得民財」,一個方案下來,可以立即得到利益。但施政必依法令,法令對人總有所限制,老百姓遵行法令,多出於怕犯法的心理。「善教,得民心」,對於善的教化,老百姓就以歡喜的心情,愛好的心情而接受。所以善政就得民財,善教就得民心。

中國上古的政治哲學,是「作之君、作之師、作之親」三者並重的,也是相互兼施的。為政者是作之君,是領導人;同時也是作之師,兼負了教化的責任;也是作之親,像大家長一樣,養育百姓。後來,君道與師道分途,兩者始終不能合一,這是人文歷史的演變。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孟子盡心篇》上篇╱ p. 80
#南懷瑾 #張橫渠 #孟子 #教育 #眾生無邊誓願度
圖文製作:#小庭書

#珍惜南懷瑾老師的智慧法語❤️🙏

https://www.facebook.com/506095209444956/posts/pfbid02YHkZyw4NQTt6rn9N8iuJUVt9Vpk3BTY4EjH5fzaCScAasAzmA1x98z9DUfoAi7ALl/

【看不到修道人功德,是你的業障】現在眾生的業障相特別重。你看社會上各種奇怪的現象人們不足為怪,倒是佛門中就常被誣蔑。一說到三寶就不信。你不要以為,好像修道人少了。其實修道人不少,是你業障多了。

《看不到修道人功德,是你的業障⋯》

真修道人,是念念放在道上。道就是自利利他。利益他人,也成就自己。

所以無論是建寺,造佛像等,這些都是心要道上。不要迷失了。

所以修道人對于信眾供養,要講兩點

第一不攀緣,
第二要有慚愧。

   修道人先要安貧,受的了苦,享的了清福。一般居士去供養,甚至供養多了,很容易就起慢心。認為我供養的多,廟是我建的,師父是我供養的。就起慢心,這是很損福報的。要知道,順治皇帝都說,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修道人不是要搞享受,他為眾生建道場,去續佛慧命。不是自己搞享受。

   對于信眾供養,修道人都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去攀緣,去感謝。你供養三寶,是幹嘛的。是為了得到師父對你的好感嗎?這是錯誤的。你供養三寶,是希望獲取三寶給你的福田功德。那修道人就安心修行,成就道業,就是對檀越最好的報答,不是搞個禮品,紀念品送給檀越,這已經是偏離了。

   修道人要有一股自尊。你好好修道,自然龍天護持。不要去攀緣,攀來的反而是業障。

修道是要了生脫死嗎。哪怕你要建廟,也是應眾生之請而建,眾生需要,你就做。是度眾生之用。要報答檀越,最好的以修道的功德。

   一個地方有修道人,整個地區都收到恩澤。這是不可思議。古人講,山中無道人,朝中無宰相。那些濟世經邦的人才,都是一流的修道人去當的。而且在國家危難時,出來救苦的,都是以修道人為多。你去看歷史,每個更新換代時,都是修道人在幫忙。道家的,佛家的都有。

   但修道人也不是清高,也要有慚愧心。吃飯都要心存五觀。

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

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

所以也要很謹慎。在歷史中很多公案,做牛做馬來還的很多。這也要謹慎。

    有些人說,現在寺院太物質化了,他寧願在家里誦經,也不願意去廟里。這就是有偏差了。物質化的現象固然有。你作為三寶弟子,自然要護持三寶。現在三寶的存在,畢竟還是以寺院,經文,僧人這三種形象出現的。一個寺院能興旺,都是歷代修道人和龍天護法的護法。作為佛弟子,你不護持寺院,你要護持什麼?

   歷代祖師都注重修廟。你看世間的房子,娛樂場所和氣多,相比之下,寺院又有幾個。像基督教,天主教的國家,幾乎每個村落都有教堂。方便信仰。人要有信仰嘛。

你現在能讀到經典,看到經書,都是祖師和三寶的加持才有的。沒有三寶加持,你怎麼遇到經書

   世間人花錢去享受,沒有意義。不如花錢去供養三寶,最起碼重善根。很多人很有錢,都想不到拿到廟里去。你留著錢享受,又如何。

老子講的,金玉滿堂,莫之能守。所以說,希望大家勤于布施,少于享受。你的幸福感就會增加。 

 現在眾生的業障相特別重。你看社會上各種奇怪的現象人們不足為怪,倒是佛門中就常被誣蔑。一說到三寶就不信。

你不要以為,好像修道人少了。其實修道人不少,是你業障多了。

別人跟你講炒股,賭六合彩,這些你都信。跟你講佛法的利益,你就不信。這就是你業障。炒股和六合彩的負面新聞,你聽不到。修道人有一點小錯誤,你就聽了。把整個佛教都否定了。這是你業障,不是修道人少。

真修道人就是要藏起來。像寶貝一樣,不是每個人都有福德發現的。你發現不了,才是正常的。因為福德不同,感召的自然也不同。

頂禮盡虛空一切諸佛菩薩

願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圖片為~2016年土城承天禪寺地藏法會期間內,恭誦妙法蓮華經圓滿。
晚課後天空呈現的祥雲瑞相(僅出現4秒

轉載感恩!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2cpcvxX4o9kMqu6bNL4xmEXUry4szV8cZs6u3UfrKCRtZTvpwxNfYt3Hc4XYHPKTnl&id=100038469875643

佛教四大菩薩、五大菩薩?

