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識 | 我執與法執

佛教常識 | 我執與法執

所謂我執者,又名人執,以五蘊假和合,而有見聞覺知之作用,固執此中有常一主宰之人我者,是故,一切之煩惱障,從此我執而生。

所謂法執者,不明五蘊等法由因緣而生,如幻如化,空無自性,固執法有實性者,是故,一切之所知障,從此法執而生。

唯識論云:由執我法,二障具生。

我執釋義
一切煩惱,皆由有我而起。若無我者,則一切皆無。因見有我,故曰我見。因有我相,故曰我相。執為有我,故曰我執。

一、我見,亦曰人見,又曰身見,又曰人我見。五蘊假和合之身心,以為有常一之義,謂之我見。亦名身見人見者,謂因執實有人我之見也。又稱人我見者,我為常一主宰之義,人固執常一之主宰,是即人我見也。

二、我相,亦名人相。謂眾生於五蘊法中,若即若雜,妄計我我所有之實,是名我相。亦謂人相者,謂眾生於五陰法中,妄計我是人,我生人道,異於余道,是名人相。

三、我執,亦名人執,我者一生之主宰之謂。認有我身而執念之,謂之我執。以不了人身為五蘊假和合而成,固執常一之我體,亦謂之人執。(楊卓編《佛學次第統編》)

法執釋義
二執之一。固執心外有有為無為之實法之妄念也。二乘之人,雖斷我執而不能絕此法執,大乘之菩薩則漸斷之。唯識論曰:「由我法執,二障具生。」菩提心論曰:「二乘之人雖破人執,猶有法執。」(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xZtN932gDXeof57GxKQUvpzE94rjB6KgZEej2RR5pDLLtADDR3N3XQ6RFNA2VSj2l&id=100001797683355

鐘茂森博士:年輕人能夠學佛,這確實是人生的大幸。聖教早一天遇到,就會少走一天的彎路,這是真的。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過來的人,他都會有同感,總是覺得學佛太晚了。包括末學在內,末學今年三十四歲,也是恨學佛學得太晚,恨修行修得太晚。

年輕人學佛的方法建議

鐘茂森博士:

年輕人能夠學佛,
這確實是人生的大幸。

聖教早一天遇到,
就會少走一天的彎路,
這是真的。

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過來的人,他都會有同感,總是覺得學佛太晚了。

包括末學在內,末學今年三十四歲,也是恨學佛學得太晚,恨修行修得太晚。

我們也是長年聽師父上人講經,對於修學怎麼個修法,雖然沒真正入道,但是原理、道理也能懂一點。

那怎麼個修?
最關鍵就是扎根,想要在佛法上修學有成就,要扎好根。

這個根就是儒釋道三個德行的根,《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這三門必須要認真的去修學。 

  首先第一階段是多聽,要認真的聽講,明白道理,明白該如何去做。這三個根這些科目都是教我們力行的,那我們要懂得怎麼個力行法。是非善惡的標准要很明了,然後用它們來對照自己的心行,在日常生活中改過去習。

包括一些像《了凡四訓》,如果你還沒有聽過《認識佛教》,最好先聽《認識佛教》,佛教是什麼,你得要弄清楚你才能修學好,這些基礎的科目要聽明白。有機會的、有時間的,可以到廬江湯池鎮文化教育中心去學習一、二個禮拜,如果能夠學習三個月那就更好。他們那裡定期每個月都舉辦「幸福人生講座」。可以跟他們那邊聯系,參加他們的講座,去那裡學習德行,學習生活,這都是扎根的教育。然後聽《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我們師父上人這一生弘揚最多的經典,講過十次,也是諸佛如來共同稱贊的經典,這叫淨土第一經,是中本《華嚴》。所以聽《無量壽經》,生起往生極樂世界的信願。 

  然後能夠每天有個早晚課,早晚課按照自己的生活時間表來排,看看能排多長就多長。一開始也不要太過分的去要求自己,因為早晚課關鍵是要把它固定下來。如果一下子開始的時候很精進,把早晚課定得很長,到後來沒辦法堅持,就退心了。

所以至少你能夠有個早晚課,早晚課拜佛也好,或者是讀《無量壽經》,早課念第六品四十八願,晚課念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這是警策自己持戒修善。如果能夠念上一部經,那是更佳。如果早晚課沒辦法固定,那每天有固定功課也行,就是不一定在早晚這個時間做,你反正每天有時間,你就把這個功課完成,或者是讀一部《無量壽經》,或者是念一萬佛號。反正你自己規定功課,那就畢生不改,這是你的功課,堅定你的信願。 

  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印祖的教訓,「敦倫盡分,閒邪存誠」。敦倫盡分就是做好你的本分,盡到你做人的義務。你是做兒子的,要對父母盡到孝道;要對老師尊敬;跟家裡人要團結友愛;跟大家交往要互相尊重,這是基本德行落實。閒邪存誠是什麼?防止內心的邪念、惡念,要修正自己,這是改過修行。堅定自己的信願,一生秉持《無量壽經》的教導,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真正發起願意廣度眾生的心願,然後自己真實的去落實這些願,每天多幫助別人,少為自己打算,念佛一向專念,一生不改變,這一生你就可以圓滿往生極樂世界了。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如何發露忏悔才能將自身的業障忏除干淨?

  發露忏悔就是把自己的罪業向大眾說出來,沒有隱瞞。能夠這樣說出來,接受大眾的批評,甚至大眾聽到之後會指責你、毀謗你,這是幫你消除業障。如果這些造的罪業、犯的錯誤不敢說出來,積在心裡頭就愈積愈多,那業障就重了。你說出來之後,其實心裡感受很舒服。我們華嚴講堂的這些學員們,每天晚上都修發露忏悔,真誠的把自己的過失向大眾披露出來,毫不隱瞞,向大眾認錯。結果大家都發現一個很好的感受,因為真誠心去忏悔,忏悔之後真的心裡面覺得很舒服,心地光明,很自在。

真的有古人所說的境界體會到一點了,什麼境界?無事不可告人也,心中沒有那種見不得人的事情,你看心地多麼光明,這樣業障就忏悔掉了。 

不分別不執著從哪裡入手

  我們師父上人講經也講得很多,不分別不執著。不執著從哪裡開始做?首先不要執著我、我見。因為執著叫見思煩惱,見煩惱跟思煩惱。見煩惱裡面就有五大類,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思煩惱裡面有貪、瞋、癡、慢、疑,這些統統都是執著。那麼我們怎麼去做到?首先我們要放下的是見思煩惱裡面的見煩惱,見煩惱裡面我們要放下我見。我見是什麼?自私自利,就是放下自私自利。當事情來的時候,你是先想別人,還是先想自己?先想自己,那是我見煩惱在起現行;先想別人,則我見就斷了,這麼樣去做。放下名聞利養,名聞利養讓我們起貪心,貪是思煩惱。放下貪瞋癡慢,在日常生活中去落實。放下十惡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搞這些惡業,從這裡面開始下手。所以怎麼去做到?還是那句老話,落實《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從這裡下手。 

  執著裡面還有一個是邊見。邊見是什麼?跟人家對立的念頭,要放下。放下跟人家的矛盾沖突對立,真正在內心裡去化解,這是化解執著。要學會隨順眾生,樣樣只要不是違反大原則的事,都可以,都無所謂,別那麼認真,這就是不執著。不執著再往上提升,你能做到不分別,不要在好丑、善惡、是非當中太起心動念,分別心慢慢就淡化了,真正懂得隨緣而不攀緣,這樣心慢慢的清淨了。

真正我們這一生可以辦得到的是放下分別、執著,起碼要把它伏住,不讓它起來,這是我們的修學目標。

年輕人學佛的方法。

感恩定弘法师慈悲开示

南無阿弥陀佛🙏🏽🙏🏽🙏🏽
南無阿弥陀佛🙏🏽🙏🏽🙏🏽
南無阿弥陀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34054755298/posts/pfbid0z6vXdVaxeGnm9SjmAwCjfG7m1y8VzQFo4fC1T3iBwxjVZVhdk4w6pT5dJhnSY8kl/

普光老和尚說:《楞嚴咒》已包括所有大藏經。心經就是整個大藏經的精華,叫你們悟啊!念阿彌陀佛能了生死,但必須一心不亂,要清淨。貪嗔痴慢疑,每一個字就是一句話,修羅道、鬼道……撂到哪一道就是哪一道。

苦瓜老和尚吃素120年 誦《楞嚴咒》能驚天地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582350


他120歲,吃素100多年,誦《楞嚴咒》100多年共560多萬遍!

——傳喜法師2015年開示:

我們佛教里的聖僧,上普下光老和尚今年114歲,人瑞啊 ——人中的祥瑞!8個月大就被送到寺院,在師父的撫養下長大,一生清淨地在山上修行,114年吃素,出家113年,老人家不識字,師父一字一句教的《楞嚴咒》,持誦了100多年,所以祂帶領我們念《楞嚴咒》傳承和加持力非常大!

老和尚說:「我們大家念起《楞嚴咒》,世界就能太平,國家消災免難!」

在我們中國,也算是個傳奇人物了,在我們佛教界更是世外高僧,不僅是我們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寶!

我們佛教不管哪一個道場,大清早眼睛揉揉,第一個念的就是《楞嚴咒》,最長的咒。

普光老和尚說:

「做人難得糊塗,修行就是要顛倒過來!八點鐘的事情,九點鐘就要忘了。心裡裝那些煩惱的事情幹嘛?八點鐘的事情,九點鐘就要忘了,這才是佛菩薩,這才是開大悟!

每一部經都分八八六十四部,念到死也念不完!