菩薩六度萬行,五大菩薩,

彌勒,地藏,觀音,文殊,普賢,

菩薩示現,代表,慈願悲智行,

知足,孝敬,慈悲,理智,落實,


我們要學地藏的孝敬,要學觀音的慈悲,要學文殊的智慧,我們現在講理智,要學普賢菩薩的落實,這不是一個身具足了四大菩薩。四大菩薩再要細分,就是無量無邊一切菩薩,這叫法門無量誓願學。
https://amtb-hztv.blogspot.com/2022/08/blog-post_965.html

【彌勒菩薩的兩個表法】人為什麼這麼苦?不知足,知足就離苦得樂。這個表法,這個示現,意思很深很廣,我們要懂。看到彌勒菩薩,不但要懂得他的慈悲,大慈大悲看一切眾生,要看他的知足,彌勒菩薩表這兩種法。
https://amtb-hztv.blogspot.com/2022/06/blog-post_97.html

地藏菩薩【三德秘藏】第一個「法身」是真身,宗門裡面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法身,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第二個「般若」,般若是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是我們自性裡本來具足,不是從外得來的。無量無邊的智慧,此界、他方,過去、未來無所不知,這是「所知」。還有一個秘藏,「解脫」,就是大自在,就是《華嚴》裡面講「事事無礙」,都是自性裡面本有的、本來具足的。
https://amtb-hztv.blogspot.com/2022/08/blog-post_604.html

【地藏菩薩表什麼法?】代表是孝親尊師,換句話說,他代表淨業三福第一福。沒有佛住世,只要把這四句做到了,在這個世間也能過到幸福美滿的生活。「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地藏菩薩代表這個。
https://amtb-hztv.blogspot.com/2022/08/blog-post_37.html

*恭迎 觀音菩薩 出家紀念日!開顯自性大慈悲 出離生死輪迴家|淨空老和尚開示:一、悲智雙運立德名。二、返聞自性成佛道。三、法相莊嚴難思議。四、急難恐怖作依怙。五、楞嚴歸宿在凈土。
https://amtb-hztv.blogspot.com/2021/10/blog-post_94.html

悟後起修,悟了之後,起修是什麼?你雖然是悟了,你過去那些煩惱習氣知見還在,必須把這個東西統統除掉,你才能證果。這兩位菩薩,要是我們用簡單的話來說,文殊菩薩教你看破,普賢菩薩教你放下,就這個意思。所以文殊菩薩是慧解、理解,普賢菩薩是真幹。
https://amtb-hztv.blogspot.com/2022/08/blog-post_979.html

「普賢偈云: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安樂剎就是西方淨土。文殊偈子意思完全相同,文殊菩薩偈子說五個字,「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
https://amtb-hztv.blogspot.com/2022/05/blog-post_29.html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意思是到達這種不可思議,沒有法子想像的解脫境界,本來解脫是沒有境界的,有境界便不是解脫,那為何又說解脫境界呢?這個境界是個譬喻。根本是沒有一個境界,因到了解脫時,便什麼都沒有的。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罽賓國是唐朝一個國名。

三藏是經藏、律藏,和論藏。
  
「經」是所有的一切經典。

「律」是戒律,

「論」是論議。

法師可以說「以法為師」,以佛法為師父,也可以說「以法施人」,以佛法來布施於人,旨稱為法師,這位三藏法師是誰呢?

他就是「般若」。

「般若」是梵語,譯成智慧。

為何不宜譯成中文,而仍保留其梵音,因它是五不翻之一,尊重不翻,奉詔,謂是奉皇帝之命今而翻譯這部經典,由印度文譯成中文。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意思是到達這種不可思議,沒有法子想像的解脫境界,本來解脫是沒有境界的,有境界便不是解脫,

那為何又說解脫境界呢?

這個境界是個譬喻。根本是沒有一個境界,因到了解脫時,便什麼都沒有的。

普賢行願品,何謂「普」?

「道遍宇宙」曰「普」,

意謂他的道遍滿宇宙;

「德鄰極聖」曰「賢」,

意謂他的德性與聖人一樣。

行願品的「行」是修行的大行,

「願」是指他所發的願是最大的,

所以叫大行普賢菩薩。

佛教裡有四大菩薩:

文殊菩薩在菩薩中智慧第一,

地藏菩薩是願力第一,

觀音菩薩是慈悲第一,

普賢菩薩是行門第一。

佛說法時是先由弟子請法。

華嚴經是普賢菩薩為請法主,

妙法蓮華經是舍利弗尊者請法,

楞嚴經是阿難尊者請法的。

https://www.facebook.com/100080989924055/posts/pfbid02xbyk6LURZmWtXaKWCXgcKadpXTDMYKnut4R1xSzuKBgkUkQqR7s49uaPRf7sJ7BRl/

菩薩的標準是什麼?但為「利他」,不為自利。眾生做好事先要顧慮名譽,或是標榜一下,菩薩不會的。做任何事,從來沒考慮過“我該從中得到什麼”,經常幫助別人,一點沒有想到自己,這就是菩薩。

菩薩的標準是什麼?