《楞嚴咒》已包括所有大藏經。心經就是整個大藏經的精華,叫你們悟啊!念阿彌陀佛能了生死,但必須一心不亂,要清淨。貪嗔痴慢疑,每一個字就是一句話,修羅道、鬼道……撂到哪一道就是哪一道。

念《大悲咒》108遍不如念一遍《楞嚴咒》,不如念七遍五大心咒!《大悲咒》救苦救難,念到哪個最高境界,渾身發光了,能成菩薩,還成不了佛。成佛就要念這個《楞嚴咒》。念其他的,要回向,但是念這個楞嚴咒,金剛經,不需要回向!佛都已經封死了,不需要此地無銀三百兩!念楞嚴咒,一世成佛道。

念楞嚴咒,就像坐電梯一樣,「噌」的一下就成佛了!」

普光老和尚念起來,驚天地,泣鬼神。他晝夜不分地念,平時每天108遍,隔10天念210遍。已誦滿560多萬遍。天下還有第二人嗎?

他專持100多年,8個月大他就被送到寺院,出家已有100多年,吃素100多年。天下還有第二人嗎?直到現在無論什麼時候、從哪裡開始背起,他都不會背錯一個字。他說,我們大家念起《楞嚴咒》,世界就能太平,國家消災免難,更不要說我們個人了。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273226272/posts/pfbid02NfzUCBJrAScibtPUcvTsw7SPa55xNYXHsnZCUGQ8rGJHJQ2Avxyo1iZYgEvGBCC2l/

(宣化上人)師父說:其實世界上是沒有秘密的,所有的秘密總有一天會真相大白的。所以你不管隱藏的多好,你的內心掩飾得多好,所謂的秘密,你藏的東西,師父說有一天你全都會露白,所以沒有一樣不白的,都會出來。

Diane Ko: 師父上人是一個非常慈祥的師父,也是一個好玩的師父,可是他也很怪。在1989年的時候,師父來金佛寺,那時候我會帶很多有名的人跟一些奇特的人,他們有問題去拜見師父。師父不常來溫哥華,金佛寺是一座設備很普通的寺廟,因為都是修苦行啊,裡面都是破破爛爛的,沒有什麼裝修。來的人都是比較沒有錢的,很平常的人。可是每次只要宣公上人來金佛寺前幾天,這個風聲一放,溫哥華很多有頭有臉的,統統都排成隊全部都來了,一來就給上大紅包,五體投地頂禮,然後都是拜見師父。反正師父都一個臭臉,看到他們都沒有笑容。

可是平常在中國城不會說英文的那些連國語都不會說的阿婆啊,師父看了這些人很開心、眉開眼笑,還給加持。那些老太太也給紅包,紅包也許只是五塊錢,可是師父對人家很親切,很關心。還有很多老太太是坐巴士來,還有的行走不方便,他都對她們很好。有的開著大汽車的,或者外表都穿著很亮麗耀眼的人,他對他們反而沒有好臉色。當時有位在溫哥華蠻有名氣的居士,家裡供奉很多佛教文物,大法師都住他家。這個人也來了,師父看了他好生氣哦,都不理他。我就跟師父講:「那個人很好啊,人家是很標準的佛教家庭,您為什麼對人家這麼不給好臉色?」師父就跟我說:「妳知人知面不知心,只看到表面。他是背後什麼來歷妳不知道,那都是妖精來的。妳被妖魔鬼怪吃掉,連骨頭都沒吐出來,妳怎麼死,妳都不知道的!」師父就棒喝我!

還有個太太很信奉佛法,每次上人師父來溫哥華,她就給很多供養,也很虔誠,可是上人師父都不願意見她,見了她都不擺好臉色,不然就是怒罵。我在心裡常常納悶:人家大護法來了,又是這種很好的人,為什麼您都這樣對人家?我就問上人:「師父,某某人是好人,為什麼您都不給人家好臉色看?都這樣愛理不理的?」師父就斥責我:「妳小孩子不懂事,妳看不到她背後真實的一面。」他就斥責我,說我愚癡。然後他就跟我講:「以後妳要小心,不要都不識真假,好人壞人,也不知什麼輕重好壞。不要仗著自己有這麼一點氣,就天不怕,到處這樣亂七八糟的交朋友,就一天到晚想盡辦法要把氣泄了,要找麻煩。」那個時候他就說我。上人師父從來不逢迎拍馬,他是非常有個性的僧人。他說:凍死、餓死,都不求人,不攀緣。他從來不會為五斗米折腰,他從不改變。就是沒人來寺廟,再破、再爛,他也絕不阿諛奉承,絕不說一句不願說的話;他只會說實話,可是實話通常都是最難聽的。

有一件事我很受教,也令我對師父感到非常的崇敬。師父就講到:「作惡就是秘密。」師父說,有的人表面上是善人,穿戴什麼樣樣都好,家也富貴,什麼都好;但是有人在過程中作惡,不守戒律,不然就是心念不正,可是他都會隱藏,因為這是秘密。

(宣化上人)師父說:其實世界上是沒有秘密的,所有的秘密總有一天會真相大白的。所以你不管隱藏的多好,你的內心掩飾得多好,所謂的秘密,你藏的東西,師父說有一天你全都會露白,所以沒有一樣不白的,都會出來。

當時師父就這樣講,我印象很深刻,也很受用。就是說雖然我做錯事,我也很勇敢坦然認錯;而且你做了什麼事你就必須坦白,你不能有自我的面子或是把它隱藏。因為世界上沒有一件事,大的、小的,連最小的都沒有一樣是能藏的,它終有一天會真相大白。師父說是沒有秘密的,全部都會知道的。可能在師父的眼裡,師父全部都知道。上人師父什麼都知道,甚至連講經都不用看本子就能說。在1988年我到萬佛城住了7天──我很喜歡萬佛城,非常非常喜歡那裡,天天都很開心–每天師父都開講《六祖壇經》,我聽了很開心。師父講經不用看經書,他就閉著眼睛,然後盤腿一坐:打開第幾頁、第幾行,第幾行是講什麼什麼。天天我都去聽講,我就不相信師父沒有看本子,把師父講桌上的前前後後都觀察得很清楚,他連筆記都沒有。我就想:哇!師父很厲害!所有的經書都是倒背如流,在肚子裡面的,沒有看書的。這些經法,上人師父他是已經全通的。

師父什麼都能說。我當時(1989年)還帶了溫哥華當地很出名的算命師,也是東北人,帶他來見師父,講到易經八卦。師父就問他:「你是幹嘛的?」他說:「這邊中國人裡頭,我是最出名的,我是卜卦算八字的。」師父說:「哦,那你懂《易經》?」他說:「對!我專門研究《易經》。」師父說:「你有沒有給你自己算算命呀?」他說:「有有有,我就一直對這有興趣,所以才算命,專門研究易經八卦。」師父說:「好!那你講講《易經》什麼道理,你講給我聽啊。」當時那個人就很高興地講了一些。

師父就笑了一笑,然後師父開始講易經八卦,我們都嚇住了。《易經》這本書,師父從後面可以往前面背,中間還可以抽幾段。師父當時就考了這個算命大師,竟然他的《易經》造詣其實不行,還背不住,而且很多段落都不知道。師父說第幾段是什麼,這個算命的一問都三不知。師父從中間也背,從後面也背,從前面幾句抽出來都會,把這個算命大師嚇了一大跳。後來這位算命大師就跟我講:「《易經》這本書很難讀的,非常非常的深奧,妳的師父竟然可以從頭到尾這麼倒背如流、精通義理。」他對師父佩服得五體投地。

師父當時也點化他,師父說:「你要知道算命雖然是算命,中國文化的義理很高深,可是所有的事情一定沒有圓滿的。你要求一件事,有一個成,將必敗壞一樣事。因為這個一缺一滿是平衡的,所以人絕不能太貪。你要是貪求這個富貴雙全,什麼家庭富有呀,又妻子和樂呀,你全部都貪的話,你也要付出代價。你在追求金錢名利的過程當中,你要付出代價,有一成必有一敗。」所以師父當時就提醒了這算命大師,說:「你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你切記不可貪!記得有一成必有一缺,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當時他就說知道了。可惜這個人並沒有謹記師父當時的教誨,所以他後來就不太好。

對每一個眾生來講,師父是平等的。他就是這樣,至少你種一個善根,你曾經修行過;不管這個過程好或壞,或是發生了什麼事,在修行的長遠路上來講,都是一件好事。一般人的世俗觀念,好比我接觸過的人,他們都會說:我們不作惡啊,我們生活也很安定啊,我們不做壞事啊,我們平常還做些善事,這樣就夠了。可是在師父的眼裡這是不夠的。因為要轉變自己的惡業,師父說除了我們這個守五戒: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之外,師父說我們還要培養我們的精氣神,我們要修煉。師父說要修道,我們才會有足夠的能量跟力量;力量強大的時候,你不但可以抵抗這些壞的、不好的,你還能有真正的力量走出去行善幫助人家,不然的話就是自身都難保,只能自求多福。師父以前就是這樣講的。

當然我也看到師父棒子打人、罵人,我都見過,可是我對這個沒有意見。因為我知道他真實內心的一面,他是很慈祥的、很慈悲的,沒有身段。我想可能是因為特殊的因緣,就像師父跟我說:有的人自己做了錯事,還不知錯,不單掩蓋,他更兇。師父很注重品性道德觀念,很注重人倫五常、孝順父母、教養小孩子。師父講經都跟人家不一樣,他是從內心裡面最基本的,就是你一定要符合道德觀念,你心一定要是正的、善良,是直的。上人很注重小孩子的教育和《弟子規》,他也注重那些老人,師父都給他們機會。師父早期建廟的時候多半在中國城,師父那時候說:每個城市的中國城,都有當地的華人跟一些老太太;還有在中國城一定有巴士站,老太太有時候行動不方便,她一下了巴士站,不用走得很辛苦,就能進寺院禮佛拜懺。所以他不是要把它蓋得多麼華麗,或是要多麼遠的地方,或是什麽好山好水;師父是要方便這些老人家禮佛拜佛。