但為「利他」,不為自利。

眾生做好事先要顧慮名譽,

或是標榜一下,菩薩不會的。

做任何事,從來沒考慮過

“我該從中得到什麼”,

經常幫助別人,
一點沒有想到自己,
這就是菩薩。

~夢參老和尚法語

《菩薩六度萬行》
▶️閱讀完整內容
http://bit.ly/buddha-six-paramitas

「布施」度慳貪(佈施波羅蜜) 

「持戒」度邪淫(持戒波羅蜜) 

「忍辱」度瞋恚(忍辱波羅蜜) 

「精進」度懈怠(精進波羅蜜) 

「襌定」度散亂(禪定波羅蜜) 

「智慧」度愚癡(智慧波羅蜜) 

玄一:決定一生的關鍵字(標籤)

#玄一學佛修行 #菩薩六度萬行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般若 #玄一 #學佛 #修行 #佛 #菩薩 #正能量 #人生 #哲學 #愛 #智慧 #經典 #語錄 #貼圖

https://www.facebook.com/242637349243258/posts/pfbid09bLB5YuUPu95Ly3KbHCg3RePWwDZ4HZnuTXB6X8w2oAt2Ww96zfenwXcejfgCW8Xl/

《無我之道》生活在娑婆世界,有色、受、想、行、識這烏雲般的「五取蘊」,這五取蘊就如同五個大蓋子似的,把靈性的光明給蓋住了。我們執著於苦,以為是真實有的,以為這苦的現象是存在的,忘記自己有一個沒有苦、不會生、不會死的自性。

#拜水陸找到自性的光

靈鷲山教育院院長了意法師在《擺渡─讓心與水陸相應》一書中提到:

除了虔心觀想,還有一個最珍貴的寶,叫做「自性」如意寶。

也就是我們能知、能覺的靈性,它會帶你去煩惱,也會帶你得到快樂解脫。

要善用這個知覺,它的本質是無形無相,是一種光明,所以只要清凈下來,你的心就會放光,

它並不是天使、上帝或佛菩薩所專有,每個菩薩大德內心都有一份真實存在的光,你們要把這個自性的光呈現,它就可以沒有時間、空間的障礙,讓大家能夠心開意解、能夠清淨光明,這就是學佛最大的寶貝。

#掀開五取蘊的大蓋障

可是,生活在娑婆世界,有色、受、想、行、識這烏雲般的「五取蘊」,這五取蘊就如同五個大蓋子似的,把靈性的光明給蓋住了。

我們執著於苦,以為是真實有的,以為這苦的現象是存在的,忘記自己有一個沒有苦、不會生、不會死的自性。

拜水陸,就是要請求諸佛菩薩,跟我們相應這種覺悟的 「光」。

要把這個蓋障放開來、鬆開來,輕輕安安、清清淨淨,沒有任何執著地供養,用自性光跟菩薩相應。

在可以聽得到、看得到、感覺得到的地方,都是佛菩薩。

從現在開始到生生世世,都要用自性光來供養。

#徹底認識五取蘊的真實面目是什麼?!

靈鷲山四期教育阿含期進階課程《無我之道》帶您一起探索真正的解答!

了解五取蘊為何變成生命的重擔,佛陀教導我們如何以「無我」的智慧來捨離重擔。

立馬掀開「五取蘊」的大蓋障 : 《無我之道》線上課程報名
https://reurl.cc/M0EOR3

#靈鷲山成佛藍圖四期教育更多課程請看

https://edu.ljm.org.tw/edm/2022ljmclass_allist_edm.html
https://www.facebook.com/396003157176612/posts/pfbid026q1McAaTEr3nR6su6HCgJAXBUhtikVy2gxr6n1e5RciAGBBx3Sdz2NWyX5hjvx3ul/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華嚴經》


「心是身主」

「身是心用」

「佛由心成」

「道由心學」

「德由心積」

「業由心鴦」

「業隨心轉」

「命由己造」

「相由心生」

「境隨心轉」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華嚴經》
 
南無阿彌陀佛🙏🙏🙏.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37JXWc1sVkjj2pqvjinZZxjtM62CGV22278bq9miA1vE54fjmiwPNje5sbMJcNKWwl&id=100029649068584

【修十善業】是人天的善法,得人天福報。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貪,不瞋,不癡

「 修十善業 」
是人天的善法,得人天福報。

十善可分為身業的三條,
口業的四條和意業的三條,
它的內容實際上就是五戒,
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十善沒有不飲酒,而五戒的前三戒即身業的三條。

口業的四個項目,不妄言,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合起來即五戒的不妄語。

另外因為強調犯戒的內在動機,再加上意業的不貪,不瞋,不癡,一共十善業。

我們心裡要隨時隨地警戒,注意貪念、瞋心和愚癡心的生起。

我們修學佛法的人,如果身業不防護,口業沒遮攔,意業沒有約束,雖然還是可以往生西方淨土,不過是帶業往生。

如果我們活著時沒有先消業,業太重,就算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也見不到佛,就是下品下生。

所以,為了不要再造更多的惡業,要修十善業。

人生苦短,要儘快修行,
無常迅速,輪迴路險。
南無阿彌陀佛🙏.

網路-圖/文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2Fh4NU87d5GotoP48Ui1Du8n2K4LRPh4eyADXtZdPrchh2WLb1Z2sVt2TP9YStEA2l&id=100029649068584

【信心如禾苗】什麼是我們心田裏信心禾苗的助緣呢?諸如親近善知識、聽聞佛法、讀誦經典、禮佛懺悔等,這些都是令我們信心增長的方法。要成就佛道,唯有善護信心之苗,藉助外緣的滋潤培養,一天天增長乃至發願生行,最後得到累累豐碩的菩提大果。

信心如禾苗

有一次,佛陀行化到恆河附近,向岸邊的人講説佛法,可是那些人似乎不能完全信受佛陀所說的道理,還存有懷疑。 

正在這個時候,有一個人從恆河的另一岸浮游過來,他上岸以後,佛陀向他招手並且問道:

「你從水中走了過來,請問!此河深有多少?」

那個人回答說:「我聽那邊岸上的人告訴我,河深只到肚臍,所以我敢從水中遊行到這邊來。」

實際上,這條恆河之深差不多一、二個人的高度。 

 佛陀回頭很慈祥的向那些人說道:「你們看到了嗎?

這個人聽到彼岸的人告訢他,河水只及肚臍,他相信了,於是安然的游到這邊岸上來。

你們若相信了佛法的慈航,必定也能從生死的此岸渡過苦海,到達究竟安樂的彼岸

信心是一切事成就的根本力量,有了信心,就能產生一股勇往直前的動力。  

何况佛法精深廣大,

沒有信心,很難能夠得其門而入,

所以龍樹菩薩說,

「佛法如大海,唯信能入。」

信心愈堅固,道心自然隨着堅固。

信心好比一棵禾苗,播種在我們的心田。

禾苗需要水份、日光、肥料等等的助緣,才能長大,生出稻穗;

信心也必須有外力的助緣,才能日益增長。  

什麼是我們心田裏信心禾苗的助緣呢?

諸如親近善知識、聽聞佛法、讀誦經典、禮佛懺悔等,這些都是令我們信心增長的方法。

要成就佛道,唯有善護信心之苗,藉助外緣的滋潤培養,一天天增長乃至發願生行,最後得到累累豐碩的菩提大果。

阿彌陀佛🙏
分享: 譬喻  性瀅法師  著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5263901434/posts/pfbid024mkRarQZTYdvSMDbqn7RwxcnGRFb7qHcxuGMJ2rzRLhNrFBNuaNU6AokFc6ofbJTl/

什麼叫具足?一條都不能犯,一條都不能少。這就是你該怎麼個做人的,你是比丘就得要盡到比丘的這樣的一個本分,你是在家優婆塞就要盡在家優婆塞的本分,優婆夷也盡優婆夷的本分。本分是什麼?就是戒。

戒是無上菩提本

所以《華嚴經》上講,「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

什麼叫具足?一條都不能犯,一條都不能少。這就是你該怎麼個做人的,你是比丘就得要盡到比丘的這樣的一個本分,你是在家優婆塞就要盡在家優婆塞的本分,優婆夷也盡優婆夷的本分。本分是什麼?就是戒。

所以我們師父就在最近講《科註》二百九十集裡面有談到,他說不僅出家人要持戒要學戒,在家人也要學戒,各學各的戒,你持什麼戒就得學什麼戒。

不是說我去受了個戒,完成了形式,戒本就束之高閣,再也不去研究了,這就是犯罪了。

在家也有菩薩戒,有的受六重二十八輕戒,比較簡單,在家菩薩。

有的受《梵網菩薩戒》,十重四十八輕戒,這個就更殊勝,跟出家的這戒是同樣的,在家人一樣能受。

不僅在家人受,戒本上講,一切有心者皆當受佛戒,你只要有心,你只要是個有情眾生,你是天也好,龍也好,鬼也好,畜生也好,地獄道眾生,都可以受《梵網菩薩戒》,都能夠作菩薩,發菩提心作菩薩。

我們出家了也要受這個,做菩薩比丘,這叫具足持淨戒。

我原來就有一個不太正確的知見,到了精舍之後自己就反省懺悔。

什麼知見?
我原來就想到,因為我看蕅益大師講南宋以後中國沒有比丘了,去受戒也得不到比丘戒體。

所以我就知道我自己沒有得比丘戒體,我就不能叫比丘,甚至不是個沙彌。

沙彌也是需要至少兩位比丘給你傳,一個比丘都沒有你哪裡能夠得沙彌戒?

所以弘一大師自稱出家多分優婆塞,他還不是滿分,多分。

因為五戒,優婆塞就是五戒,優婆夷也是五戒,這五戒可以滿分受,也可以多分受,也可以少分受,甚至一條受也可以。

你就專受個不殺生戒也可以,其他四條先不受,可以,受一條做一條。

所以弘一大師說自己是多分,我自己覺得我只是少分,那我就少分出家優婆塞,我就以這個身分來念佛求生淨土、弘法利生就行了,我這麼個想法。

這種想法其實不是謙虛,人家弘一大師說自己是多分出家優婆塞是謙虛的說法,人家你看那比丘戒持得多好,人家真在學習。

我自己以此為借口不學了,反正我不是比丘我就不學比丘戒了,就沒碰比丘戒本。

你看這就是不同了,人家弘一大師那是真在學、真在持而自己謙虛說自己沒做到,所以退而說自己是出家優婆塞,我們這個不一樣。

所以到了正覺精舍才發現自己這個觀念錯了,然後讀了菩薩戒本才知道菩薩要持三聚淨戒,三聚這個聚是指類,三類淨戒。哪三類?