早期的金佛寺都是很清苦的,一颳風這個屋頂都吹掉了,一漏水,地下室積水就到腰這麼深。早期的法師都很辛苦,我記得恒持法師、恒明法師,都還要親自爬上屋頂,穿著雨衣,去急救補屋頂。那個時候進水,地下室地毯都爛了臭了,我們都要用水桶一桶一桶把水倒掉,然後我們要想辦法把地毯搬走。早期的金佛寺經費也不夠,也沒有錢,外面又在批評了。上人師父如果是純粹是找布施供養的話,那他說幾句好聽的話,隨便解個災、解個難,他可以得很多的錢。可是他沒有,我看他都是脾氣很直,他也不說好聽的,當場就講,不然就把人家給趕走,得罪一些有錢人。當時溫哥華有很多有錢的華僑來,家裡有鬧鬼的有什麽的,都是有所求而來,師父連理都沒理人家一眼。

可是我自己感覺到,師父的做人很正,他不會講妳要聽的話,他是很直很直的。可是因為你只要有違反道德,或是行為不正的,他一定不會留情面的。他當然不會挖你傷疤或是傷害人,師父不會這樣的,可是師父不喜歡人偽裝。如果說你錯了,譬如你是殺人放火的,你進了寺廟,你說我是土匪頭子或是怎樣,師父還會教化你。如果說你進來是穿得光鮮華麗堂皇的,可是你私底下曾經做了違反道德的事,然後都偽裝起來,行為不正,師父絕不會理你的。這是我們師父跟別人很不一樣的地方。

❏文章來源 Vajra Bodhi Sea 金剛菩提海 
https://vajrabodhisea.org/index.php/compassionate-master/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3669035968/posts/pfbid02EvhaTw3qB8UmQdBuqQk4r518Lve8NoHegiGR1whQLGKATLrykZ2ePVVQLWd8xwMcl/

《緣起性空》

《緣起性空》

        見山非山又是山
        執迷不悟如何參
        凡夫斷惑登天難
        生死輪廻業力纏

        釋尊圓成正覺,窮理盡性,徹法底源,入不思議境界。有人請問佛說什麼法?佛陀回答:「我說緣起」。緣起是佛法根本教理,佛種從緣起,緣即是法界。何謂緣起實相?謂諸法無自性,即無自性因,生無自性果。諸法若有自性,則因不能成果,果亦不從因生。佛陀廣說三世因緣,與外道宿命論不同。因果並非絕對之因,而生絕對之果;因果固定不變即成宿命論。緣起法不是宿命論,卻必須依照因果法則,譬如有生就有滅,生滅是一切法必然定律。

        從生命的因果現象,去顯示出凡是有生,則必定有滅這個道理。而且任何人的生老病死,都不能違反自然法則,它是絕對又普遍性的真理。在現前因緣果報中,世尊以甚深的智慧,徹見諸法實相。

佛陀實際透視所得,固然是抽象的理性,但絕非憑空想像,因此緣起法有它客觀真實性。佛說緣起「非我作、非餘人作」。佛乃真理見證者,不是真理創造者。佛如是觀察而覺悟,如是證悟而成正覺,也依所證而教化眾生。

    佛說緣起有兩種傾向 ~

⑴依緣起而說明緣生:緣起是因果事實所顯必然理論,一切法皆不能違反它的定律;
緣起就是依照這個法則,而有生滅之因果存在。

⑵依緣起而開顯寂滅:即是依有為來顯示無為。
由緣起而緣生,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流轉門,屬於有為法。
由緣起而寂滅,是「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的還滅門,屬於無為法。

        佛法不離真俗二諦 ~
俗諦是世間有為法,乃凡夫迷執所見之生滅現象;根身器界,依名取相,雖有假名,而無實體,故稱為俗諦。
真諦是出世無為法,即一切法真實理性,乃聖者以無分別智親證境界,故稱為勝義諦。

真俗二諦是佛法總綱領,若空若有皆依二諦開顯出來。大乘佛法「緣起性空」中道實相,即是把空和有互相融合。天台宗修「空、假、中」三觀,證一心三諦。

        觀世間法,因緣和合;
        緣聚則生,緣散則滅。

照見生滅幻相,而能不變隨緣,即契入俗諦。

諸法了不可得,覺悟緣起性空,而能隨緣不變,即契入真諦。

徹見諸法實相,悟明空有不二,契入中道第一義諦。

所謂見山是山,凡夫執取有相:
見山並不是山,二乘執著空相;
見山又是山,菩薩悟中道實相。

佛說涅槃,即非涅槃,是名涅槃。
如來說法,無有定法 ~

俗諦乃隨世間凡情知見,而說生滅道法;

真諦乃依出世勝義知見,而說無生道法;

中諦妙智窮理盡性,則依如來知見,廣論諸法實相。

        開示悟入    佛之知見
        淨業學人    合十祈願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2eBSkfePNhTtdt7U6T5yT5PApFfhQRW11tv6cw8BmFpgpNWU6bN7JRexVyuig4637l&id=100025307658529

香海正覺蓮社(英語:The Heung Hoi Ching Kok Lin Association,HHCKLA)是香港一所佛教慈善機構 ❤️名譽顧問由長江實業前主席 「李嘉誠」爵士擔任。