第一律儀戒,第二攝善法戒,第三饒益有情戒,這叫三聚淨戒。都要持得清淨,這才是菩薩,這叫護持如來淨戒,護持如來正法,菩薩事業。

比丘戒就是律儀戒,那我們不學那不是菩薩,說老實話就是違反菩薩戒的,犯戒了,沒有尊重如來戒法,沒有護法護戒的心,這是沒有菩提心,甚至菩薩戒也沒有學。

你看那戒本上講得很清楚,如果不誦菩薩戒,不誦十重戒,十重戒都不去誦的話,這種人不是菩薩,不是如來弟子。

我覺得自己就是這麼一個人,所以去到那裡真的是慚愧,也向比丘僧懺悔自己觀念錯誤,這屬於邪見。

也可能在以前講課的時候,有意無意把這個意思講出來也誤導過不少的人,在這裡我就向大家懺悔。

如果你們之前聽到我曾經有講過類似的這種對於戒法不重視的這些話語,你把它捨掉,要重視戒法,這是菩薩發心,這是發菩提心。

所以雖然我們去受了戒沒有得戒體,但是不代表我們不學,要去認認真真的學,這叫攝律儀戒,這是菩薩戒要求的。

所以弘一大師講,雖然我們沒得戒體,但是我們必須得要去受,受了比丘戒,你就能夠讀比丘戒本,否則你不能讀比丘戒本。

白衣、沙彌都不可以去看比丘戒本的,為什麼?

怕你犯盜法這個重罪。

因為戒是一個非常神聖的,比丘戒是很神聖,你不能以輕慢的心隨便的去碰,要非常隆重的。

就你發願去學,發願去受持,你去受戒之後,你才有資格去學。

而且你學了之後,如果你沒有受比丘戒就學了,你看了比丘戒,然後對照比丘僧,這個行為發現某人犯戒了,你起毀謗輕慢的心,這也是造罪業。

所以佛遮止你犯罪,慈悲,不讓你看比丘戒。

所以我們要學比丘戒那必須得受比丘戒,受了之後雖然沒得戒體,但是要學。

所以弘一大師你看他出家,出家之後一個月就受大戒了,受了大戒之後他就學了,人家是真學。

你看他的誓言,說盡捨身命,誓要護持《四分律》在神州發揚光大。

《四分律》是五部律裡面其中一部,中國道宣律祖開創,在中國可以說所有出家人都是學這個《四分律》。

但是這《四分律》裡面,律祖你看南山三大部,他是融合了各部律在裡頭,它不是光有《四分律》,《四分律》沒有講到的,它各部律都有,是很完備的一個戒法體系。

這都是菩薩再來做的這個事情,後人就把他學好,把他持續弘揚下去就夠了,不需要再增加新的。

所以弘一大師就是給我們做近代的一個持戒念佛的好榜樣,他把南山三大部都作了科判,還作了一個《行事鈔資持記》的一個叫《扶桑集釋》。

就有點像我們師父上人現在《科註》作那個名詞術語的解釋一樣,他也把南山三大部裡面這些難字難詞,或者是一些術語註了解釋,等於像字典一樣,方便我們查閱。

另外還作了《比丘戒相表記》,把比丘戒本全部做成表解的形式,方便我們去學習,這個貢獻是很大。

這是真正的菩薩,
人家是真在持律儀戒。

還要持善法戒,凡是善法都要修,只要有緣就要去做利益眾生的事業,饒益有情戒,這是菩薩的本分。

你說你受了戒你不學戒,這沒有盡菩薩本分,就不叫菩薩了,我去到精舍我才發現真的自己錯了。

從現在開始認真學戒,這是盡本分,受了菩薩戒就當菩薩了。

原來毀犯佛戒甚至邪見誤人,現在要真懺悔,用什麼懺悔?

用自己的行動。

像天親菩薩過去執著小乘,毀謗大乘,造了五百部論來毀謗大乘。

後來知道自己錯了,懺悔了,把以前的論全部燒掉,又作了五百部論,讚歎大乘。

他本來要想把自己的舌頭都割掉了,他兄長告訴他不用割舌頭,你就造五百部論讚歎大乘就行了,這個功德更大,將功贖罪。

定弘現在學了戒法就知道自己罪過,輕毀戒法、不學戒法、毀犯戒法,那現在發心就是嚴持戒律,將來有緣我們弘揚戒律。

師父上人未盡的志願,譬如說建立叢林,真正傳統的叢林,建立僧團。

我們要發心,在師父的這個基礎上去推動,希望佛法將來能夠復興,戒法復興了佛法就能復興,這是佛講的。

自己要成就也是要從戒開始,戒為無上菩提本,這是菩提的根本。

往生也是要持戒念佛,而且你能嚴持淨戒,將來往生可以得上品,這是真正修諸功德。

你看《無量壽經》上講的很清楚,我們有這個緣,上輩者行作沙門,捨家棄欲,行作沙門,修諸功德。

什麼是功德?
戒定慧是功德。

既然遇到這個緣了不可以放過,放過了那叫自暴自棄。

而且還是古德所謂忝辱沙門,忝辱就是侮辱,侮辱佛門,侮辱沙門的形象,那不僅是你自己個人的問題了,那是貽誤無量眾生,那結的業就重。

所以我的這個錯誤的看法現在澄清了,大家也就知道了,不管你現在說有沒有得比丘戒,這個先就此不談。

即使不得不要緊,要學,這是辦比丘事,這是維護佛法形象。

包括在家優婆塞、優婆夷要學,你受了菩薩戒的要學。

受菩薩戒,《梵網菩薩戒》的註解很多,法藏大師就是華嚴三祖,還有智者大師有個《義疏》,蓮池大師有個《發隱》,蕅益大師有個《合註》,還有近代的這些李圓淨居士都有註解,會性長老這是最近的。

所以跟我們師父同輩的這些法師,他們都有註解,包括我們師父上人曾經也講過菩薩戒,「梵網菩薩心地品」。

這些參考資料很多,要去學,將來有機會我也希望跟大家匯報,跟大家分享學習心得。

菩薩戒本裡講,如果國有災難,或是自己多煩惱、多業障或者多疾病,或者眾生有苦難、水火刀兵劫等等,你能夠講菩薩戒,講大乘經,就能夠幫助這個地方消災免難。

所以師父上人每天講《無量壽經》,那就是幫助我們消災免難。所以定弘也是發了這個願,希望將來將功贖罪,過去輕毀戒法,現在發心認真學,將來也希望能夠有弘揚的因緣,當然自己先要做到。

你自己真正做到,然後你還有可能真正得比丘戒的。

(文摘恭録「戒律很重要?!」檔名:57-110-0001)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09254469218630&id=100004022393812

持戒,定弘法師,戒律很重要

【懺悔如除垢】為什麼我們需要懺悔?懺悔可以除去我們心裏的罪惡塵垢。衣服髒了,用肥皂和水就可以洗乾淨,任何東西髒了也是一樣。但是,當我們心中有了污濁的時候,並不是用物質可以去除的,唯有依靠懺悔的法門才能得到清淨。

懺悔如除垢

懺是梵語懺摩的簡略,

含有表陳發露已犯過錯的意思,

悔是改過去修未來,

所以懺悔是梵華雙舉,各取一音。

為什麼我們需要懺悔?

懺悔可以除去我們心裏的罪惡塵垢。

衣服髒了,用肥皂和水就可以洗乾淨,任何東西髒了也是一樣。

但是,當我們心中有了污濁的時候,並不是用物質可以去除的,唯有依靠懺悔的法門才能得到清淨。  

在佛門內,不論授受什麼戒法,在正授之前最重要的就是懺摩,其原因在於使求受戒法的人,能夠以清淨無垢的心來接受崇高戒法,心地不淨朗就好比一隻骯髒的碗,縱使盛了許多美味的菜餚,也是人見生畏不敢吃它;

我們的心地沒有清淨,任何崇高的善法,都不能根生柢固的在心田裏長出善苗。

宋朝的曇宗大師,常常為當朝的宋武帝行菩薩悔法,有一次武帝問師:「朕有何罪而為懺悔?」

曇宗大師以虞舜與湯武等賢明帝王歸咎自身的例子,說明我們在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沒有過錯,但是,現在過去是相通的,懺悔不一定完全為了目前的錯,也為過去與未來,懺悔不一定為自己,同時也為一切的眾生而懺悔。

佛法萬千法門,我們無論修學那一法門,都當以無垢的心田去接受,因此,懺悔是必要修行的。  

經上說到滅苦之要莫過懺悔,懺悔的方法,先要潔其心、淨其意、端其形、整其貌、恭其身、肅其容;

總之是要求我們在身、口、意三業的清淨,在懺悔功德之下,增長善根,淨潔自心。

阿彌陀佛🙏
分享: 譬喻   性瀅法師  著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5263901434/posts/pfbid03UW5ghbe1G979CjE8n38Qb4CCjuH8KEEJMqYn7bdKQKc3nbRY6iqW13FG4Kt2ms4l/

你有善,左右身邊就有護法善神。你受了三歸五戒,每一戒有五個護法善神,你破一戒,五個沒有了,五戒都破了,二十五個護法善神就都沒有了,所以要持戒,持清淨戒。每一戒都有五個護法善神,只要你一破戒,就沒有了。你也不可見相,要是破了戒,你感覺得懊惱,感覺得不舒服,那就是善神離開了,惡神就要來了。

護法善神離開了是什麼感受?

恭錄自《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講記》

夢參法師

我們經常說護法善神,
護法善神有好多呢?

那也是不可思議的數字。

你有善,左右身邊就有護法善神。

你受了三歸五戒,
每一戒有五個護法善神,

你破一戒,五個沒有了,五戒都破了,二十五個護法善神就都沒有了,所以要持戒,持清淨戒。

每一戒都有五個護法善神,只要你一破戒,就沒有了。

你也不可見相,要是破了戒,你感覺得懊惱,感覺得不舒服,那就是善神離開了,惡神就要來了。

在佛經、戒經裡面講,佛在印度那時候聽許比丘吃肉,但是大蒜、茖蔥、慈蔥、蘭蔥、興渠等五葷是不能吃的。

因為吃了以後,晚上睡覺時那個鬼王、惡神就到你這邊來吃你,不是吃你的人,而是由你口裡出氣,他就吸那個氣,他就飽了,跟他相投的。

所以佛不聽許比丘,乃至於他的弟子吃五葷,那個才叫五葷。我們往往把吃肉叫五葷,不是,這叫腥。

腥不叫葷,蔥蒜才叫葷。

(淨空老法師)老人家晚年說「人生學的再多,終究還是要念佛,什麼都是假的只有念佛是真的,什麼都帶不走只有念佛成佛」!


人生如戲,戲演完了;就得換地方再演!

看到手機裡的照片,過去幾年的回憶浮現在腦海中不免感概萬千!

人....再好!再壞!時間到都得離去,只是離去前我們做了什麼?

看了這三張照片都躺在同一張按摩床上,卻是不同心情,也相當震憾!老人家常說「沒有生死」!

雖然境界上我無法體會,但看他在在生與往生躺著是一樣的放下與柔和,讓我敬配不已也震憾我心!

一位萬緣放下的大修行者,不管生與死;整個身體都貼的很沉、很穩又柔和!