香海正覺蓮社(英語:The Heung Hoi Ching Kok Lin Association,HHCKLA)是香港一所佛教慈善機構,創立於1945年。

創社社長為香港佛教聯合會已故會長覺光法師,現任社長為宏明法師,

❤️名譽顧問由長江實業前主席
「李嘉誠」爵士擔任。

香海正覺蓮社的宗旨為「弘法利生」,營辦多所中小學校、幼兒園、安老院、護理安老院、護養院、耆英康樂中心、特殊教育學校,亦設有慈善基金會及青少年團等,以上部份項目得到香港政府資助經費。

轉載:維基百科

「如狼守齋」的故事~佛陀講這個“如狼守齋”的意思就是說,我們一個人修行,沒有發願,沒有以願導行,這個修行就是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刺激而產生變化。



「如狼守齋」的故事
淨界法師

佛陀一開始用中道的實相,對我們一個煩惱粗重的人來說是不適合的,就是我們沒辦法做到“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我們必須怎麼樣?採取對立。

就是生死是雜染法,四聖道是清淨法,我們要把染淨先切開來。

我們一開始不要求中道,對立一點都沒關係,把染淨先分開,透過知苦、斷集、慕滅、修道,重點在於“若心決定”,這關鍵了!

有很多居士私底下跟我講說:師父!厭離娑婆這件事情不用修習。你看我一輩子,我結婚以後到現在生了那麼多小孩,一路栽培他們,我吃盡了痛苦。我的人生經驗就可以告訴我“知苦”。

這個觀念不對!諸位,生命經驗是片段的。你今生,就不要說給你活八十歲,就是給你八萬歲,你所嘗盡的因緣也是人生里面、三界里面的小片段。但是,你思惟“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是遍整個三界的果報,上至諸天,下至三惡道。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今天不學佛法,完全憑生命的經驗,你這種對痛苦的覺悟是不確定的。不確定,我們舉一個例子。

佛陀在講到八關齋戒的時候,他講一個公案說,“如狼守齋”。說有一隻狼住在一個山洞,這幾天連續下了七天的大雨,下得特別大,所以這個狼在雨中找食物都找不到,因為牧羊人都不出來,所以這七天出去以後都是空著肚子回來。第八天又下雨,它心里想說,我今天不出去了,我今天就受齋戒了。我索性受個齋戒,反正我出去也找不到。受齋戒的時候它還發願,希望一切眾生得安穩住。它還發這麼好願。

它發願受持齋戒的時候,又發了好願,這個時候驚動了釋提桓因。釋提桓因說,哎喲,這隻狼能生起這麼好的願,又能夠受持齋戒。就要考驗它的道心。這釋提桓因就變成一隻小羊,在它的洞口前面咩咩地叫。這個狼本來發心要受八關齋戒,一聽到羊的叫聲,它肚子又餓了。

就跑到洞口一看,果然是一隻羊,就衝過去要吃這個羊。那個羊就跑,狼就在後面追。快追到的時候,這隻羊突然間變成一隻大狗,反過來要咬這隻狼。因為狼很久沒有吃飯了,沒有力氣。它一看,哎喲,是一隻很大的狗,一害怕又躲回山洞。在山洞又想說,哎呀,我今天果然是需要受這個齋戒。

它下定決心受齋戒,結果沒多久又聽到有羊叫的聲音。它一看,哎喲,是不是我眼睛看花了?再次專心地看,果然是一隻羊,沒錯!所以它又出去追,追到一半羊又變成一隻狗,又把它給嚇回來了。這次它真下定決心了,這次就算羊肉放在我前面我都不吃了。

佛陀講這個“如狼守齋”的意思就是說,我們一個人修行,沒有發願,沒有以願導行,這個修行就是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刺激而產生變化。

有人就說,佛陀不是說調伏三界的業力要修我空觀嗎?

幹嘛要知苦呢?

你錯了!修行要以願導行,你一定要知道痛苦,然後才能夠產生出離心這種增上意樂,然後修我空觀才有效果。

所以關鍵就在這個地方,就是佛陀要先講苦諦,然後再講無常、無我的道法,是這個概念。

這兩個,出離心跟我空智慧,缺一不可的。

——《妙法蓮華經》

https://www.facebook.com/100013280926829/posts/pfbid0j3eCh9gZzyBysMUP2z1HTUpaqd2pW9focB6ePgbxUg9BdBQPT9CiJzzexvFTnA4El/

虛雲老和尚的修行經驗與學經的主張

虛雲老和尚的修行經驗與學經的主張

修行首重見地。確立圓滿的見地,是修行的第一步。這第一步,如果方向錯了或出了偏差,後續的修行一定會遇到不少障礙。不過,要確立圓滿的見地,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卻很不容易。一是身邊的善知識太少,二是佛教的經典太多,難於抉擇。

佛經之多,可以用「汗牛充棟」來形容,如何從中選取一些代表性的經典供自己終身修學,以較少的精力獲得較大的受用,少走彎路,這是我們每個學佛的人必須考慮的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虛雲老和尚的修行經歷和開示中,找到答案或者啟示。這答案或啟示,對於充斥著種種邪知邪見的末法時代之修行者來說,可以說是一盞很好的指路明燈。