老人家以前在調理保健時;我們會扶他躺下我們放手後是什麼姿勢,到保健結束就是什麼姿勢,甚至晚上睡覺也是如此,那種身心安定到了極處的磁場,讓人在旁感受到一生難忘。
我初次幫老人調理是在英國漢學院,我把腿整個抬起來要做經絡精油按摩,當一抬起腳;我很驚訝!

當下悟出了原來這個感覺就是放下、這就是無分別心、無防備心、我感受到了什麼是心柔則身軟的境界。

老人家對初次見面的人也完全沒有戒心,完全相信我把整個身體交給我,那種完全沒有一點點反抗的輕柔感是我二十年來沒遇過的,皮膚像嬰兒般細緻柔軟有彈性,臉上幾乎沒老人斑,不像九十多歲的老人,身體躺在床上貼實到好像是有東西壓平的感覺,完全貼的實實的,這種感覺讓我體會到老人家的心是老老實實,看破放下才會有這種完全把身體放開貼沉於床的外相,所謂「相由心生」。
人生如戲終究要過去,只是過去演苦戲還是極樂戲但看我們自己的心地;一切為心造!老人家初次見面對我的開示「機會來了要好好把握」!

這幾年總體會不出老人的玄機秘意,直到現在圓寂看到這幾張照片才悟出不是說人世間的名聞利養機會,而是「人生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待何生渡此身」。
過去;總是在調理後笑笑的跟我說「謝謝、很輕鬆,你很辛苦」!

下床後身輕如燕的說「我去淨房」,九十多歲的老人還能忍住等我調完才上淨房也是很不容易啊!因為;

老人處處都為別人著想,總是說「我方便別人就不方便」這些功夫我們聽是聽了,總得花上幾十年來學習都未必能學會。

(淨空老法師)老人家晚年說「人生學的再多,終究還是要念佛,什麼都是假的只有念佛是真的,什麼都帶不走只有念佛成佛」!

人生如戲,戲唱完了,主角配角都得分道揚鑣各走各的路,即使來世遇到了也認不出彼此。現在彼此歡歡喜喜,過沒多久又惡言相向,甚至結上怨仇。老人家過去總告戒我們世間什麼都是假的!真的一口氣不來全沒了,有什麼好爭的呢?
老人圓寂當天我在旁念佛送老人家回快樂到極處的世界,內心為他開心!因為老人總是在我祈請長久住世時,他總是回答我~現在就想走了,說的口氣與表情很有信心。忽然替我們擔心!因為;老人不在;世間又少了一股超大的正能量。世間共惡業的負能量很大,能留下大修行者下來平衡負能量的話,相信災難會少一些,這個是我親眼看見的,由於文字過長無法細說,有緣再述。

總之!遇上這位不平凡的老人後發現.....人生絕不是我們現在所想的這樣的.....大家去聽老人家講經的光碟就知道我說的是什麼了!
謝謝老人的示現......!

感恩跪拜頂禮老人家上淨下空老和尚的示現教化!

世間一切都是假的,唯有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才是真的!

文章來自普現師父

https://m.facebook.com/groups/573095143613536/permalink/1110030496586662/

你可以用做夢的體驗,看你是不是心裡頭還有佛法僧三寶,只要你有一念,念出來,夢馬上就醒了,大家有沒有試驗過?或者念大悲咒也是的,隨便你念什麼,夢就醒了。可惜當你焦急的時候,就把佛法全忘了。那時候該念地藏菩薩!可是就是念不成。那時候沒有念,醒的時候才想起來。

【念地藏菩薩就是念你自己】

■夢參老和尚

地藏菩薩在地獄現的身很多,連那些有情受罪的身,祂也示現。這個時候去示現,給那些受苦難的人說法,他會聽受的。在監獄裡頭,還是有顯靈說法的。

我們在這裡是講地藏菩薩,念觀世音菩薩也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你的至心。念觀音菩薩可以,念地藏菩薩也如是,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文殊、普賢菩薩,隨便念哪尊菩薩,只要哪時能念都可以,好多人到了那個時候就是不能念,特別在我們臨命終的時候,隨便你念哪一尊菩薩,哪尊佛的名號,乃至於念大乘經典的一句偈誦。

《感應錄》裡頭有這麼一段記載:有一個人到了地獄門口,他只念了半句: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地獄就沒有了,他也得救了。

很多人臨命終時,墮地獄的時候,或者墮餓鬼、墮畜生道,很可惜佛法全忘了!

你可以用做夢的體驗,看你是不是心裡頭還有佛法僧三寶,只要你有一念,念出來,夢馬上就醒了,大家有沒有試驗過?

或者念大悲咒也是的,隨便你念什麼,夢就醒了。可惜當你焦急的時候,就把佛法全忘了。那時候該念地藏菩薩!可是就是念不成。那時候沒有念,醒的時候才想起來。

你平日不用功,
到時候怎麼行呢?

所以說,地藏菩薩要度眾生的時候,會隨祂所應的聞法,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也現獄卒身,也現閻王爺身,甚至於現那些受罪的眾生,下油鍋上刀山。或者示現的時候,祂會念地藏菩薩,地藏菩薩也會念地藏菩薩,或者地藏菩薩會拜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還要拜地藏菩薩?