在增訂《年譜》的時候,有一件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九五六年九月,在虛雲老和尚一百一十八歲生日的時候,江西佛學社的同人借給虛老祝壽之機,邀集了江西省部分寺廟的僧眾,在雲居山舉辦了一個大型的佛經講座活動,後來由此發展成為「真如寺佛學研究苑」,讓那些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比丘就學於其中。

按虛老的旨意,講座的內容定為講解「大乘三大部」,即《金剛經》、《法華經》、《楞嚴經》。佛學研究苑的日常課程,除了研習這三大部之外,另加《四分律比丘戒本》。當時因為虛老年紀大,講課困難,遂聘請海燈法師任主講。這個活動一直持續到一九五七冬天才結束。

虛雲老和尚發動大眾研習「三大部」,絕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由來已久。細讀虛雲老和尚的《年譜》、《開示》和《書信》,我們會發現,虛雲老和尚這一生,無論是自度時期的個人修行,還是度他時期的講經弘法,關於聽習、宣講、勸修《楞嚴》和《法華》的記載,多達數十處。虛老生前還曾用蠅頭小楷譔寫過《楞嚴經玄要》和《法華經略疏》等著作,只可惜在一九五一年的「雲門事變」中散失了。

在中國佛教史上,早就有「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這一說法,至於《金剛經》,則一直被視為六百卷《大般若經》的大綱。可見,虛老提倡反覆地研習這三大部,是由這三大部在大乘經典中所處的「綱宗」地位決定的。

《法華》可以幫助我們樹立圓頓的一乘見地,這是成佛的基礎;《楞嚴》可以幫助我們明心見性和避免魔障的干擾,這是證道的前提;《金剛》可以幫助我們開啟智慧之眼,這是修道的指針。所以,修習大乘法門的人,直接、反覆,乃至終身研讀這三大部,應該說是進入佛法精髓的最有效的途徑。

至於在家修行人,虛雲老和尚主張,除了研習這三大部之外,還應多多誦讀《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和《地藏經》,它們可以幫助我們培養宗教感情、樹立修學的信心,並在現實生活中得到祈福消災等方面的實際利益。此外,虛老還主張研習《大乘起信論》,認為這也是一個進入佛法大海的有效方法。

總之,虛老的修行經驗和開示告訴我們:現時代,如果你想讓修行盡快進入軌道,少走彎路,不受人蠱惑、不落入偏執當中,最穩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先深入地研習《法華》、《楞嚴》《金剛》、《起信》等經論,並經常地誦習《地藏經》和《普門品》。這也許是對我們所處時代「善知識難遇」之現實的一個最好的補救方法。

https://www.facebook.com/100013280926829/posts/pfbid0mAcUJ7shWE1zjWJNiLMBi1j2euS2PuRdf125Z5otFyJUy4diWMYom79bGYqwnqdZl/

(方東美教授)他最大的願望是能夠傳聖人之絕學,心裡就想「那老和尚如果幫我取一個法名,叫『傳聖』,多好!」他心裡這麼一動念的時候,老和尚桌子一拍,「法名:傳聖」。這時候,方教授發自內心恭敬了!跪下來頂禮三拜。因為只是動了念頭,(廣欽)老和尚就知道了。

佛法是學問嗎?

舉個例子︰

台大方東美教授年紀大了,生病了,周宣德居士就跟他講:「你一生弘揚華嚴,現在你年紀大,也生病了,總是要有一個歸宿,介紹你去歸依廣欽老和尚,好不好?」

他說:「廣欽老和尚不是無知識嗎?」

方東美教授著作等身,他是一個哲學系的主任,叫他去拜一個不認識字的老和尚,心裡覺得彆彆扭扭。

後來周居士就跟他講:「不管怎麼樣子,還是舉行一個儀式,表示你是皈依三寶,做三寶的弟子。」

於是,他很勉強的就去了。

去到土城,皈依老和尚。

他就想「皈依完了,這老和尚會幫我取一個法名,取什麼法名呢?

聽說他還不識字,那我方某某是一生弘揚哲學、東方哲學、西方哲學、華嚴哲學的人,

(方東美教授)他最大的願望是能夠傳聖人之絕學,心裡就想「那老和尚如果幫我取一個法名,叫『傳聖』,多好!」

他心裡這麼一動念的時候,老和尚桌子一拍,「法名:傳聖」。

這時候,方教授發自內心恭敬了!跪下來頂禮三拜。

因為只是動了念頭,(廣欽)老和尚就知道了。

這就是老和尚的心莊嚴起來了。

(網路轉載)

以上這個例子就是明證。

一個是會講華嚴經的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一個是明心見性卻不識字的老和尚。

世間的學問並非不重要,但它若與出世間的佛法相比,那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佛法絕非學問,
但它可以帶你脫離六道輪迴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32qLuMi66oUjSNFuRuQXTFZ1y9nUTvTDp6LARpdCJor7LRPpug3uUmsUo8ZSLiMZBl&id=100002157777737