我說個故事。

蘇東坡跟佛印禪師兩個人到了大廟,蘇東坡看著觀世音菩薩像手中拿了一串念珠。

他就問佛印禪師:「觀世音菩薩這尊佛像有串念珠,作什麼用呀?祂要念什麼?」

佛印禪師說:「祂怎麼不要念?」

蘇東坡問:「祂念誰呀?」

「祂念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還要念觀世音菩薩?」

佛印禪師說。「是啊!觀世音菩薩念觀世音菩薩」。

蘇東坡又問:「那拜不拜佛?」

他說:「拜啊!」

「拜誰?」

佛印禪師說:「拜觀世音菩薩。」

大家想一想這是什麼意思?蘇東坡於是開悟了,有沒有大開悟?

悟一點,求人不如求己。

所以我一再跟大家講,你念地藏菩薩,就是念你自己。你的心就是地藏心,地藏心就是你的心。你忘了自己,沒有把自己擺進去,只念地藏菩薩,加持力相當的小。

地藏菩薩的般若智能照你,你的般若智能就跟地藏菩薩的般若智能結合在一起,你的自性,就叫自性地藏。

念念從心起,念念還歸心。

所以求人不如求己。

不過,當你自己不靈的時候,還是要求別人。求人的時候就想到是求自己。求自己的時候,就是求人。

這要多想多觀,要有相當的功力,才會產生相當的作用。

你經常這樣想,念地藏菩薩就是念自己,念自己也就是念地藏菩薩。那麼你會做更好的夢,那種夢非常殊勝。

什麼夢呢?
夢醒了,所有的夢都醒了。現在我們都在夢中,我在這兒說夢話,你就在這兒夢裡聽,我們大家都在夢中。等到我也不說夢話,你也不去聽夢,大家都成就好了。祝大家吉祥!早日成就!

這是前面所說的地藏菩薩四十二種身,應以何身得度者,就示現何身而說法;

這裡只舉其中的一大類,每一類之中還有無量身。

像是示現地獄的諸有情,地獄太多了。

我們念《地藏經》,地獄那麼多,祂能夠示現各種的身形。

僅僅說到地藏菩薩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讚歎地藏菩薩的功德,是讓我們大家心嚮往之,希求菩薩的加持。前面我講了,這也是求你自己的心力加持。

但是,必須對境,心是對境方生,對地藏菩薩這個境,就緣念地藏菩薩,你的心就轉變成地藏菩薩。

效果如何?
據我個人所了解的,心誠則靈。

~摘錄自夢參長老講述之《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270875264/posts/pfbid034Vuawru1JG9Fi4AWw9uiKskU7S6Lx84jm1k1R3gMgwVjzF1mVbi2wBNwiPaTbziXl/

【供僧的功德不可思議】

【供僧的功德不可思議】

釋迦牟尼佛有一次在靜坐時,看見一對七世都是貧窮,名叫"須達的夫婦"。他們這一世更貧窮,住的是黑洞洞的茅棚,每天在垃圾堆裡尋找果皮或其他腐爛的食物,以維持生命。
       
 "須達夫婦"有一天在垃圾堆裡,意外地撿到一塊牛頭旃檀。牛頭旃檀是一種非常名貴的香木,它所燃燒的香氣在十五里外仍然清香可聞,世間上任何的香氣都無法跟它媲美。

夫婦倆撿到這塊珍貴的寶貝,非常的高興,就用牛頭旃檀,換來了三碗白米飯,因為他們這一生當中還不曾吃過米飯。
 
時近中午,夫婦倆就決定把第一碗米下鍋,一嚐米飯的滋味。就在這個時候,佛對《舍利弗》說:"須達夫婦"已貧窮了七世,現在因緣成熟了,要《舍利弗》去度化他們,改變他們貧窮的命運。於是《舍利弗》就到"須達"家化緣去了。
       
"須達夫婦"見到舍利弗尊者來化緣,非常的興奮,夫婦倆也自知過去未曾修福德,所以今日才落得如此窮困不堪,今天佛的大弟子來化緣,正是供養種福德的大好機會,千萬不可錯失,就將第一碗米煮成的飯恭敬地供養《舍利弗尊者》。

供養了舍利弗後,夫婦倆又將第二碗米下鍋,二人正準備要食用時,佛又叫《迦葉尊者》前去化緣。夫婦倆見是佛的首座弟子來化緣,又很恭敬地將第二碗米飯供養了《迦葉尊者》。

"須達夫婦"供養了兩位尊者後,心裡既歡喜又舒坦地將第三碗米下鍋,準備好好享受生平第一次的美味佳餚。飯剛煮熟,佛陀已出現在"須達"家,夫婦倆見佛親自來化緣,這種曠劫難逢ˊ的機會,即使要挨餓一整天也值得,於是真誠恭敬地將第三碗米飯供養了佛陀。

佛見"須達夫婦"一片真誠,看著"須達夫婦"說:“一切罪滅盡,百寶從地生。”剎時須達所住的茅棚充滿了金銀財寶。
   
此時,"須達夫婦"也心開意解,得了淨法眼藏。夫婦倆看了看滿屋子的金銀財寶:心想:縱是華廈千間,夜眠還是八尺,如果失眠的話,恐怕連八尺都無法受用呢!唯有修行才是究竟。於是央求佛陀收他們為弟子。

佛就為他們說四諦法門,須達夫婦因而悟道、證果。供養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議!

《三界慈愛唯有父母,三世福田不過眾僧!!》

摘錄自“最勝佛頂陀羅尼淨除業障經”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366dJwvffUxidKLraQ6cwYdGxGXWw8T4cG6ufMyQ5FuzxQLa8WtndFsFBKfUUgw9Ql&id=10001656762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