哀悼!紹雲長老圓寂,佛門又失一位大德。禪林花謝,人天眼滅!當代禪門巨匠紹雲長老,於壬寅年六月初六申時示寂。世壽85載,僧臘66載。



哀悼!紹雲長老圓寂,佛門又失一位大德。

禪林花謝,人天眼滅!當代禪門巨匠紹雲長老,於壬寅年六月初六申時示寂。世壽85載,僧臘66載。

惟願長老不捨眾生,乘願再來!
紹雲老和尚,俗姓黃,名德泉,字清濂,安徽含山張公鄉人,生於1938年9月。幼入私塾讀,12歲得遇佛法,遂萌生皈依三寶之念。

19歲徒步前往雲居山拜年逾一百一十歲的虛雲老和尚為師,得賜法名宣德,字紹雲。同年秋前往南華寺受戒,圓滿後即返雲居山隨侍虛老,苦研佛學,聆聽海燈法師講學《楞嚴》、《法華》諸大乘經典,早晚隨師參究,浸淫於佛法典籍之中,探求人生真諦。

1958年春,蒙恩師嘉許,授以溈仰宗第九世法牒,年僅22歲,便得恩師傳授衣鉢,成為禪宗溈仰宗第九世傳人。

表信偈云:
宣宏鷲嶺拈花旨,
德證靈虛生相融。
紹傳覺皇真實義,
雲居妙化澤慈雲。

後遭受十年劫難,1995年師重返雲居山,受一誠長老禮請,出任真如寺禪堂首座,領眾熏修。受其囑託編寫《虛雲老和尚在雲居山》、《雲居儀規》,並節錄虛老的《參禪法要》。1999年師應邀前往香港寶林禪寺開示,其開示蒙聖一老法師親自作序,編《紹雲法師開示錄》一書。

2001年師應含山縣政府邀請,任褒禪寺住持,復建了唐代慧褒禪師初創的古道場。2005年至2007年間,師主持復建了含山縣佛慧寺。

2006年6月,委任為二祖寺住持。
在住持和恢復這幾個道場的同時,師遍受各方叢林寺院禮請,兼任真如禪寺、兜率寺、寶峰寺、高旻寺、弘法寺、臥龍寺、寶蓮寺、寶林寺等寺院首座。2006年3月以嵩山少林寺首座身份,接待俄羅斯總統普京來訪,曾應邀到印度、緬甸、泰國、新加坡、台灣、香港等地主持禪七,傳播禪法。為紹隆佛法,雖古稀高齡,仍不遺餘力,慈濟眾生,興教利他。德感龍天護佑,四眾皈仰。

今日因緣所至,老和尚為大眾示現涅槃,惟願大眾,抓緊時間,用功辦道,以報長老法乳之恩。

在此祈願紹雲長老不捨眾生
乘願再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392377984/posts/pfbid024vZtJf6zt6YSQejQUkVTnVnvyest2S4Bmn19hvE9njqSarqKsiAgFRHHRjzdWNQJl/

偷盜最嚴重的是盜取三寶物

盜十方常住財物佛不能救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中國傳統教學
正因為盜三寶物的過失特別大,所以佛在《寶梁經》中說:「寧啖身肉,終不得用三寶物。」

犯五逆十惡罪佛能救,盜十方常住財物佛不能救@ 菩提彼岸
今後大家在為三寶做事時要特別謹慎,凡是三寶的財物一定要用在三寶上面,絕對不能私自享用。 現在有些人不懂因果,經常將三寶的錢…

這裡講偷盜最嚴重的是盜取三寶物,偷盜業中這條最重,盜取佛法僧三寶物。 

所謂盜取,就是說屬於三寶物,不經同意,自意取之,當作自己物自作主張而用。 即使非常微少之物,果報也極重,譬如紙巾、毛巾等等之類,如果盜取比這貴重物品,果報更重。 

如果有犯者,自己想辦法彌補以減輕罪障。 經常到寺院裡去的人,自己多反省檢討自己有沒有盜取之事,包括蠅頭小利。

布施三寶能得無量福,但盜取和占有三寶物能得無量罪和無量的債。 三寶是世間最大的福田,得福最大,得罪也最大。 地藏經說寺院一棵草拿之都有罪,不要說比一棵草還要貴重的物品了,包括水、電、煤氣、食物、茶和各種用具。

侵占也屬於盜的範圍,不僅包括飲食和物品,還包括屬於三寶的各種權利和職責,本來屬於三寶應該行使的權力和職責,他人非要擅自替三寶作主,動用和調配屬於三寶的人、財、物,欺壓在三寶頭上,這個罪更大。 佔有和奪取三寶的功德、地位和名聲,也屬於盜,這個罪可能就更大了。

https://zhuanlan.zhihu.com/p/449825186

在家人不能私用三寶物

有主物簡單分成三大類:
(一)盜三寶物;
(二)盜人物;
(三)盜非畜物。

出家人可以供養白衣嗎?